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公上人追思紀念專集】臺灣法界佛教印經會

2021-02-14 宣化上人專弘平臺

臺灣法界佛教印經會


◎ 臺灣法界佛教印經會提供

在臺北市忠孝東路六段八十五號萬商工業大樓的電梯旁,你每天都會看到這樣的情景:工作人員熟練地將經書放在小車上,推進上下忙碌的電梯裡。一批批的佛書送往十一樓,然後又從十一樓流通到臺灣、美國及世界各地。而在十一樓的佛堂內,法師們正領著大眾禮佛、拜懺。這裡就是美國法界佛教總會在臺灣的門戶──法界佛教印經會(以下簡稱「法界」)。它可以說是流通宣公上人中文法音的總站,不同版本的佛教經典、上人的開示錄及錄音帶,都是由這裡源源流出的。

「法界」地方雖小,但因敬仰宣公上人高德懿行,而弟子們盡心竭力護法的赤誠之心,卻是量周法界的。

大約十年前,發起人之一的陳老師第一次讀到上人的《放眼看世界》一書(當時上人的書在臺灣流傳很少),覺得書中的法,完全是由上人的自性中流露出來的。在深深受益,感動之餘,遂有印製、流通上人法音的念頭,並將此想法告訴了護持臺北行天宮的二十多位同參道友(下文稱老同修)。大部份的老同修都來自中下層人士,教育程度不高,家境清寒,有的人甚至是清潔工、小工。簡樸單純的他們,非常忠實地護持行天宮,因此當他們轉而為上人護法時,都事先擲杯請示關帝君,問問是否可行?經關帝君指示認同之後,他們才放下心來護持佛教正法,由此可見上人的懿德,何止通於人間!

在陳老師的領導下,大家節衣縮食攢集下來血汗錢,老同修們開始了「法界」最初的事業。陳老師白天忙碌於印經之事,為了節省印經費用,親自校稿,奔波於印刷廠、裝訂廠之間。晚上又要到夜校上班,業餘時間又教大眾讀經,了解經義。她有時忙得連續幾天均以饅頭充飢。為求印經順利,使正法流通於臺灣,每次印經前,陳老師又在凌晨一、二點,帶領著大眾去朝山。朝山時,陳老師一拜下去,大家要等很久很久才聽到引磬聲,才拜起來,大家都知道陳老師很辛苦,誰也不忍心叫醒她。

就這樣,老同修們風雨無阻,連續幾年在泥濘的山路上叩拜,完全憑著他們對佛法的那份信心、誠心,及堅忍不拔的毅力。機緣成熟,陳老師並其它有心人士赴美國萬佛聖城,向上人請法的同時,懇請上人恩準,在臺灣成立專門流通上人法音的印經會。蒙上人慈悲同意,並賜名為「法界佛教贈經會」。

一九八三年十月二十六日,法界佛教贈經會正式成立。最早的會址位於臺北松山(另一位發起人家中的二樓),不久遷至臺北農安街(另一位老同修家的六樓)。

蓽路藍縷,創業維艱,老同修們到市場去撿繩子、撿盒子、撿紙等,凡是一切對印經、包裝經典、運送經典有用的東西,他們能撿就撿,乃至於到批發市場,撿菜充飢。這一切無非是要節省經費,多印一些經。

因為位於六樓的會址,沒有電梯,搬運經書成了大問題。當時只要有一批經書出版,老同修們就全部聚集在一起,分工合作,用接力的方式將經書搬運至六樓。若是印刷廠沒按時送書來,大家不在時,那就相當困難了。只好靠少數在場的人,千辛萬苦地從一樓搬到六樓。經書在六樓被包裝後,為了節省郵資,許多年過半百的老同修們背著經,或徒步、或騎腳踏車,親自將經書送到附近的會員家中。這種赤誠,曾經使路人非常感動,發心每月代送。如果聽說某地方有法會,他們就到會場去送經書,但是往往都被阻擋了,老同修們常常難過得淚水往肚子裡吞。

從一樓將經書搬到六樓,包裝後再搬到一樓寄送,很不方便。後來老同修們想出一個方法,那就是:經書一旦由印刷廠送來時,馬上在一樓的樓梯口包裝,隨即寄送。但這要動作迅速利落,才不會妨礙交通。有幾次,眼看烏雲密布,大雨即將來臨了,但是往往等到經書被包裝好送走的最後一分鐘,雨才譁啦而下。老同修們深深覺得此事「不簡單」,天龍八部如此護法,老同修們常被感動得淚溼沾襟,護持正法的心,也就更堅固了。

這批「法界」拓荒者有二十幾位,大部份都是家庭主婦,有的甚至沒讀過書,不識字,但「下下人有上上智」,他們知道一定要緊跟著當代大善知識──宣公上人的腳步走。當時皈依上人,必須會背誦〈楞嚴咒〉。為此,她們就去夜校上識字班,走路時,坐公交車時,都在念〈楞嚴咒〉,甚至打瞌睡時,也提醒自己趕快背誦〈楞嚴咒〉,就這樣,硬是把〈楞嚴咒〉背會了。

那時每個月,每人發一張誦持經咒、聖號或禮拜數量的日計表,以督促個人用功(此表沿用至今)。每個月底則於道場共修,並回向功德。或舉行七天七夜輪班不停的〈大悲咒〉或〈楞嚴咒〉默念會。不論朝山、誦咒,或自修,大家都採用陳老師立的回向文:

(一)回向法界眾生,離苦得樂,了生脫死。

(二)回向至尊師父上人法體安康,延年益壽,常住於世轉大法輪,教導更多的眾生歸覺路。

(三)懇祈諸佛菩薩息滅(某某)的貪、瞋、痴,並開智慧。

(四)法界佛教贈經會人材濟濟,師父上人的正法在臺流通順利。

他們純樸踏實、艱苦卓絕的護法、學法精神,不但使他們成為傳播佛法的使者,也點燃了自己的智慧之燈。現在他們不僅會背〈楞嚴咒〉,會讀誦經典,且佛號不離於心,更有幾位老同修後來成了上人的出家弟子,有些老同修的子女也跟著上人出了家。

一位六十六歲曾受過中文教育的老同修,將《楞嚴經》卷一到卷五背得滾瓜爛熟,速度比一般人照著經本讀誦還快。也有的人悟得「二分鐘送走煩惱」的妙訣,快樂地活在佛法中。還有一位老同修說:「不要說拜佛、念佛沒有感應,其實能到道場禮佛、拜懺、誦經,這就是最大的感應了,要好好珍惜這份善根。」

記得有一次他們去臺北木柵朝山,返家途中發生車禍,所搭的公交車整部翻滾到山下。其中一位老同修在朝山時,腦子裡出現「翻車」的字眼,當時她並沒有在意,口裡仍念著觀世音菩薩聖號,繼續朝山。雖然車禍發生之後,她昏迷不醒,但是一點外傷也沒有,因為她上車時抱著睡袋。還有一位老同修本來也要搭這部公交車,臨時被同伴拉下來:「你身體不好,要運動,跟我們一起走路。」結果逃過這一劫。其它同車的老同修也化險為夷,可謂默默耕耘,默默感應。

嗟末法,惡時世,眾生福薄難調製,

去聖遠兮邪見深,魔強法弱多怨害,

聞說如來頓教門,恨不滅除令瓦碎。

          ──永嘉大師證道歌

在創辦「法界」的初期階段,臺灣佛教界中流傳許多中傷宣公上人的流言,也有不少人對上人有誤解。因此老同修莫不懷著如臨深淵、如履薄冰的心情,力排眾議,兢兢業業地流通佛典,弘揚正法。上人雖遠在美國,但許多老同修仍然能感應到上人的關注與悲心,他們對上人充滿無限的信心。

和上人初次見面的因緣,是在一九八一年,宣公上人返臺出席第三屆世界佛教僧伽大會,弘法會場設在濟南路民眾服務活動中心。在數千人擁擠的會場中,老同修們無法接近上人,只好遙望著上人,並在心裡表示願意皈依他老人家(關帝君也示杯,指示可以皈依老和尚)。

一九八八年,上人再次返臺弘法,儘管行程匆忙,時間緊湊,上人仍專程去「法界」探望大家。當時帶路的弟子不識路,在農安街附近走了很多冤枉路,都找不到「法界」,上人仍指示繼續尋找。最後終於找到了,上人一步一步親自登上六樓時,老同修正忙著搬運經書。對於上人突然地光臨,老實的他們歡喜得說不出話來:原來,上人和他們這麼近!雖然上人沒多說什麼,他們已深深地體會到上人無限的關懷與鼓勵。

法界佛教贈經會,抱著流通正法音的宗旨,遵循宣公上人的六大條款:不爭、不貪、不求、不自私、不自利、不打妄語,以淨化社會風氣。「法界」在千辛萬苦中成長。過去社會一般贈閱的佛書,均不注重設計、印刷、裝訂,而「法界」所印的經書,均儘可能的求印刷設計的精美,也因此帶動了佛教界印行佛經時,提高質量的風氣。

一九八八年,上人終於在臺灣花蓮建立了第一座道場,帶給「法界」的老同修們,及陸續進來的工作人員一劑興奮劑。從此大家不顧路途遙遠,數次前往花蓮親近僧團,也希望僧團能到「法界」來主事,但是因機緣尚未成熟,而暫時作罷。

一九九○年七月,「法界」遷移到北市林森北路一處較大的地方,更名為「法界佛教印經會」。其時應十方護法大德需要,由單純的印經轉變成多元化的弘法服務,諸如出版美國法界佛教總會的錄音帶、錄像帶,並舉辦兒童繪畫、英語班。同時邀請上人的出家弟子,定期拜懺、講法,及贊助法界佛教總會各項弘法活動。由於從事的弘法事務越來越多,越來越顯出法界的重要性。一向由居士主辦的「法界」,迫切地需要僧眾的領導。於是「法界」正式被納入美國法界佛教總會,成為法總在臺灣的另一個分支道場,「法界」終於歸隊了!

爾後林森北路的屋主急需房屋,老同修等又再度發揮他們的力量,廢寢忘食地為「法界」找一個永久的會址,以免不時遷移之苦。皇天不負有心人,一九九二年三月,終於在臺北市忠孝東路六段八十五號十一樓有了自己的新家。在擁擠嘈雜的臺北市,它算是一個良好的環境,光線充足,遠眺群山,視野遼闊。面積雖仍不敷使用,但卻免除了經常遷移的麻煩。有了一個穩定的所在,大家也可以在這裡安心辦道、印經、禮佛、拜懺、講經說法……等,使法輪常轉。

一九九三年一月,上人回臺弘法時,有三十八人在「法界」從上人剃度出家,一時「法界」成為上人返臺弘法的焦點之一。

現在「法界」的日常活動,除每天由僧眾領導早晚功課、拜〈大悲懺〉、誦《華嚴經》、聽經及周末的兒童班外,每月亦定期舉行〈水懺〉(每月第一、三個星期日)、〈楞嚴咒〉(每月第二個星期)、佛一(每月第四個星期日)等法會。還有不定期於佛菩薩聖誕舉行的佛七、觀音七、地藏七,並《梁皇寶懺》等法會。隨著聞風而來的信眾日增,「法界」逐漸成為臺北地區上人的弟子們一個精神的寶所,並且越來越壯大了!

一群出身微寒,沒有受過多少教育,被人們視為沒有智慧的人,靠著他們堅忍的力量,建立起正法的流通站,將菩提種子撒向臺灣,撒向世界,使宣公上人的正法音,流進士、農、工、商各個階層。在時下物慾橫流的社會,上人的正法無異是一股清流,洗去了人心的濁垢,帶給社會一種明淨。這股清流也流向了監獄,使多少囚徒,改過自新,得到新生。「法界」的拓荒者,就是這樣默默地為社會,分擔起教化人心的工作。

「前人種樹,後人乘涼」,今天當我們讀著各種印製精美的上人開示、淺釋時;當我們聽著上人講法的法音時,怎能不飲水思源,怎能不珍惜前人的苦心,而生稀有想,效法想呢!

相關焦點

  • 法界佛教總會的五個微信公眾號裡都有什麼
    金岸法界·楞嚴聖寺將於今年10月14日舉辦梁皇寶懺法會,傳授三皈五戒,並首次啟用新大殿。誠摯邀請您共襄盛舉,同沾法益。歡迎各地佛友前來支持參訪,請大家相互告知。在此之前,金岸法界還有9月3日的盂蘭盆法會(9月5日正日),9月15-19日的地藏法會。
  • 宣化上人風塵僕僕訪臺行(紀實)
    臺灣時間元月三日深夜十一點,當宣公上人緩緩步出海關時,數百位鵠立已久的信眾,立即歡喜跪下,口裡唱誦著「南無觀世音菩薩」聖號,一時之間,桃園中正國際機場迴蕩著一片佛教唱誦,場面十分莊嚴壯觀,許多信眾看到宣公上人雖經長途旅行,面容依舊流露著慈悲喜舍,紛紛留下感動的淚水。
  • 法會—弘川老和尚示寂十周年千人追思傳供紀念法會舉行
    千人追思傳供紀念法會現場拈香法會現場佛教在線河北訊 2014年10月2日(農曆九月初九),河北南宮普彤寺舉行「弘公示寂十周年千人追思傳供紀念法會」,緬懷弘川老和尚以身表法、度生濟世的菩薩精神。中國佛教協會教務處主任長順法師,河北省佛教協會會長、趙縣柏林禪寺方丈明海法師,中國佛教協會副秘書長、河北省佛教協會會長兼秘書長肖佔軍,慧能法師、常開法師、本權法師、延參法師、慧林長老等佛教界諸山長老、大德法師以及來自各地的護法善信上千人參加了追思大會。山門垂淚,草木含悲。9時整,所有與會人員齊聚弘公靈塔前。默哀、肅立,一齊觀看了弘川老和尚記錄短片。
  • 哈爾濱極樂寺慈公上人追思法會 靜波大和尚領眾誦經
    11周年的紀念日,哈爾濱極樂寺隆重舉行為期三天的追思紀念法會。以此功德,追思先賢,崇德報恩。祈願慈公上人得生淨域,蓮位高增,乘願再來,普度眾生。更祈國泰民安,人民安樂,風調雨順,世界和平。 在每天的誦經法會上,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黑龍江省暨哈爾濱佛教協會會長、哈爾濱極樂寺方丈靜波大和尚親領大眾恭誦《六祖壇經》,大殿內縷縷輕煙,靡靡梵音,寄託了極樂寺兩序大眾對慈公上人的無比懷念。
  • 臺灣之旅,珊瑚法界博物館
    ,和相關的主題展覽品,讓人感到心情平靜,很有參觀價值這是個私人擁有的博物館,搜集許多有關佛教文化的珊瑚展品,而對外開放的展覽館。臺灣的珊瑚產業,曾是全球珊瑚產業史上最光輝的一頁,因為臺灣所盛產的珊瑚原料,在質量上,質地非常細膩,在色澤豐富,色階完整,在產量上,更是高居全球之冠,而南澳對於整個珊瑚的產業生態而言,卻具有舉足輕重的角色,因為南澳正是全臺灣珊瑚最主要的集散中心。
  • 覺正長老追思荼毗法會在蘇州靈巖山寺舉行
    法會如法行持,清淨莊嚴,願以此功德,祈願覺正長老早登極樂(圖片來源:菩薩在線 妙然/攝) 金爐香冷,般若舟沉,人天眼滅。南通市通州區佛教協會會長、南通香光寺住持、原南通市佛教協會名譽會長、原普陀山佛教協會副會長、臨濟正宗普陀山支脈第四十五世傳人,覺正長老於公元2016年5月8日17時28分在香光寺安詳示寂。世壽99歲,僧臘82年,戒臘72夏。 2016年5月16日,覺正長老追思荼毗法會在靈巖山寺舉行。
  • 印順法師,佛教裡一個極具爭議但又繞不開的人
    餘所稱釋尊特見,包括能見所見而尤重無上正遍覺──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之能見──即法華所謂佛知見,而原著僅就「所見一分之緣起無我」言,何以緣起無我為所見之一分,則以佛知見所見之諸法實相,應具緣起無我之法性,無我緣起之法相,緣起無我無我緣起之法界三義……故大乘經源出佛說,非非佛說,亦非小乘經論紬釋而出。
  • 佛教中的「十法界」是指哪裡 禪宗上人說:修行路上,眾生需謹慎
    佛教中的「十法界」是指哪裡 禪宗上人說:修行路上,眾生需謹慎 | 文 三隻眼讀史佛教所說的「十法界」又稱做「六凡四聖」,是佛教對佛和眾生的劃分。十界分別是指:地獄法界、餓鬼法界、畜生法界、阿修羅法界、人法界、天法界、聲聞法界、緣覺法界、菩薩法界和佛法界。其中前六項稱為六凡,後四項稱為四聖。因為佛陀認為大地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只因妄想執著而不能修得證果,無明的妄想,使眾生在過去、現在及未來的三世中,不斷進行六道輪迴。
  • 宣化上人:觀世音菩薩到底是男身還是女身?
    觀世音菩薩在佛教裡頭,他是佔很重要的地位,觀世音菩薩有的人說他是中國人,有的人又說他是外國人,有的人又說他是男人,有的人又說他是女人。現在我告訴各位,觀世音菩薩他也不是中國人,也不是外國人,他是哪會兒的人呢?
  • 明照老和尚追思法會在赤壁圓通寺舉行
    明照老和尚追思法會現場(圖片來源:鳳凰網佛教 攝影:赤壁圓通寺)耀智法師代表赤壁圓通寺四眾弟子答謝前來弔唁嘉賓(圖片來源:鳳凰網佛教 攝影:赤壁圓通寺)2020年11月25日上午9時,明照老和尚追思法會在赤壁圓通寺舉行。
  • 慶祝慧日講堂五十周年暨追思印順導師行誼活動將舉行
    佛教在線臺灣訊 2011年5月22日(星期日)上午8點30分至下午5點10分,慶祝慧日講堂五十周年暨追思印順導師行誼相關活動將在臺北慧日講堂舉行。此次活動由慧日講堂、佛教青年文教基金會及中華佛教青年會主辦,淨化社會文教基金會、嚴寬祜文教基金會、佛教聯合金剛護法會協辦。
  • 臺灣高雄縣各宗教為紀念八八水災舉行追思祈福大會
    佛教在線臺灣訊 2010年8月8日上午,在距莫拉克水災一周年之際,由臺灣高雄縣主辦,高雄縣佛教會承辦,高雄佛光山寺、天主教高雄教區、神威天台山天台聖宮、法鼓山、基督教長老教會、慈濟基金會、高雄縣道教會等,高雄縣各大宗教團體共同協辦的「心手相連、慈悲蔓延,八八水災周年聯合追思祈福祝禱大會」,在高雄縣鳳山體育場舉行
  • 「筠園」迴響——臺灣舉行追思鄧麗君紀念活動
    原標題:「筠園」迴響——臺灣舉行追思鄧麗君紀念活動  新華網臺北5月8日電(記者李慧穎 何自力)8日,在位於新北市金寶山的鄧麗君墓地「筠園」,臺灣鄧麗君文教基金會在此舉辦鄧麗君逝世20周年紀念活動,喜愛鄧麗君的人們從四面八方匯聚而來,用鮮花和歌聲表達哀思,寄託緬懷之情。   紀念活動於上午10時開始。
  • 太平輪海難70周年追思 臺灣基隆市欲再現歷史場景
    太平輪海難70周年追思 臺灣基隆市欲再現歷史場景 2019-01-臺灣基隆市政府於2019年1月27日,在太平輪紀念公園舉辦「致太平」追思會,遺屬獻上花語寓意「和平、太平」的粉紅菊悼念親人。太平輪海難遺屬出席七十周年追思紀念會,獻上花語寓意「和平、太平」的粉紅菊悼念逝者。
  • 太平輪海難70周年追思 臺灣基隆市再現歷史場景
    中新網1月28日電 據臺灣《聯合報》報導,70年前的1月27日,從上海航向基隆的太平輪發生海難,千人罹難。臺灣基隆市政府於2019年1月27日,在太平輪紀念公園舉辦「致太平」追思會,遺屬獻上花語寓意「和平、太平」的粉紅菊悼念親人。
  • 南普陀寺、閩南佛學院舉行感恩法會
    閩院女眾部師生於紫竹林寺舉行上供追思法會(圖片來源:鳳凰佛教)冬至祭祖,儀同正旦,信眾來寺祭祖(圖片來源:鳳凰佛教)2017年12月22日,農曆十一月初五,南普陀寺、閩南佛學院舉行丁酉年冬至祭祖感恩上供法會,以此緬懷感恩前賢的功德,寄託哀思,慎終追遠
  • 哈爾濱極樂寺舉行慈法老和尚圓寂十二周年追思法會
    法會現場(圖片來源:鳳凰網佛教)法會現場(圖片來源:鳳凰網佛教)法會現場(圖片來源:鳳凰網佛教)法會現場(圖片來源:鳳凰網佛教)鳳凰網佛教通訊員萬詮法師哈爾濱訊:2018年6月16日(農曆五月初三),是哈爾濱極樂寺第六任方丈上慈下法老和尚圓寂十二周年紀念日。
  • 臺灣歌迷清明紀念鄧麗君 追思歌者留言獻花(圖)
    臺灣歌迷清明紀念鄧麗君 追思歌者留言獻花(圖) 四月五日清明節,許多歌迷清早就到位於臺北金寶山的鄧麗君墓前獻上鮮花。  那個漫步海灘的女人,你在天堂還好嗎?   四月五日,清明時節,一個歌者再次勾起了許多人的懷念。
  • 臺灣佛教能有今天,離不開曾經赴臺傳法的這位法師!
    1920年於江蘇觀音庵靜禪老和尚披剃,1929年於寶華山受具足戒,1934年自太虛大師創辦的廈門閩南佛學院畢業,1935年於鎮江焦山定慧寺,受曹洞宗智光和尚付法,繼承曹洞宗法脈,1949年抵臺,同時將中國佛教會招牌遷帶來臺,法師任中國佛教會常務理事;同年假北投法藏寺創辦《人生雜誌》。1950年掩關閱藏於北投法藏寺,為期3年。
  • 香港西方寺舉行永惺老和尚圓寂一周年追思法會
    合影留念(圖片來源:鳳凰佛教 攝影:香港西方寺)2017年5月6日,原香港佛教聯合會榮譽會長、香港菩提學會創會會長、香港西方寺開山、傳天台宗第四十五代教觀總持上永下惺老和尚,圓寂一周年紀念日西方寺特舉辦系列活動追思緬懷老和尚,活動包括:永惺老和尚生平大事圖片展開幕典禮、追思報恩傳供法會暨靈骨舍利入塔安奉儀式。上午8時30分,法嗣傳人、西方寺方丈寬運大和尚與諸山長老、大德法師及嘉賓,共同為永惺老和尚生平大事圖片展揭幕,隨後於西方寺法堂隆重舉行老和尚靈骨舍利入塔安奉儀式,暨老和尚圓寂一周年追思報恩傳供法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