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加州官宣拜登獲勝!拜登正式獲得足夠多選舉人票以入主白宮
12月4日,在加州認證該州投票結果,55個選舉人承諾將投票給拜登後,拜登正式獲得足夠多的選舉人票以入主白宮。早在數周前美聯社已預判拜登贏得美國大選,美國總務管理局也已承認拜登勝選。但正式獲得逾270張選舉人票是一個法律裡程碑,他將於明年1月20日正式就任美國總統。
延伸閱讀:多位資深前官員獲提名,拜登政府是否會變成歐巴馬3.0?
在經過美國總統川普奉行「美國優先」政策四年後,候任總統拜登正在努力向美國和世界傳達一個信息,人們以前熟悉的美國要「回來」了。
自負責協調權力交接的美國總務管理局(GSA)11月23日通知拜登可以開展交接工作以來,拜登團隊已經敲定一連串內閣人選。他們中多人有過在歐巴馬政府內任職的經歷,美國媒體將拜登的選人標準總結為「專業」與「經驗」,與川普形成鮮明的對比。
但同時也有聲音質疑,拜登是在組建「第三屆歐巴馬政府」。對此,拜登12月1日向美國全國廣播公司(NBC)予以明確否認。他說:「因為現在的美國和歐巴馬時期完全不同,川普總統改變了整個局面,『美國優先』也意味著美國孤立。」
拜登稱,他挑選內閣人選的關鍵考量是能夠全面代表全體美國人民,同時全面代表整個民主黨。在美國社會嚴重撕裂、政治極化深入兩黨內部的今天,要組建一個具有代表性的美國政府實屬不易。對於有著八年副總統經歷和幾十年從政經驗的拜登來說,他的政治資歷可能是加分項,也可能恰恰相反。
美國羅格斯大學政治學系教授、前美國參議院民主黨領袖辦公室駐地學者羅斯·貝克(Ross Baker)在接受澎湃新聞採訪時表示,兩屆民主黨政府僅相隔四年,新一屆政府從上一屆同黨派政府中汲取人才是完全正常的。歐巴馬時代的官員對他們將領導的政府機構十分熟悉,這是政府連續性的健康標誌。
當地時間2020年11月24日,美國德拉瓦州威爾明頓,美國「當選總統」拜登與他提名及任命的六大國家安全和外交政策團隊公開亮相併發表講話。人民視覺圖
希望向全世界表明「美國回來了」
當地時間11月24日,在德拉瓦州威爾明頓的發布會上,美國當選總統拜登、當選副總統哈裡斯與下屆政府多名關鍵內閣人選同臺亮相。拜登表示,希望向全世界表明「美國回來了」,「我的施政計劃雄心勃勃且非常進步(progressive)」。
目前,拜登團隊已公布的關鍵外交政策和國家安全部門的人事任命包括國務卿(布林肯)、國土安全部部長(馬約卡斯)、國家情報總監(海恩斯)、美國常駐聯合國代表(託馬斯-格林菲爾德)、國家安全顧問(沙利文)等高層職位。
其中,構成拜登未來「外交核心」的國務卿、國家安全顧問、美國常駐聯合國代表三大職位人選均來自歐巴馬政府。
布林肯曾在歐巴馬時執政時期擔任副國務卿,沙利文在歐巴馬第二任期內當過國家安全顧問,託馬斯-格林菲爾德則擔任過歐巴馬政府的非洲事務助理國務卿。
布林肯將擔任國務卿。
布林肯被分析人士稱為外交政策上的「中間派」,比如他既對美軍在海外的軍事行動持謹慎立場,又多次支持一些被進步派人士稱為「幹涉主義」的海外軍事行動;既承認多邊國際組織的不足,又認為美國發揮自身效力的最佳途徑就是藉助這些多邊組織。英國廣播公司(BBC)分析稱,布林肯多年來一直重視美國與盟友的關係,他將會帶領美國重建與傳統盟友以及國際組織的關係,美國會在國際舞臺重新擔當一個「傳統的角色」。
沙利文是伊朗核問題專家,擔任過美國國務院政策規劃部門主任,亦是前國務卿希拉蕊·柯林頓的幕僚。他在2015年的伊朗核協議中擔任重要角色。拜登擔任副總統時,沙利文曾做過其國家安全顧問。
託馬斯-格林菲爾德從事非洲事務多年,是備受矚目的黑人女性外交官之一。2013至2017年期間,她曾出任主管非洲地區事務的副國務卿。
此外,曾在歐巴馬執政期間擔任國務卿的克裡被提名為氣候問題特使。克裡除了擔任過國務卿之外,還曾任參議院外交委員會主席一職。他不僅具有豐富的外交經驗,也是氣候變化《巴黎協定》的擁護者。
BBC報導稱,過去4年中,在國務卿蒂勒森和蓬佩奧領導的國務院,大批外交官心灰意冷提早退休。據美國智庫外交關係委員會(CFR)高級研究員庫普昌(Charles Kupchan)評價,託馬斯-格林菲爾德這類專業外交官正是川普所輕蔑的所謂「深層政府」(編註:Deep State,即質疑在民選政權之外另有實際統治者,由軍隊、官僚、財團、政治團體等組成的秘密集團控制著國家的觀點)的代表,是川普急切想打倒的「自由國際主義步兵」。
在拜登組建的國家安全團隊
中,拜登提名為國家情報總監的海恩斯曾擔任中央情報局前副局長。現年51歲的海恩斯曾在歐巴馬執政期間擔任國家安全副顧問一職,她也將成為美國史上首位女性國家情報總監。
海恩斯將擔任國家情報總監。人民視覺圖
律師出身的古巴裔美國人馬約卡斯被選中擔任國土安全部部長,他曾在歐巴馬任內任該部門副部長。作為美國第一位擔任國土安全部部長的拉丁裔,同時也是第一位擔任此職的非美國本土出生的初代移民,馬約卡斯被認為將推翻川普時期嚴厲的移民政策。
拜登公布的內閣組合向外界釋放了明確的信號,即他將扭轉川普時期的一系列內外政策,包括用寬鬆的移民改革議案取代川普時期的各項禁令、讓美國重新加入《巴黎協定》、留在世界衛生組織、尋求修改伊朗核協議、加強與北約的關係等。
抗疫和恢復經濟仍是拜登內閣的首要任務
在拜登為接管權力做準備之際,美國尚未復甦的經濟又因為新冠疫情的捲土重來再次受到衝擊。
根據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實時統計數據,美國目前仍是全球疫情最嚴重的國家,確診病例數已超過1410萬。當地時間12月3日,美國新增死亡病例數逾2800例,創下疫情暴發以來的新高。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DC)12月3日發布的整體預測顯示,到12月26日,美國因感染新冠病毒死亡的人數將達到30.3萬人至32.9萬人。
在美國國會,民主黨和共和兩黨就最新一輪經濟紓困計劃僵持數月,難以取得共識,而此前通過的一系列援助救濟措施即將在12月31日到期。如果這一次國會不能出臺新版紓困法案,數百萬美國人的生計可能受到影響,令美國經濟陷入新的衰退。
據彭博社等多家媒體3日消息,國會兩黨領袖日前表示,他們認為有希望就新一輪9080億美元紓困計劃達成妥協,這一法案再次看到曙光。
明年1月20日拜登正式就職後,
不容樂觀的疫情和經濟形勢
將由新一屆政府負責應對。拜登11月7日在其勝選演講中強調,在進入白宮之後,他的首要工作就是控制新冠疫情,因為疫情影響了美國經濟。
12月3日,拜登發布消息稱,已與美國國家過敏和傳染病研究所所長安東尼·福奇談話,邀請他在新政府擔任首席醫療顧問和新冠應對小組成員。他同時宣布了一項「100天口罩」計劃,承諾自上任首日開始,將敦促所有美國人佩戴口罩,持續時間100天。
早些時候,拜登於11月30日公布了下屆政府經濟團隊人選。路透社稱,拜登經濟團隊的構成進一步強化了他此前公開表達的觀點:有必要針對疫情採取更加積極的措施。他挑選的候選人均支持政府採取刺激措施以實現就業最大化,減少經濟不平等現象,並幫助在經濟下滑中受創更大的女性和少數族裔。
當地時間2020年12月1日,美國德拉瓦州,珍妮特·耶倫發言。當日,美國當選總統拜登在德拉瓦州召開發布會,攜其經濟團隊的主要成員亮相。人民視覺圖
2014年至2018年擔任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主席的珍妮特·耶倫被拜登提名為財政部長,她也是美聯儲首名女性掌門人;非裔沃利·阿德耶莫將擔任耶倫的副手,他曾任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副助理,是貝拉克·歐巴馬基金會現任主席。
此外,拜登打算任命塞西莉婭·勞斯為白宮經濟顧問委員會主席,她在1998年至1999年期間曾是柯林頓政府國家經濟委員會成員,又於2009年至2011年擔任歐巴馬政府白宮經濟顧問委員會成員。
自由派智庫「美國進步研究中心」負責人妮拉·坦登被提名為白宮行政管理和預算局長。她在2008年和2016年兩次擔任希拉蕊的競選顧問,也曾在歐巴馬執政時期擔任衛生部部長高級顧問,參與了「歐巴馬醫保法案」的制定。
據美國媒體總結,拜登經濟團隊包括多名女性和少數族裔,人員構成更具多樣性,且大多是有著多年政府任職和政策制定經驗的「老手」,是「相當傳統的自由派經濟學家和專家」,他們將聚焦復甦遭疫情重創的美國經濟。
拜登能否走出歐巴馬和川普的雙重陰影?
作為典型的「歐巴馬式的民主黨人」,自參選以來,「溫和」「保守」一直是拜登的主要標籤。為拉攏溫和派選民、提升支持率,拜登的競選策略也一直力圖走中間路線。
美國主流媒體11月7日宣布拜登已經跨過270張選舉人票的當選門檻後,拜登也再次祭出「中間派」牌,承諾他會成為尋求團結而不是分裂的美國總統,表示現在是讓美國「癒合」的時候。
但一個溫和的「中間派」往往要面臨來自兩頭的指摘。在宣布起用多位歐巴馬時期的官員後,有批評稱,拜登政府看起來將成為歐巴馬任期的延續。
一方面,認可川普的人認為,川普2016年能夠意外當選的原因之一,就是因為有大批美國人認為歐巴馬推行的外交政策是失敗的,並且歐巴馬政府一直被批評稱為美國勞動階層做得太少。川普4年前向美國工人許下了不可思議的諾言:讓製造業的就業崗位回歸美國。儘管外界對此褒貶不一,但川普的貿易保護主義和他「讓美國再次偉大」的口號都受到了勞動階層的歡迎。拜登現在必須要能夠證明,他也能為美國民眾創造就業機會。
另一方面,民主黨內進步人士希望這一屆政府能做更多。比如拜登考慮重新起用歐巴馬時代官員、曾支持削減社會保障和醫療保險的布魯斯·裡德,就引發眾議員奧卡西奧-科爾特斯、奧馬爾等民主黨內進步派聯名籤署了一項請願書。他們在請願書中稱,希望「拜登不要重複歐巴馬的錯誤」。
拜登與歐巴馬人民視覺資料圖
拜登在接受NBC採訪時回應質疑說,他的任期不會是歐巴馬的延續。他的理由是,在經過4年的川普「動蕩時期」後,世界的格局已經出現重大變化。川普的「美國優先」讓美國此前經營的聯盟處於破裂狀態,與歐巴馬-拜登政府時期完全不同。
貝克向澎湃新聞指出,拜登的上述表態不無道理。就算拜登努力扭轉川普此前造成的外交局面,這也將是美國過去四年中外交政策的第二次大轉彎,造成的負面影響難以消除。「
川普政府與以往的任何現代政府都大相逕庭,他做出了許多重大改變,拜登必須花費大量時間和精力來消除川普造成的破壞。」
貝克說。
貝克進一步解釋稱,拜登首先需要做的是實現「逆轉」,這包括在移民等問題上的政策逆轉,以及實現一些結構性逆轉,比如重建美國公務員的士氣。此前,川普宣揚的「深層政府」陰謀論暗示已嚴重打擊了美國公務員群體。這意味著,拜登在採取新措施之前,需要先進行大量的「清掃維修」工作。
另一件值得拜登警惕的事件是,川普正在不斷鞏固其政治遺產。選舉訴訟不順、尋求留任無門的川普似乎正在轉變策略,由法律挑戰轉為考慮更為長遠的「政治賭博」。近幾個月來,通過不斷暗示、控訴大選舞弊,川普成功讓他的7000多萬支持者對美國大選結果合法性產生了深深的懷疑。
在政治極化和社會裂痕不斷加重的美國,川普一路迎合自己的保守派陣營,找到了讓國家持續撕裂的種族和文化熱點問題。在某種程度上,是他承認了這些問題的存在,但也助長人們在這些問題上的恐懼。《金融時報》撰文稱,川普主義深刻地改變和撕裂了美國,並將成為一種政治遺產繼續存在。
(實習生馮偉對本文亦有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