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這是個發生在5月的活動,但因為回來一直在處理新工作以及各地雲遊,以及有些著急的稿子要處理,加上拖稿的慣性,所以,時間就來到了8月初。
5月的下半旬,第二次去日本。這次是跟著香季咖啡一起去拜訪了丸山咖啡的創始店、烘焙廠,順便坐下來和丸山老師以及Miki聊了聊。
對於國內咖啡愛好者而言,丸山咖啡的名字應該不陌生,雖然我自己早前由於工作接觸過丸山咖啡很多次,但也是第一次拜訪那麼多門店,又詳細參觀烘焙廠、杯測咖啡,還坐下來和創始人好好聊天。可以算得上是為數不多的深入之旅,也謝謝巧雯一路上的照顧。
不知道大家對日本的咖啡文化有什麼樣的印象?深烘和罐裝咖啡或許是固有又直接的概念,但對於我而言,就是「不是所有的咖啡都能稱為日式咖啡」的印象吧。那種在街邊找到的吃茶店,布置的整齊又舒適,推開門能聽到響亮的「いらっしゃいませ!」,充滿儀式感的手衝咖啡,以及充滿儀式感的服務。這和歐美的快節奏截然不同。當然,也不是那些人滿為患的網紅店裡(點單、取杯、拍照、IG打卡、走人)所能滿足的。
而作為吃茶店起家的丸山咖啡,可謂是日本精品咖啡店的代表品牌之一,即保留了傳統吃茶店的人情味,又融入了現代咖啡館的快捷方便。自1991年創立以來,丸山咖啡在27年裡開設了11家門店,各有各的特色。
- 小諸 -
烘焙工廠店
對於丸山的烘焙,喝過的人應該都是服的。淺、中、深三種烘焙度的咖啡也拿捏的非常好,不只是因為丸山對於生豆的品質追求很高,烘焙技巧也是一門看家學問,就好像這個品牌的一張名片一樣。所以,小諸烘焙工廠店的拜訪是重頭戲。
(一臺35kg&一臺70kg)
兩臺Loring烘焙機肩負著全國丸山店的咖啡豆供應以及來自世界各地的訂單,基本上每天運作11小時,產量高達平均20噸/月。透過與店面緊挨著的玻璃窗你可以看到烘焙師們烘豆子的場景。
(這裡的生豆倉庫只是中轉站,在港口有更具規模的倉庫)
再往裡走,是包裝間、生豆倉庫、包裝物流間;樓上則是辦公室和接待室,不得不感嘆日本對建築面積的利用總能很精準,小而不亂。而且,有種感覺你看到的就是他們平時工作的真實模樣,而非所謂為了團體到訪而表現出的樣子。
現場一起杯測了8支豆子,有新產季的、有未上架的,大家紛紛把玻利維亞猜成巴拿馬,把葉門的猜成衣索比亞,也真的好喝到上天了。
另外,還近距離觀摩了一下2017日本咖啡衝煮冠軍上山バリスタ的展演
買到了超好吃的咖啡gelato
那天耳機轉接頭丟了,丸山老師還陪我一起找,感動!
- 輕井澤 -
創始店
對於輕井澤的印象,全部停留在日劇《四重奏》裡,靜謐的森林和小路、白皚皚的大雪、私人小別墅,是日本理想的度假勝地。
位於輕井澤的丸山咖啡本店是丸山老師的第一家店,誰曾想到1991年這裡還是一個售賣印度咖喱和漫畫的吃茶店呢?現在,店內保留了原本的溫馨家庭風格,還能看到很多手作陶瓷(很多都是丸山老師的妻子親手製作的)。
(點咖啡感覺像在考試)
在這裡喝到了最深焙的一款咖啡——丸山珈琲のブレンド・クラシック1991,丸山老師表示,現在用Loring的烘焙程度肯定沒以前那麼深,但依舊是具有代表性的一款豆子。入口順滑,微苦,但不會有澀感,回甘也棒棒的。
- 表參道 -
單一產區專門店
最喜歡的一家丸山門店,獨棟雙層樓,小而精緻,綠色的主色調看著也很舒服。表參道作為東京的時尚地標,主幹道上永遠是人滿為患的地方,而這家丸山分店則隱匿在一旁分叉的小路上,2017年9月開張,保留了原本住宅的結構。這家店的房東因為是丸山咖啡的忠實客戶,才決定把這裡租給丸山老師,也算是一段不解之緣。
主打單一產區咖啡和虹吸咖啡,我們有幸在這裡嘗到了2018日本虹吸咖啡冠軍的手藝,深烘的肯亞經過虹吸的製作,帶出水蜜桃的尾韻,特別驚豔。另外還有同學貢獻了限量版葉門,一飽口福。
虹吸咖啡真的是一門藝術
樓下成列的是新產季的單品咖啡,丸山老師作為一名尋豆師,除了發掘好喝的精品咖啡,也努力拉近莊主、種植者和消費者之間的聯繫,所以,你可以在店裡了解丸山老師目前所創立/參與的各類生豆項目:
50lbs:主打超級微批次的咖啡,產量往往少於50磅;
DiscoverCoffee Project:一個咖啡紀錄片項目,由丸山老師帶領,深入產區,讓更多人了解丸山咖啡的尋豆之旅www.discover-maruyamacoffee.com
CSC:全稱為Community SupportCoffee,是一個咖啡為主的投資項目,旨在拉近投資者和莊園的聯繫
(照片來自古韻的萊卡)
另外,還去了丸山咖啡的西麻布店和鎌倉店(是緊挨著Verve Coffee的迷你小店),西麻布店非常寬敞舒適,適合商務洽談,steampunk、法壓、意式咖啡機……各類衝煮設備也一應俱全。由於拜訪當天Miki也在,所以一撥人兇狠地點了一堆飲品,由於本人相機在那天光榮卡機,所以這裡放一放小夥伴拍的照片哈~
在這裡很愉快地和丸山老師以及Miki聊了天。
丸山老師Q&A
Q:能否說說你的創業之路?
A:我在1991年和妻子一起開了名為丸山咖啡的吃茶店。直到2005年開了第二家店,才正式成立「丸山咖啡」這一企業品牌。在最開始做咖啡的10年裡,並沒有所謂的精品的概念,也不會有人千裡迢迢去產地拜訪咖啡莊園。直到2000年,我開始拜訪世界各地的咖啡館、去產區,建立起我的咖啡脈絡。至今,我們與很多咖啡農都保持著超過十年的情誼。在我看來,如果咖啡的品質是硬體,那麼人與人之間的聯繫和維持就是必不可少的軟體。
作為一個尋豆師,我要做的就是找到好豆子,並把它們帶入日本。幸運的是,我有穩定的客源,有人願意為這些好豆子買單,早年發家於輕井澤也是一個很好的契機,那裡屬於富人區,我們的客人知道這些咖啡的價值所在。另外,我也很幸運地從一開始就研究咖啡烘焙,並能在現在將兩者結合,作為品牌的基石。
2005年之後,隨著我去的咖啡館越來越多,也發現國外咖啡品牌很注重對咖啡師的培訓教育,因此,回國後我也開始注重這一方面的培訓,也開始讓我的店員參加不同類型的比賽。
總的來說,就是對咖啡品質追求的「欲望」,得以讓我的咖啡夢在這個產業鏈延續。
(讓人非常印象深刻的丸山式服務)
Q:對現在異軍突起的網紅店有什麼看法?
A:其實我對自己咖啡館的定位一直是以吃茶店的模式為主,從過去到現在,也沒有改變過。2005年精品咖啡文化普及之前,大家只是儘可能地賣更多的咖啡,其實現在也一樣,只是花更少的時間讓消費者更快融入咖啡氛圍裡,可以說是更摩登的做法,但這並不會影響我的吃茶店的服務風格。
Q:在日本,便利店現磨咖啡、掛耳咖啡、小包速溶咖啡的市場比例正飛速增長,你認為這會影響到實體店的銷售嗎?
A:首先,我們必須認清,追求更便捷的消費方式是人之本性。所以這是順應市場的一種趨勢。我們店裡也會有掛耳包這類產品,但我們所要做的就是告訴消費者我們的與眾不同之處。作為丸山這一品牌而言,保持品質的優越性才是我們的品牌競爭力和獨特性,我們能讓人知道好的咖啡、好的咖啡師、好的服務究竟能好到什麼程度。或許這是一門「賠本」生意,但我們還是得做。
Q:丸山咖啡目前有11家門店,160名員工,你是如何管理這一集體的呢?
A:對於顧客而言,服務體驗往往是判斷一家店好壞的重點,所以,培訓店員是一門很重要的學問。我的經驗就是,如果你的門店數量在3家店以下,你可以自己建立管理模式,但如果是3家店以上,就需要請專業顧問來管理。你要知道,160個員工就好比是一個小社會,而我還要經常去莊園找咖啡,所以請顧問來專業管理是最好的方式。我們會定期團建,作為老闆,關心員工的身心和福利也是很重要的。
以下是可愛的Miki Suzuki專屬時間,作為大眾女神,這位嬌小的冠軍咖啡師也真的是太平易近人了。那天採訪完成之後還陪我們一起逛店、喝茶、帶我們去喝創意咖啡飲品,也真的是太好了。
前不久在2018世界咖啡咖啡師大賽上見到Miki,當宣布今年冠軍是Aga之後,這位2017WBC亞軍也眼角泛淚光。作為女性咖啡師的代表,她應該感慨萬千。雖然個子小小的,但她蘊含的能量總是大大的。
拿到了世界亞軍後,Miki目前的工作重心逐漸轉移到咖啡生豆和培訓上,希望藉由自己的經驗來培養更多有潛力的咖啡師,同時,她也會把賽場上的技藝運用在在門店的日常運營中。Miki表示,自從接觸了咖啡,自己的生活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咖啡有一種特別的力量,能傳遞快樂,也能讓你認識來自世界各地的很棒的人。」
東京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