1
前些日子,看見知識星球吳魯加老師在「產品黨」關於場景的帖子,深有感觸。
場景一詞絕對是網際網路產品的核心體現,我們希望將自己置身於用戶的使用場景,所謂同理心和共情能力便是如此。有時候我們習慣了某種流程或是功能,並不會覺得哪裡出現了問題,當我們習以為常的時候,問題很可能就被掩蓋了。
吳老師提出,場景思考的核心因素無外乎以下幾點:
人,在某個環境裡,被某個時機觸動,產生了目標,開始做動作,經歷了一系列的 UI (交互界面),完成了任務,最終滿意/失望/無感地完成了一次體驗過程。
從定義來看,我們必須考慮以下因素:
是誰:對用戶行為特徵的直覺性描述,比如說,一個匆匆趕地鐵的職場人環境:考慮空間、設備等物理環境,考慮工具、金錢等約束條件,考慮人與環境的關係,比如說,在人潮擁擠的地鐵車廂動機:促使用戶產生目標的事件,更加動態,比如說,看見別人用手機聽課,自己卻在浪費時間目標:用戶希望達成什麼目標,比如說,希望利用通勤時間學習幾門在線課程動作:用戶開始的一個行為,比如說,打開得到,開始搜索交互:和軟體或是硬體產生的互動,比如說,得到上搜索出來了梁寧老師的《產品思維 30 講》大師課的課程介紹與試讀文章任務:完成一系列操作達成目標,比如說,思考性價比後,付費購買,通過看文章或是聽音頻,學習了產品思維感受:用戶交互過程中產生的情緒,比如說,聽音頻單倍速太慢,很費時間,因而不爽,切換 1.5 倍速學完之後卻很愉悅
在描述場景時,應當全面考慮,然後抽取核心。
以上的用戶故事就是:
一個匆匆趕地鐵的職場人,在人潮擁擠的地鐵車廂,看見別人用手機聽課,自己卻在浪費時間,心裡焦慮,希望利用通勤時間學習幾門在線課程,他打開得到,開始搜索,得到上搜索出來了梁寧老師的《產品思維 30 講》大師課的課程介紹與試讀文章,思考性價比後,付費購買,通過看文章或是聽音頻,學習了產品思維,不過聽音頻單倍速太慢,很費時間,切換 1.5 倍速學完之後卻很愉悅,覺得自己收穫了很多。
2
場景的作用到底是什麼?
我們先從頭開始:產品設計,就是解決特定用戶在具體場景下的需求。
《產品手記》專欄的二爺曾說:
場景是需求的靈魂,一定要從用戶場景出發,在產品設計中把不同的用戶類型和場景儘可能隔開,或者有所取捨。
對於產品人來說,場景能夠形成用戶故事,並且從用戶角度定義第一印象,同時通過發掘問題,產生全新的產品與商業價值。
理解了場景,也就很大程度上理解了產品。
3
那麼,我們如何拆解場景?
從需求提出到分析,我們的步驟就是從用戶、場景和問題出發,對於場景我們也有了更深的理解,以及如何發現問題並在實踐中反饋解決。
在我看來,最好的辦法就是在腦海裡把所有功能流程過一遍,充分地把自己代入,比如用戶是在什麼環境下產生的需求,並且想像自己的操作過程,同時考慮到細節和異常情況。再參考上述的八大核心因素,考慮用戶的情緒以及所處的環境和終端,一步一步進行拆解。
在拆解過程中,你會發現各種各樣的問題,同時你也能夠產生一堆解決方案,此時,你再通過判斷、試驗、反饋不斷迭代,找到最終的解決方案。
4
下面我選取了最近熱門的幣乎社區作為案例。
幣乎(bihu.com)是區塊鏈垂直社區,單篇文章最高收益過萬,每天有超過 2000 篇文章發表。目前共有超過 35 萬用戶參與社區建設,優秀內容由用戶持有的 KEY 點讚評選而來,越是早期發現優秀帖子,點讚獲得的獎勵越高。促使「內容貢獻」與「收益獲得」相匹配,實現激勵相容。
選擇理由再簡單不過,一方面為了深入了解幣乎規則與各種使用場景,用戶在幣乎上的核心動作和功能是什麼?他們在使用產品時可能遇到的問題是什麼?這也算是我對於幣乎社區盡綿薄之力。
如果一個產品或是工具對你很重要,你要想盡一切辦法花時間研究。
另一方面則是倒逼自己刻意練習專業技能,大量的重複練習並不可怕,相反,這些練習將讓我們重新審視自己的能力與思考方式。作為一個產品人,專業技能是立身之本,需求分析更是重中之重。
我相信幣乎團隊早就已經有很多想法或是優化方案,一個多月的時間幣乎也不斷給我們驚喜,認真聽取了很多用戶的反饋。我希望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若是能夠有所幫助,真的不勝榮幸。
請注意,以下的分析過程僅供參考,關鍵在於理解邏輯和框架。
5
5.1 拆解產品中的使用場景
當我們想到一個產品時,我們首先思考利益相關者,不只是用戶,然後想清楚這個產品的使用場景。以下就是我大致羅列的所有場景,這裡面當然有重複,但每一類用戶的核心訴求卻不同。
圖片:幣乎場景分析(MindNode)
5.2 歸納整理場景
從上述場景來看,我們先進行第一輪的篩選和評估,在這些場景中現階段最重要的是什麼?
我的判斷依據就是以前提到的三個維度:
一是用戶量與使用頻率:優先解決大用戶量的高頻需求,這是基礎體驗;二是開發難度與實踐效果:優先做難度不大、效果明顯的事情,這是圍繞產品核心功能衍生的需求;三是緊迫性以及商業價值:優先做能夠為公司帶來長遠價值的事情。
通過了解很多朋友的幣乎文章以及個人體驗後,我發現核心的幾大場景就是:點讚場景、留言評論場景、分享場景、創作文章場景、充值提現場景。
這些是我們能夠感知到的產品價值和功能,也是目前集中討論的話題,由於幣乎社區的特殊點讚與收益機制,這使得我們不得不將重心放在平衡收益與閱讀體驗上。
5.3 單個場景分析
(1)點讚場景
一個區塊鏈小白聽說不用寫文章,只要點讚好文章可以獲得收入,馬上登錄網頁端,通過實名認證。平臺默認推薦熱門文章,他不是很懂內容,但是看到熱門文章的收益都上千了,隨意點擊了一篇文章,滑到最後點讚,看見左邊的收益增加了,他又點讚了幾篇文章,看見評論也能點讚,然後開心地查看帳戶,發現 Key 並沒有增加,反而能量消耗了。後來看到規則或是向朋友請教,才知道 7 天后才結算。
全部問題:
幣乎文章點讚和傳統的文章點讚有什麼區別?看見文章他是否能最快了解規則?點讚熱門文章的收益是否最大?他剛進來隨大流,把能量都用掉了,收益卻並沒有增加多少。如何讓他了解能量的價值?如何防止機器人點讚?熱門榜單的用戶他都不認識,也不知道給誰點讚。如何快速找到他認識的朋友或是大 V?他發現熱門文章質量不過關,都不想點讚,如何減少不達標的文章?文章和評論點讚的區別在哪裡?如果只有固定的能量贊,評論區如何建設?
回答問題 1:如何最快時間了解規則?
a)第一次點讚時彈出規則說明,便於了解點讚規則
b)註冊成功默認關注官方帳號,從官方文章中尋找
c)進入首頁,規則置頂,而不是熱門文章
回答問題 2:如何了解能量價值?
a)點讚時增加消耗值顯示與預估收益顯示,根據幣乎點讚分配規則,越早點讚收益越高,最好劃分幾層分級,若是點讚數超過某個值,則提示此時點讚的預估收益,讓用戶慎重決定,同時鼓勵發現更多好文章
b)點讚後提示用戶,感謝支持原創內容,目前能量你還可以發現 XX 篇好文章
回答問題 3:如何防止機器人點讚?
a)找出已註冊的機器人用戶,建立用戶畫像,通過用戶特徵分層鑑別:
首先進行個體分析(短時間內關注了很多用戶;在線時間很長;點讚和留言非常快;評論基本無內容)然後進行關鍵行為分析,轉化為數據指標,例如,短時間關注了很多用戶,解讀為註冊後 10 分鐘內關注了超過 500 名用戶再進行驗證,找出機器人用戶的關鍵特徵,最後制定解決方案,是封號處理還是禁言
b)實名認證門檻提高,上傳身份證與手持身份證信息等實名信息回答問題
c)舉報機器人增加信用分或是其他貢獻獎勵
回答問題 4:如何快速找到他認識的朋友或是大 V?
a)增加全局搜索功能,這一方面幣乎榜已經做了,雙方可以合作,搜索用戶、文章或是主題
b)在文章分享 H5 頁面上增加更多操作,例如關注作者,避免用戶流失
c)個人主頁增加搜索功能,可搜索關注用戶和文章
回答問題 5:如何減少不達標的文章?
a)點踩的權重增加,目前的計算規則,點踩和點讚的權重一樣,對文章收益影響太少
b)點踩或是舉報後實時告知用戶後續進度,形成良性互動
c)增加閱讀量和點讚比,更為合理地衡量文章質量
回答問題 6:評論區如何建設?如何增加評論區的價值?
a)評論區增加額外能量,目前一天 100 能量點讚文章消耗較快,評論基本處於無人關注,額外能量只能用於點讚評論
b)評論區參考微信公眾號,由作者篩選顯示,一方面淨化環境,另一方面增加作者與讀者互動
c)個人和關注者的留言優先顯示,而後根據點讚數和評論時間排序
(2)創作場景
一位深耕傳統行業的寫作者,寫了幾個月,一直沒有多少讚賞,關注寥寥無幾,在其他社群了解到幣乎社區,希望提高寫作收益與關注度,搜索幣乎,發現很多大 V 都在熱門榜,而且一篇文章最高收益過萬,他躍躍欲試,成功註冊後,打開網頁版開始寫文章,他想直接從以前的平臺遷移過來,發現效果一般,就 Word 複製粘貼,簡單排版後推送在項目分析主題下,文章短時間吸引了很多關注和收益,他馬上再轉發到朋友圈讓大家來點讚。
全部問題:
文章類型太多,選擇錯誤主題可能影響曝光,如何讓作者發布在最合適的主題下?以前寫了很多文章,一篇一篇排版太慢,如何提升寫作者的創作效率?他想把文章分享出去,發現摘要文字錯誤,很尷尬,如何避免這種情況?手機環境下打開,只能看到當前文章,不支持跳轉或是關注作者,用戶在未下載 App 的情況下容易流失寫文章時他是否了解規則?什麼樣的文章才是好文章?平臺如何保護原創文章作者利益?
回答問題 1:如何讓作者發布在最合適的主題下?
a)系統自動抓取和分析文章內容,可在推送前加上推薦主題或者推薦指數,便於作者選擇
b)發布主題時,提供作者更多的主題選擇次數,例如三次,增加文章曝光,但是與點讚收益相關,因而增加曝光目前會擠佔其他用戶的生存空間
c)平臺可根據該主題的文章數量、關注人數或是活躍用戶數來動態平衡收益,例如文章相對較少,關注人數不多,那麼作者和其他用戶看見這個主題的文章點讚收益權重也更高,那麼關注度也會上升,最終達到每個主題的動態收益平衡
d)作者可對自己的擅長領域打標籤,在個人資料中填寫,系統將自動通過標籤來判斷,並且推薦相關主題
回答問題 2:如何提升寫作者的創作效率?
a)平臺提供從已發布文章連結或是 Word 直接導入的方式,減少寫作者的重複勞動
b)作者可填寫其他內容創作平臺主頁,系統自動抓住以往文章並分類
c)平臺提供文章模版,作者可簡化排版流程,一鍵轉換模版
d)平臺提供定時發送功能,解決定時發文與外出情況
回答問題 3:如何避免分享文章錯誤?
a)提供自定義摘要功能,類似微信公眾號後臺,如果出現錯誤,可重新編輯摘要
b)生成圖片分享,用戶可選擇文章重點內容或是自定義內容生成圖片,保存相冊或是直接轉發至社交平臺,類似知識星球
回答問題 4:用戶在未下載 App 的情況下容易流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