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0日起 ,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PSA推出第一個館藏作品展——《客人的到來》,這是建館7年以來,PSA首次推出館藏作品展。
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PSA
和許多海內外博物館在建館之初得到繼承、收到捐贈,或者擁有收藏專項資金有所不同,這個中國唯一的當代藝術博物館的收藏是從零開始。
在2012年成立之初,PSA是中國首個公立的當代藝術博物館。7年過去,PSA目前依然是中國唯一一座公立的當代藝術博物館。
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PSA
Q
在7年中,全國新創的博物館、美術館在各地開花。既然當代藝術是熱門的辦館方向,為何依然只有PSA這顆「獨苗」?
《客人的到來》或許能給出答案。展覽的每一件藏品皆是對應了7年以來PSA的重要展覽。換言之,舉辦一場展覽,用梳理研究換得一件或幾件藝術家的捐贈,收藏的步子紮實且緩慢,唯有「篳路藍縷」,可以來形容這種「不太當代」的當代藝術收藏過程。
《客人的到來》海報
《客人的到來》這個名字還有哲學上的玩味。很多人問這個「客人」是誰?觀眾、藝術家,還是作品?
PSA的回答是,它可以是所有的。這個客人既是哲學角度的理解,就是主客體關係;也可以是社會學的理解,就是主人和客人的轉換關係。當代館作為一個主人,請他們來辦展覽的時候,藝術家和作品只是客人,展覽結束,他們也就走了。但實際上,一旦作品在展廳裡出現,展品就成為了這座美術館的主人,接待著當代藝術的八方來客。
《客人的到來》藝術家幕後採訪
在展覽開幕之際,館長龔彥接受了新民晚報·新演藝記者專訪。
館長龔彥
01
自創收藏路數
目前,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的收藏總量是140餘件,比起蓬皮杜博物館的8萬件,是小巫見大巫。
《客人的到來》展出其中的60多件,十分可觀。
策展人項苙蘋從電影導演格林納威在威尼斯的藝術實踐受到啟發——
從庫房出發,在二樓平臺上搭建出一座倉庫半封閉庫房,展示藏品似乎是從庫房直接拿出的,保留了架子和收藏木箱子,還有木頭箱子上的籤條和釘子,留下了收藏痕跡;
展廳好像變成了庫房的延伸,在一個空間裡有了邏輯關係。
龔彥回憶,7年來的收藏步伐非常艱辛。
作為國家公立博物館,PSA依靠門票和社會募資來進行收藏。
PSA自創的路數是,幫助藝術家梳理和研究,而藝術家們則將自己的最有價值和意義作品捐贈給博物館。
「藝術家會挑選最滿意的作品給我們,像李山捐贈了他的代表作『生物系列』。我們沒有白名單,就是跟著展覽走,展覽背後都有我們的研究,帶著我們和藝術家的交流,也帶著我們的展覽記憶。」
PSA此前還推出了李山展覽的周邊產品
很受網友歡迎
02
拒絕有毒禮物
從2012年建館至今,PSA一共舉辦了80多個展覽,大概是全世界裡辦展最多的當代藝術博物館。
其他家博物館都擁有永久性展廳,但是PSA沒有,上海PSA的展覽永遠是現在進行式。「難度很高,很刺激。」
中國當代藝術劃分要從1978年開始,與改革開放緊密相連。
85新潮之前還是探索階段,在社會性方面有了前衛的感覺。
1985年之後,中國當代藝術走入了自覺的探索。
上世紀90年代進入了爆發階段。
基於此,PSA今年成立了出版部門和文獻小組,對展覽自身的文獻也在跟進中。
近年,PSA在館舍的各個角落,也會擺放若干藝術品。
觀眾在展廳裡閒逛時,可以在臨江平臺上與西野康造的大翅膀偶遇,與他一起吹吹風;可以在三樓的落地玻璃前,看到永遠攀爬不上去的高高的床,那是藝術家致穎的作品。
龔彥透露了一個計劃,希望2到3年時間裡實現,那就是在5樓建立一個空間,集中陳設PSA的館藏。
「我們必須有點態度。館藏不是為了滿足博物館標配,也不是為了機構的虛榮心;館藏內容不需要宏大;館藏不需要敬畏市場;館藏不能待在庫房裡;館藏不是來自排行榜。」
龔彥透露了說「不」的理由,原來在開館之際,館方已經拒絕了數不清的藝術家的捐贈。
「收藏是需要理由的。我們不需要『有毒的禮物』。」
按照當代藝術的發展趨勢,PSA和他的學術委員會制定了自己的當代藝術作品收藏標準。
對中國當代藝術有重要貢獻的藝術家,大致上有這些要點——
遠離市場,不被關注的藝術家;
打破國際當代藝術範式的年輕藝術家;
女性藝術家;
不需要宏大,而是做真實重要敘事的藝術家;
被收藏不是終身成就,看作品的力量和獨特性;
沒有年齡限制;
最後,雖不能太強調地方主義,但會有所側重,畢竟PSA身處上海,要和這座城市發生聯繫。
龔彥表示,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準備著經受學術界、藝術家、觀眾和歷史的目光,是藝術家、作品、觀眾共建的記憶。
03
熟悉每件藏品
PSA的藏品都是從零開始的。目前世界上還沒有一個大型的當代藝術博物館,是用這種方式建立自己的館藏。
PSA目標也並不是蓬皮杜美術館和泰特美術館。
龔彥幽默地說,這裡頭,有若干個優勢。當蓬皮杜美術館的館長,恐怕並不清楚自己家8萬件藏品的來歷。在PSA,不僅館長知道,連資深的志願者都了解每一件藏品。
龔彥認為,展覽以還原藝術本身,來換取藝術家拋開所有的「綁架」,捐贈他們最花了心思的作品。
例如李山的展覽,他只做生物藝術,這是最有挑戰性、最具有前衛精神的,是他願意顛覆自己去探索的藝術。他的收藏如果轉化成市場,可能價格不高,但是非資本的價值,需要PSA來張揚。
比如餘友涵,PSA收藏的是他最實驗性、最原始的作品,我們可以找到他的藝術起點和種子。
PSA舉辦的「餘友涵 中國當代藝術收藏系列展」
餘友涵、李山那一代的中國當代藝術家,通常都有回報國家的赤誠理想。
因此PSA的優勢還在於,所有的捐贈都成為了國有資產,不能進行買賣,讓藝術家們比較放心。
「我們不是集郵,我們對標自己的研究力量。展出、出版、收藏和展覽,學術研究是一個原點。
我們的藏品是可數的。藝術家把作品給了美術館,是有期待的。如果大多數藏品都窩在倉庫裡,長久不能看到,是非常遺憾的。
PSA的藏品並不孤單的,它們會出來見見客人。」
「世界最好的收藏家是保持和藏品間的距離,而不是在經濟危機時,立刻轉手自己的藏品。藏品的藝術價值應當被保存,我們是在照顧他們,令屬於公眾的藏品讓公眾看到。這是上海的家底,藏品屬於上海這座城市。」龔彥表示。
新演藝工作室
作者:樂夢融
編輯:小開
圖片由主辦方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