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航天再尋突破,「神龍」一號已順利升空?外媒:美國壟斷又被打破了

2020-12-15 騰訊網

據相關媒體報導,近日中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利用長徵二號F運載火箭成功發射了一款可重複使用的太空飛行器。在軌道飛行2天後,太空飛行器順利的返回了預定著陸場。關於這款太空飛行器,外界議論紛紛,都在猜測是否是已經測試完成的「神龍一號」空天飛機。

據哈佛史密森天體物理學中心研究人員喬納森∙麥克道威爾稱,中國此次發射的太空飛行器很可能是可重複使用載人飛船的密封艙,也可能是類似於美國X-37的自動化太空梭,未來可以用於載人飛行。

外界之所以對我國的這款太空飛行器如此關注,是因為在過去的一段時間裡,美國一直是這個領域的領頭羊。美蘇冷戰時期,蘇聯在這個領域尚且能和美國一較高下,但是在蘇聯解體後,世界上再也沒有哪個國家能對美國的空天飛機形成威懾了。這導致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美國的X-37B空天飛機,是太空中的絕對霸主。

關於美國的X-37B空天飛機,有人稱它是隱藏在太空的「暗夜殺手」。作為一款可以在太空中作戰的飛機,一旦X-37B列裝了攻擊性極強的武器,則可以對地球上的任意一個地方進行打擊。因為是在太空或是大氣層飛行,X-37B空天飛機的速度可以超過25倍音速,地球上的雷達很難發現它的存在,更不用說攔截了。正因為此,美國的X-37B空天飛機被認為是真正意義上的未來戰鬥機。

據了解,X-37B太空飛行器長度只有8.8米,翼展大約4.55米,空重只有3.5噸。比起載彈量動不動就達到三四十噸的戰略轟炸機來說,空天飛機的重量要輕的多。雖然有效荷倉並不大,但可以搭載小型機械臂,對敵方的在軌衛星以及太空飛行器進行破壞。另外,通過搭載飛彈、雷射發射器等先進武器,還能夠對遠程的敵方太空目標以及地面目標進行精準打擊。因為破壞力太大,美國的X-37B空天飛機成為了太空中的一顆定時炸彈,隨時可以威脅到世界各國的安全。

而此次中國成功發射可以回收利用的太空飛行器,無疑向外界釋放出了一個重要信號,那就是中國距離空天飛機的誕生又更近了一步。外媒也紛紛表示:中國太空飛行器的出現,打破了美國在這個領域的壟斷地位。現如今,太空戰已經拉開了帷幕,美國、俄羅斯、日本以及歐盟,都在發展能搶佔制高點的太空武器,我們當然也不能落後於人。雖然現在「神龍」空天飛機還沒有正式亮相,但隨著一項項技術的攻克,相信那一天離我們不會太遠。

相關焦點

  • 中國神龍終於出現!打破美國壟斷,成空天飛機的高端玩家
    圖為轟六戰機搭載的中國空天飛行器模型【紫龍防務觀察第315期】近日,據美國金字塔報發表文章稱,在北京舉辦的2017年全球航天探索大會上放出了相當多與中國航天相關的消息,隨著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投入使用和新一代航天火箭的陸續發射成功,中國航天技術正在進入一個井噴期,各種「黑科技」層出不窮
  • 天通一號02星升空,打破航空領域海事衛星壟斷更進一步
    北京呼風喚雨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天通一號02星升空  打破航空領域海事衛星壟斷更進一步  文 | 謝鷹    背 景  11月12日,天通一號02星順利發射升空,將為中國及周邊等地區提供移動通信服務,那麼,這顆衛星的成功發射跟航空行業有什麼關係呢?  天通一號是個什麼東東?
  • 越封鎖越突破!2020年中國在十大高科技領域取得重大突破!
    石墨烯材料是重量更輕、體積更小的複合材料,可廣泛應用於武器防彈系統、防彈頭盔、防彈衣、民用充電技術領域,並可用於高端晶片製造,將打破晶片製造被美國壟斷的局面。這一重大成果標誌著中國在這一尖端科技領域又一次站在了世界之巔位置。 二、國產超燃衝壓發動機取得600秒持續時間,打破世界記錄
  • 外媒:中美俄正上演載人航天「三國演義」(組圖)
    繼16日成功赴太空「約會」之後,神舟九號18日與天宮一號順利「擁吻」,成功實現了中國首次載人交會對接。這是中國人第四次探訪太空,這一次,中國航天員景海鵬、劉旺、劉洋歷史性地入住「天宮」。圓夢「天宮」,使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具備向在軌太空飛行器運送人員和物資能力的國家。美國《洛杉磯時報》說,「神九」與「天宮」交會對接是重大突破,標誌中國進入了過去只包括美國和俄羅斯的自主航天「頂級俱樂部」。
  • 北鬥升空「鯤龍」入海 這一年這些突破彰顯中國實力
    刺破蒼穹長五B運載火箭首飛成功5月5日18時00分,為我國載人空間站工程研製的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搭載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從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約488秒後,載荷組合體與火箭成功分離,進入預定軌道。
  • 10.長五遙三等航天重大發射任務取得多項新突破
    2019年,航天重大發射任務取得多項新突破。12月27日,長徵五號遙三運載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將實踐二十號衛星準確送入預定軌道,發射飛行試驗任務取得圓滿成功,為後續探月工程三期、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奠定基礎。
  • 外媒:中國神龍飛行器有希望超越美軍X37B(圖)
    外媒:中國神龍飛行器有希望超越美軍X37B(圖) 2011年對於中國航天人而言是開創性的一年,當美國發射更多人造衛星的時候,中國也進行了19次不經試驗的空間發射。2011年9月29日,中國繼美國之後,發射了首座空間試驗艙——「天宮一號」;2012年6月18日,中國3名太空人乘坐「神州9號」成功登上太空,與「天宮一號」成功實現中國的首次遙控交匯對接,其中還有讓中國人引以為榮的第一位女性航天員——劉洋。
  • 中國天宮一號失控,即將墜毀,砸向北京、紐約、波士頓、芝加哥?!
    一時間,外媒紛紛指責中國的航天機構,報導天宮一號「謝幕」風險。認為天宮一號的「墜落」將危及到人們的生命安全。「其實早在2016年,在發射升空5年後,中國航天機構就徹底失去了對天宮一號的控制」「由於有限的航空技術,中國即將為太空帶來又一大垃圾」「歐洲、澳大利亞
  • 中國空天飛機是「俄羅斯套娃」?美國人:在太空放出神秘物體
    9月4日,中國利用長徵2號F運載火箭發射了一種可重複使用太空飛行器,在太空飛行兩天之後成功返回地面。這次發射非常神秘,從火箭發射升空到重複使用太空飛行器的收回沒有傳出一張照片,對事件的報導也非常簡短。外界普遍推薦,中國此次發射的是與美國X-37B相似的一款無人太空梭,也可能是幾年前曝光的「神龍」空天飛行器。
  • 航天領域,美國今年能否打破中國領先地位?美國人給不出答案
    近年我國航天航空事業發展得如火如荼,用數據說話,令外國不得不服,直言「中國一直在領導全球發射計劃」。而今我國2020年的發射計劃新鮮出爐,又引得美國人的普遍擔心,著名媒體也不禁發出了一個疑問。據外媒近日報導,中國將在2020年進行40多次發射,其中包括登月,星際活動和太空基礎設施任務。
  • 天問一號升空,印網友:恭喜,繼印度後登上火星的第二個亞洲國
    7月23日註定是中國航天史上裡程碑式的一天,當天我國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成功發射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成功將探測器送入軌道,中國自主火星探測之旅正式開啟。與此同時,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更是刷新了我國航天雙記錄,為了將天問一號送至逃逸軌道,這次火箭與探測器的分離速度超過了第二宇宙速度,飛出了我國運載火箭的最快速度。不僅如此,長徵五號遙四火箭還刷新了我國深空探測重量的記錄,這次發射的天問一號探測器總重超過5噸,是我國發射最重的深空探測器,也是世界上現役火箭發射最重的探測器之一。
  • 又一重大突破!飛行裡程超過3億千米,外媒:怎麼又是中國?
    現如今,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進行,國家的經濟得到提升,我國在許多領域上都有著顯著的進步與突破。例如我國的科技領域、勘探領域、貿易領域、製造業領域、勘探領域等,都讓許多國家為之刮目相看,可見中國發展速度之快了。
  • 天宮一號已再入大氣層 再入落區位於南太平洋中部區域
    新京報快訊(記者倪偉)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消息,經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和有關機構監測分析,4月2日8時15分左右,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已再入大氣層,再入落區位於南太平洋中部區域,絕大部分器件在再入大氣層過程中燒蝕銷毀。
  • 「行雲工程」首發雙星搭乘快舟一號甲酒泉升空
    【環球網科技綜合報導 記者 樊俊卿】5月12日上午9時16分,中國航天科工主導的天基物聯網星座「行雲二號」01星、02星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搭乘快舟一號甲運載火箭順利升空,雙星順利進入預定過道。值得關注的是,航天科工為「行雲二號」01星命名為「行雲武漢號」,並通過在箭體上塗刷「英雄武漢·偉大中國」和「致敬醫護工作者群像」的方式,致敬英雄的城市、英雄的人民和廣大醫護工作者。本次發射的「行雲二號」01星、02星,是「行雲工程」α階段的兩顆技術驗證星,由中國航天科工所屬航天三江航天行雲科技有限公司自主設計研製。
  • 從1999年的神舟一號至今,我國載人航天經歷了幾個發展階段
    載人航天是目前世界航天中最具挑戰的一項科學技術,就目前而言,真正能夠獨立自主發射載人飛船的國家只有中國、俄羅斯和美國這三個國家,同時,載人航天也是一個綜合國力,基礎工業等的體現,沒有一定的綜合國力,是無法支撐起這個偉大的航天事業的。
  • 「嫦娥一號」升空 海外華僑華人留學生歡欣鼓舞
    北京時間10月24日18時05分,中國「嫦娥一號」繞月衛星長袖一舞,自華夏航天城西昌扶搖直上,給世界帶來震動,給幾千萬海外華僑華人帶來巨大鼓舞與歡欣。  旅意華人:見證歷史時刻  義大利華人社團第一時間給中國國防科工委和國家航天局發去賀電。
  • 這就是中國實力,國之重器橫空出世,打破美國半個世紀壟斷
    相比於傳統的發電站,核電站的燃料成本較低,而且對環境的汙染小,因此上世紀,美國建成第一座核電站之後,很多國家也開始著手核電站的建設,我國也是其中之一。但是一些核心技術卻始終掌握在美國的手中,這也造成了長期以來美國卡脖子的局面。但是這一局面目前已經成功被我國所打破。
  • 「火箭院杯」2018年中國航天、世界航天十大新聞評選揭曉
    此外,2018年我國還用快舟一號甲固體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將微釐空間一號試驗衛星。我國首枚民營運載火箭朱雀一號也實施了發射,但發射未能獲得成功。  據悉,2016年,中國航天發射達22次,與美國並列世界第一。
  • 從東方紅一號到天問一號,中國航天用50年證明了自己走的路才靠得住
    為了追尋一個答案,幾代中國航天人從無到有,一次次實現航天的零突破,一點點追平與發達國家航天技術的差距。 從北鬥組網完成到在月球上種棉花,從微信啟動頁的風雲衛星圖到給黑洞拍照,從使用FAST望遠鏡尋找外星人到「天問一號」,再到利用航天技術增強國防力量…… 「飛向宇宙,浩瀚無垠!」
  • 新時代大幕開啟:2021年人類航天五大看點
    2021年,世界航天將迎來一系列高難度任務,將會成為航天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一年。中國正式進入空間站時代人類航天最難的技術莫過於載人航天。1961年蘇聯(俄羅斯)和美國率先突破並全面掌握這項技術,之後一直處於壟斷地位,直到2003年10月15日,中國神舟五號飛船才打破這項壟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