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轉率過低待解 首都機場離國際航空樞紐之路有多遠?

2020-12-16 東方財富網

原標題:中轉率過低待解 首都機場離國際航空樞紐之路有多遠?

摘要

沒有懸念,2016年首都國際機場的旅客吞吐量將首次跨越9000萬人次的大關,成為全球最繁忙的機場之一。多年來,首都國際機場的旅客吞吐量僅次於美國亞特蘭大哈茨菲爾德-傑克遜國際機場,位居全球機場第二。與此同時,2016年,上海浦東國際機場和上海虹橋國際機場的旅客吞吐量總和也將第一次超越1億人次大關,成為繼倫敦、紐約、東京之後,全球第四個航空旅客吞吐量超越1億人次的城市。

  沒有懸念,2016年首都國際機場的旅客吞吐量將首次跨越9000萬人次的大關,成為全球最繁忙的機場之一。多年來,首都國際機場的旅客吞吐量僅次於美國亞特蘭大哈茨菲爾德-傑克遜國際機場,位居全球機場第二。與此同時,2016年,上海浦東國際機場和上海虹橋國際機場的旅客吞吐量總和也將第一次超越1億人次大關,成為繼倫敦、紐約、東京之後,全球第四個航空旅客吞吐量超越1億人次的城市。

  事實上,無論是北京還是上海的航空樞紐,未來的目標都是成為全球航空版圖上重要的航空樞紐,成為全球旅客在此中轉的樞紐。然而,現實卻比較慘澹:一方面是國內一線樞紐旅客吞吐量的快速增長,在全球機場中排名都是比較靠前,一方面卻是極低的國際旅客比例和中轉旅客的比例,與杜拜、法蘭克福、香港機場這樣的極高的國際旅客佔比和極高的中轉率相比,相形見絀。

  如今,以首都國際機場、浦東國際機場、廣州白雲機場為代表的國內門戶樞紐,從一個國際大型機場邁向國際中轉樞紐的時候,將面臨哪些門檻和挑戰?國際航空樞紐之路,中國的機場該如何走?我們將從全球成功的航空樞紐中尋找答案。

  中轉率低等問題制約一線樞紐發展

  2019年在北京的正南方就將崛起一座佔地27平方公裡,年吞吐量7000萬人次的大型國際航空樞紐——北京新機場。顯然,北京新機場的定位就是大型國際航空樞紐,那麼,目前首都國際機場與國際航空樞紐的差距到底在哪裡?

  一組數據也許就可以看得清清楚楚。2015年,首都國際機場中轉旅客佔比為8%,而上海浦東國際機場中轉率也僅有10%。相比之下,亞特蘭大機場的中轉率高達64%,芝加哥機場中轉率也達到43%,其他城市例如洛杉磯、東京成田機場、首爾仁川機場也都在19%~16%之間。

  對於樞紐機場而言,為什麼如此重視中轉這個因素?在物流專家、廣東精工副總裁謝威煒看來,中轉就是樞紐機場的本質。樞紐機場的功能就是通過對客貨運的中轉,將航空網絡中的不同節點連接成一個完整的航線網絡。

  「我們的樞紐機場在設計時主要滿足的是點對點旅客的出行,沒有充分考慮中轉需求,當下中轉休息和轉機櫃檯等設施都只能在候機樓裡見縫插針地來安排,且未充分考慮中轉旅客的動線規劃。」民航專家林智傑表示。

  以首都國際機場為例,儘管從2013年1月1日開始,北京對部分持有第三國籤證的外籍人士實行72小時的過境免籤政策,但是幾年來,這一政策整體效果一般,遠沒有達到預期。加上北京從地理位置上看,區位優勢並不理想,難以成為像杜拜這樣的連接歐亞之間的樞紐位置,因此,首都國際機場的中轉主要是做門戶中轉,以國內轉國際,國際轉國內這樣的輪輻式中轉為主。

  此外,作為國際樞紐,首都國際機場的國際客流和國際航線都偏少。2016年上半年,首都國際機場中轉旅客比例僅有8.4%,國際旅客佔比僅為25%,排名全球第36位;國際航線的比例在20%~25%之間。而且,隨著首都國際機場時刻資源的飽和,航線網絡的構建空間受限,航班建設有待提升,航班過站、旅客中轉、行李傳送效率低等因素,導致國航在首都機場的中轉銜接機會只有漢莎航空在法蘭克福的一半左右。

  從首都國際機場的現狀看,國際航班需求難以滿足與機場資源保障能力不足並存、航線航班結構不合理、中轉旅客比例明顯偏低是首都國際機場建設大型國際樞紐機場面臨的三大問題。這也是我國樞紐機場在建設過程中遇到的普遍問題。

  航空公司成航空樞紐發展主體

  值得注意的是,2015年杜拜國際機場以7800萬人次的旅客吞吐量排名全球機場第三名,在杜拜國際機場有150家航空公司運營,通航全球239個城市。更為重要的是,杜拜國際機場的國際旅客比例高達90%以上,中轉率高達90%。然而,20年前,杜拜機場還僅僅只是一個旅遊吞吐量不到1000萬人次的普通小機場。那麼,短短20年時間,杜拜機場如何從一個小機場打造成為全球最大的航空樞紐?

  獨特的區位優勢是杜拜成為連接歐亞之間樞紐的基本要素,杜拜可以算是歐洲最東端的樞紐,同時又是亞洲最西端的樞紐,從杜拜前往亞非歐各國基本上都不會超過8小時航程。也就是說以杜拜為中心,8小時可以通達全球80%的人口地區,可以輻射全球各個地區。

  「此外,一個重要的基地航空成就了杜拜的樞紐地位。阿聯航空是與杜拜國際機場共同發展起來的。」林智傑表示。

  阿聯航空航線網絡覆蓋全球六大洲,超過150個目的地。阿聯航空佔杜拜國際機場飛機升降量超過70%,是全球唯一採用全部大型寬體飛機運營的航空公司,阿聯航空訂購的空客A380飛機總數就達到了140架。阿聯航空正在把杜拜發展成為一個完善的航空中心,以作為全球遠程飛行樞紐。

  「樞紐構建的主體是航空公司,不是機場。一般來說,樞紐中轉都是在同一個航空公司的航班之間中轉。樞紐航空公司可以通過高效的航班銜接,充分發揮樞紐航空的快捷優勢。除此之外,主基地公司與航空聯盟公司的航班銜接也是一個重要補充,這也是首都機場按航空聯盟劃分,打造兩個航空樞紐的出發點。」林智傑表示。

  而樞紐機場與中樞航線結構是相生相伴。成熟的樞紐機場是實現航線中樞結構的前提,中樞航線的搭建也有賴於中樞機場的建設。樞紐機場是中樞航線網絡的節點,是航空運輸的集散中心。而阿聯航空與杜拜國際機場就是這樣相生相伴的成功案例。

  事實上,全球著名的國際航空樞紐背後都有一個強大的基地航空的支撐,例如法蘭克福國際機場的主基地航空就是漢莎航空,首爾仁川機場則有大韓航空和韓亞航空的深度合作,新加坡樟宜機場則是新加坡航空公司的主基地。

  此外,杜拜國際機場的發展離不開政府的扶持和支持。杜拜政府充分意識到航空業對經濟發展的重要性,因此出臺了一系列促進航空業發展的政策,如各種便利的通關和籤證政策,對全球很多國家都實施寬鬆的過境免籤政策。

  中國機場樞紐建設仍需改善服務

  從2011年開始,首都國際機場成為旅客吞吐量排名全球第二的機場,也成為全球最繁忙的機場之一,此後5年,增速逐漸放慢,2015年旅客吞吐量達到8993萬人次,僅比2014年增長4.4%。

  「首都機場的航班時刻一直都是『一刻難求』,要解決這個問題,就要優化航班時刻,調整航線網絡布局。」謝威煒表示。

  首都國際機場的時刻資源已經飽和,已經無法再開通新的國際航班。而很多佔用首都國際機場航班資源的支線航班、小航線卻還在低效地運營。據悉,民航局已出臺相關文件,每年疏解首都機場2%的低效航班,將其逐漸轉到天津機場和石家莊機場,從而騰出多餘的資源發展國際航線。

  而與國內外航空公司合作開通「國際專線」也可以有效提高旅客的中轉率。這種國際專線比其他國際航線的航班更密集,航班時刻分布更均勻。此外,還有專門的售票櫃檯、值機區、中轉櫃檯和候機區、停機位。中轉流程也大大簡化。

  由於國內的機場建設都是按照點對點出行模式進行設計,普遍缺少中轉設施和中轉服務。目前,我國的大型機場普遍缺乏中轉服務流程,這導致旅客的中轉時間較長,中轉流程較複雜,中轉體驗不佳。隨著北京新機場的建設,加強中轉服務流程建設就成為可能。除了對機場硬體建設進行升級和改造,然後就是優化服務流程,做好服務細節,例如優化和改進引導與指示的標識。

  儘管國內很多地方都實施了72小時過境免籤的政策,但實施效果並不理想,原因還是72小時免籤的時間太短,讓外國遊客難以真正深入體驗中國文化,如果國內的機場可以採取延長到144小時的過境免籤,則會對國際旅客中轉更有吸引力。

(責任編輯:DF317)

相關焦點

  • 上海離國際航空樞紐還有多遠?
    儘管浦東機場的出入境客流超過50%,但其中國際旅客中轉比例剛剛超過10%,距離國際航空樞紐公認的30%中轉指標還有較大距離,和中東地區杜拜、多哈、阿布達比機場超過50%的中轉率更是相去甚遠。外有香港機場、仁川機場等先行一步,內有首都機場、白雲機場虎視眈眈,即將於月底通航的北京大興國際機場更是加劇了競爭態勢,上海離建成國際航空樞紐還有多遠?什麼是衛星廳「在這個混亂紛雜的時代,航站樓顯然是秩序和邏輯的庇護所。
  • 再談樞紐機場的中轉率和MCT
    眾所周知,一個機場成為樞紐機場的很重要的兩個標誌就是機場的中轉率和MCT。一般認為樞紐機場的中轉率應該達到30%以上,MCT平均在90分鐘左右。  然而,統計數據顯示,隨著機場吞吐量的快速增長,旅客結構的改變,旅客出行目的的變化,中轉率並沒有隨著吞吐量的增加而增加,或者依然低迷。
  • 智庫|再談樞紐機場的中轉率和MCT
    眾所周知,一個機場成為樞紐機場的很重要的兩個標誌就是機場的中轉率和MCT。一般認為樞紐機場的中轉率應該達到30%以上,CMT平均在90分鐘左右。然而,統計數據顯示,隨著機場吞吐量的快速增長,旅客結構的改變,旅客出行目的的變化,中轉率並沒有隨著吞吐量的增加而增加,或者依然低迷。
  • 從浦東機場樞紐建設看樞紐機場建設破局之路
    北京首都國際機場旅客吞吐量突破9000萬人次,達到了9439.3萬人次,上海兩場吞吐量已經突破一億人次,在全球機場客運量排名中,首都機場第二、浦東機場排名第九,浦東機場貨運全球連續十年(截止到2017)全球排名第三。我國民航是全球最具潛力和活力的航空運輸市場。根據國際航空運輸協會預測,到2024年左右,中國航空運輸總周轉量將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第一。
  • 國內三大樞紐國際航線競爭力:首都機場勝出
    比較歐洲、北美和大洋洲三大洲際航線的運力份額,首都機場在含金量最高的歐美遠程航線上均略勝上海浦東機場一籌,但在大洋洲市場上則與並駕齊驅的上海浦東機場、廣州白雲機場相比差距明顯。如果只用一個指標來衡量樞紐機場的表現,那就是旅客中轉率。那麼,如何增強樞紐機場的競爭力,提高旅客中轉率呢?這主要可以從航線網絡、銜接機會、銜接時間、旅客服務等方面著手。其中,最重要的是航線網絡的廣度和厚度。
  • 首都機場:精準營銷助力樞紐機場建設
    同時,首都機場充分發揮聯合營銷平臺作用,不斷創新航空產品,持續加大營銷力度,為首都機場國際樞紐建設提供了有力支撐。搭建平臺:提升國際競爭力眾所周知,航空業與旅遊業密不可分。基於此,首都機場與北京市文旅局、國航建立了戰略合作夥伴關係,三方共同面向海外,樹立以首都為代表的國家形象,在推廣旅遊資源、發展入境旅遊市場等方面開展重要合作。通過整合三方資源,宣傳北京及周邊豐富旅遊資源、入境旅遊政策、國航全球航線網絡以及首都機場作為大型國際航空樞紐的國際專線和國內快線產品,增強首都機場的國際 航空市場吸引力。
  • 廣州白雲機場要建設成為世界級國際航空樞紐
    擴建為樞紐建設創造軟硬體條件  廣東省機場集團負責人表示,基礎設施是機場發展的基石,世界級航空樞紐要有世界級的硬體設施。  白雲機場是全國三大門戶複合型樞紐機場之一,但白雲機場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已明顯滯後:首都機場現有三條跑道、三座航站樓, 僅T3航站樓就有100萬平方米,是白雲機場現有航站樓面積的兩倍多;上海浦東機場擁有兩座航站樓和三條跑道,其中二號航站樓面積48萬平方米,相當於目前白雲機場的航站樓總面積,虹橋機場還擁有兩座航站樓和兩條跑道。
  • 大興機場將成東北亞航空貨運樞紐
    原標題:大興機場將成東北亞航空貨運樞紐 本報訊(記者 李博)昨天上午,第七屆北京全球友好機場總裁論壇在首都機場召開,剛剛投運的大興機場成為會上的熱點。首都機場集團公司總經理劉雪松透露,大興機場將成為東北亞航空貨運樞紐。
  • 美國和阿聯航空樞紐建設及多機場協同發展啟示
    二、三大航空樞紐建設的啟示樞紐機場是全國機場體系的核心。樞紐機場的建設對提升民航運輸網絡總體通達性、服務質量與運營效率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縱觀歐美及亞洲民航業發達國家,都有一個或多個具有世界影響力的大型國際航空樞紐機場。
  • 國航開啟首都機場「一場兩區」運營模式 加速世界級航空樞紐建設
    張韜攝2021年1月15日,國航開始在首都機場T2和T3航站樓同時運營國內航班,正式開啟「一場兩區」運營模式。包括國航從北京首都機場至北海、包頭、常州、大理、大慶、鄂爾多斯、贛州、合肥、呼和浩特、黃山(屯溪)、佳木斯、井岡山、柳州、綿陽、通遼、烏蘭浩特、錫林浩特、延安、鹽城、延吉、宜昌等21個目的地的72個國內進出港航班,從T3航站樓轉至T2航站樓運營。
  • 首都航空在大興機場成功首航,「大興號」飛機亮相
    這是大興機場投運開航當天的首航航班之一,標誌著首都航空在大興機場成功首航,開啟新的發展篇章。  海航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陳峰,首旅集團副總經理高飛,海航集團總飛行師、首都航空董事長關磊,海航航空副總裁、海航控股董事長徐軍,首旅集團運營總監、首都航空副董事長李源光等出席大興機場開航儀式及首航儀式。
  • 杜拜機場:何以成為國際航空樞紐
    杜拜的國際航空樞紐模型  豐富的資產和資源,政治和經濟穩定,有完善的外貿網絡、先進的通信技術、自由免稅的環境和一流的基礎設施,使杜拜具備成為世界一流的旅遊和商務目的地的條件。根據國際航空運輸協會的統計,阿聯是世界上連接性最強的國家,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於杜拜繁榮的航空業。杜拜政府清楚地認識到,航空業不僅是成長的重要推動力,還支撐其他關鍵部門的發展。
  • 禮讚祖國 好事成「雙」│雙飛機場——邁入航空雙樞紐時代
    北京大興國際機場是習近平總書記親自決策、親自推動的國家重大項目。早在2017年2月,習近平總書記就考察過建設中的大興機場。他強調,新機場是首都的重大標誌性工程,是國家發展一個新的動力源,必須全力打造精品工程、樣板工程、平安工程、廉潔工程。
  • 北京大興國際機場將成東北亞航空貨運樞紐
    11月5日上午,第七屆北京全球友好機場總裁論壇在首都機場召開,剛剛投運的大興機場成為會上的熱點。首都機場集團公司總經理劉雪松透露,大興機場將成為東北亞航空貨運樞紐。  劉雪松介紹,目前,全球航空市場需求依舊旺盛,尤其是東北亞市場總體上需求大於供給。大興國際機場的投運,將極大補充東北亞市場的民航資源、釋放市場能力。
  • 山東重點建設濟青煙等機場立體綜合交通樞紐,打造雪野、嵐山等一批...
    提升航空服務能力水平鼓勵在樞紐運輸機場周邊規劃建設通用機場創新管理模式,加快推進運輸機場資源整合,逐步將全省運輸機場納入省級機場管理企業統一規劃發展和運營管理,實現全省運輸機場一體協同發展。支持加快構建通用航空飛行服務體系,探索建立省級航空運輸服務平臺,集中調度運營管理。推進通用機場配套設施建設,鼓勵在樞紐運輸機場周邊規劃建設通用機場,支線機場增設通用航空設施,疏解樞紐運輸機場非核心業務,不斷提升航空運輸保障能力和服務水平。
  • 民航局副局長:大興機場與首都機場正在形成「一市兩場雙樞紐」
    封面新聞記者 滕瑾中國民用航空局副局長呂爾學11月5日在第七屆北京全球友好機場總裁論壇上表示,機場的業務規模直接關系所在城市的國際影響力、競爭力,雙樞紐已經成為國際大都市的標配。隨著今年9月25日北京大興國際機場通航,大興國際機場與首都國際機場南北呼應,正式形成北京一市兩場雙樞紐。
  • 首都機場提升中轉服務 助力超大型國際樞紐機場建設
    人民網北京6月25日電 (記者喬雪峰) 6月25日,首都機場在3號航站樓內舉行了「首都機場旅促會十五周年紀念暨『經首都,轉世界』產品發布會」主題活動。活動上,首都機場正式發布「經首都,轉世界」中轉產品,進一步提升中轉旅客服務體驗,提速首都機場超大型國際樞紐機場建設進程。
  • 東航布局三亞航空,但打造國際樞紐的徵程任重道遠|旅訊8點正
    航空業內人士綦琦對民航資源網表示,此番東航藉助三亞航空謀劃海南,主要是出於支持海南自貿港建設,提升政治站位和相應國家戰略能力。而另一方面,來自網易航空的文章指出,背靠著自貿港大背景,東航有更多的想像空間。通過新開海南出發的國際航線,結合現有航線網絡,能拓展市場空間,有更大的成長機會。
  • 全球航空樞紐的分布、發展與潛力分析(下)
    全球50強年貨運吞吐量48萬噸的門檻,2017年中國鄭州機場就有潛力進入榜單,鄭州機場長期執著的航空產業戰略功夫不負有心人。亞太區域(包括中東)23家機場進入全球航空貨運樞紐50強,見下圖6。 上海浦東機場2016年貨運吞吐量344萬噸,增長5.09%,排名全球第3,區域內第2。北京首都機場排名全球第15;廣州白雲機場排名全球19;深圳寶安機場排名全球24,成都雙流機場排名全球43,杭州蕭山機場排名全球50。相比較而言,桃園機場超過北京首都機場,香港機場的貨運吞吐量超過廣州和深圳兩家總和的近兩倍,同時香港機場貨物吞吐量超過上海浦東的30%以上。
  • T1航站樓升級回歸,南京祿口機場距離國際航空樞紐還有多遠?
    7月29日,旅客期盼已久的南京祿口國際機場T1航站樓正式回歸,闊別6年,T1航站樓換得新顏。T1、T2開啟祿口機場的「雙航站樓」模式,有望滿足年旅客量超過5000萬人次的保障需求,祿口機場也將迎來「雙翅齊展」的國際航空樞紐發展新時代。但距離打造世界級國際航空樞紐目標,祿口機場還需要補齊多方發展短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