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聞記者 張澤紅 蔣馨爾
2019-07-21 12:21 來源:澎湃新聞
科創板將延續衝刺速度,7月22日正式開市。包括華興源創、睿創微納、天準科技等25家企業首批上市交易。
這些科創板企業匯聚在時下熱門的新經濟領域,覆蓋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新材料、生物產業等範疇。這25家企業中,有20家選擇「市值+淨利潤+營業收入」的上市標準發起申請,所有首批上市企業最近一年均為盈利狀態。而在估值方面,科創板重啟市場化定價,中微公司以170.75倍市盈率位居首位。
首批科創板企業分布在哪些行業?設立之初,科創板即明確面向世界科技前沿。根據《上市公司行業分類指引》,首批科創板企業中,有9家屬於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有8家屬於專用設備製造業。
這種行業分布大致符合上交所對於科創板的定位。根據上交所發布的《科創板企業上市推薦指引》,科創板主要歡迎六大領域的科技創新企業:新一代信息技術領域、高端裝備領域、新材料領域、新能源領域、節能環保領域以及生物醫藥領域。這些領域基本都屬於時下熱門的新經濟範疇。
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結合企業招股書,參照Wind資訊科創板專題統計中的科創主題統計,發現在首批科創板企業中,涉及新一代信息技術領域的數量最多。此外,上市企業還存在跨界現象,一家企業可能具備多個科創領域的產業屬性。
有穩定盈利,扎堆選擇「上市標準一」儘管上交所提供五套差異化上市標準,首批科創板上市企業仍扎堆選擇「上市標準一」。首批25家企業近一年淨利潤均為正數,其中有20家企業選擇以「市值+淨利潤+收入「為標準向上交所遞交上市申請。
科創板提供的五套差異化上市標準,均圍繞市值展開,搭配其他經營指標,企業只要滿足標準之一即可申請上市。這主要是考慮成長初期的科技型企業可能面臨研發費用龐大、暫時無法盈利等問題,在企業盈利等方面放寬了硬性要求。
重啟IPO市場化定價科創板取消23倍發行市盈率紅線,重啟IPO市場化定價。
除中國通號外,所有首批科創板上市公司市盈率均超過23倍,其中中微公司以170.75倍市盈率位居首位。市盈率是最常用來評估股價水平是否合理的指標之一,可以由股價除以每股收益,或由總市值除以淨利潤計算得到。
這樣的估值水平到底高不高?
一位投行人士向《每日經濟新聞》表示:「從半導體行業在二級市場的平均市盈率,包括詢價機構給中微公司的定價來看,(價格)是市場定出來的,市場沒有覺得170倍市盈率高」。而多位專家在接受《證券日報》採訪時普遍認為:目前的市盈率的表現是市場選擇的結果,是改革的結果。
也有市場人士擔心,市場化定價容易出現高市盈率、高破發率,監管層或許會沉不住氣。據《財新》報導,前保薦代表人王驥躍認為:「破發潮是市場化的必經之路,不經歷新股破發潮,是不可能實現新股發行市場化目標的,不能一哭就哄、一跌就怕。科創板發行市盈率出現破百,考驗監管定力的時候到了,希望監管不要在一些媒體和一些投資者的壓力面前動搖,千萬不可窗口指導幹涉新股定價!」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關鍵詞 >> 科創板開市,新一代信息技術,市場化估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