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的街市

2021-03-02 坨哥

對吃貨而言,最港味兒的房子,會是什麼呢。既不是雖聞食堂好吃到哭卻閒人免進的中銀大廈,也不是周日菲傭擁聚充斥著咖喱味兒的滙豐銀行。吃貨眼裡的港味,是渣華道街市上風沙雞香的東寶小廚,是角落裡翻滾著辣氣的竹園雞煲。

|類型

香港的街市大致有三種,第一種不構成建築物,只是佔用一條人行/車行道於兩旁布攤,最有名的應該是春秧街。在這裡,在香港找不到的海帶,花椒,大料,甚至餃子皮,都應有盡有。


第二種街市開始形成兩層的建築。一樓的生疏海鮮,二樓還有些溼貨賀花卉的攤點。通常室外都有直達二層的交通形成一條單一的環線。用地再小,也會擠出給貨車卸物的一畝三分地


第三種街市就是最正宗的味道,在生疏海鮮的兩層體量上直接頂上了各種香味的大排檔。有的因為還疊加了其他類似於圖書館,體育館等其他市政功能,於是又被叫做市政大廈,官方的Municipal Services Building似乎更形象。畫出功能剖面竟有點神似海對岸歐媽的交易所。尺度感缺失灰空間和縮小德首層大堂,對比香港市政大樓首層真正意義上的街市,我覺得香港的街市更多一些人的味道。


|案例

去年去金澤拜神的時候,被攻略上60塊錢一簍筐蟹腿的傳說的吸引,造訪了金澤最大的海鮮市場——近江町海鮮市場(紅線內)。


近江町海鮮市場二戰前就存在,藍色部分為步行街頂棚,街道成「艹」字布局,最長的部分由200多米。比較有意思的是07年開始舊區改造的部分(紅色區域),靠近路口的約4000多平方米整體除了端頭保留一個極有時代感的北國銀行,餘下整體改造成一棟名為「一奇葩」(音譯沒問題吧。。。)立體的街市樓,地下一層,地上五層。二層以上是辦公區,地下一層和地上二層的熟食區像漢堡包一樣夾注延伸開去的海鮮街市,是一個很有食慾的房子。


以後大家去金澤拜妹島的路途中,不如在其中消耗一段饑饉的時光。

|未來

相比金澤的近江町,香港街市在建築形態和功能主題上都略遜一籌。但香港勝在小,而多。在地圖上搜索關鍵字市政大廈,以筆者居住的港島東區為例,最遠不到1km。而這些設施,基本都建於97年前。2000年後新建3棟的市政大廈,兩棟已經沒有了街市(包括生熟)的功能。小市民只願舊的不去,新的慢來。那些生猛交叉而上的鐵皮扶梯,半圓造型的逃生梯平臺,開敞的整層沿街廊道,那些街市裡喝啤酒,打邊爐,聽小曲的歲月,不會被時光濃縮成另一個徒有形式的新旅遊景點。


相關焦點

  • 香江漫話:透著人情味的香港街市
    中新社香港10月28日電 題:透著人情味的香港街市  作者 盧哲  逛街市,香港人的鐘愛。  周潤發至今常逛九龍街市,有時候巧遇杜琪峯還一起喝杯茶。街市也是著名美食家蔡瀾鍾愛之地,買鶏肉一定要去周華記,買牛肉一定要去李輝記,這些都是九龍街市最普通的攤檔。
  • 特寫:香港街市的節日煙火氣
    新華社香港9月30日電(記者劉斐 張雅詩)國慶節、中秋節前的香港街市裡,魚蝦的腥鮮味、燒臘的香味混合著人情味。老街坊笑著與相熟的商販打招呼,兜兜轉轉之間,手裡便拎了大袋小袋,裝的是一餐團圓的住家飯。
  • 呈現香港文化的街市 散發獨特魅力
    香港時下潮流興懷舊,吹起集體回憶熱潮,舊式香港味道教人津津樂道。在香港東湧逸東邨有個相當別致的集市,名為「香港街市」。街市內裝飾成六十年代的九龍城寨,由大門的舊式郵筒,到各式各樣的古老攤檔,都富有懷舊色彩,將老香港文化一一呈現。附近市民在播放經典歌曲下購物,另有一番情趣。
  • 香港「街市大王」
    欲投資20億  建農批市場  □見習記者 王磊     本報訊 香港宏安集團主席、香港廣西總商會會長鄧清河,上午剛剛看過項目,下午就直奔鄭州,參加第七屆河南國際投資貿易洽談會。昨天,鄧清河表示,他們打算投資20億在河南開封、洛陽、新鄉等地建農批市場。
  • 香港街市:活色生香滋味長
    新華社香港12月9日電題:香港街市:活色生香滋味長新華社記者王一娟 莫華英香港中環,高聳入雲、鱗次櫛比的高樓大廈,富麗堂皇、人頭攢動的購物廣場,腳步匆匆、光鮮亮麗的白領,無不給人一種國際大都市的感覺。然而,拐過一個街角,會不期然與遍布小攤小販的街市撞個滿懷。時尚與素樸,現代與傳統,高大上與平民風情,毫不違和地共生於同一片天空下。也許正是這種看似矛盾卻又和諧的景象,構成了「東方之珠」獨特的魅力。在香港的美麗畫卷中,街市是不可或缺的一頁。
  • 出海記|港媒:支付寶與香港街市合作 打造全港首個「非現金街市」
    參考消息網10月25日報導 港媒稱,支付寶與香港街市合作,首先進駐香港街市旗下寶達市場。據香港頭條財經網10月23日報導,支付寶港澳臺區總經理李詠詩表示,香港市場比較習慣使用信用卡,但全港超過五成的商戶未接入信用卡。
  • 走進香港首個「無現金」街市
    「香港也能用支付寶買菜了!」在香港觀塘秀茂坪的寶達街市,楊女士興奮地在電話裡和內地的親戚交談。當天上午,在送完小孩去幼稚園上學後,忘記帶錢包的她在街市服務臺工作人員的幫助下,註冊了支付寶帳戶,並成功購買到當天所需的食材。「不用帶錢包,一部手機就能完成交易,行動支付真的很方便」,楊女士滿意地說。
  • 香港慈雲山街市推行多項措施加強防疫
    早前香港多宗新冠肺炎確診個案與慈雲山街市有關。7月29日,慈雲山街市推行多項措施加強防疫,市民進入街市前必須量度體溫及戴上口罩、並於街市入口的智能消毒站接受噴霧消毒,街市內的商戶以及大部份進入街市的市民均有戴上面罩。
  • 隱藏於街市的地道香港美食!
    香港素有「美食天堂」的美稱,遊客們來港,無非,逛吃逛吃買買買。在尋找美食的途中,絕大部分遊客忽略的就是街市熟食中心。作為香港人上下班最愛光顧的「飯堂」,價廉物美、方便快捷,更有各種各樣的選擇,雖只是「街市食肆」,但裡面隱藏的美食卻是多不勝數皇后街熟食市場位於上環德輔道,前往這裡乘坐叮叮車最方便。
  • 走進香港首個電子街市(高清)
    原標題:走進香港首個電子街市(高清) 這是10月14日在香港本灣市場內拍攝的海鮮鋪位。新華社記者呂小煒攝位於香港小西灣的本灣市場是香港首個電子街市,所有商販都裝有電子付款系統,並設置24小時新鮮水果自動販賣機。顧客還可以通過屏幕上的實時影像選購活家禽,商戶將在半個小時左右將用戶選定的家禽屠宰好送到市場交給顧客。
  • 特寫:香港街市的節日煙火氣[組圖]
    這是9月30日在香港鵝頸街市拍攝的一家水果攤點。 新華社記者 王申 攝 新華社香港9月30日電(記者劉斐 張雅詩)國慶節、中秋節前的香港街市裡,魚蝦的腥鮮味、燒臘的香味混合著人情味。 魚販把一條數斤重的大魚摔上案板,快速去鱗剖腹,而魚尾還在亂擺;肉販從掛著的半扇豬肉上切下一大塊,丟到秤盤裡一過,便抓起又削去幾分,紅色燈管下的肉塊格外新鮮;果販一個個地碼放著瓜果,把它們最光鮮的一面擺向顧客…… 在香港,菜市場被稱為街市,源於香港開埠之初,傳統菜市場多設於街道旁。
  • 香港街市的節日煙火氣
    香港街市的節日煙火氣
  • 香港「街市大王」鄧清河東莞叫賣商鋪
    據南方都市報報導,一直以菜市場另類地產投資、在陸港兩地神速擴張的香港「街市大王」鄧清河,現在東莞投資建設商業樓盤項目領尚天地,高調推出商鋪。這作為大嶺山首個外資地產項目,也是宏安地產在江西撫州試水商住區之後的又一次嘗試。當然,宏安地產在東莞的擴張未離老本行———在常平也拿下一個農批市場項目。
  • 嘉鹹街街市,香港最老菜市場的死與生
    後來為了環境衛生、市容、道路交通以及對周圍人群的影響等方面考慮,多數街市都被規範進入到室內建築中,環境自然是好了不少,也有了冷氣,但攤位成本相應隨之增加。一些地產商在新落成的私人屋苑底層一般會留有街市建設空間。但2009年起,香港不再新建公共街市(即由食環署規劃管理的街市),且暫無新建計劃。
  • 街市:香港最接地氣的地方 聚攏都市煙火氣
    新華社香港電(記者劉斐 張雅詩)國慶節、中秋節前的香港街市裡,魚蝦的腥鮮味、燒臘的香味混合著人情味。老街坊笑著與相熟的商販打招呼,兜兜轉轉之間,手裡便拎了大袋小袋,裝的是一餐團圓的住家飯。
  • 遊走在香港最in的街市,那裡不只是買菜的地方
    而今天,白菜妹妹要向大家展示的,是香港當前最in的街市。早於 19 世紀,香港大埔、元朗、九龍城等地就每周開市一兩次買賣商品。當成為英國殖民地後,由於傳統市場多數都是設立於街道旁,故此稱為「街市」,如中環雲鹹街等等。及後,上環、中環和灣仔首先設有「有蓋街市」。
  • 豌豆帶你逛不一樣的香港——香港街市Ⅱ&火車博物館
    請猛戳上方藍色字體,關注豌豆家👆豌豆家移居香港大埔區,之前帶大家逛過太和街市和大元街市。
  • 香港街市進化論:菜市場和圖書館共生長
    街市,是一座城市最市井的濃縮。當超市和購物中心更多地被開放商嫁接到我們的生活,買賣的人情逐漸淡出。而香港,經歷了路邊墟市的改造,通過市政大廈的形式,把街市和圖書館等公共設施共冶一爐,一個充滿煙火氣的「城市綜合體」誕生了……    從路邊墟市    到大廈街市    香港的街市,最早也是我們印象中的模樣———它們天然存在,露天而設,由攤販自行搭棚或推小車相連而成。
  • 出海記|微信支付與香港領展合作 打入蝴蝶街市
    參考消息網9月25日報導 港媒稱,騰訊旗下流動支付平臺WeChat Pay HK 20日宣布,與香港領展合作,逐步為領展旗下的商場及街市引入WeChat Pay HK支付服務。據香港大公報9月21日報導,WeChat Pay HK與領展合作,率先在香港屯門的蝴蝶街市推行購物優惠活動,用戶即日起於街市內以WeChat Pay HK付款,即可專享雙重消費優惠。報導稱,WeChat Pay HK表示,長遠希望能讓用戶在更多的商場街市體驗WeChat Pay HK流動支付的便利,購物付款更快捷,同時免去找續的煩惱。
  • 王國龍與觀點面對面:從香港街市到全球商業
    這個故事則要從香港歷史最悠久的街頭文化載體之一——街市開始說起。資料顯示,露天的鮮活街市從上世紀50年代開始在香港蓬勃發展。約20年後,香港政府決定將這些露天街市轉移到室內運營,期望解決野蠻發展滋生的衛生問題。而領展管理的絕大部分公共街市,亦主要落成在1970年代到1990年代。「商販自始被遷移到規劃得井然有序、每個檔攤尺寸相當的室內街市……但刻板的街市規劃始終無法滿足更多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