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風窗:日本瀨戶內海治理記

2020-12-18 搜狐網

  瀨戶內海治理記

  日本瀨戶內海的原貌、遭受汙染及治理汙染的過程,與渤海有許多相似之處。

  跟渤海一樣,瀨戶內海也是半封閉的內海,原本也是天然的魚倉,日本列島最富足的海灣。但到1940年代末,日本戰敗後需全力發展經濟,工業布局開始向沿海集中,瀨戶內海沿岸更被選為最重要的工業基地,而瀨戶內海很快成了這些工業部門的共用下水道,工廠把未經處理的工業廢水隨意排入內海,這些廢水裡,銅、鉛、汞等重金屬含量高得驚人。

  1955年以後,瀨戶內海的汙染日甚一日,原來十幾年一次的赤潮,後來發展到一年幾百次,魚蝦絕跡,1/3的海底成了臭泥塘。在這個過程中,發生了震驚世界的水俁病:熊本縣水俁灣的百姓吃了從瀨戶內海中捕撈的含有高毒性的汞汙染的海產品,導致痴呆麻痺、精神失常,而且這種病會遺傳,居民一代一代地往下發作。因為當地的環境已經受到汞的深度汙染,只有4萬居民的水俁灣鎮,竟有1萬人得了這種病。

  水俁病震驚了世界。從1970年代開始,日本開始著手治理瀨戶內海,用了長達近30年的時間,才把瀨戶內海還原成基本清潔的海域。

  按照我國很多官員和專家的說法,當時的瀨戶內海,汙染程度遠甚於現在的渤海。瀨戶內海治汙成功了,渤海現在也在治汙,瀨戶內海成功的因素,渤海是否也都具備呢?

  日本強調以法治海,除了頒布實施《水質汙染防止法》、《海洋汙染及海上災害防止法》外,還針對瀨戶內海,特別制訂了《瀨戶內海環境保護臨時措施令》,決定對排入瀨戶內海及其鄰近海域的工業廢水負荷量減少一半,並規定3年之內,逐步將與工業廢水有關的汙染負荷量減少到規定程度。

  《瀨戶內海環境保護臨時措施法》是由環瀨戶內海各府、縣、市推選出來的國會議員起草,然後直接遞交國會審議的。這項法律實施了3年,又延長了2年。2年後,日本看到它對恢復該海域的良好環境起到很大的作用,但瀨戶內海的環保問題尚未徹底解決,必須要子子孫孫堅持做下去,才不會前功盡棄,因此,日本國會通過決議,將《瀨戶內海環境保護臨時措施法》改為永久性的法律,更名為《瀨戶內海環境保護特別措施法》。這條法律的實施對日本成功地治理瀨戶內海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該法規定,企業要設置向公共水域排放汙水的設施,必須提前向府、縣知事提出申請;府、縣知事收到申請後,應立即公布其概要,並將有關書面材料提供公眾閱覽3周;同時,府、縣知事還要將此事通知與該環境有關的府、縣知事和市、鎮、村長,徵求該有關府、縣知事和市、鎮、村長的意見。在這個過程中,府、縣知事隨時可因該設施不符合有關法律規定而不予批准其申請。

  而且日本對各級政府部門的職責都作了明確的分工,如全國的海洋環境保護工作由環境廳協調,海上汙染事宜由海上保安廳處理,其他各個省廳、各級地方政府也都要負責各自管轄海區的汙染監測。

  日本還建立了該海區沿岸13個府縣和5個市的知事、市長參加的環境保護工作會議制度。在防止海洋汙染的過程中,這種聯席會議發揮著非常重大的作用。

  同時,日本大力加強內海環境調查與監視、監測的投資,1972年在整個瀨戶內海共設700個觀測站,各種自動化監測設備可以一年到頭連續在海上觀測,並多次開展大規模的海洋汙染綜合調查,對瀨戶內海的汙染現狀、如何治理瞭然於胸。通產省成立了防止瀨戶內海水質汙染研究會、海洋生物環境研究所等科研機構,其他許多省廳和地方政府的研究所,以及大學和民間團體也都從事著與防止海洋汙染有關的環境科學研究工作。

  半官方的瀨戶內海環境保護協會也扮演了重要角色,民間環保組織更是大量誕生,規模之大居全世界之首。社會各階層都在宣傳保護瀨戶內海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另外,為了切斷汙染源頭,日本政府將汙染嚴重的化工廠遷離瀨戶內海,並大大減少填海造地的面積,瀨戶內海的大部分區域都被規劃為國家公園,建立了800多個野生動物自然保護區。

  到1980年代初,瀨戶內海水質已基本恢復到良好狀態,海洋漁獲量超過1950年代。迄今,該海域和沿岸資源、環境都得到恢復和發展,瀨戶內海地區經濟發展已超過1960年代的水平。

    本刊記者 石 破

相關焦點

  • 《南風窗》就「村官腐敗透視」一文致歉
    本報訊 (記者張華君  吳 燁)9月7日晚,《南風窗》雜誌社致函三門峽市委宣傳部,承認該刊今年第18期報導「村官腐敗透視」一文存在問題,並向廣大讀者致歉。  今年 8月28日,《南風窗》刊發報導「村官腐敗透視」後,被眾多網站以「村支書性侵村民留守妻子:村裡一半都是我的娃」為題大量轉載,迅速形成網絡輿論熱點。因報導涉及三門峽市,該市有關部門及時進行調查,發現文中反映的問題要麼與事實不符,要麼移花接木或以偏概全,要麼混淆時空概念。
  • [視頻]日本瀨戶內海的啟示
    [視頻]日本瀨戶內海的啟示 比如日本的瀨戶內海就與渤海極其相似,渤海的今天也曾是它的昨天。但經過嚴格治理,瀨戶內海今日已重現碧波萬裡。我們衷心希望:他的今天也能是渤海的明天。    跟渤海一樣,瀨戶內海也是半封閉的內海,是日本列島最富足的海灣,天然的魚倉。但二戰後,日本將復興經濟擺在了優先位置,工業布局開始向沿海集中,瀨戶內海沿岸更被選為最重要的工業基地,主要工業的生產能力都佔到了全國的40%以上。
  • 瀨戶內海,被日本遺忘的旅行地......
    隨著日本的快速發展政府為了避免本土四島的汙染將大部分重工業遷到了瀨戶內海諸島上於是這裡便漸漸成為了一片被遺忘的土地在這片被日本遺忘的土地上你是否還願意留下你的腳印瀨戶內海再度回到人們的視野中,大概是因為2010年瀨戶內海國際藝術祭,於是這裡被更多人知道,大批的藝術熱愛者來到這裡。正因如此,瀨戶內海獨特的風景才有機會被大家看到。
  • 日本的「瀨戶內三年展」Setouchi Triennale
    對很多人來說,日本的「瀨戶內三年展」(Setouchi Triennale)還是個挺陌生的名字。其實近幾年來,它都快發展成日本最有影響力的藝術展之一了。在日本,最有名的三年展有兩個,一個是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節,另一個就是瀨戶內三年展了,它們都由北川弗蘭一個人策劃。
  • 日本瀨戶內海「食」計劃,瀨戶內海美食推介
    要準備前往日本瀨戶內海的朋友們,肯定有個計劃縝密的旅遊行程表,不是馬不停蹄地地跳島看藝術品,就是午晚餐常常隨便吃。不過選個好餐廳,坐下來慢慢品嘗瀨戶內海當地料理,用舌尖體會島嶼的一切,感受食物與藝術結合的魅力,也是一種旅行方式。
  • 日本瀨戶內海,國際藝術節的開始
    在日本旅遊的遊客們,無論是穿梭於霓虹燈間感受這個國家的文化,還是於眾多購物場所進行血拼,都是獨特的旅行過程。其實日本還有個非常小眾但卻絕對是重量級的目的地,那就是瀨戶內海,這裡以原生態的風土人情和卓越的當代藝術而吸引著文藝青年和藝術家們的目光。這裡也是國際藝術節的開始地,下面讓我來為大家介紹這個美麗的小鎮吧!
  • 日本巡禮| 瀨戶內海,文藝香川
    日本(本州)和四國的沿海風光在島嶼和巖島之間隱約可見,令人嘆為觀止…」——選自《江戶參府紀行》江戶時代旅日醫生西博爾德筆下這千姿百態的島嶼,就是瀨戶內海——日本的文藝之鄉,最藝術的一片海。位於瀨戶內海的香川縣,在四國島的東北部。
  • 日本留學:去瀨戶內海感受異景和藝景
    瀨戶內海是日本最大的內海。她被日本列島的本州,四國,九州的三個大島包圍,東西約450km,南北約15~55km。其與沿岸地域一同被稱作瀨戶內。如湖泊般寧靜的海面,散布著的島嶼,白沙青松的海濱,梯田等。這是個有著親切的景觀和濃厚自然氣息的地方。
  • 漂浮在瀨戶內海上的酒店|日本·住宿
    2017年10月17日,在瀨戶內海上巡遊的客船「guntu」開始運航,比起客船,不如說它更像是一間漂浮在瀨戶內海上的酒店。本期就介紹一下這種誕生於瀨戶內海的新型的日本旅行方式到底有何魅力吧!開放式甲板,可以在此喝酒,吃早餐,或僅僅是悠閒度日。
  • 日本瀨戶內海魚類減少 過度治汙被疑為主因
    新華網東京8月30日電 嚴重汙染會導致魚類減少,然而「水至清也無魚」,日本瀨戶內海的漁民越來越感受到了這一點。
  • 瀨戶內海「治海術」
    瀨戶內海的環境治理在日本頗具代表性。特別是當環境問題遭遇經濟、社會系統出現的問題時,一切都變得有意思起來。《環球》雜誌記者/胡俊凱 楊汀(發自東京)  「直到2011年東日本大地震之前,日本還認為經濟與環保是對立的。
  • 日本瀨戶內國際藝術節開幕 感受自然與藝術的融合
    日本瀨戶內國際藝術節開幕 感受自然與藝術的融合(圖片來源:朝日新聞網站) 人民網東京4月28日電 據《朝日新聞》網站報導,三年一度的日本瀨戶內國際藝術節正式啟動。 開幕第一天,瀨戶內國際藝術節就吸引了許多前來參觀的遊客。在高松港碼頭,一早就排起了長隊。一名來自中國臺灣的遊客表示,這是她第一次來看瀨戶內國際藝術節,「很期待感受大自然與藝術的融合」。
  • 明媚溫和的瀨戶內海 這才是我著迷日本的理由!
    瀨戶內海式氣候讓這裡萬裡無雲,明媚溫和。曲折的海灣環抱著自然淳樸的漁村,寺廟神社便散落其中;海岸邊燈火通明的工業園,或延續日本工業的輝煌或只留下曾經繁榮的痕跡;而這裡還雲集著現代藝術的情懷,成為建築師和藝術家的樂土。
  • 【嬉遊記】日本篇——遇見文藝又小眾的瀨戶內海(四)
    OK,言歸正傳,今天是【嬉遊記】日本篇關於瀨戶內海的最後一集連載,希望大家喜歡。第一期我們選定的是鄰國日本。日本確實是非常適合旅行的國度,不論是繁華的東京,還是古樸的京都,遊人總能找到自己喜歡的地方。而今天的遊記要安利的是一處相對小眾但很值得去的地方——瀨戶內海。
  • 日本|在瀨戶內海,連空氣都是藝術
    網絡上關於瀨戶內海的介紹已經足夠多了,所以我就不過多介紹打卡點,更多的是跟大家說說遊後感,給準備要出發的你們,一些前往瀨戶內海跳島遊的建議。這次的日本之行打卡的是較為小眾的瀨戶內海地區。從國內到瀨戶內海的最佳交通方式,就是飛到日本高松機場。
  • 日本瀨戶內海藝術祭:高松跳島全攻略
    瀨戶內海,廣義上指的是本島、四國、九州相間的海域,是日本最大的「內海」。這裡雖然是大海,卻如湖面一般平靜,在其中散布著眾多島嶼。作為歷史上文化交流的重要舞臺,瀨戶內海因為出生率低、人口老齡化嚴重、工業汙染等漸漸喪失了以往的活力。日本的藝術家們為了重新喚起這片土地的魅力,用自己的創作與藝術在瀨戶內海島嶼群展開了一場藝術盛典。瀨戶內海藝術祭三年舉辦一次,今年[2019年]正好第四屆。
  • 日本旅行地圖 | 瀨戶內海,專治各種人間不值得
    只屬於《瀨戶內海》的冷笑話可能只有看過電影的人才懂沒錯,有一部電影也叫《瀨戶內海》說起日本你會想起東京還是京都或者大阪、北海道我會想起瀨戶內海瀨戶內海,日本的「地中海」,廣義上指的是本州、四國、九州之間的海域,風光旖旎的海岸線,密密麻麻遍布著3000多個島嶼。
  • 日本瀨戶內海「過於乾淨」影響漁業 政府:將組織「排汙」
    日本瀨戶內海(資料圖)  海外網10月25日電 據日本時事通信社25日報導,為了改變瀨戶內海部分海域因「過於乾淨」而導致漁獲量減少的現狀,日本環境省計劃向海中排放富含營養物質的「汙水」。  報導稱,近年來,由於海水中的氮、磷等營養物質過少,瀨戶內海地區出現了養殖海苔顏色變淡、漁獲量減少等問題。日本環境省的一名官員表示「海水過於乾淨」,將採取措施改善現狀,保護漁業和養殖業。  具體措施包括在每年秋天至次年春天的海苔養殖季節,調整瀨戶內海周邊汙水處理廠的運行方式,增加營養物質的排放;水庫和蓄水池開閘放水,將其底部的汙泥排入海中。
  • 日本松山,瀨戶內海沿岸一個遠離塵囂的小城
    瀨戶內海,主要是指介於日本本州與四國兩大島之間一片狹長的海域。 在這片海域內又分布著數千個大大小小的島嶼。站在高處望過去的瀨戶內海猶如仙境一般的美。 松山位於瀨戶內海南岸的四國地區,是四國最大的城市。不過,在1988年第一座連接本州的鐵路公路兩用跨海大橋通車以前,松山在日本人眼裡還是一個很偏遠,不太發達的小城。如今,四國與本州間已建成3座跨海大橋,早已沒有了交通不便的感覺。 松山並沒有特別熱門的景點。
  • 【嬉遊記】日本篇——遇見文藝又小眾的瀨戶內海(二)
    日本確實是非常適合旅行的國度,不論是繁華的東京,還是古樸的京都,遊人總能找到自己喜歡的地方。而今天的遊記要安利的是一處相對小眾但很值得去的地方——瀨戶內海。瀨戶內海是日本本州、九州、四國之間的內海,風光秀美的海面上有500多個大大小小的島嶼。這裡雖然被大海包圍,卻不波瀾壯闊,而是有著湖面一般的平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