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中那些茶樹品種與繁殖方法的記載,古代茶園是如何管理運作的

2020-12-25 神鷹小畫室

古籍中那些茶樹品種與繁殖方法的記載,古代茶園是如何管理運作的

「茶之名有七:一日白葉茶。民間大重,出於近歲,園熔時有之,地不以山川遠近,發不以社之先後,芽葉如紙,民間以為茶瑞……而氣味殊薄……次有柑葉茶。樹高丈餘,徑頭七八寸,葉厚而圓,狀類柑橘之葉,其芽發即肥乳,長二寸許,為食茶之上品。三日早茶。亦類柑葉,發常先春,民間採制為試熔者。四日細葉茶。葉比柑葉細薄,樹高者五六尺,芽短而不乳。今生沙溪山中,蓋土薄面不茂也。五日稽茶。葉細而厚密,芽晚而青黃。六日晚茶。蓋雞茶之類,發比諸茶晚,生於社後。七日叢茶,亦日櫱茶。叢生,高不數尺,一歲之間,發者數四,貧民取以為利。」當時能對每一種茶樹的形態特徵、發芽遲早、產地及茶葉品質描述地準確具體,為合理利用茶樹品種資源,製造生產各種類型的茶葉提供了方便。但唐宋時期,人們尚沒有有意識地去選擇、培育新品種,只是對已存在的各種茶樹加以辨別、利用而已。即使如此,這對於制茶中提高茶葉品質仍是有益的。《大觀茶論》云:「白茶自為一種,與常茶不同。其條數閣,其葉瑩薄,崖林之間,偶然生出,雖非人力所可致,有者不過四五家,生者不過一二株,所造止於二三胯而已。芽英不多,尤難蒸焙。湯火一失,則已變而為常品,須製造精微,運度得宜。」

關於茶樹的繁殖技術,唐代以前尚無記載。陸羽《茶經》云:「凡藝而不實,植而罕茂;法如種瓜,三歲可採。」這是種子直播法。但如果種植技術不好,茶樹的生長就不茂盛。晚唐人韓鄂在《四時繁要》中詳細地談到了種茶的方法:「種茶:二月中於樹下或北陰之地開坎,因三尺,深一尺,熟劇,著糞和土。每坑種六七十顆子,蓋土厚一寸強。任生草,不得耘。相去二尺種一方。早即以米洩澆。此物畏日,桑下、竹陰地種之皆可。二年外,方可耘治。以小便、稀糞,蠶沙澆擁之;又不可太多,恐根嫩故也。大概宜山中帶坡峻。若於平地,即須於兩畔開溝洩水。水浸根,必死。」包括了種茶時間、茶園選擇、播種方法、除草施肥等諸方面。

對於茶子的收取和處理,《四時寨要》提出了這樣的方法:「收茶子:熟時收取子,和溼沙土拌,筐籠盛之,穗草蓋之。不爾,即乃凍不生。至二月,出種之。」這種種子沙藏法有利於保存種子的生命力。因為茶子壽命很短,一般只有六七個月,最長不超過一年,如果不能及時播種,就要貯藏好,主要是控制茶子的含水量在30%左右,注意貯藏的溫度及通氣等。經過沙藏可以防止茶子失水過多,促進後熟,提高其生活力,因而這在當時是一項先進的技術。自唐代後期採用的多子密植法為後代所沿用。蘇軾曾在其詩歌中談到了用茶子種茶的事:「嗟我五畝園,桑麥苦蒙翳。不令寸地閒,更乞茶子藝。」而元初人魯明善則講得更為具體:「二月種茶,宜斜坡陰地走水處,用糠與焦木種,每一圈可用六七十粒,覆土厚一寸。」採用這種圈種法,相距二尺即可種一叢,每商則可有千餘叢。

唐宋時期,茶樹的繁殖技術主要是直播法,但也存在育苗移栽的種植方式。蘇軾有移植茶樹的詩:「松間底生茶,已與松俱瘦……移植百鶴嶺,土軟春雨後,彌旬<連陰,似許晚遂茂。」松樹間生長的茶樹原先長勢不好,移植到白鶴嶺後,因土質好又逢陰雨,長勢便繁茂了。莊晚芳先生在《中國茶史散論》中指出,唐宋時期已有用茶苗移植之法,而且移栽所用的茶苗,民間早有採自苗圈的。即專門闢地作苗圃,把種子播入苗圈,育苗後移植。直至今天,茶樹育苗移栽技術仍發揮著重要作用,其優點是便於集中管理,節省種子和勞力,有利於選擇優良品種。

3.茶園管理

茶葉生產的產量高低、品質好壞與茶園管理的技術水平密切相關。中唐以前,茶樹種植方式仍模仿野生茶,茶園經營相當粗放。至晚唐時,不少茶園已建於平地,實行園圃化種植,可以稱之為專業茶園,實際上是一種林茶間作茶園。唐代至少在江南已出現林茶間作茶園,在茶葉史上的意義極大。宋代,南方普遍種茶,茶園或茶山專業性更強,與之相應的是茶園管理也由粗放式向精耕細作的方向邁進。唐代時,人們已注意茶園的整地、施肥以及開溝洩水,這在《四時纂要》中講得很清楚。晚唐詩文中還有「鋤茶」的記載,①宋代,人們已十分注重茶園的耘治和施肥。《北苑別錄》云:「草木至夏益盛,故欲導生長之氣以滲雨露之澤。每歲六月興工,虛其本,培其土,溢蔓之草,遏鬱之木,悉用除之。政所以導生長之氣,而滲雨露之澤也。此之謂開舍。」這樣既可以清除雜草,又可以保持茶園土壤溼潤,還可以用腐爛的雜草增加土壤中的養分。(建安府志)云:「開金,茶園惡草,每遇夏日最烈時,用眾鋤治,殺去草根,以糞茶根。」

茶園雜草繁殖能力很強,它們與茶樹爭奪水分和養料且傳播病蟲,危害茶樹生長,影響茶葉產量,因此農諺云:「不除草就是草,除去草就是寶」,「寧願少施一次肥,不要多養一次草。」開命實際上也是對茶園的耕耘,不僅可以促進土壤空氣流通和有機物的分解,利於茶樹根系的生長發育,而且還能保水、蓄水,增強抗早能力,提高土壤肥力。因此,有「茶地不挖,茶芽不發」、「見鐵三分肥」、「鋤頭響,茶樹長」之說。宋代,茶園戶等私人茶園較國有茶園更加注意茶園的耘治工作:「若私家開鑫,即夏半初秋各用工一次,故私園最茂。」足見宋代開命技術對於發展茶葉生產所起作用之大。在茶樹施肥方面,前引《四時繁要》亦已論及。

相關焦點

  • 【茶道英語】茶樹的繁殖方式(下) ——扦插繁殖tea plants propagation from cuttings
    除了種子繁殖的方式,茶樹還可以通過扦插進行繁殖。茶樹的扦插繁殖方式在我國已經有200多年的歷史,是茶樹無性繁殖的主要方法。通過扦插繁殖,其後代性狀與母本完全一致,可以長期保持良種的優良特質。而通過種子繁殖的後代性狀就不會如此穩定,並且從育苗培育到能夠採摘鮮葉所需的周期較長。
  • 武夷巖茶茶樹品種檔案
    二、名叢選育方法武夷茶區先民在茶樹選育中,以優質為先決條件,單株選擇培育,分別命以花名,形成武夷獨到的茶樹選育技術。(1)單株選擇,系統培育:從武夷菜茶群體中,經過反覆選擇單株,分別採制,對比品質,評選出優良單株,依據品質、形狀、地點等不同,命名花名,在各種花名中評出名叢,普通名叢中又評出大紅袍及四大名叢。
  • 談談東方美人茶的茶園管理技術
    20世紀90年代,福建沙縣開始利用夏秋茶生產東方美人茶,在多年的生產中,發現不同的茶樹品種、生態條件、施肥水平對東方美人茶的品質有重要的影響,經總結實踐,提出了東方美人茶生產茶園管理技術。選擇周邊生態條件優良,無汙染源,地勢平緩的園地。
  • 四川省幼齡茶園栽培管理新技術
    幼齡茶園管理過程中基本沒有產出,但在除草等環節投入較大,定型修剪技術難以掌握,且對茶園產量有長期影響。因此,幼齡茶園管理一直是茶樹栽培領域的重要研究內容。利用現代農業技術科學優化幼齡茶園管理,實現降低成本、提早投產和豐產,是提高茶農收入和更換良種積極性的突破口。本文總結了近年來國內外在幼齡茶園管理方面的一些新技術、新經驗,供茶企或茶農參考。
  • 最專業的茶樹品種類型解析
    (5)名叢   (6)引入品種 (7)近緣植物等導讀:在現代茶葉生產中,茶樹品種是很重要的一環。茶樹「種」的涵義包括種質資源,遺傳變異,育種方法,良種推廣,品種審定,繁育體系等內容。本文就茶樹品種類型為您做詳細解讀。
  • 農村產業:茶樹種植管理技術
    下面本文介紹茶樹種植管理技術。一、播種1、播種方法以中小葉種栽培為主的地區,主要有單條栽和雙條栽兩種(1)單條栽:一般的種植行距1.3-1.5米,叢距25-33釐米,每叢種植2-3株,每畝用苗2500-4000株。在氣溫較低或海拔較高的茶區,行距可適當縮小到1.2-1.3米,叢距縮小到20釐米左右。
  • 從賣茶葉,到賣茶樹,到賣茶園的商業模式!
    從這個案例中你會學到頂尖高手是怎麼設計商業模式估值5個億的,核心點在哪裡?被估值5個億的核心是什麼?前段時間分享過一個公司賣茶葉年賺幾百萬的,也分享過一個公司賣茶樹月流水1千多萬並且獲得幾百萬投資的案例,今天再分享一個更加震撼的案例,創業8個月賣茶園估值5個億案例。
  • 臺灣的茶樹種植歷史悠久,現在有哪些茶園可供參觀遊玩?
    臺灣的自然環境很好,茶樹的種植也有很長的一段歷史了,因此也生出許多的茶園來。今天,小編就來跟大家介紹一下臺灣有哪些可供觀賞遊玩的茶園。聞一多有詩《口供》:「自從鵝黃到古銅色的菊花。記著我的糧食是壺苦茶!」對於中華民族這個東方民族來說,整個文化的底蘊中,不可能不浮謹著茶的苦澀和勞香。臺灣高山縱橫,日照和雨水充足,非常適合茶樹的種植。
  • 雲南茶樹種類到底有多少?
    高度人工管理的茶園,為穩定茶質,以及便於管理與採摘,多為阡插繁殖之無性生殖矮化灌木茶樹;1985年之後,新種植之改良品種多數為阡插灌木茶樹。3.群體種 另於1985年成立雲南省思茅茶樹良種廠,作為雲南大葉種茶良種繁殖推廣中心。精心培育雲抗10號、14號為國家級優良品種,長葉白毫、雲選、雲抗43號等為省級良種,近幾年推廣至西雙版納、臨滄、保山、德宏等主要茶區。 做普洱茶的適合品種,以茶的內含物中作為氧化、聚合反應基質的茶多酚與胺基酸越多,保留的兒茶素、茶黃素、茶紅素也越多的較合適。
  • 茶樹害蟲早知道(中)
    茶樹害蟲早知道(中)茶尺蠖, 又名拱拱蟲,量寸蟲,屬鱗翅目尺蠖蛾科。分布於宜興、溧陽、句容、金壇、溧水等茶區,歷年在宜興茶區危害嚴重。幼蟲首先咀食嫩葉,直接造成茶葉減產,嚴重時整叢被害光禿,一般以夏、秋茶受害較重。除為害茶樹外,還為害向日葵、豆類等。
  • 臨滄市古茶樹資源分布
    《順寧雜著》記載「楚僧洪鑑名王縉和尚,來此……建立禪院,名曰:『太華寺』。太華寺為順寧禪林第一寺,其谷間多有茶,味淡而微香,較普洱茶細,鄰郡多購,覓者,不可多得」。古代先民馴化栽培茶樹的歷史,應早於史料記載。在鳳慶、雙江、滄源、雲縣、臨滄縣境內均保存有樹齡數百年甚至更長的栽培茶樹。對大葉茶栽培史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應首推鳳慶香竹箐大茶樹和勐庫冰島古茶園。
  • 海南黃花梨和茶樹種在一起,究竟有什麼妙用呢?
    初夏,正是萬物生長的旺盛季節,立體式的光照人有機生態茶園呈現出一片勃勃生機的景象,在城市生活久了,對這種久違的生態園帶來的驚奇發現,總能帶來意外驚喜;突然看到許多不認識的花草、蟲鳥在這片茶園裡生長活動,不由得感慨生命多麼豐富,又是多麼神奇。
  • 潮州鳳凰古茶樹茶園被評為「中國美麗茶園」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近日,「2019中國最美茶園」名單揭曉,潮州鳳凰古茶樹茶園成廣東省唯一一個成功入選茶園。
  • 農民種植茶樹,選種選地加管理,掌握這3點技巧高產優質增收不難
    而我們從實際的茶葉生產管理中,不難發現,能對茶葉產量和品質產生影響的要素雖然有很多,但是大體上可以分為三方面。今天我們就具體來聊一聊,到底是哪些因素在影響茶葉的產量和品質。一、茶樹自身對產量和質量的影響我經常跟別人說,在現代化茶園種植中,選擇合適的優良品種,是一個非常關鍵的技術手段,甚至可以說是影響產量和質量的基礎因素。人類在幾千年的茶樹種植歷史中不斷的研究,發現培育出了很多優良的新品種,尤其是在近幾十年來,更是湧現了很多優越的無性系抗病高產品種。
  • 如何提高茶樹種植成活率?看完你就懂了!
    好在最近一段時間疫情已經得到了有效的控制,村幹部幫忙聯繫到了外地的茶苗生產商,專門給我們村裡送來了一批國家優良品種的茶苗。這幾天,父親和村裡的其他鄰居一樣,都在忙著種植茶樹。那麼在春季茶苗栽種的過程中有沒有什麼技巧,如何才能提高茶樹的成活率?今天止茶就和大家來聊一聊這個話題,希望能夠給有需要的茶農朋友提供一些有益的參考。
  • 現代標準化新茶園建設有哪些要求?選擇什麼區域新建茶園最合適?
    千百年來,廣大茶農種植茶樹,為老百姓提供茶葉消費,從而獲得經濟收益,改善家庭生活狀況。有很多農作物不同的是,茶是一種多年生經濟之物。一經種植,可以獲得二三十年以上的經濟收益,如果進行科學管理,還可以繼續延長茶葉的採摘壽命。在現代茶園種植過程中,茶農除了吸取傳統的茶葉種植經驗以外,更多地利用了先進的科學知識,為茶葉生產服務,比如說更多的茶樹良種,更高效的機械生產,更科學的栽培方式等等。
  • 老包說茶:《茶經》留下最早的古茶樹密碼
    當然很多大茶樹後來進行低產茶園改造被臺刈,主幹雖然被臺刈,但樹根還在。目前人們所說的臺地茶,是指開水平臺地種植,形成密植、矮化、豐產的茶園。臺地茶因密植、矮化、求豐產,人工施肥較多,主根較淺,鬚根發達,是以吸收人工增加的養分為主,上世紀60年代開始在全國茶區推廣;而無性繁殖的茶葉良種,上世紀90年代在普洱、版納、臨滄等地推廣,多為臺地茶。
  • 茶科普 | 抹茶是用哪些茶樹品種做的呢?
    茶科普 | 抹茶是用哪些茶樹品種做的呢?本文介紹抹茶的適制的幾個茶樹品種,下一期我們將介紹抹茶的加工工藝。根據抹茶感官品質具有的原質、原色、原味等「三原」和清香、清口、略帶青(草)氣等「三清」特點,要求茶樹品種葉綠素、胺基酸、蛋白質含量高,茶多酚、咖啡鹼含量低。同時考慮品種發芽早晚和產量高低,推薦適制抹茶的茶樹品種組合是中茶108+龍井43+藪北+奧綠的特早生、早生、中生和晚生品種的合理搭配組合。
  • 申遺視野中的東方茶園
    茶,像地球古老物種中一位優雅的信使,帶給人類身心的愉悅。茶文化景觀以開放的姿態向我們展現人與自然積極共生的現實圖景。作為茶的故鄉,以文化遺產為方法,促進對茶的持續的研究和保護,中國責無旁貸。在亞洲東部,中國的兩個鄰國日本和韓國,都有著悠久的茶文化歷史,也都可以追溯到中國唐朝時期的交往和文化傳入,又與佛教文化密切相關。在之後的中國宋、明時期,日本再度受到當時中國盛行的茶文化影響。
  • 古籍中的外星人和UFO記載
    可你是否知道,千百年前的古籍上,就有大量疑似外星人活動的記載。特別是中國古代的志怪筆記,寫滿了這些玄之又玄、妙之又妙,但又言之鑿鑿充滿科技感的奇聞異事。 火星怪童的三國預言 東晉文學家、史學家幹寶在《搜神記》第八卷裡,搜集記錄過一個火星人造訪地球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