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霄琅書經》稱:人行大道,號為道士。身心順理,唯道是從,從道為事﹐故稱道士。
道士作為一個神秘的群體從古至今一直遠離世俗,超然世外,道士作為我國道教的神職人員存在了數千年。自道教創立以來出現了許多著名的道士,例如藥王孫思邈,全真派創始人王重陽,正一派創始人張道陵等。本期繼續為大家介紹道教常識系列之:道士的各類「身份證」。
度牒:古代道士的「身份證」
度牒,就是古代朝廷頒發給僧尼和道士以證明身份合法的憑證,相較於當今社會,古代的度牒管理非常嚴格,我們都知道,古代的稅收比較重且明目眾多,而和尚和道士是可以免交很多的賦稅的,所以朝廷是嚴禁私自簪剃,在明朝如發現未經批准就會杖責八十。
皈依證:邁入玄門的敲門磚
皈依道教是進入玄門的第一步,道教的皈依又稱「三皈依」即皈依道經師三寶,第一皈依無上道寶,當願眾生,常侍天尊,永脫輪迴。第二皈依無上經寶,當願眾生,生生世世,得聞正法。第三皈依無上師寶,當願眾生,學最上乘,不落邪見。在皈依法會上教戒師宣說三皈五戒,要求皈依弟子「宗奉禮敬,永不退轉」,最後會頒發皈依證。目前全國很多道教宮觀都可以進行皈依,不需要拜師,也不受年齡及性別的限制,另外要說的是皈依並不是就是道士了,只可以稱之為居士,古代的很多名人都是道教的居士,例如唐代大詩人李白就是號「青蓮居士」,如果想成為道士,則需要經過全真的冠巾或者正一派的傳度儀式才可以。
傳度證:正一道士的入場券
傳度,從字面上說「傳」是傳承的意思,「度」是度化的意思,傳度的意義就是要師父將道教的教義及法術傳承與你,並對你度化。所以說在傳度之前必須要拜師,沒有師承的修道就如無根浮萍,無法去體悟玄門的精髓。正一派的居士只有經過傳度儀式才可以成為道士。在傳度法會一般都會頒發度牒、傳度證和傳度法器。在正一派的宗壇龍虎山天師府或者茅山,現在都可以傳度。傳度之後就有了師承,道號和門派的字輩。正一派的三山滴血字輩為:「守道明仁德,全真復太合,至誠宣玉典,忠正演金科,衝漢通元蘊,高宏鼎大羅,三山裕興振,福海啟洪波,穹窿揚妙法,寰宇證仙都」。
冠巾狀:全真道士的入場券
冠巾儀式是全真派由皈依居士正式成為道士的一種儀式。由於全真派遵守「道士蓄髮」的戒律,從古至今全真的道士都需要留長髮的,所以也是保留了類似古代男子「冠禮」的冠巾。行冠巾禮一般會有數位高功度師參加,分為冠巾師、度師、攏發師和引禮師。這裡的度師就是師父,所以和正一派一樣,沒有拜師的全真派居士是不可以冠巾的。冠巾儀式後頒發冠巾狀,這樣就是一名道士了。
道士證:道士的「身份證」
道士證,是指正一派傳度或全真派冠巾後,再經國家宗教部和中國道教協會認定和備案後,核發的「教職人員證」。在網絡上不少售賣假證的,現實中也有人拿著假的道士證進行招搖撞騙,大家要擦亮眼睛,道士證的證書編號在宗教網站上是可以查詢的,有些假道士你問他三清四御是誰都不知道。目前道士證都統一更換為了道教教職人員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