俠客島:中央再提對香港的「全面管治權」,傳遞哪些信號?

2020-12-14 騰訊網

「要全面準確貫徹』一國兩制』方針,牢牢掌握憲法和基本法賦予的中央對香港、澳門全面管治權,深化內地和港澳地區交流合作,保持香港、澳門繁榮穩定。」

十九大報告中的這句話,引起了不小的反響。最近,尤其在香港和國際上,不少輿論都在討論這個「全面管治權」是什麼意思。甚至有外媒信誓旦旦地解讀稱,這或許意味著未來中央將對香港進行「鷹派」式的管治。

因此,我們可以好好聊聊這個「全面管治權」到底是什麼意思,未來將如何影響香港施政。

概念

事實上,「全面管治權」並非十九大報告首創,甚至並不算是一個「新詞」。2014年6月,國務院新聞辦發表的香港「一國兩制」實施狀況白皮書,其中就明確指出,中央對香港擁有「全面管治權」。

那麼,「全面管治權」是什麼意思?

不難理解。在我國這樣的單一制國家裡,國家主權優於各行政區劃存在,地方行政區並不具備主權特徵。各地方行使的權力(行政權、自治權等)並非地方固有,而是由中央根據憲法和法律授予。即使是「高度自治」的港澳地區,也並不例外,其「高度自治權」,恰恰是中央根據憲法和基本法授予的。

因此,對包括港澳地區在內所有地方行政區域,中央(國家)擁有全面管治權,這是符合法理、且理所應當的。

這個「全面管治權」包括什麼呢?還是回到2014年的《白皮書》。該文件指出:「中央擁有對香港特別行政區的全面管治權,既包括中央直接行使的權力,也包括授權香港特別行政區依法實行高度自治。對於香港特別行政區的高度自治權,中央具有監督權力。

這意味著什麼呢?香港大學副教授閻小駿這樣總結:一,創製香港特別行政區、立法、釋法、修法的權力;二,組建特區政權機關、監督行政長官及特區政府的立法和施政、以及向特區政府作出新的授權的權力;三,直接管理與特區有關的外交事務與香港防務的權力。

有的人覺得這種提法很突兀?那我們不妨回顧一下「初心」。

一國兩制的框架最初創立,是為了解決臺灣問題的。1983年,鄧小平談到此事時說,祖國統一後,臺灣特別行政區可以有自己的「獨立性」,包括司法獨立、擁有軍隊(不能構成威脅)、大陸不派行政人員去臺等。首先應用於香港問題後,則根據憲法和基本法規定,相應進行授權規定。

因此可以看出,這一政策從提出起,「一國」就是目的和基礎,「兩制」則是過程和手段,兩者孰輕孰重,一目了然。顯然,這一框架提出之初,就兼具了靈活性與務實性。

而「主權」與「治權」,從中英談判香港問題時就的確是交鋒的核心議題。

核心

在香港和國際上,有一些觀點認為,「一國兩制」理所當然就是「一國兩治」,北京只應管理屬於主權範圍內的外交與防務,其他所有特區的管理事宜都應該屬於「治權」範圍,完全應該由港人自行行使,中央政府不得幹預。這種誤解發展到極致,甚至出現了所謂「次主權」、「中國幹預香港內政」等言論。

這種觀點是經不起歷史和現實考驗的。

根據閻小駿的敘述,1982年柴契爾夫人訪問北京,正式商談香港前途時,「主權換治權」曾是英方談判的底線。實質上,這個方案希望中國僅保留對香港的「名義所有權」,在管治上,香港應該繼續聽命於英國政府和代理人,即中國內地和香港由完全不同的政府來實施管治,從而分割中國對其固有領土的實質管治權。

那麼,當時的領導人怎麼說的呢?來看兩則材料。

「英國想用主權來換治權是行不通的。希望不要在治權問題上糾纏,不要搞成中國單方面發表聲明收回香港……希望柴契爾夫人和她的政府採取明智的態度,不要把路走絕了。中國1997年收回香港的政策不會受任何幹擾,更不會有任何改變,否則我們就交不了帳。」(1983年,鄧小平會見英國前首相希思)

「你們想拿主權換治權,延續1997年後對香港的殖民統治,這是根本行不通的。要中國政府接受這種荒謬的主張,等於是要中國政府同英國政府籤訂一項新的不平等條約。你們應該清楚,中國不是阿根廷,香港也不是馬島。」(1983,時任外交部副部長周南對英國駐華臨時代辦)

可見,主權與治權不可分割,始終是北京堅持的核心觀點。

1987年,會見香港基本法起草委員會時,鄧小平還有這樣一段富有遠見的話:

「切不要以為香港的事情全由香港人來管,中央一點都不管,就萬事大吉了。這是不行的,這種想法不實際。中央確實是不幹預特別行政區的具體事務的,也不需要幹預。但是,特別行政區是不是也會發生危害國家根本利益的事情呢?難道就不會出現嗎?那個時候,北京過問不過問?難道香港就不會出現損害香港根本利益的事情?能夠設想香港就沒有幹擾,沒有破壞力量嗎?……

如果中央把什麼權力都放棄了,就可能會出現一些混亂、損害香港的利益。所以,保持中央的某些權力,對香港有利無害。大家可以冷靜地想想,香港有時候會不會出現非北京出頭就不能解決的問題呢……總有一些事情沒有中央出頭你們是難以解決的。……如果變成行動,要把香港變成一個在』民主』幌子下反對大陸的基地,怎麼辦?那就非幹預不行。」

2015年,全國港澳研究會會長陳佐洱則說了這樣一番話:「香港特區的普選之爭……實質是管治權的歸屬問題。特區管治權是國家政權的一部分,茲事體大,不容有失。」

茲事體大、不容有失」——可以說,對於特區的管治權,北京的觀點是再明確不過了。正如閻小駿評論的那樣,「在八十年代國力那樣弱的情況下都不曾在』主權治權不可分割』的問題問題上退讓半分,怎麼可能在21世紀的今天、在管治權這個核心議題上讓步?」

用這位學者的話來說,「香港歸根結底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直轄的一個特別行政區,北京有完全的主權和治權;香港既不是受保護的』自治領』,也不是獨立或半獨立、享受』次主權』的政治』異邦』。香港社會要尋求進一步的生存、發展和自治空間,就首先必須坦然接受這個最基本的政治現實。」

如果說羅大佑一曲《皇后大道東》,唱出了部分港人回歸前的猶豫與彷徨,那麼回歸後,香港社會有些人思想卻翻轉180°,對「一國兩制」和基本法的認知存在「過高想像」,也就是對高度自治權懷有不切實際的期望。有香港本地人士語帶反諷地撰文說,以為回歸就是「換一換國旗區徽,改唱義勇軍進行曲」而已,這些已充分表達了「我們那份澎湃的愛國情操」,恕難做得更多了。

這種「回歸」認知多膚淺虛偽呢?我們不妨再回溯一下歷史——

1984年,鄧小平這樣說:「港人治港有個界線和標準,就是必須由以愛國者為主體的港人來治理香港……什麼叫愛國者?愛國者的標準時,尊重自己民族,誠心誠意擁護祖國恢復行使對香港的主權,不損害香港的繁榮和穩定。」

對照現實,「初心」仍具啟示意義。最近多次出現的香港球迷噓國歌事件,便是對其反諷的極度反諷。而有人在抗議中展示港英時期的殖民地旗幟,打出「鴉片戰爭萬歲」和「南京條約萬歲」的標語,對中央和內地民眾的刺激傷害,更是難以估量。

事實上,經歷2003年的國家安全立法爭議、2010年的政改爭議和2012年的國民教育課爭議後,2014年的全面管治權論述,有深刻的歷史淵源和與時俱進的時代背景。如果抱著刻舟求劍的思維看「一國兩制」,恐怕行不通。香港社會要尋求進一步生存、發展和自治的空間,首先就必須坦然接受這個最基本的政治現實。

別忘了,港澳雖沒有實行人代會制,也沒有搞「三權分立」或聯邦制,但高度自治並非完全自治,也不是分權,更不是特區固有的權力,而是來源於中央全面管治權的授權。

畢竟,「五十年不變」,不等於五十年放任不管。

這些年香港社會的非法「佔中」、旺角暴亂、個別候任議員宣誓時辱國,凡此種種,正應了鄧小平的話,某些勢力要把香港「變成一個在』民主』的幌子下反對大陸的基地」,中央當然要及時亮劍,人大常委會主動釋法。堅決遏制和打擊「港獨」勢力,定分止爭、釋疑解惑的效果背後,體現的就是「全面管治權」的力量。

換言之,這是中央政府一以貫之的政治底線,也是已經成為現實的政治操作。

現實

明治病之術者,杜未生之疾;達治亂之要者,遏將來之患。用好全面管治權,中央和特區形成良性互動,是「推進國家治理能力和治理體系現代化」的應有之義。

全面管治權必須得到香港社會的理解與支持。根據閻小駿的觀察,香港社會運動的不斷激化和「港獨」勢力的泛起,對香港特區的管治形成新的幹擾,這種幹擾「對兩地之間的政治互信殺傷力非常大」——

比如,有些境內外勢力「打著紅旗反紅旗」,故意混淆、曲解「一國兩制」的初心,對全面管治權橫挑鼻子豎挑眼,發出「香港只有一國、沒有兩制」之類的奇談怪論,臆度中央收緊高度自治權,甚至「全面接管」云云。再加上香港經濟一體化帶來的競爭、收入分配不均、住房置業困難等帶來的社會分化,很容易轉為對政府和相關政策的不滿。這些,對港澳尤其是香港建立足夠的政治認同,形成了不小的挑戰。

從構建認同到知行合一,都需要足夠的信心、耐心和智慧。用這位學者的話說,「一個與國家主體政治秩序離散多年的現代都市,要重新整合進政治主體的制度體系和憲法秩序,同時又要保持自身的獨特性,這本身恐怕就是人類歷史上最宏大和艱深的政治難題之一」。

面對挑戰破解難題,就要確保「一國兩制」的實踐不動搖、不走樣、不變形,必須以「咬定青山不放鬆」、「任爾東西南北風」的戰略定力,牢牢牽住「全面管治權」這個牛鼻子。在島叔看來,這也是習近平特意點明「全面管治權」的內在原因。過去我們談「高度自治權」多,談「全面管治權」少;如今,在輿論引導和思想意識上,這個糾偏則是必須首先完成的。

相關焦點

  • 俠客島:十九大上中央再提對香港的「全面管治權」 意味深長
    「要全面準確貫徹『一國兩制』方針,牢牢掌握憲法和基本法賦予的中央對香港、澳門全面管治權,深化內地和港澳地區交流合作,保持香港、澳門繁榮穩定。」 微信公號「俠客島」(ID:xiake_island)10月24日報導稱,十九大報告中的這句話,引起了不小的反響。
  • 寒竹:《8·31決定》彰顯中央對香港的管治權
    1997年中國政府收回香港之後,對香港實行「一國兩制,港人治港」的政策,給予香港高度的自治。如果僅僅從自治的程度看,香港地區的自治權比有的聯邦制國家州政府的自治權還要廣泛。由於香港高度自治的原因,一些政治反對派把香港錯誤地理解為一個不受中央政府管治的政治實體。
  • 關於2019年香港局勢 中央最新精神傳遞4大信號
    島叔看了後,覺得張曉明的講話裡有4點非常明確的信號:  一、對香港局勢的判斷。張曉明說,香港正面臨回歸以來最嚴峻的局面。當前最急迫和壓倒一切的任務,就是止暴制亂,恢復秩序,共同守護我們的家園,阻止香港滑向沉淪的深淵。
  • 習近平訪澳門出席回歸15周年大會 俠客島:為何習近平重提香港?
    人民日報海外版微信公號「俠客島」發布題為《習總為何要借訪澳門之機再提香港問題?》的文章指出,近一個時期,澳門可謂「喜大普奔」,而自非法「佔中」以來,香港則顯得「人艱不拆」。在這個時間點,借訪問澳門之際,習近平分別對港澳特首講話,別有深義。同為「一國兩制」特區,澳門樂天知命,心懷感激,香港卻顯得有點叛逆,有點抗拒,原因何在?文章認為,在貫徹和執行「一國兩制」和基本法上,香港有待加強。
  • 【俠客島】習總為何要借訪澳門之機再提香港問題?
    島君先帶你稍微了解下香港和澳門的情況。習總講澳門:「澳門取得的進步和成就,離不開『一國兩制』方針和澳門特別行政區基本法的全面正確貫徹落實……這些進步和成就充分證明,『一國兩制』偉大構想具有強大生命力,掌握了自己命運的澳門同胞完全能夠在『一國兩制』、『澳人治澳』、高度自治方針指引下,團結一心,自強不息,建設好自己的家園。
  • 俠客島:香港推行全民核酸檢測,反對派又在造謠了
    島妹朋友圈裡,香港市民林小姐做完核酸檢測後,發了一張手持香港特區政府派發的「口罩包」照片。7月以來,香港疫情經歷了「第三波」高峰,多個社區出現聚集性感染。在中央全力支持下,日前,特區政府開展免費「香港新冠病毒普及社區檢測計劃」。截至9月3日中午,已有約85萬港人預約登記,37萬人完成採樣。
  • 【俠客島】香港,我該愛你還是恨你?
    摘要:54歲的黑龍江男子昨天在香港紅磡民樂街一間珠寶店內被包括導遊在內的數人圍毆,今天上午宣告不治。全世界都對遊客舉雙手歡迎,唯獨香港卻似乎對遊客諸多不滿,而敵意又特別指向內地遊客。   54歲的黑龍江男子昨天在香港紅磡民樂街一間珠寶店內被包括導遊在內的數人圍毆,今天上午宣告不治。
  • 專訪譚惠珠:香港維護國家安全法草案說明傳遞中央四個強烈信號
    中新社香港6月28日電 題:專訪譚惠珠:香港維護國家安全法草案說明傳遞中央四個強烈信號中新社記者 張曉曦全國人大常委會香港基本法委員會副主任譚惠珠近日在香港接受中新社記者專訪時指出,在有關法律出臺前,《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維護國家安全法(草案)》的說明傳遞了中央的四個強烈信號,即堵塞香港在維護國家安全方面存在的法律漏洞、體現對香港的全面管治權
  • 【俠客島】揭秘中央全會決定起草細節:起草組吃自助餐
    10月26日,《大眾日報》報導,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法學研究所所長李林教授做客齊魯大講壇,結合十八屆四中全會公報,為公眾講解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李林另一個身份,則是中國法治實踐的深度參與者,包括參與十八屆四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的起草工作。
  • 俠客島:小攤販佔道經營的「小事」 為何中央專門發文?
    常態化疫情防控形勢之下,中央文明辦決定,不將佔道經營、馬路市場、流動商販列為今年文明城市測評考核內容,推動文明城市創建在恢復經濟社會秩序、滿足群眾生活需要的過程中發揮更加積極作用。眼看夜市排檔、飲酒談天的時節就要來到,這波攤販經濟,真的「穩」了?
  • 原新華社香港分社社長:全面準確理解「一國兩制」內涵
    它是邁向祖國全面統一的重要步驟,又是用「一國兩制」的新思維以和平方式圓滿解決領土問題的一個範例。20年來,香港特區在中央大力支持下,貫徹實施「一國兩制」方針和以之為核心內容的香港基本法。香港特區歷經風雨,有效地抗拒了來自各方面的幹擾和挑戰,實現了持續繁榮穩定。這一切都向世人昭示了「一國兩制」的方針是完全符合香港實際情況的,它不但是行得通的,而且已取得了舉世公認的成就。
  • 俠客島五歲了
    如果你在建島之初就成了島友,那我們已經一起走過了5年的歲月。5年時間,如果形容一段婚姻,叫做木婚,欣欣向榮。如果形容島友和俠客島,那就是成長,共同的成長。 一個月前的1月25日,一位「重磅島友」來到人民日報社,跟我們說他經常看俠客島,給了我們莫大的鼓舞。
  • 香港中聯辦發文:中央對港全面管治權應得到切實行使
    5月20日,中央人民政府駐香港聯絡辦公室官網發表題為《紫荊:中央對港全面管治權應得到切實行使》的文章。文章稱:依據憲法,香港特別行政區的權力全部為中央授予,這是中央對香港擁有全面管治權的邏輯起點。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也對中央權力作了全面而具體的規定。
  • ——以人民日報海外版微信公眾號「俠客島」為例
    矩陣式發展    由於推文數量的限制,海量內容無法在單一的主帳號上進行全面展示,基於此,眾多黨媒在主帳號之外還運營「二級帳號」。如人民日報,除了主帳號「人民日報」之外,還根據欄目或部門劃分創辦了「人民日報評論」「人民日報文藝」「人民日報政文」等公眾號,根據宣傳職能的劃分創辦了「俠客島」「學習小組」等公眾號。
  • 哪些「外部勢力」在攪亂香港?俠客島談到這幾個人
    原標題:[解局]究竟哪些「外部勢力」在攪亂香港?8月7日,「港獨」組織頭目黃之鋒在眾港媒追問下,終於公開承認,他和其他「港獨」分子在8月6日與美國駐港澳總領事館政治組主管Julie Eadeh進行了會面。
  • 港府5個局長職位換人 專家:中央下定決心整治香港亂局
    曾國衛22日透露未來有幾個工作重點要落實,包括舉行幾場重要選舉,繼續與選管會緊密合作,確保選舉公開、公平、誠實進行,並會加強推廣憲法和《基本法》的宣傳和教育工作,令市民有全面和深入的認識,同時加強粵港澳大灣區的協調及發展工作,提振香港經濟。特區政府此次人事調整發生在兩辦接連出手之際,香港社會高度關注。
  • 中國平安榮獲2020年度「香港公司管治卓越獎」
    原標題:中國平安榮獲2020年度「香港公司管治卓越獎」
  • 俠客島、學習小組五歲了!
    如果你是最早的一批島友和組員,那我們已經一起走過了5年的歲月。5年時間,如果形容一段婚姻,叫做木婚,欣欣向榮。如果形容島友和俠客島,那就是成長,共同的成長。 一個月前的1月25日,一位「重磅島友」來到人民日報社,跟我們說他經常看俠客島,給了我們莫大的鼓舞。
  • 俠客島:兩位香港知名女性,向世界展示真相
    【俠客島按】相信不少島友聽說了,香港各界婦女聯合協進會主席何超瓊女士、監察顧問伍淑清女士將作為非政府組織代表,出席聯合國人權理事會第42屆會議,並將於明後天在大會發言,向國際社會介紹香港的真實情況。她的發言主題是「關於中國香港的真實情況」,島叔讀後發現很給力,她用事實說話,對各種謠言進行了反擊。島叔迫不及待地翻譯了全文,忍不住想要分享給島友們看。來,一起來看。聯合國人權理事會是聯合國大會的下屬機構,總部設在瑞士的日內瓦。
  • 俠客島專訪資本界低調大佬 他將麥當勞改名金拱門
    【俠客島按】俠客島給各位島友帶來一期專訪。訪談對象的名字大家不一定熟悉,但絕對稱得上是低調的「資本大佬」:全國政協委員、中信資本董事長兼執行長張懿宸。好在總書記去年11月1日召開民營企業座談會,中央採取了非常強有力的措施,出臺了一系列政策來安撫、鼓勵民營企業家,我覺得給一段時間,民營企業家的信心是會恢復的。至於中美貿易摩擦,我認為是一個長期的局面。中央的判斷是對的,就是我們最終要把自己的事情做好,這樣我們面對這一切都會遊刃有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