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年4月29日,紅二、六軍團翻過雅哈雪山,30日到達雲南省中甸(今香格裡拉)補充休整,至5月5日分兵兩路,北上四川省甘孜與紅四方面軍會師。賀龍、任弼時率紅二軍團左路沿金沙江北上去甘孜。而右路紅六軍團在蕭克、王震的率領下,走鄉城-稻城-理塘去甘孜。
4月22日第一天徒步軌跡
2019年4月22日,我在香格裡拉市區租了輛車,沿著紅六軍團北上甘孜的長徵路線,去格咱鄉,去翻越紅六軍團第二座雪山小雪山。
乘車一路走x219(S209),1個多小時,來到新格咱鄉。在此下車,徒步21公裡,下午5點鐘左右,抵達小雪山腳下的翁上村。
翁上村原是格咱鄉的駐地(現地圖還顯示格咱鄉),這裡有很多鄉政府遷移後,留下的空置樓房,很適合露營。
我找了間乾淨的房間,搭帳露營。當夜風很大,破舊的樓房,四處都在響,折騰的我一夜沒有睡好覺。
4月23日第二天徒步軌跡
4月23日早早地就醒了,吃了早飯,收拾好裝備,早8點開始翻越小雪山。
走不遠,天空下起了小雨,打起雨傘繼續前行。約10公裡,脫離公路,轉上山的一條小路。
沿著小路走2公裡,午時來到一處牧場,在此開鍋造飯,煮了泡麵加牛肉乾,還衝一包熱咖啡,充飢補充些能量。
吃完午飯,雨也停了,繼續沿著這條小路,走著走著,轉到了一條河道裡。
這不像是當年的古道,應該是迷路了,還好不是汛期,沒有洪水,否則沿著這條路走,會非常危險的。
我用手機下載的離線地圖,找準方向,沿著這條堆滿了枯木和亂石的河道,一路摸索的前進。用了2個小時,才找到上山的公路。然後沿著公路,走3公裡來到小雪山山頂。
小雪山上有兩處埡口,一處海拔3800多米,另一處埡口海拔高度3936米。
我過了海拔低的埡口後,發現小雪山山頂上沒有積雪了,有一大片的枯樹林,聽山上的護林員說,是前些年人為失火所致,現退牧換草,自然生態正在恢復中。
再行1公裡,下午4點50分勝利抵達小雪山海拔最高的埡口。小雪山又名甲子雪山。1936年5月5日紅二、六軍團在中甸(今香格裡拉)分兵兩路,北上四川省甘孜與紅四方面軍會師。紅六軍團於5月11月前後翻越了小雪山。
翻過小雪山埡口,全程徒步了29公裡,約晚8點來到海拔約3600米的半山腰,地圖位置「道路印」附近,露營在路旁一廢棄的房屋內。
當夜雖然氣溫很冷,但周圍很靜,再加上連續11個小時的登山,身體很是疲憊,鑽進溫暖的睡袋裡,不一會兒就睡著了,這一夜睡的很踏實。
4月24日第三天徒步軌跡
一直睡至4月24日早7點多才醒來,吃了早餐,收拾好裝備,上午9點半,繼續下山。
10公裡崎嶇狹窄的山路,午時來到山底的峽谷內,一條湍急大河從峽谷中間穿過,沿路開滿了野梨花,有多個藏族村落相連,宛如世外桃源一般。
又累又餓的我,在路邊小商店買了些食品吃了午飯。聽當地一位藏族小夥說,這裡一年之中只有3—11月份才能進來,其他月份大雪封山。因距四川鄉城和雲南香格裡拉都不近,夾在大小雪山之間,大雪封山時,這地方就完全與世隔絕了。
下午行至3點半,在一藏族村落旁找了家農家樂住下,順利完成了三天二夜,重裝徒步約67公裡翻越小雪山的行程。計劃休整一天後,4月26日開啟翻越紅六軍團長徵大雪山的行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