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海法師講述《觀經四帖疏》17
我們現在在末法時期,還算末法中的前期,那我們還能夠見到表法,表樹法幢,修清淨行的這樣的一種比丘。雖然也有假冒,實際上你說真的假的也沒法定。一念真,一念假,念念之間而已了。所以說,有這樣的比丘為無上寶,就能把九十六種外道,給他降伏了,有名字比丘就可以。為什麼,他就可以受世間供養,為世間福田,能示給大家因果、輪迴、佛法。
如果有人能夠護持成就這樣的名字比丘,這個人修行的速度會很快。所以跟大家講講,這就叫我們說「先勸大眾發願歸三寶」,到現在的三寶。那當然我們也要回到我們今天的這個法上來,我們具體內容的本位上來,也就是說,從善導大師的法本來看,前面講的皈依三寶,叫做入門,叫入門。
大家都知道,如果我們修淨土的,也就是下面開始講的皈依,是你要依止淨土法門,開始要入道了,不是入門了,才這麼說的,進行一個發揮,提升。那大家要聽明白。就是說從修淨土,善導大師講《觀經四帖疏》來講,雖然佛說了八萬四千法門,就法而言,我們現在是就淨土的這一法、一門而言,怎麼來體現這個深度的皈依。因為我們現在在專講淨土,只在贊淨土,提煉。為什麼?
因為法界廣大,那我們心力太微小了,那只能說我們現在先跟著祖師爺的步履,近水樓臺從中先得月。來這麼一個皈依三寶的背景下,輪廓下,來更為專精地來皈依三寶。怎麼皈依?告訴諸位,佛、法、僧三寶。我們修淨土的行者,皈依佛寶皈依誰?兩土世尊。釋迦牟尼佛說,從是西方過十萬億佛土。阿彌陀佛說,假令不與大眾圍繞現其人前。
六方佛說,當信是稱讚不可思議功德。就皈依兩土世尊、六方諸佛就夠了。這就是皈依的佛寶,我們今天講這個法的現前佛寶。皈依法皈依什麼?皈依淨土的根本經典、論著,三經一論,五經一論,信願行三資糧。皈依僧皈依什麼?皈依歷代淨土的祖師,和淨土聖賢錄,就是成功已經往生了的行者。這是我們修這個法裡邊,要皈依的佛、法、僧。大家要把它提煉清楚。
如果說再進一步,再進一步說,專修,皈依佛就只皈依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皈依法只皈依四十八願,四十八願度眾生。皈依僧就皈依諸上善人,就是想著去極樂世界跟諸上善人待在一起。娑婆世界沒有最苦,只有更苦,善導大師叫「魔鄉不可留」。就不斷地提煉,你要提煉提煉到心相應到什麼程度,相應到皈依佛皈依誰,阿彌陀佛在他方接引,去極樂講法的本座也不管了。
只皈依臨終授手接引的那一尊,這叫皈依佛寶,專而又專。皈依法皈依什麼,只皈依四十八願,也顧不了那麼多了,前一條記住就忘了後一條了,後面的記住了,前面的也不知道了。那就把核心提出來,只皈依第十八願,正願眼心,四十八願之核心眼目:設我得佛,若有眾生,至心信樂,欲生我國,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如果佛說的不能兌現,那麼三世諸佛就是妄語,那我們學佛有何意義呢?
你親口說了,說:若有眾生,至心信樂,欲生我國,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你說的,那我就只能相信你說的,怪你說的。你說了我就得信,我信了你就得應。所以這叫皈依法,就皈依十八願,核心眼目。皈依僧皈依誰,皈依觀音菩薩、大勢至菩薩。觀音甘露灑吾頭,勢至金臺安我足。
這就是我們今天發願歸敬三寶,這就是淨土行者裡邊,當然我再強調一下,不要又說以法謗法,反對前面那種皈依三寶,那個叫入門,我們今天講入道。你把這個核心的佛法僧,臨終接引佛,第十八願,觀音西方三聖僧能夠皈依好,我告訴大家,就大事已辦,就大事已辦。當然你能夠皈依得住皈依不住,也是要有前助和後助力的。就是說沒往生之前,你也要有點助力。
對於往生之後你也要生點嚮往,你才能把中間的這個核心佛法僧能皈依得住。你比如說,我們現在雖然還沒有往生之前,那我們皈依什麼,皈依佛,皈依什麼,皈依說阿彌陀佛的光明無量照十方國,正在說法,皈依這個佛。皈依僧皈依什麼,就皈依眾生生者皆是蓮花化生,就皈依蓮花化生。這就叫前期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