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雖然有錢、有才,但仕途真是「行路難」

2020-12-13 明明詩書

「行路難」是樂府古題,多是詠嘆世事多艱、人生不易。李白就曾以「行路難」為題,寫過三首組詩,來感慨其仕途艱難。這三首詩有著同樣的主題,每首詩都相對獨立,但三者之間又有著內在的情感聯繫和相似的精神內核。

李白素有大志,本身也追求積極入世,他曾言到:「申管晏之談,謀帝王之術,奮其智能,願為輔弼,使寰區大定,海縣清一」。他自比有管仲、晏子之才,願意輔佐君王,安邦定國。但是李白的入世之路頗為坎坷、艱難。在他入世受挫之後,寫下三首《行路難》,以之來表達想入世為官而又不願同流合汙的矛盾心態。

行路難·其一

金樽清酒鬥十千,玉盤珍羞直萬錢。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閒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

美酒佳餚當前、觥籌交錯之際,詩人卻突然放下酒杯、筷子,起身離開宴席,茫然四顧,不知該何去何從。停、投、拔、顧四個動作營造出強烈的衝突,凸顯詩人內心的激蕩與苦悶。

詩人有著偉大的政治抱負,卻處處受阻而無處施展。面對仕途失意,詩人也並未一味地自暴自棄、怨天尤人,而是以姜尚、伊尹為例,鼓勵自己,受挫只是暫時的,自己將來一定會有機會大展宏圖的。

今時今日雖然艱難,但未來依舊可期。一句「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充分表現了詩人勇於突破困境、一展宏圖的豪邁氣概和積極樂觀的心態。

行路難·其二

大道如青天,我獨不得出。羞逐長安社中兒,赤雞白雉賭梨慄。彈劍作歌奏苦聲,曳裾王門不稱情。淮陰市井笑韓信,漢朝公卿忌賈生。君不見昔時燕家重郭隗,擁篲折節無嫌猜。劇辛、樂毅感恩分,輸肝剖膽效英才。昭王白骨縈蔓草,誰人更掃黃金臺?行路難,歸去來。

此詩一開始,就將心中鬱積許久的情感,如積蓄已久的巖漿一般,噴薄而出,直言自己的處境:「大道如青天,我獨不得出。」為什麼呢?那是因為「我」羞於與那些趨炎附勢之輩同流合汙,而被他們所嫉妒、排擠、嘲笑,甚至侮辱。詩人借灌嬰、馮敬、韓信、賈誼等歷史典故,來展示自己不得志的原由。

詩人是希望君明臣賢,造就一段如燕昭王和樂毅那樣的君臣佳話,自己也能有機會建功立業。李白表明了自己的願望,同時也表達了對唐玄宗的失望。

朝堂之上已容不下自己,還是離開長安吧!飽受排擠之後,心灰意冷,只能先離開此是非之地!

行路難其三

有耳莫洗潁川水,有口莫食首陽蕨。含光混世貴無名,何用孤高比雲月?吾觀自古賢達人,功成不退皆殞身。子胥既棄吳江上,屈原終投湘水濱。陸機雄才豈自保?李斯稅駕苦不早。華亭鶴唳詎可聞?上蔡蒼鷹何足道?君不見吳中張翰稱達生,秋風忽憶江東行。且樂生前一杯酒,何須身後千載名?

在詩中,李白已心生退意。前四句直言人生要韜光養晦,但也不必自命清高、隱居避世。中間八句列舉功成不身退、貪戀權位而導致喪命的歷史典故,既是告誡自己,也是勸誡當權者。最後表明對張翰人生態度的贊成,以之來表明自己曠達而不慕虛名的品性。

這三首《行路難》都有表明仕途失意後的苦悶和激憤,但其一側重表達樂觀進取的意思;其二則更多的是對當權者昏庸無能的抨擊;其三則是表明自己的進退之道。詩中有消極的成分,但絕對沒有對現實完全否定,失望而不絕望,詩中更多的是積極的人生態度,這是李白詩歌具有永恒生命力的根本性原由。

相關焦點

  • 《行路難》李白
    今天跟大家分享李白的《行路難》:「金樽清酒鬥十千,玉盤珍饈直萬錢。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閒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行路難」哪,是樂府舊題,講道路阻塞、世事艱難,也講離愁別苦。
  • 其實李白《行路難》一共3首,後2首意志消沉,沒有錄入語文課本
    文/瀟湘客我們在上學的時候可能都學過唐代大詩人李白的《行路難》,《行路難》一詩慷慨激昂,極有氣魄,表達了詩人在面對艱難險阻時樂觀的奮鬥精神,尤其是末句「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更是成為了很多學子的座右銘。
  • 李白《行路難》什麼背景寫就?有人說要從這兩方面理解他的詩作
    以李白的天縱之才,卻連小吏之職都未謀得,如何甘心?更不安心的是,以後的路應該怎麼走。是入山修道,放棄報效朝廷、經國濟世的理想?還是繼續尋求新的門路和契機,以贏得玄宗的青睞?李白的三首《行路難》便是在這樣的背景中寫下。《行路難》是漢代樂府詩歌的題目,常用來描繪世事艱難、離別之苦。不少詩人以此題目寫過詩,其中鮑照的《擬行路難》影響較大,對李白也有一定影響。
  • 評論盛唐詩仙李白《行路難》三首絕倫詩脈與激流勇退隱居源在哪?
    李白是浪漫主義的酒仙詩仙文人墨客,比起爭戰南北,權衡利弊,韜略縱橫的功臣老將,在天子皇上眼裡的份量,只是歌功頌德的文具而已,在爭權奪利的權貴大臣們中,是眼中丁,肉中刺。怎能容文人墨客酒仙詩仙李白分羹他們的厚祿與權貴呢?正象宰相李林甫所言,大唐人才都在朝中,朝外以沒有人才。大唐盛世皇帝雖然廣開人才之路。
  • 唐詩三百首 075|《行路難》李白
    今天跟大家分享李白的《行路難》:「金樽清酒鬥十千,玉盤珍饈直萬錢。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閒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行路難」哪,是樂府舊題,講道路阻塞、世事艱難,也講離愁別苦。
  • 詩文路上輝煌的李白,官場頻頻失意的李白,到底是何原因呢?
    三十五歲這年,李白恰逢唐玄宗狩獵奉上《大獵賦》。四十二歲,唐玄宗看了李白的詩,頗為仰慕便召李白進宮,寫下了《清平調》。五十九歲寫下後來廣為流傳的《早發白帝城》。六十二歲這年李白病重的情況下賦詩《臨終歌》從此離世。
  • 唐詩三百首之——李白《行路難》系列
    >唐詩三百首之——李白《行路難》系列2012-06-24 15:54:26出處:其他作者:佚名>  李白:行路難三首之一  金樽清酒鬥十千,玉盤珍羞值萬錢。  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  李白:行路難三首之二  大道如青天,我獨不得出。  羞逐長安社中兒,赤雞白狗賭梨慄。  彈劍作歌奏苦聲,曳裾王門不稱情。  淮陰市井笑韓信,漢朝公卿忌賈生。
  • 《行路難》:李白被玄宗「賜金還山」後所作,表現他對理想的執著
    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李白是一個具有遠大抱負的詩人,他希望在政治上有所作為,但處處受到權貴們的壓制和排擠。壯志難酬,往往按捺不住胸中的激憤,《行路難》一詩就是這種抑鬱不平之氣的勃發。詩的前四句描述了詩人自己面對美酒、珍餚而不能下咽,拔劍四顧,心緒茫然的情態。
  • 唐詩鑑賞-行路難三首·其一(李白)
    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賞析這是李白所寫的三首《行路難》的第一首。這組詩從內容看,應該是寫在天寶三載(744)李白離開長安的時候。詩的前四句寫朋友出於對李白的深厚友情,出於對這樣一位天才被棄置的惋惜,不惜金錢,設下盛宴為之餞行。
  • 既然《行路難》,不如與三兩好友《將進酒》
    唐玄宗天寶元年(公元742年),42歲的李白得到玉真公主推薦奉詔入京,擔任翰林供奉。就在李白的才華深得玄宗欣賞時,卻遭人妒嫉,受翰林學士張坦誹謗,於是三年後被「賜金放還」,變相攆出了長安。世道險惡,讓李白忿忿不平,於是一氣呵成,作詩三首稱作《行路難》。
  • 李白《行路難》,道盡人間坎坷事!
    《行路難》是樂府舊題,《樂府題解》云:《行路難》,備言世路艱難及離別悲傷之意!南朝詩人鮑照有《行路難》十八首傳世,受其影響,李白也作了三首《行路難》,均成千古名篇!此詩應作於開元十九年(731)春,李白初次赴長安求仕之際。當時朝廷剛剛頒布「循資格」令,起用官員均需論資排輩,所以李白此行註定勞而無功。仕進無門的痛苦,令李白想起了自己喜愛的南朝詩人鮑照,他那十八首《行路難》,從前以為只是亂世悲歌。到今天,李白才真正理解了鮑照。
  • 行路難 李白(唐詩欣賞縱橫談)
    細釋:《行路難》,本樂府《雜曲歌辭》,吳兢《樂府古題要解》:備言世路艱難及離別悲傷之意,多以君不見為首。李白《行路難》總共三首,這是其一。當時酒分濁酒、清酒,清酒算是高檔酒。十千,不就是萬啊,現在看起來有點彆扭,當時是常用詞。跟現在還使用的十分、四萬萬等詞語類似。
  • 以下4屬相是百裡挑一的「富貴命」,有錢又有才,真是令人羨慕
    以下4屬相是百裡挑一的「富貴命」,有錢又有才,真是令人羨慕 雖然早年時期運勢不佳,壯志難酬,而且結婚比較晚,但是想要做官就必須有所取捨。在35歲之後,屬龍人會有升官發財的機會,一定要好好把握。
  • 唐朝最受重視的詩人,用金錢袋換美酒,他對李白有知遇之恩
    唐朝最受重視的詩人,用金錢袋換美酒,他對李白有知遇之恩從古至今,詩人是文學領域研究最為深刻的人物,因為他們的一生坎坷造就著名詩篇,而現如今學生想要提高文學素養,從小的時候就背誦領悟這些著名詩篇,這些也都成為考察學生語文水平的一大要素。
  • 《行路難》背後有何故事李白的洛陽之行遭遇了什麼
    而「旅遊達人」李白也曾長期生活在河南,他多次出入洛陽,漫遊開封、商丘等地,寫出《行路難》《將進酒》《俠客行》等名作,並「十年客梁園」,在商丘娶妻居住。這兩位偉大的詩人還在河南相識、相知、攜手漫遊。巨星相會,光芒閃耀中原。
  • 李白《行路難其三》,豁達超脫的背後的是自我安慰,深深的無奈
    李白留下的詩作中,以《行路難》為題目的,一共三首。第一、二首經專家考證,寫於公元744年的餞行宴上,而第三首寫作年代無從考證,但從其內容來看,寫於《行路難》其一,其二之後則是肯定的。有耳莫洗潁川水,有口莫食首陽蕨。含光混世貴無名,何用孤高比雲月?吾觀自古賢達人,功成不退皆殞身。子胥既棄吳江上,屈原終投湘水濱。
  • 幼兒學唐詩之李白:行路難 其一
    新東方網>學前>幼兒教育>趣味學習樂園>學前班語文>正文幼兒學唐詩之李白:行路難 其一 2013-02-01 21:36 來源:網際網路
  • 奉詔入京兩年後被賜金放還,失望至極的李白寫下了這首經典唐詩
    雖然經歷過奉詔入京的榮耀,但是被賜金放還的經歷也是讓他對於人生和仕途失望至極。「李白鬥酒詩百篇」,喝酒的李白就像開掛了一樣,對於詩歌有獨特的感受力,經常能寫出非常精彩的詩篇。不事雕琢自然天成,卻更有純粹的意味,也更能彰顯出他的才華。
  • 鶴唳華亭是架空,華亭鶴唳卻真有其事,李白在一首詩裡曾寫過
    李白在其著名組詩《行路難》裡還曾用過這個典故,用以表明對身在仕途應當如何取捨的態度。陸機是陸遜之孫、陸抗之子,與弟弟陸雲都非常才華,兩人入洛時,文才傾動一時。在他入洛前,與陸雲居於華亭,十年閉門讀書。後投身仕途,最後遭讒害,臨終前發出感嘆:「華亭的鶴鳴聲,哪還能夠再聽得到呢?」華亭鶴唳,豈可復聞乎?
  • 金樽清酒鬥十千,玉盤珍饈直萬錢,豪華酒局竟勾不起李白的嘴饞?
    以詩詞的形式寫他們的平生醉趣也成為一大樂事,李白自己也在《襄陽歌》中說過「百年三萬六千日,一日須傾三百杯」。李白具有貪杯的嗜好和詩才,往往在醉後,更加豪氣縱橫,狂放不羈,雖暢快過癮,這也難免成其硬傷,為仕途不暢埋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