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記者:黃名揚 每經編輯:楊歡
今年年初,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六次會議提出,要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在西部形成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極。5月,成都東部新區正式揭牌成立。作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新平臺」和成都「東進」戰略的重要支點,成都東部新區以大區域觀謀劃新區建設。
在此背景下,位於成都東部新區的天府國際機場,預計明年投用。機場建成投用後,成都將成為繼北京、上海之後,國內第三個擁有兩個大型樞紐機場的城市。8月20日,場景匯·「東部新區遇見未來」—2020新經濟「雙千」發布會成都東部新區專場活動在成都天府國際機場出發大廳舉行。
對於天府國際機場的未來,中國民航大學航空運輸經濟研究所所長李曉津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採訪時表示:「天府國際機場在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發展中的地位作用,無論怎麼強調都不過分。」
在他看來,城市群需要機場群支撐,而成渝地區又有著發展民航業的天然優勢。即將建成的天府國際機場,不僅將助力成都東部新區的發展,更將成為西部地區發展的重要引擎。「在可以預見的未來,必將成為國家發展新的動力源之一。」
李曉津 受訪者供圖
成渝地區民航發展的三大優勢
NBD:有觀點指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作為中國經濟「第四極」,有希望成長為世界級城市群。在您看來,中國的世界級城市群以及全球其他世界級城市群,在民航方面一般都有怎樣的特點?
李曉津:城市群是城市發展到成熟階段的最高空間組織形式,是指在特定地域範圍內,以1個以上特大城市為核心,依託發達的交通通信網絡所形成的空間組織緊湊、經濟聯繫緊密、實現高度同城化和高度一體化的城市群體。
2018年11月18日,中共中央、國務院明確指出,以京津冀城市群、長三角城市群、粵港澳大灣區、成渝城市群等城市群推動國家重大區域戰略融合發展。
在世界級城市群,民航的發展有兩個特點:第一個特點,「機場群」支撐「城市群」;第二個特點,機場群之間聯繫緊密,這種聯繫既體現在地面交通聯繫緊密,也體現在水運方面。
NBD:對照這些城市群,成渝地區乃至整個西部地的民航發展有著怎樣的優勢與不足?
李曉津:成渝地區甚至整個西南地區,民航發展優勢都非常明顯。
在需求側有三個優勢:第一,該區域經濟發展非常活躍,如成都、重慶等地近年集聚了很多電子企業;第二,該區域文旅產業整體發達,西南地區無論是四川、重慶,還是周邊各省份,都是旅遊大省,旅客對民航有強烈需求;第三,該區域多山、道路崎嶇,地面交通費時費力,民航優勢明顯。
在供給側有兩個優勢:第一,相對其他城市群,該區域空域資源相對寬鬆;第二,相對其他城市群,該區域人力、土地等資源寬鬆。
NBD:長遠來看,地理上位於成渝中間的天府國際機場,又將在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的建設中扮演怎樣的角色?
李曉津:天府國際機場的建成投產,將是未來10年西南地區民航發展最大亮點,其地位和作用將在未來逐漸顯現。由於各種客觀原因,整個成渝地區民航發展存在機場資源不足的問題,而天府國際機場的出現恰好彌補了這個短板。
在可以預見的未來,我認為它也將和大興機場一樣,成為國家發展新的動力源之一。從現在公開的資料看,天府國際機場是以大型國際樞紐機場作為功能定位,其不僅面向我國西部地區,而且面向周邊國家,「一帶一路」等國家相關戰略的實施將為天府國際機場的發展提供廣闊空間,同時天府國際機場將為中國西南地區的國際化、現代化發揮重要作用。因此,天府國際機場在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發展中的地位作用,無論怎麼強調都不過分。
新機場對城市的四大貢獻
NBD:成都正加快構建國際門戶樞紐城市,擁有雙機場將帶來怎樣的影響?
李曉津:這個影響將是非常深遠的。這意味著,在中國下一步的發展中,成都將發揮更大作用。按照國際民航組織的研究,機場對城市的貢獻有四種:一是直接貢獻,即機場民航業對當地GDP和就業的直接貢獻;二是間接貢獻,即民航業對其他產業的貢獻;三是催化貢獻,即其他產業對後續產業的拉動作用;四是誘發貢獻,通常從需求側看,機場將吸引更多的旅遊人口、外貿物資等向當地聚集。
天府國際機場建成並投入使用後,不僅為成都現有物流產業、旅遊產業等提供新的動力,而且會帶動製造業,特別是高端製造業向成都聚集。這將對機場及成都東部地區發揮明顯的帶動作用。因此,將支持成都逐步構建成一個國際門戶樞紐城市。
NBD:不少城市除了航空客運,都在加強航空貨運方面的升級和拓展。在這樣的背景下,您對未來成都航空的發展有何建議?
李曉津:這既是城市發展的大趨勢,也需要各城市根據各自特點提出方案。包括成都在內的西南地區相對於東南沿海,最重要的區域經濟稟賦優勢是土地、人力、空域等資源成本相對較低,人工、產品等後發優勢明顯,航空運輸可以將這種優勢放大。像電子信息等新興行業的國際企業,已經選擇在成都等內陸區域布局。通過我們的研究,發現無論是機場本身還是城市區域,成都都作了很多提前布局,目的就是使成都的要素稟賦、產業優勢,與航空運輸需求形成良好互動。而對航空貨運方面的升級和拓展,反過來也能夠帶動成都整個城市的升級和高質量發展。
機場群如何實現錯位發展?
NBD:成都應如何更好地利用機場開放優勢促進東部新區的謀局和發展?
李曉津:應做好三個融合。第一是宏觀層面上把交通樞紐與經濟樞紐相融合,即充分發揮樞紐特點,把「流量」變為「留量」,不要為了中轉而中轉,使東部新區成為成都經濟新的增長點。
第二是中觀層面上把航空旅客與非航旅客相融合,機場代表航空旅客,地方政府代表非航旅客,圍繞東部新區發展共同發力。
第三是微觀層面上把招商和規劃相融合,包括機場本身規劃,一定要把招商與規劃緊密結合起來,甚至可以把招商放在規劃之前。我看成都天府國際機場和東部新區已作嘗試,比如提前調研基地航空公司、航空配套企業等,並在規劃中體現出各方的需求。
NBD:天府國際機場應如何與成都、四川、乃至西部其他機場錯位發展?
李曉津:機場群的協同,目前在國內仍是一個比較突出的問題。對於成渝地區,應努力避免過度競爭。
機場的錯位發展主要有三種做法:
第一種是按國內和國際航線區分,例如此前上海虹橋和浦東兩個機場。
第二種是按航企劃分,如國航主要在首都機場,東航南航則在大興機場。
第三種做法就是按城市區域功能劃分機場功能。例如天府國際機場主要滿足成都東部地區的旅客需求,雙流機場主要滿足周邊地區旅客需求。新加坡樟宜機場不同候機樓就有不同分工,旨在將「流量」變成「留量」。該做法需要深入研究區域定位和功能,進而結合周圍的產業提前布局。
每日經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