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我們修淨土的行者,皈依佛寶到底皈依的是哪位佛菩薩?

2020-12-24 每日一首佛歌

宏海法師講述《觀經四帖疏17

我們現在在末法時期,還算末法中的前期,那我們還能夠見到表法,表樹法幢,修清淨行的這樣的一種比丘。雖然也有假冒,實際上你說真的假的也沒法定。一念真,一念假,念念之間而已了。所以說,有這樣的比丘為無上寶,就能把九十六種外道,給他降伏了,有名字比丘就可以。為什麼,他就可以受世間供養,為世間福田,能示給大家因果、輪迴、佛法。

如果有人能夠護持成就這樣的名字比丘,這個人修行的速度會很快。所以跟大家講講,這就叫我們說「先勸大眾發願歸三寶」,到現在的三寶。那當然我們也要回到我們今天的這個法上來,我們具體內容的本位上來,也就是說,從善導大師的法本來看,前面講的皈依三寶,叫做入門,叫入門。

大家都知道,如果我們修淨土的,也就是下面開始講的皈依,是你要依止淨土法門,開始要入道了,不是入門了,才這麼說的,進行一個發揮,提升。那大家要聽明白。就是說從修淨土,善導大師講《觀經四帖疏》來講,雖然佛說了八萬四千法門,就法而言,我們現在是就淨土的這一法、一門而言,怎麼來體現這個深度的皈依。因為我們現在在專講淨土,只在贊淨土,提煉。為什麼?

因為法界廣大,那我們心力太微小了,那只能說我們現在先跟著祖師爺的步履,近水樓臺從中先得月。來這麼一個皈依三寶的背景下,輪廓下,來更為專精地來皈依三寶。怎麼皈依?告訴諸位,佛、法、僧三寶。我們修淨土的行者,皈依佛寶皈依誰?兩土世尊。釋迦牟尼佛說,從是西方過十萬億佛土。阿彌陀佛說,假令不與大眾圍繞現其人前。

六方佛說,當信是稱讚不可思議功德。就皈依兩土世尊、六方諸佛就夠了。這就是皈依的佛寶,我們今天講這個法的現前佛寶。皈依法皈依什麼?皈依淨土的根本經典、論著,三經一論,五經一論,信願行三資糧。皈依僧皈依什麼?皈依歷代淨土的祖師,和淨土聖賢錄,就是成功已經往生了的行者。這是我們修這個法裡邊,要皈依的佛、法、僧。大家要把它提煉清楚。

如果說再進一步,再進一步說,專修,皈依佛就只皈依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皈依法只皈依四十八願,四十八願度眾生。皈依僧就皈依諸上善人,就是想著去極樂世界跟諸上善人待在一起。娑婆世界沒有最苦,只有更苦,善導大師叫「魔鄉不可留」。就不斷地提煉,你要提煉提煉到心相應到什麼程度,相應到皈依佛皈依誰,阿彌陀佛在他方接引,去極樂講法的本座也不管了。

只皈依臨終授手接引的那一尊,這叫皈依佛寶,專而又專。皈依法皈依什麼,只皈依四十八願,也顧不了那麼多了,前一條記住就忘了後一條了,後面的記住了,前面的也不知道了。那就把核心提出來,只皈依第十八願,正願眼心,四十八願之核心眼目:設我得佛,若有眾生,至心信樂,欲生我國,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如果佛說的不能兌現,那麼三世諸佛就是妄語,那我們學佛有何意義呢?

你親口說了,說:若有眾生,至心信樂,欲生我國,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你說的,那我就只能相信你說的,怪你說的。你說了我就得信,我信了你就得應。所以這叫皈依法,就皈依十八願,核心眼目。皈依僧皈依誰,皈依觀音菩薩、大勢至菩薩。觀音甘露灑吾頭,勢至金臺安我足。

這就是我們今天發願歸敬三寶,這就是淨土行者裡邊,當然我再強調一下,不要又說以法謗法,反對前面那種皈依三寶,那個叫入門,我們今天講入道。你把這個核心的佛法僧,臨終接引佛,第十八願,觀音西方三聖僧能夠皈依好,我告訴大家,就大事已辦,就大事已辦。當然你能夠皈依得住皈依不住,也是要有前助和後助力的。就是說沒往生之前,你也要有點助力。

對於往生之後你也要生點嚮往,你才能把中間的這個核心佛法僧能皈依得住。你比如說,我們現在雖然還沒有往生之前,那我們皈依什麼,皈依佛,皈依什麼,皈依說阿彌陀佛的光明無量照十方國,正在說法,皈依這個佛。皈依僧皈依什麼,就皈依眾生生者皆是蓮花化生,就皈依蓮花化生。這就叫前期助力。

相關焦點

  • 皈依佛教的真實功德你知道嗎?
    不論因哪一種因緣,只要對佛法生起信心,進而自願皈依三寶,那都應該知道:佛是我們皈依的老師,僧是促進我們向於正行的同學助伴,讓我們究竟脫苦的皈依處是法寶。我們能真實的依此而學,依此而行,皈依三寶而不缺失,就能度脫一切疑惑煩惱。
  • 信念與皈依——黎日光
    要解決這二而一的問題,我們應該先反思和理順佛法本身的宗旨,緣起和演變。從中看清楚現代佛教修學的體系應該如何建設。佛陀橫空出世,於一生中,超凡入聖,示現於此五濁惡世乃能成佛,歸根究底是要眾生明白生、老、病、死,見思煩惱是苦;輪迴於六道中,其實更苦。應該修行,以求解脫,最終好像他一樣成佛。對安於逸樂此生的眾生,說以生死無常而驚醒之。
  • 這才是佛教「皈依三寶」的真正深義!
    簡單來說,佛寶是指圓滿覺悟者,有時特指本師釋迦牟尼佛;法寶是指佛的一切教法,包括經律論三藏;僧寶是指依佛教法如實修行、弘揚佛法、度化眾生的出家人。佛、法、僧三寶,構成了佛教的主體和核心,也是一個立願做佛弟子的人皈依的主要對象。
  • 佛教:學佛為什麼要皈依?皈依有何好處?
    皈依意指「身心歸向它、依靠它。皈依三寶稱之為佛教徒。」皈依亦可寫成「歸依」,其皈與「歸」的意義讀音相同。皈依三寶,親近三寶,是每一個學佛之人所行持的首要條件。皈依乃是皈依三寶,並不是「皈依一寶、皈依二寶。」三寶分為「佛寶、法寶、僧寶。」其皈依三寶,是讓信徒以三寶為榜樣。佛有大悲大智大願大力,佛是覺悟的意思。
  • 西遊記哪位老佛受萬佛膜拜,如來佛、觀音也甘願皈依?
    西遊世界中有不少佛,在原著第一百回諸佛誦念之時,被提及名諱的就有四十六位佛。在現實佛教中,諸佛之間或許沒有地位差異,然而在吳承恩筆下的《西遊記》中,無論是天庭諸仙還是靈山眾佛,其間都有著嚴格的上下等級。
  • 詳說佛教的「皈依」含義
    皈依法會現場(圖片來源:鳳凰網華人佛教)一、皈依的意義:皈依既是皈向、依靠之意。二、三皈依:(一)、皈依佛:我們皈依佛,向他學習與修學,以他為模範、為導師,這就是所謂的依靠了。此外,我們凡夫誰也靠不住,因為你今生做人,下一生可能做畜生,今生做畜生,來世可能做人,在六道輪迴裡轉來轉去,今生是好人,來世可能墜落,這樣的人我們怎樣依靠呢?所以唯有脫離六道輪迴,大覺大悟的聖者——佛陀,才能做為我們的依怙。
  • 佛教「皈依三寶」不是剃頭出家,而是如學生上課一般
    落髮那叫出家,皈依三寶是不需要剃頭的,皈依三寶後叫居士,出家是僧眾。首先咱們得知道什麼是皈依三寶,簡單說是入佛教的儀式。下面我們來看看什麼是三寶,通常三寶是指的佛、法、僧三寶。佛寶:指那些修行已經到圓滿的人,是他們發明或發現法了「法」,雖說我們這方婆娑世界中,成佛的只有釋迦牟尼一人。但三世十方諸佛,都是皈依禮敬的對象。
  • 佛教三皈依中如何皈依僧
    許多人在皈依三寶時發生許多疑惑。皈依佛和皈依法倒沒什麼疑惑,這主要的疑惑在僧寶到底是什麼?是否皈依僧寶就是皈依出家人?是否所有的出家人都應當皈依?中間是否有差別?我們看看佛陀是怎麼講的:《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 》〔三藏法師玄奘譯〕『爾時佛告金剛藏菩薩摩訶薩言:善男子。有四種僧。何等為四:一者勝義僧。二者世俗僧。三者啞羊僧。四者無慚愧僧』。  《一》勝義僧 『云何名勝義僧:謂佛世尊。若諸菩薩摩訶薩眾。
  • 如何認識皈依?皈依三寶是什麼意思?
    因此我們還要實現觀念的進一步轉化,要從對三寶的依賴中走向學習佛法修行成就的道路。確定自己從此要向佛陀學習,發菩提心,徹悟生命及宇宙萬法本性,把握生命及萬法規律,最終修行成就佛道。這就要深入經藏,並積極尋找大善知識,以使自己儘快領悟佛道。
  • 連載《隨念三寶經學記》10:初學人皈依,要注意這五個方面!
    任何法門都離不開皈依三寶這一個根本。一切佛教法門的修行都是由表及裡,由淺至深的皈依過程。那麼成佛就是皈依的圓滿成就,皈依圓滿成就,我們稱之為成佛。在《殊勝贊》上面說:「我舍餘大師,而皈佛世尊, 何為皈依佛,無過具德故。」《殊勝贊》是與佛陀同時代的一個當時學外道的人所寫的。
  • 你了解皈依的意思嘛,佛家為什麼要講究皈依
    而皈依三寶呢,就是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這是學佛的基礎。佛寶泛指一切諸佛,法寶是諸佛為了教導眾生而講出來的佛法。僧寶就是帶你學佛的師父和清淨的僧團。皈依的發心不同,皈依也就不同。上等的發心是為了利益於一切眾生而皈依,中等的發心是為了個人的解脫而皈依。下等的發心是為了眼前的如意平安而皈依的。
  • 學習佛學一定要明白「皈依」的真正含義
    佛教有三門——皈依是入佛法之門,發心是入大乘之門,灌頂是入密乘之門。皈依乃佛教徒之基礎入門,表示對佛、法(教義)、僧三者歸順依附,故也稱三皈依,受到三寶的加持。三寶指佛、法、僧:佛為覺悟者,法為教義,僧為延續佛的慧命者。皈依的含義是什麼呢?
  • 佛教皈依三寶是皈依哪三寶,三寶又代表什麼意思
    佛教皈依三寶是皈依哪三寶《六祖壇經》說過,善知識的眾生啊,皈依覺悟,就能【兩足尊】;皈依正法,就能【離欲尊】;皈依淨土,就能【眾中尊】。要把覺悟當作修習佛法的老師,不要去依附各種外道,要認清自己本性中的佛、法、僧三寶來自證自悟。
  • 宗舜法師:如何判斷自己是否真正皈依?
    (第18頁)下面,我們將根據這段話分別進行解釋。〈一〉對授皈依師長的要求:1、身份必須是出家眾。《事鈔》云:「《智論》云:互跪合掌,在比丘前五眾得作,當教言:我某甲盡形壽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三說。即發善法。次結云:我某甲盡形壽皈依佛竟、皈依法竟、皈依僧竟三結。」(《備覽》第18頁)這裡所說的五眾,即出家的比丘、比丘尼、沙彌、沙彌尼、式叉摩那。
  • 佛法小知識38:皈依是什麼意思?為什麼要皈依三寶?
    皈依是佛教用語,又作歸依,從字面上理解是歸順依附的意思,在佛教中,皈依的意思是全心全意地信仰佛教。佛教中還有個名詞叫做「皈依三寶」,稍有佛學常識的朋友都知道皈依三寶指的是皈依佛寶、法寶、僧寶,之所以加上寶是以示佛法珍貴、尊貴的意思,佛寶即是成了佛的人或眾生,在我們這個娑婆世界,大家都知道的成佛的人只有一個,那就是釋迦牟尼佛,而在其他世界卻有無量無數佛,他們都是佛寶;法寶即是佛法的智慧,也是佛法修行的方法,僧寶從廣義的角度來說,無量無數世界所有信仰佛法、修行佛法的眾生都可以叫做僧寶
  • 淨空法師:我們究竟怎樣才是真正地皈依三寶
    皈依三寶,皈依三寶什麼意思?拜老師,我們中國講拜老師,我願意跟你學習,請你教導我,皈依是這個意思。皈是回歸,我以前在人生沒有方向、沒有目標,到處流浪,現在我認定了釋迦牟尼佛做老師,我願意跟他學習,我有了目標、我有了方向,是這個意思。老師教我們什麼?
  • 佛教:皈依三寶就是回家,菩薩六度就是回去的六條路
    《紅塵說禪》系列第323篇今天咱們來介紹兩個佛教中非常非常重要的概念——皈依三寶,菩薩六度,這兩個概念相信不少師兄都聽說過,但真實的含義卻恐怕沒幾位能明白。所謂的皈依,皈其實就是「歸來」,依就是「依靠」,合起來就是回家,然後找到依靠。
  • 學佛要皈依,皈依三寶的利益有多大,充滿不可思議!
    很多人覺得「皈依」是一種儀式感非常強,且充滿迷信的東西。還是佛教發展「線下」,給他人「洗腦」的主要依據。如果你這樣認為,那就大錯特錯了。如大德所言「皈依,是成為佛教徒必須履行的入門手續,也是遠離三惡道苦,邁向菩提之道的開端。」由此可見,皈依的功德利益有多大,可以說在人生路上,所得總利益加起來,也不及皈依三寶的功德大。
  • 明憨大和尚:認識三寶皈依三寶
    佛教的教法非常廣泛,我們知道,佛教的經典是浩如煙海的,像雲霧圍繞看不到邊際的大海一樣,所以叫浩如煙海。那麼這麼多的佛教經典,我們怎麼樣來學習呢?由於我們工作的忙碌,不可能有時間把所有的經典都閱讀一遍,即便有,也是很少的人。那麼作為我們大多數的人來講,我們了解佛法的大意,就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來了解。第一就是我們皈依的佛。
  • 為什麼要皈依佛,以佛為師?
    修有所成的大菩薩,在來返人間救度眾生的時候,往往已經具備了斷除我執,不受輪迴之厄的功德,因而在廣學一切世間善法,為眾生來服務。▲出土於天竺,諸天諸人供佛的浮雕稱諸天神祇具有一切智,其實這是一種不正確的說法。關於這一點,《大智度論》同樣也有過精確的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