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中那些茶樹品種與繁殖方法的記載,古代茶園是如何管理運作的
「茶之名有七:一日白葉茶。民間大重,出於近歲,園熔時有之,地不以山川遠近,發不以社之先後,芽葉如紙,民間以為茶瑞……而氣味殊薄……次有柑葉茶。樹高丈餘,徑頭七八寸,葉厚而圓,狀類柑橘之葉,其芽發即肥乳,長二寸許,為食茶之上品。三日早茶。亦類柑葉,發常先春,民間採制為試熔者。四日細葉茶。葉比柑葉細薄,樹高者五六尺,芽短而不乳。今生沙溪山中,蓋土薄面不茂也。五日稽茶。葉細而厚密,芽晚而青黃。六日晚茶。蓋雞茶之類,發比諸茶晚,生於社後。七日叢茶,亦日櫱茶。叢生,高不數尺,一歲之間,發者數四,貧民取以為利。」當時能對每一種茶樹的形態特徵、發芽遲早、產地及茶葉品質描述地準確具體,為合理利用茶樹品種資源,製造生產各種類型的茶葉提供了方便。但唐宋時期,人們尚沒有有意識地去選擇、培育新品種,只是對已存在的各種茶樹加以辨別、利用而已。即使如此,這對於制茶中提高茶葉品質仍是有益的。《大觀茶論》云:「白茶自為一種,與常茶不同。其條數閣,其葉瑩薄,崖林之間,偶然生出,雖非人力所可致,有者不過四五家,生者不過一二株,所造止於二三胯而已。芽英不多,尤難蒸焙。湯火一失,則已變而為常品,須製造精微,運度得宜。」
關於茶樹的繁殖技術,唐代以前尚無記載。陸羽《茶經》云:「凡藝而不實,植而罕茂;法如種瓜,三歲可採。」這是種子直播法。但如果種植技術不好,茶樹的生長就不茂盛。晚唐人韓鄂在《四時繁要》中詳細地談到了種茶的方法:「種茶:二月中於樹下或北陰之地開坎,因三尺,深一尺,熟劇,著糞和土。每坑種六七十顆子,蓋土厚一寸強。任生草,不得耘。相去二尺種一方。早即以米洩澆。此物畏日,桑下、竹陰地種之皆可。二年外,方可耘治。以小便、稀糞,蠶沙澆擁之;又不可太多,恐根嫩故也。大概宜山中帶坡峻。若於平地,即須於兩畔開溝洩水。水浸根,必死。」包括了種茶時間、茶園選擇、播種方法、除草施肥等諸方面。
對於茶子的收取和處理,《四時寨要》提出了這樣的方法:「收茶子:熟時收取子,和溼沙土拌,筐籠盛之,穗草蓋之。不爾,即乃凍不生。至二月,出種之。」這種種子沙藏法有利於保存種子的生命力。因為茶子壽命很短,一般只有六七個月,最長不超過一年,如果不能及時播種,就要貯藏好,主要是控制茶子的含水量在30%左右,注意貯藏的溫度及通氣等。經過沙藏可以防止茶子失水過多,促進後熟,提高其生活力,因而這在當時是一項先進的技術。自唐代後期採用的多子密植法為後代所沿用。蘇軾曾在其詩歌中談到了用茶子種茶的事:「嗟我五畝園,桑麥苦蒙翳。不令寸地閒,更乞茶子藝。」而元初人魯明善則講得更為具體:「二月種茶,宜斜坡陰地走水處,用糠與焦木種,每一圈可用六七十粒,覆土厚一寸。」採用這種圈種法,相距二尺即可種一叢,每商則可有千餘叢。
唐宋時期,茶樹的繁殖技術主要是直播法,但也存在育苗移栽的種植方式。蘇軾有移植茶樹的詩:「松間底生茶,已與松俱瘦……移植百鶴嶺,土軟春雨後,彌旬<連陰,似許晚遂茂。」松樹間生長的茶樹原先長勢不好,移植到白鶴嶺後,因土質好又逢陰雨,長勢便繁茂了。莊晚芳先生在《中國茶史散論》中指出,唐宋時期已有用茶苗移植之法,而且移栽所用的茶苗,民間早有採自苗圈的。即專門闢地作苗圃,把種子播入苗圈,育苗後移植。直至今天,茶樹育苗移栽技術仍發揮著重要作用,其優點是便於集中管理,節省種子和勞力,有利於選擇優良品種。
3.茶園管理
茶葉生產的產量高低、品質好壞與茶園管理的技術水平密切相關。中唐以前,茶樹種植方式仍模仿野生茶,茶園經營相當粗放。至晚唐時,不少茶園已建於平地,實行園圃化種植,可以稱之為專業茶園,實際上是一種林茶間作茶園。唐代至少在江南已出現林茶間作茶園,在茶葉史上的意義極大。宋代,南方普遍種茶,茶園或茶山專業性更強,與之相應的是茶園管理也由粗放式向精耕細作的方向邁進。唐代時,人們已注意茶園的整地、施肥以及開溝洩水,這在《四時纂要》中講得很清楚。晚唐詩文中還有「鋤茶」的記載,①宋代,人們已十分注重茶園的耘治和施肥。《北苑別錄》云:「草木至夏益盛,故欲導生長之氣以滲雨露之澤。每歲六月興工,虛其本,培其土,溢蔓之草,遏鬱之木,悉用除之。政所以導生長之氣,而滲雨露之澤也。此之謂開舍。」這樣既可以清除雜草,又可以保持茶園土壤溼潤,還可以用腐爛的雜草增加土壤中的養分。(建安府志)云:「開金,茶園惡草,每遇夏日最烈時,用眾鋤治,殺去草根,以糞茶根。」
茶園雜草繁殖能力很強,它們與茶樹爭奪水分和養料且傳播病蟲,危害茶樹生長,影響茶葉產量,因此農諺云:「不除草就是草,除去草就是寶」,「寧願少施一次肥,不要多養一次草。」開命實際上也是對茶園的耕耘,不僅可以促進土壤空氣流通和有機物的分解,利於茶樹根系的生長發育,而且還能保水、蓄水,增強抗早能力,提高土壤肥力。因此,有「茶地不挖,茶芽不發」、「見鐵三分肥」、「鋤頭響,茶樹長」之說。宋代,茶園戶等私人茶園較國有茶園更加注意茶園的耘治工作:「若私家開鑫,即夏半初秋各用工一次,故私園最茂。」足見宋代開命技術對於發展茶葉生產所起作用之大。在茶樹施肥方面,前引《四時繁要》亦已論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