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米其林,腦海中立刻就會浮現這麼一幅畫面:穿著白襯衣黑西服的優雅侍者,託起鋥光瓦亮的盤子,帶著一口就能吃完的精緻食物走來...穩居神壇多年的米其林,一直代表的是高端大氣上檔次。然而到咱這兒,就水土不服了。米其林之前評選了上海廣州兩座城市的餐廳,人民群眾不置可否半信半疑,畢竟它還挺看重餐廳環境什麼的,咱這兒蒼蠅小館肯定入不得米其林的眼。直到米其林來到了北京,推薦了豆汁、滷煮、爆肚,摘星的餐廳是廣州的兩倍還多,三星、二星餐廳更是和人們心中的期待相去甚遠。用一套自有的價值體系來評判東方的美食文化,得,與其信米其林,還不如看大眾點評呢。
1. 米其林推薦在北京翻車
米其林在之前率先推出預熱的必比登榜單,標榜物廉價美。然而榜單中推薦的有被稱為吃了就能進ICU的三巨頭:滷煮,爆肚和豆汁,還有不倫不類的網紅餃子,包著芝士餡、紫甘藍鍋巴餡兒,令人費解。對三星、二星的評定更是讓人滿頭問號。很難想像西方的評審員怎麼去評價中餐,他們接受不了鳳爪、軟骨、皮蛋等食物,又怎麼去評判滋味如何?在巨大的差異下,想做跨文化的美食評估,到底是哪來的自信呢?
2. 不是所有人都願意被米其林評選
誕生於法餐體系下的米其林,被美食家蔡瀾評價為「歐洲之外,都不靠譜」。但其實,就在歐洲本土,米其林都難以服眾,義大利、西班牙、北歐的廚師都頗有怨言。米其林剛來到日本時,東京廚師就曾說,「日本料理生於斯長於斯,只有日本人能懂,用不著一幫外國人告訴我們什麼是好什麼是壞。」本月,韓國首爾的一位大廚,甚至因為餐廳被列入米其林指南而提起訴訟,以公開侮辱罪的名義——「將我的餐廳列入這本爛書是對餐廳成員和粉絲的侮辱」,他說,米其林指南 「被金錢蒙蔽,缺乏思想 」。
3. 米其林成了花錢就能買的「熱搜」?
就在米其林要發布北京榜單的前夕,韓媒爆料,餐廳可花錢買到米其林的星星評級!只要繳納所謂的諮詢費,出讓股份,最快3-4個月就可走完流程。而這樣操作的餐廳,亞洲共有十餘家。這一消息顯然是對米其林公信力的巨大打擊。如果是花錢就能買到的評價,那麼這個評價一定是不能服眾的,這放在任何一個行業都適用——就像微博熱搜到「爆」的明星,你可能都沒聽說過一樣。
大咖這麼說:
新京報,權威媒體:
正如「一千個觀眾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一家餐廳是否為消費者所中意,顯然不能一味推崇「米其林」,也得認真問問自己的「胃」。
艾格吃飽了 美食博主:
它(米其林)就是一份榜單,但是歷史更久,影響力更大。所有的榜單,都不是權威。專業廚師想要追求,是他們的事兒。對於我們消費者來說,所有的榜單,都是消費參考,而已。
看客inSight 自媒體:
簡單來說,這就是一份忽悠歪果仁的榜單,可以滿足遊客對北京文化的部分想像。但說實話,路邊隨手抓一個大學生,推薦的館子都比這強。
大董 中國意境菜創始人:
其所發布北京小吃的立意,是討好北京市場、打開局面;但也難逃其「逐臭」的美食思維,路走偏了,米其林就成了糟粕。
梅姍姍 餐飲媒體人:
新橋滷煮,爆肚金生隆,方磚廠炸醬麵……老北京特色嘛!外地人到北京,如果想知道滷煮爆肚炸醬麵是什麼味道,這些都可以。餐廳不功不過,也的確能展現北京道地的味道。
你怎麼選?
你認可米其林推薦的北京餐廳嗎?
認同 大董這類的星級餐廳,口碑一直都不錯
不認同 豆汁什麼的還是算了吧...
今日思考:
米其林評價中餐,你怎麼看?
By ZAKER /潘欣 王欣羽 江南輝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