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範》節要:禪源·般若

2020-12-25 藥禪院

宗範

清·錢伊庵著

般若

須知安心者安此,究心者究此,悟心者悟此,調心者調此。

入聖者入此,利人者利此。

乃至諸祖之顯喻機用、綱宗示辯,並圓頓諸經論,皆不離此心別有所指也。

在初祖證心之《楞伽經》,則謂之自覺境界、自覺聖智。

自覺,則靈光獨耀,迥脫根塵。常寂而照,故名為自覺智。常照而寂,故名為自覺境。

其餘如來藏、自心現、不生不滅真識,均可一一消歸。

故初祖引證心宗。可祖凡說法竟,每曰:此經四傳後,變成名相。悲哉。

馬祖引《楞伽》云:佛語心為宗,無門為法門。

三界惟心,一法之所印。

初祖旁出之慧滿師,常資《楞伽》以為心要,如說而行。

極知悟心之後,必須消識功燻。

乃今之禪客,微特不依經說而行,且不知《楞伽》所說為何語,亦不知初祖何以獨引此經以證心,置之不論不議之列,可嘆也。

只緣此經辭義古奧,數傳後幾致絕響。

三祖《信心銘》中,標此妙心為玄旨、真如、法界等名以顯之。

四祖則令人念摩訶般若。

五祖則兼令人誦《金剛般若經》。

六祖聞客誦經,至「應無所住而生其心」,遂得開了。

五祖復徵其初悟,祖言下大徹,啟曰:「一切萬法不離自性,何期自性本自清淨、本不生滅、本自具足、本無動搖,何期自性能生萬法。」

迨後開堂說法,第一會便演摩訶般若波羅蜜法。

是知摩訶般若,便是初祖的傳妙心。

且知六祖所受五祖心印,盡在此篇發揮,罄盡無遺。

苟能細心體會,則「摩訶般若」一句,即是絕好話頭。

悟後燻修精密,便是絕好調習功夫。

又何必另覓話頭、別起爐灶耶?然此總在行人之便宜矣。

又六祖最後開示,提唱般若經中一相三昧、一行三昧。

若悟一切處不住相,於彼相中不生憎愛取捨,不念利益成壞等事,安閒恬靜,虛融淡泊,名一相三昧。

若一切時行住坐臥,純一直心,不動道場,真成淨土,名一行三昧。

人具二三昧,依吾行者,決獲菩提,證妙果。

此二三昧,出《文殊問般若經》,正是摩訶般若妙心體相,正是諸佛所傳無念而常知心體,正是《楞伽經》自覺境界自覺聖智。

名異而體同也。

圭峰《禪源詮》曰:

若頓悟自心本來清淨,元無煩惱,無漏智性本自具足,此心即佛,畢竟無異。

依此修者,是最上乘禪,亦名一行三昧,是一切三昧根本。

若能念念修習,自然漸得百千三昧。

達摩門下相傳者,是此禪也。

法運沿流,泯相歸性,故總以般若印心。

六祖而後,雖立有五家之綱宗,千七百則之藤,或平實商量,或機鋒相見。

乃至盡未來際,拈頌、代別、徵判、上堂、小參、秉拂、普說,千岐萬派,更無越乎摩訶般若一相三昧之一源矣。

源乎,源乎。

千山勢到嶽邊止,萬派聲歸海上消。

謂之教外別傳也可,謂之離教無禪也可,謂之不立文字也可,謂之無離文字而說解脫也亦可。

(藥師節錄並點校)

本系列歷史文章

《宗範》節要:禪源·妙心2020-05-05

分享轉發,傳無盡燈。

相關焦點

  • 《宗範》節要:禪源·般若
    初祖旁出之慧滿師,常資《楞伽》以為心要,如說而行。極知悟心之後,必須消識功燻。乃今之禪客,微特不依經說而行,且不知《楞伽》所說為何語,亦不知初祖何以獨引此經以證心,置之不論不議之列,可嘆也。只緣此經辭義古奧,數傳後幾致絕響。
  • 《宗範》節要:禪源·妙心
    (藥師節錄並點校)分享轉發,傳無盡燈。
  • 禪源居士林李贊爐主席剃度出家 弘揚佛陀正法
    禪源居創始人李贊爐居士  大公報訊 中國國際佛教禪源居士林李贊爐主席前日(15日)於泰國孔敬府地區解脫森林寺,由泰國動中禪隆波田基金會主席、孔敬府解脫森林寺住持大和尚隆波阿內尊者親自為其剃度中國國際佛教禪源居士林主席釋恆懿法師(贊佛寶爐)將繼續在泰國進行友好佛事訪問。  釋恆懿法師(贊佛寶爐)將於2014年10月12日(即農歴九月十九日)觀音菩薩出家日向社會公告現出家僧相慶典活動。恭請各級領導、諸山長老、高僧大德、佛教四眾弟子、淨信善男信女蒞臨參加2014年「深圳大鵬觀音山第四屆千人僧俗齋素食文化節暨李贊爐出家公告日」慶典活動。共沾法喜。共成佛道。
  • 曉雲法師:《佛禪之源》(三)般若淨土禪
    我們最主要是研究般若思想在中國的發展,而進一步了解我們的禪。從東漢到三國所翻譯的安般數息、系念觀、空觀、般舟三昧,這些都是原始禪觀。從三國到西晉,尤其是西晉好像沒有出現很多東西,但仔細找找歷史資料、人物、思想,還有當時政治、社會背景的影響種種,然後才發展到東晉。所以東晉可以說是中國禪源第二個大的發展時代,東晉過後就是南北朝達摩祖師來的時代。
  • 佛教 般若?般若!到底什麼是般若?
    上一講我們說到六祖慧能大師應韶州刺史韋琚大人的請求,升座說法,為大眾宣講「摩訶般若波羅蜜法」!(有興趣的朋友可以查閱我的上一篇拙作。)大家知道,「般若」法是我們佛法的精髓之所在。不只是禪宗重視般若法,佛教任何宗派,甚至不拘大小乘,只要是佛法必然離不開「般若」。
  • 決戰平安京般若兒童節主題皮膚公開 萬物之父般若6月過節
    決戰平安京有關般若的兒童節主題皮膚在近日正式公開了,藉此般若成功在陰陽師和平安京兩個敵方得到了最優厚的待遇作為萬物之父的般若已然進入了6月過節的狀態,來看看具體的情報吧。本次決戰平安京推出的般若新皮膚名為青鯉弄趣,該皮膚將於5月31日更新後限時上架,還有8.8折,形象非常不錯,保留了般若原本的形象風格的基礎上進行了正太化,或者說是畫女硬說男系列也沒問題。鯉魚旗的設計風格加上這種清爽的配色看起來非常的舒服,整體評價還是相當高的。
  • 般若是智慧的代表詞,那麼自以為是的般若又是什麼?
    今天邁入我們《心經》的第四個主題:何為般若。這個「般若」,是因為尊重和多義,所以沒有翻譯過來。但是沒有翻譯,它就有時候讓人摸不著頭腦。很多人讀誦經典,學修佛法,就會問什麼是「般若」。還有的人很有意思,問什麼是般若,他說法師啥叫「般若」。因為讀到漢語裡邊來,往往容易讀成一般兩般的般。
  • 般若,般若.
    佛曰:坐亦禪,行亦禪,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春來花自青,秋至葉飄零,無窮般若心自在,語默動靜體自然。佛曰:一念愚即般若絕,一念智即般若生。
  • 星雲大師:般若
    你向外求得科學、哲學等知識,總是世智辯聰,不若向內悟的般若。般若是向內自證的功夫,是透過「正見緣起,了悟諸法空性」所獲得的「內外圓成」智慧。人生有了般若,就能泯除人我對待,跳脫無明煩惱。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功德無量,但是要怎麼讀呢?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功德無量,但是要怎麼讀呢?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是一個非常好的佛經,現在很多人都在念誦修行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我們在念誦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的時候是一定要注意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的念誦方法的,這是對我們修行非常重要的,下面我們就來看一看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的念誦方法。
  • 為什麼說修般若才是真正的修行?怎樣才是在修般若
    在原來小乘佛法時期,僧侶們的修學內容為五度波羅蜜,隨著般若經典的出世,大乘佛法僧侶們的修學內容,變成了(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六度波羅蜜,即加入了修學般若的內容,且修學般若為六度的核心。那麼為什麼會出現般若經典呢?什麼是般若呢?為什麼說真正的修行是修般若呢?般若為梵文音譯,意思是"終極智慧″"辨識智慧″,指如實觀察認知一切法及萬有本源的智慧。
  • 般若法門的核心、精髓——心經
    《摩訶般若波羅蜜咒經》吳·支謙譯缺《摩訶般若波羅蜜大明咒經》姚秦·鳩摩羅什譯(402-413年)略本存《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唐·玄奘譯(649年)略本存《般若波羅蜜多那經》 唐·菩提流志譯(693年)缺《摩訶般若髓心經》唐·實叉難陀譯(695-710年)缺
  • 般若諸佛,世尊地藏,何為「般若」?
    曾在抖音火了一陣子的趙文卓版法海的咒語:「大威天龍,般若諸佛,世尊地藏,般若巴嘛空」,該臺詞聽上去勇猛剛烈,兼顧著一種力量美,雖有迎合影視效果之成分,但也有考究之處,《心經》譯本裡面有對般若和諸佛之母的解釋。
  • 認識《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根據印順導師在〈心經講記〉裡的說法,在《般若經.學觀品》中,有與《心經》幾乎相同的文詞,而這些文句,卻是佛陀直接向舍利弗所說。《心經》本來並非獨立的經典,在玄奘大師翻譯的《大般若波羅蜜多經》,簡稱《大般若經》中,有部分文句與本經相同。可見由於《大般若經》多達六百卷,部帙龐大,古德為了易於受持,所以才將這最精要、最核心的部分摘錄出來,單獨流通。
  • 陰陽師般若新式神圖鑑曝光 般若背景資料
    陰陽師般若是國慶之後即將推出的新式神,下面帶來般若的圖鑑資料介紹,看看他的背景故事怎麼樣。更多般若技能等信息坐等後續曝光。
  • 放光般若經 第一卷
    當習般若波羅蜜。菩薩摩訶薩欲具足薩雲若。離於生死習緒者當學般若波羅蜜。如是舍利弗。是為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複次舍利弗。菩薩摩訶薩欲上菩薩位者。欲過聲聞闢支佛地。欲住阿惟越致地者。當學般若波羅蜜。欲住六通知一切人意所趣向者。當學般若波羅蜜。欲勝羅漢闢支佛慧者。當學般若波羅蜜。菩薩摩訶薩悉欲得諸陀鄰尼三昧門諸眾智門者。當學般若波羅蜜。諸聲聞闢支佛家。所作布施持戒勸助種種功德。
  • 《心經素解》般若智慧
    不一定非得要枯坐的。外離相即禪,內不亂即定。對於外界要離名相,於名相而離名相,擺脫名相的束縛。在內心一心不亂就是定了。第六就是般若大智慧了,有了前面的五種修行,也許緣分一到就會開啟智慧之門了,自性之中具足的一切智慧如同潮水一樣湧出來了。如果能夠時時刻刻的精進修行,堅持的時間越久就越能功夫成片,這才是真的修行。
  • 《心經》:絕妙的般若波羅蜜多咒
    ,因為它總持般若妙義,顯示般若妙用,成就般若妙行,證得般若妙果,是佛祖說法以密咒加持的典範。,只需大體了解其基本意思即可,無需深究,但念誦時必須要一念至誠,一心一意。「揭諦揭諦」,是修行般若智慧,可以自度度他,度脫生死苦海,是聲聞緣覺之行果,「波羅揭諦」,是離苦得樂、度到彼岸的意思,是大乘菩薩之行果。「波羅僧揭諦」,是大眾都要修行般若法門,從而可以到達永恆的彼岸,是佛祖境界之行果,「菩提薩婆訶」,是說不論你是什麼修行之人(大、小乘),都可能因為修行般若波羅蜜多的智慧而迅速成就,獲得無上正等正覺的涅槃聖果。
  • 《多多自走棋》般若面具怎麼用 般若面具用法講解
    導 讀 多多自走棋般若面具用法講解,般若面具是一個非常強力的道具,提供大量的攻速和吸血,但是沉默的效果使其使用有一定的局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