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重陽 重陽節的來歷和意義

2020-12-13 右鍵終南山

重陽節,是中國傳統節日,節期為每年農曆九月初九。「九」數在《易經》中為陽數,「九九」兩陽數相重,故曰「重陽」;因日與月皆逢九,故又稱為「重九」。九九歸真,一元肇始,古人認為九九重陽是吉祥的日子。古時民間在重陽節有登高祈福、秋遊賞菊、佩插茱萸、拜神祭祖及飲宴祈壽等習俗。傳承至今,又添加了敬老等內涵,於重陽之日享宴高會,感恩敬老。登高賞秋與感恩敬老是當今重陽節日活動的兩大重要主題。

重陽節源自天象崇拜,起始於上古,普及於西漢,鼎盛於唐代以後。據現存史料及考證,上古時代有在季秋舉行豐收祭天、祭祖的活動;《呂氏春秋·季秋紀》中收錄,古人在九月農作物豐收之時祭天帝、祭祖,以謝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動。這是重陽節作為秋季豐收祭祀活動而存在的原始形式。唐代是傳統節日習俗揉合定型的重要時期,其主體部分傳承至今。重陽祭祖民俗相沿數千年,是具有深刻意義的一個古老民俗。重陽節與除夕、清明節、七月半並稱中國傳統四大祭祖節日。

重陽節在歷史發展演變中雜糅多種民俗為一體,承載了豐富的文化內涵。在民俗觀念中「九」在數字中是最大數,有長久長壽的含義,寄託著人們對老人健康長壽的祝福。2006年5月20日,重陽節被國務院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12年全國人大常委會修訂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規定每年農曆九月初九為老年節。

重陽節的源頭,可追溯到上古時期。相傳重陽為元帝得道之辰。關於重陽習俗活動的現存文字記載最早見於《呂氏春秋·季秋紀》:「(九月)命家宰,農事備收,舉五種之要。藏帝籍之收於神倉,祗敬必飭。是日也,大饗帝,嘗犧牲,告備於天子。」可見當時已有在九月農作物秋收之時祭天帝、祭祖,以謝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動。這是遠古時期,重陽節作為一種祭祀活動而存在的原始形式。同時還有大型飲宴活動,是由先秦時慶豐收的宴會發展來的。拜神祭祖及求長壽、飲宴等,構成了重陽節的基本內容。

古老傳統節日的起源與上古原始信仰、祭祀文化及天象、曆法等人文與自然文化內容有關,蘊含著祗敬感德、禮樂文明深邃文化內涵。重陽節有著久遠的歷史源頭。古時南北各地風俗各異,先秦時期,各地習俗尚未融合流傳,重陽節習俗活動鮮見於文字記載。現存有關重陽節俗的文字記載,最早見於《呂氏春秋》之《季秋紀》,有載古人在九月豐收祭饗天帝、祭祖的活動。「重陽節」之名稱記載,始見於三國時代;至魏晉時,節日氣氛漸濃,出現了賞菊、飲酒習俗的文字記載,倍受文人墨客吟詠;到了唐代被列為國家認定的節日。重陽節在歷史延續過程中雜糅了多種民俗為一體,隨著時代的發展,重陽節的文化內涵不斷延展豐富。

重陽習俗普及於漢代,漢代是我國南北各地的經濟文化交流融合時期,各地文化上的交流使節俗融合傳播。漢代作品《西京雜記》中收錄了古時重陽節求壽之俗。《西京雜記》中記西漢時的宮人賈佩蘭稱:「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餌,飲菊花酒,雲令人長壽。」這是在文字資料上關於重陽節求壽之俗的最早記錄。據說這是受古代巫師(後為道士)追求長生,採集藥物服用的影響。另有說,在戰國時代,重陽在一些地方已受到人們重視,但只是在王宮中進行的活動。

三國時魏文帝曹丕《九日與鍾繇書》中曾這樣描述當時的重陽節:「歲往月來,忽復九月九日。九為陽數,而日月並應,俗嘉其名,以為宜於長久,故以享宴高會。」

在魏晉時,節日氣氛漸濃,倍受文人墨客吟詠。晉代文人陶淵明在《九日閒居》詩序文中說:「餘閒居,愛重九之名。秋菊盈園,而持醪靡由,空服九華,寄懷於言」。這裡同時提到菊花和酒。魏晉時期有了賞菊、飲酒的習俗。

南北朝梁宗懍《荊楚歲時記》云:「九月九日,四民並籍野宴」。

唐朝時,重陽節被定為正式節日。從此以後,宮廷、民間一起慶祝重陽節,並且在節日期間進行各種各樣的活動。據記載,正式將農曆九月九日列為國家認定的節日是在唐德宗李适年間(780年-785年),將重陽節列為「三令節」之一。

宋代,重陽節更為熱鬧,《東京夢華錄》曾記載了北宋時重陽節的盛況。《武林舊事》也記載南宋宮廷「於八日作重九排當」,以待翌日隆重遊樂一番。

明清,明代皇宮中宦官宮妃從初一時就開始一起吃花糕慶祝,九日重陽,皇帝還要親自到萬歲山登高覽勝,以暢秋志;清代,風俗依舊盛行,北京重陽節的習俗是把菊花枝葉貼在門窗上,「解除兇穢,以招吉祥」。

發展至近代,重陽節被賦予了新的含義,1989年,我國政府將每年的九月九日定為老人節,將傳統與現代和諧地結合起來,使這一傳統佳節成為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新式節日。2012年12月28日,中國全國人大常委會表決通過新修改的《老年人權益保障法》,明確每年農曆九月初九為老年節。在傳承發展中,重陽節以富有生命意蘊的節慶活動世代流傳,設宴敬老、飲宴祈壽主題逐漸和中國傳統孝道倫理相融合,成為當今重陽節日活動重要主題之一。

重陽節在歷史延續過程中,既融合了眾多民俗事象,也融合了眾多文化內涵,是雜糅多種民俗為一體的中國傳統節日。慶祝重陽節一般會包括出遊賞景、登高遠眺、觀賞菊花、採中草藥、遍插茱萸、擺敬老宴、吃重陽糕、製藥酒養生、飲菊花酒等活動。重陽是「清氣上揚、濁氣下沉」的時節,地勢越高清氣越聚集,於是「重陽登高暢享清氣」便成了民俗事象。金秋九月,天高氣爽,這個季節登高遠望可達到心曠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每到九九重陽這一日,各地都有組織老年人登山秋遊、交流感情、鍛鍊身體的活動。不少家庭的晚輩也會攙扶年老的長輩到郊外活動。重陽節其民俗活動甚多,文化內涵豐富。

而對於我們來說,重陽節對我們最大的意義就在於提醒我們愛老,敬老,愛別等,孝別遲,就在現在,沒有藉口。小時候有人為你負重前行,現在你要承擔起來家庭的重量了,加油。佑護我們的父母、親人、朋友平安,遠離一切疾病困擾,身體健康,消災延壽!祝願天下所有老人平安、健康、幸福、長壽!

相關焦點

  • 重陽節的來歷及意義
    那麼2020年重陽節是什麼時候?重陽節的起源和意義是什麼?跟隨小編看看!1. 2020年重陽節的日期?2020年重陽節的時間是:2020年10月25日星期日2.重陽節的來歷及意義在易經中,「九」的定義是陽數。9月9日,有雙9很重要,因此被稱為「重陽」。因為太陽和月亮都與九點重合,所以也被稱為「重九」。
  • 最是一年秋好處可能無酒過重陽 今日重陽節了
    最是一年秋好處可能無酒過重陽 今日重陽節了時間:2020-10-25 10:25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莫小煙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最是一年秋好處可能無酒過重陽 今日重陽節了 重陽節,為每年的農曆九月初九,與除夕、清明、中元並稱中國傳統四大祭祖節日。
  • 重陽節的來歷|重陽節習俗|重陽節風俗有哪些
    九月初九重陽節,又稱為「重九節」,是一個紀念先人及掃墓的節日。重陽節,亦稱登高節、重九節、九月九、茱萸節、菊花節等。是農曆九月九日。習俗有登高、賞菊、飲菊花酒、佩茱萸、吃重陽糕等。現在我國將九月初九日定為敬老節。重陽由來已久,《易經》載以陽爻為九。」九九重陽,早在春秋戰國時就已出現。
  • 重陽節話重陽
    轉眼又臨重陽節,滿地菊花映夕陽。記得幾年前,一首《九月九的酒》的歌曲火遍了大街小巷。大家爭相傳唱:「走走走走啊走,走到九月九,他鄉沒有烈酒,沒有問候......」。這首歌點燃了遊子傳統的思鄉情結,讓人追憶深深。事過經年,歌聲飄遠;重陽又至,登高遠眺:那一嗆烈酒是否還在?
  • 重陽節丨歲歲重陽,今又重陽
    在唐代被正式定為民間的節日1989年被定為「老人節」、「敬老節」推崇敬老愛老的社會風氣所以,重陽節的這天不少的街坊會約上親朋好友去登高爬山,或者探望老人「重陽節」越來越被人們重視「重陽節」的來源、習俗你們知道多少呢?
  • 重陽節的來歷和傳說
    重陽節源自天象崇拜,起始於上古,普及於西漢,鼎盛於唐代以後。據現存史料及考證,上古時代有在季秋舉行豐收祭天、祭祖的活動;《呂氏春秋·季秋紀》中收錄,古人在九月農作物豐收之時祭天帝、祭祖,以謝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動。這是重陽節作為秋季豐收祭祀活動而存在的原始形式。唐代是傳統節日習俗揉合定型的重要時期,其主體部分傳承至今。重陽祭祖民俗相沿數千年,是具有深刻意義的一個古老民俗。
  • 重陽節手抄報內容資料大全簡單版 重陽節來歷詩句習俗50字
    重陽節是我們的傳統節日,也是敬老節,請大家生活中善待身邊的老人,真正做到能夠尊老敬老,老人更需要我們的關愛。下面板報網小編為您帶來重陽節手抄報圖片大全,慶重陽承傳統,希望你們喜歡!  》》重陽節的來歷簡介重陽節手抄報內容資料大全簡單版重陽節來歷  陰曆九月初九,二九相逢,稱為「重九」。又因為在我國古代,六為陰數,九為陽數,因此,重九就叫「重陽」。重陽節的起源,最早可以推到漢代出年。
  • 2017重陽節是幾月幾號 重陽節的來歷由來和風俗是什麼
    導語:全國多地已經慢慢入秋,在秋季有一個不得不說的節日就是重陽節。2017重陽節是幾月幾號?重陽節又是怎麼來的呢?它有哪些風俗?下面就跟著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由日曆可以看出來,2017年的重陽節在10月28日,農曆九月初九。  重陽節,又稱重九節、曬秋節、「踏秋」,是中國的傳統節日。
  • 重陽節的意義
    重陽在民眾生活中成為夏冬交接的時間界標。如果說上巳、寒食是人們渡過漫長冬季後出室暢遊的春節,那麼重陽大約是在秋寒新至、人民即將隱居時的具有儀式意義的秋遊,所以民俗有上巳「踏青」,重陽「辭青」。重陽節俗就圍繞著人們的這一時季感受展開。起源其三重陽節的起源據說是漢高祖劉邦的愛妃戚夫人被呂后害死後,她身邊的侍女也受到牽連並被趕出皇宮,流落到民間,嫁給了一個貧民。
  • 九月九日重陽節的來歷傳說 重陽節是怎麼來的?有哪些傳說故事
    九月九日重陽節的來歷傳說相傳在東漢時期,汝河有個瘟魔,只要它一出現,家家戶戶就會有人病倒,甚至天天有人喪命,這一帶的百姓受盡了瘟魔的蹂躪,慘不忍睹。當時汝南縣有個青年叫恆景,有一年瘟疫奪走了他的父母,自己也差點兒喪了命。
  • 九月九重陽節的習俗有哪些 重陽節由來簡介
    這周三(10月17日)就是2018今年的重陽節了,重陽節作為我國的傳統節日,日期定為每年農曆的九月初九,是一個韻味十足的節日。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很多古代流傳下來的民間習俗被大家淡忘,小編為大家整理了一些有關重陽節習俗以及由來介紹,節日到來之際,來文中長知識吧。
  • ——探析重陽節的文化內涵和現實意義
    歲歲重陽,今又重陽。  10月17日,農曆九月初九,是我國的傳統節日重陽節。重陽節又稱登高節、女兒節、茱萸節、老年節等,各地有出遊賞景、登高遠眺、觀賞菊花、吃重陽糕等習俗。隨著時代的發展,重陽節的文化內涵不斷延展豐富,成為留存中華民族文化記憶的重要載體。
  • 2015年重陽節是幾月幾日?重陽節放假嗎?
    ▲2015年10月21日 農曆 九月初九 星期三 重陽節2015年重陽節是幾月幾日?重陽節放假嗎?  2015年10月21日 農曆 九月初九 星期三 重陽節。  農曆九月九日,為傳統的重陽節。因為古老的《易經》中把「六」定為陰數,把「九」定為陽數,九月九日,日月並陽,兩九相重,故而叫重陽,也叫重九,古人認為是個值得慶賀的吉利日子,並且從很早就開始過此節日。
  • 2019重陽檔案|重陽節:登高賞秋、感恩敬老
    這是重陽節作為秋季豐收祭祀活動而存在的原始形式。重陽節起始於上古,成型於春秋戰國,普及於西漢,鼎盛於唐代以後。唐代是傳統節日習俗揉合定型的重要時期,其主體部分傳承至今。重陽祭祖民俗相沿數千年,是具有深刻意義的一個古老民俗。重陽節與除夕、清明、七月半並稱中國傳統四大祭祖節日。起源二祭祀大火星儀式。
  • 閒話重陽:詩詞中的重陽節關鍵詞
    因為九月初九在數字上「九九歸一,一元肇始」的獨特的吉祥意義,再加上重陽節祭祖、敬老、賞秋等獨特的文化內涵,重陽節成為歷代文人墨客競相入詩的重要主題之一。不知有沒有關於節日詩詞的統計,我猜,被寫入詩詞最多的傳統節日,除了中秋,就該是重陽了。「中秋才過,又是重陽到。露乍冷,寒將報。
  • 重陽節為什麼要登高?重陽節登高的由來和意義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這首詩想必大家都知道,這首詩描寫的就是看我國的傳統節日重陽節的情景,詩中有一句是「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這句詩中提到了重陽節的兩個習俗,一個是登高,一個是插茱萸。那麼重陽節為什麼要登高?本篇文章小編就為大家帶來了重陽節登高的由來和意義介紹,一起來了解一下。
  • 重陽節的來歷 重陽節賞秋地點推薦
    重陽節,又稱重九節、曬秋節、「踏秋」,中國傳統節日。慶祝重陽節一般會包括出遊賞秋、登高遠眺、觀賞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陽糕、飲菊花酒等活動。時間在每年的農曆九月初九日,與除夕、清明節、中元節三節統稱中國傳統四大祭祖的節日。  早在戰國時期就已經形成,到了唐代被正式定為民間的節日,此後歷朝歷代沿襲至今。
  • 重陽節的來歷
    重陽節與除、清、盂三節也是中國傳統節日裡祭祖的四大節日。只是近年來,人們對老人的推重,故此節日又被稱為老人節。重陽節(又稱:老人節),在每年農曆的九月九日,是漢族的傳統節日,因《易經》中把「六」定為陰數,把「九」定為陽數,九月九日,日月並陽,兩九相重,故而叫重陽,也叫重九。重陽節早在戰國時期就已經形成,到了唐代,重陽被正式定為民間節日,此後歷朝歷代沿襲至今。
  • 2019年江西省科學技術館10月「重陽節主題活動:溫暖重陽」
    溫暖重陽溫暖重陽,VR帶你看世界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又是一年重陽時。每逢此節,人們常結伴出遊,登高,賞菊,飲酒,這是千百年來形成的獨有的風俗文化。今年的重陽,你將有機會帶著長輩來科技館體驗VR,一起來感受傳統和現代的碰撞~活動流程:9:30-9:45 活動籤到9:45-10:00 了解重陽節來歷、意義
  • 今日重陽節 廣州市民重陽登高熱情不減
    在這種特殊的情況下,市民究竟會如何延續這一傳統登高習俗成為了今年重陽節特別的地方。白雲山重新調整進山門崗時間24日上午,記者來到白雲山景區後發現,白雲山景區在重陽節期間(2010年10月24日-25日)重新調整部分進山門崗的開放時間。除日常24小時開放的南門和北門外,新增加濂泉、柯子嶺、翠竹園三處門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