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也納金色大廳是奧地利著名的文藝演出場地,本來,這個地方經中國媒體渲染,在中國人心目中一時顯得很神聖。1998年,中國民族樂團在金色大廳演出,從而開闢了所謂中國音樂登上世界音聖殿的第一步。真假咱不知道,但中國媒體報導,演出盛況空前,反響空前強烈。
我也幹過文藝專業,我當時覺得這些報導是有些誇張的,充其量是外國人覺得很新鮮。此後,中國許多人爭先恐後登陸金色大廳,記得諸如宋祖英,王宏偉,譚晶,於魁志,李勝素,甚至王二妮等一眾人均在金色大廳一展歌喉。去一次,是首創,去的多了,大家也覺得無所謂了。特別是,當人們慢慢得知,這個大廳常常是對外出租時,很多人頓覺興趣索然。
據悉,中國藝術人登大廳有兩種方式,一是官方,如央視或中國音協組織的演出。二是企業贊助的演出活動。但無論是官方還是企業,有一點是相同的,就是誰掏錢誰就可去金色大廳過把癮。把話題回到題目上,一句話,中國藝術家去維也納金色大廳演出——自費。去維也納金色大廳演唱的人,很多人都是自費。目的是為了更出名,其實和自費打廣告一樣,只要你出錢,水平高低次之。
當然沒一定水準的人也不會去獻醜的。反正很多演出人員認為去維也納金色大廳、演唱過是一種成功的象徵。想一想每年多少明星是受邀去坎城紅毯還是自己衣著光鮮跑去蹭紅毯然後回來發通稿?坎城電影節的邀請名額是有限的,總不可能在坎城亮相的所有明星都受到了邀請吧。
所以明星們為了去坎城電影節也是花招百出,有恬不知恥去蹭紅毯的,稍微好一點的花點錢走走後門也就進去了。尷尬的好像是有一年黃聖依說被奧斯卡邀請去走紅毯,結果又發通告說因為暈倒錯失紅毯自費還是受邀,都需要靠自己的真本事,維也納金色大廳是每一位歌者的聖地,他們的努力都應該得到我們尊敬與祝福!
我不太了解並清楚內情,但是,我衷心希望並祝願中國的每一位歌者都能唱響世界,他們即是中國的一個窗口,他們的每一次的表演與展示,會讓世界更加多的了解到中國,也感動到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