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秋紅:品《水調歌頭 明月幾時有》有感

2020-12-24 經典小小說

「凡人」的情,「神人」的悟

——品《水調歌頭 明月幾時有》有感

(一)

才高八鬥學富五車的蘇軾(號東坡居士),在我的心目中,一直猶如一顆高居於天空的「星神」,璀璨奪目、神秘莫測、遙不可及, 能得到大文學家、書畫家、美食家等眾多頭銜的蘇東坡先生該是怎樣的「神人」呀!

一天,我輾轉反側,難以入睡,為了改變自己煩悶的心緒,我試著轉移注意力,此時,《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中「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這一佳句在腦海中縈繞,不由反覆吟誦品讀這首詞, 卻偶爾發現了蘇東坡先生情深義濃的「凡人」的一面。

孑孓的蘇東坡先生抬頭望月,思緒萬千,兩行清淚橫流。

和兄弟分離已七年之久,值此中秋佳節,怎能不思念? 這情思,從浩瀚的天穹轉到渺茫的大地,從兒時在故鄉和父母等一大家子的其樂融融,到幼時和兄弟的玩耍嬉戲,那快樂難忘的一幕幕猶在眼前 :一起讀書,一起吟詩,一起和詞,一起捉迷藏,一起看蛐蛐……怎奈風雲變幻,今天弟兄兩個都身處異地且相見仍遙遙無期,這滋味,千腸百轉,難以言說,「思念」二字怎能道盡?

只因為他更懂得手足情深。

(二)

大醉的蘇先生本想一醉解千愁,卻不料「舉杯消愁愁更惆愁」。

蘇先生曾有詩曰:「吾少知子由,天資和且清。豈是吾兄弟,更是賢友生」 。他們不僅是兄弟,更是知己。

此時,皎潔的月光普灑大地,闔家歡樂的樂音傳遍五洲,黃髮垂髫之人都怡然自樂,自己如果和「知己」舉樽痛飲互訴衷腸該是多麼美好的事,現實卻是相見仍渺渺無期,相逢仍不知何年, 內心是那麼孤獨,那麼抑鬱惆悵。

自己政治不得意的滿腹幽微難言之情向誰訴?該出世還是該入世的看似矛盾的知心話向誰講?所以才會有:「把酒問青天」的奇思妙想,青天有靈性,青天是載體。 矛盾掙扎後蘇先生最終入世思想戰勝了出世思想, 決定執著人生、熱愛人間。 他要快點把自己的決定告訴兄弟蘇轍。

因為他更懂得知音難遇。

(三)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時光推移,翻來覆去不能入睡的他內心的鬱結釋然,心靈也來了個華麗大轉身。

「神人」的悟如汩汩潭水,神奇湧出 。他從鬱結的心靈的荊棘中闢出一條羊腸小道:他把自己的不得志,把手足分離想成是自然現象;他悟到了「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他由己及人,發出對全天下的離人的美好祝願「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

悟由心生,千古流傳的美文的背後經歷的就像蟬蛹成為翩躚起舞的蝶的過程。 這個過程既需有「凡人」的情,又需有「神人」的悟。而這「神人」的悟需要的是一份修養,一份胸襟,一份曠達樂觀的心態, 一份獨特的人格魅力 !

想到這兒,感到陽光射進了我的心房,我問自己:是不是也應該讓自己稍微「神」一點?這樣一想,真的很快酣然入睡。

作者簡介:

楊秋紅,獲嘉縣實驗學校語文教師,中小學高級教師。只願開開心心工作,簡簡單單生活。

相關焦點

  •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英文版
    ▲ 微信關注「唯美英語」,每晚10點發現英語之美~ 蘇軾(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 北宋文學家、書法家、畫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 宋詞/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蘇軾/ 淺析賞評,作者,潭影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賞析】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這首詞作,是宋代大文學家蘇軾在公元1076年,中秋在密州(今山東省諸城市)時所作;這首詞以月作為引索而起興;此時詞者與其弟蘇轍已經七年未見,詞者以繫念之情為基調,圍繞中秋明月,抒發自己的想像和思維發揮,把人世間的悲歡離合之情,融入了作者對宇宙的玄妙,人生追求和存在的哲理性,進行了探索追尋。
  • 蘇軾《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賞析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有「自序」與「他序」兩種。自序,是作者自己所寫;他序,是別人所寫。這首詞的序,屬於自序。詩人在序裡說他在丙辰年中秋節的夜晚喝了個大醉,此時明月當空,於是趁著酒勁寫起詞來,同時寄託他對其弟蘇轍的思念。2.講講這首詞上闋(上片)的含義。「水調歌頭」四個字只是一個詞牌名,與這首詞的內容無關。至於「明月幾時有」這個題目也不是詩人確定的,而是後人加的。
  • 中秋詩詞《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賞析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宋】蘇軾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
  • 蘇軾《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全文直譯和深解)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作者:蘇軾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明月何時才會有?我舉起酒杯怒問蒼天。不知道在天上的宮殿,今夕是何年?(解讀:詩人在中秋之夜,遠離他鄉,好友兄弟均不能相聚,自己的命運、國家的命運何時才得以轉變,徒然生出敢問蒼天,這樣的日子何時才是盡頭?)
  • 「每日詩詞」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水調歌頭 · 明月幾時有宋代:蘇軾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此刻,詞人面對一輪明月,心潮起伏,於是乘酒興正酣,揮筆寫下了這首名篇。譯文注釋譯文丙辰年(公元1076年)的中秋節,高高興興地喝酒直到天亮,喝了個大醉,寫下這首詞,同時也思念弟弟蘇轍。
  •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蘇軾的這句詞,原來是「抄」李白的
    提起蘇軾的名句,「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一定會榜上有名。這句詞作為《水調歌頭》的首句,氣勢不凡。可是,你知道嗎?這句詞是「抄襲」李白的。李白有一首望月詩,首句就是問句,千古稱奇,連日本學者讀了都說好,大文豪蘇軾更是從這一句中得到啟發,寫下「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的千古名句。這首詩就是李太白的《把酒問月》。
  • 明月幾時有?文人墨客都為月亮附上了什麼特殊的含義?
    只因筆者今天所寫涉及他的一首膾炙人口的詞——「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
  •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_新聞頻道_央視網(cctv.com)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原標題:   央視網消息:「賞中華詩詞,尋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近日,央視原創節目《中國詩詞大會》第二季登陸螢屏後收視火爆,「圈粉」無數,掀起了一陣詩詞古韻之風。
  • 「才飲長沙水,又食武昌魚」和「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啥關係
    原來,這兩句都出自一首現代詞,題目是《水調歌頭·遊泳》:才飲長沙水,又食武昌魚。萬裡長江橫渡,極目楚天舒。不管風吹浪打,勝似閒庭信步,今日得寬餘。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風檣動,龜蛇靜,起宏圖。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
  •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天」字飛花令來了!
    關於「天」,都有哪些飛花令呢?大家記得多少呢?快來看看吧!1.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宋—蘇軾《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2.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 除了明月幾時有,蘇軾竟然還寫了這麼多中秋的詩!看看你知道幾個
    每當此時,我們都會想起大詩人蘇軾的那首《水調歌頭 · 明月幾時有》,然後情不自禁地吟唱兩句,「明月幾時有 ...... 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其實蘇軾一生中寫過很多的關於中秋的詩,今天我就跟大家分享幾首,讓我們一起來了解詩背後的故事吧。
  • 一輪明月,千古相思,詩詞中最美的25個「明月」詩句
    「明月」是最美的詩詞意境,一輪明月可寄託思鄉之情,可傳遞千古相思,可傾訴心中無限愁緒。今天和大家讀一讀千百年來最美的25個「明月」詩句。1、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蘇軾《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2、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 蘇軾流芳千古的詩詞: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作品有《東坡七集》《東坡易傳》《東坡樂府》《瀟湘竹石圖卷》《古木怪石圖卷》等。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宋代:蘇軾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 「明月幾時有」「雁字回時,月滿西樓」…與古人共賞「山東明月」
    其中人們皆知的「明月幾時有」「雁字回時,月滿西樓」等句子,均是詩人筆下的山東月亮。  駱賓王:除了白鵝,他還有圓月   七歲時,駱賓王做了一首清新明媚的小詩《鵝》。大概因為這首詩流傳度實在太廣,以至於多數人都只記住了七歲的男孩駱賓王。
  • 《水調歌頭》:有感將臺——宋挺楷
    西吉人文 《水調歌頭》: 有感將臺 文/宋挺楷
  • 水調歌頭書法作品欣賞--流傳千古的中秋詞(宋詞巔峰之作)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每次欣賞這首由宋代豪放派大詞人蘇東坡創作的詩詞時,腦海中也總會有天后王菲那天籟之音般的歌聲迴蕩。《水調歌頭》全文欣賞: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惟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
  • 高考語文早讀17:《登飛來峰》《江城子·密州出獵》《水調歌頭》
    [助記] 拔高詩境,有高瞻遠矚的氣概。《水調歌頭》(蘇軾)①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助記] 上片望月,既懷逸興壯思,而又腳踏實地,自具雅量高致。②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
  • 一首蘇軾的《水調歌頭》,塑造了一個曠達樂觀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蘇軾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水調歌頭》,詞牌名,又稱《元會曲》、《臺城遊》、《凱歌》、《江南好》、《花犯念奴》等。唐朝時有大曲水調,是由許多樂曲組成的大型歌舞劇目,大曲的首章即為歌頭,此詞為依唐人曲名而另制新曲。此詞作於丙辰年,即宋神宗熙寧九年(1076年)的中秋節。
  • 抖音評論明月幾時有是什麼意思 有何梗和內涵介紹
    「明月幾時有」是什麼梗!不知道有沒有關聯!知道的小夥伴可以留言給大家!分享一下!  4月18日消息,有消息稱,抖音每日收入金額3200萬元,DAU規模6000萬,人均日LTV0.55,在今日頭條所有產品總收入中佔比33%。  問世間「抖音」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