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後別再用這些老方法來鼓勵孩子,沒用還破壞親子關係

2021-01-12 豌豆媽媽育兒

今天的孩子顯然已經不同於80後,在80後身上經常被用到的激勵方法,在今天的孩子身上顯然已經沒用了。

這一點作為80後的父母深有體會。

朋友最近遇見了一件煩心事,孩子3年級,期中考試的時候成績有所下滑,為了鼓勵孩子朋友準備放個大招。那就是答應孩子,如果孩子考試達到要求,就給孩子買夢寐以求的樂高系列。

本來朋友是信心滿滿以為兒子會答應的,沒想到,兒子當場就拒絕了媽媽提出的要求。還撂下一句話,努力了也是白努力,我才不陪你玩遊戲。

這位朋友苦惱不已,孩子不配合自己的獎勵政策,為了激勵孩子,自己一時竟然沒有了方法。

作為80後,小時候物質匱乏,所以考試如果可以得到一定的物質獎勵,毫無疑問,這是一種動力,但是顯然這樣的物質獎勵,對於今天的孩子來說,已經不起作用。

前同事高姐就分享過她有趣的哄娃方式,那就是給孩子制定各種的獎勵政策。澆花、洗衣服、做家務,不同的工作可以得到不同的小紅花,小紅花可以換獎勵。

高姐說女兒做得不亦樂乎。因為好奇就問了孩子哪天不做了怎麼辦?

高姐說,換方法呀,我們已經更換了好幾版的獎勵政策了。今年她女兒上三年級,和高姐聊天,她說獎勵的要求水漲船高,現在女兒還要和自己談判。學習上的事,好像不是孩子的,是自己的,孩子的努力就是為了獎品。

很多80後父母喜歡用物質來獎勵孩子,以達到鼓勵孩子的目的,卻不知這樣的鼓勵方式會毀了孩子的學習積極性,而不是打開孩子的學習自驅力。

物質獎勵越多,孩子的學習自驅力會越差

那些經常被獎勵的孩子會有哪些表現?

心理學家愛德華做過一組實驗。把大學生分成兩組來進行智力答題,第一階段兩組都沒有獎勵;第二階段,一組沒有獎勵,另一組答對一題可以贏得一塊錢;第三階段,他們可以自由選擇是否去答題,有獎勵的一組,更多人選擇了放棄。

最終研究人員發現,和人們想的不一樣,物質獎勵不但不能起到激勵的作用,還會起到相反的作用。

用物質來鼓勵孩子,學習的內驅力變外驅力,積極性越來越低。

我們生存的機制,會天然地讓我們追求高獲得和高回報的東西。所以大腦更容易獲得短期快感。比如我們去刷短視頻,會一刷停不下來,是因為大腦一直在接受著高頻刺激。

一旦開始用物質獎勵孩子的時候,孩子內在學習獲得的成就感就會被高回報的物質刺激代替,孩子的注意力會從學習本身這件事上轉移到學習的回報率上。

理論上,只要有高回報率存在,學習這件事就能持續下去。但是學習這件事本身是需要過程和思考的,不像刷手機和打遊戲,可以高頻率地讓大腦接受刺激。所以對於孩子來說,這種外部動機的刺激,通常會帶來兩種結果。一種就是,沒有達到目的,沒有得到獎勵。

這比本身沒有獎勵更容易讓孩子失望。我們以為孩子這次沒有得到獎勵,下次就會加倍努力,但是心理學上的「阿倫森」效應告訴我們,人類在鼓勵越多的時候,越容易堅持下去,相反鼓勵減少會讓孩子更早的放棄這件事情。

所以當孩子一次沒有得到獎勵,下次父母再用獎勵的時候,孩子會對學習這件事情的積極性大大減少。

另一種,當獎勵不能帶來高回報和高刺激的時候就會失效。

經常用物質來獎勵孩子,家長會發現,孩子會在所有事情上喜歡進行討價還價。為了維持這種獎勵帶來的高回報和高刺激,物質獎勵必須水漲船高。

當物質獎勵不能滿足孩子的時候,父母們賴以使用的鼓勵手段就會失效。所以通過物質獎勵來讓孩子變得更加積極地去學習,只能是暫時的。

正像文章一開始提到的兩個案例,獎勵的作用在孩子身上起到的作用越來越小。

聰明的父母會正確的使用獎勵

養育孩子獎勵還能使用嗎?

獎勵本身無害,只是用錯了方法。想要用物質獎勵孩子,父母要學會正確的方法。

不要獎勵結果,多去獎勵行為。

我們要知道,獎勵是手段而不是目的,獎勵孩子考得好,會讓孩子把獎勵變成目的。相反,如果告訴孩子,能夠改掉粗心的毛病,就給孩子獎勵,獎勵就成為了一種促進孩子學習的手段。

正確使用獎勵的方法,是讓獎勵成為手段,多去獎勵孩子的具體行為。比如孩子變得細心、認真等。

物質獎勵要慎用而不是濫用。

長期看來,物質獎勵要慎用而不是濫用。

當孩子需要一件東西的時候,我們應該考慮的是這件東西對於孩子來說是需要還是想要。當孩子真的需要的時候,又在父母的能力範圍,當然應該無條件地去支持孩子。如果孩子只是想要,並不是完全需要,就要慎重考慮是否真的應該滿足孩子。

在合適的時候恰當的使用獎勵,既能夠滿足孩子的需求,還能夠促進親子關係。

教育孩子的時候,我們總是習慣於使用那些看起來見效快的方法,這樣的方法往往副作用更大。這就好比生病了吃藥,能夠立竿見影的藥物副作用往往更大。

獎勵有用,效果短暫,培養孩子內在自驅力更耗時,卻長久受益。作為80後的父母,我們的育兒經驗也需要更新,別抱著陳舊觀念,讓自己受累。

相關焦點

  • 教育也會有「蝴蝶效應」,別因一件小事,破壞了親子之間的關係
    教育也會有「蝴蝶效應」,別因一件小事,破壞了親子之間的關係教育本身就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對於很多家長而言,孩子的教育最為頭疼,因此大多數家長把孩子的教育交給了學校。但是家長們要明白的是,一些教育是學校無法滿足的,就比如親子教育。
  • 《父母平和孩子快樂》:怎麼改善親子關係,為孩子打下幸福基礎?
    本文將分四個部分來介紹這個育兒理念:為什麼要和孩子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是什麼在破壞親子關係;該怎麼改善親子關係;改善親子關係的行動指南。01為什麼要和孩子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02是什麼在破壞親子關係以上我們分析了親子關係的作用,下面我們來了解一下是什麼在破壞親子關係。如果父母粗暴的對待孩子,比如打罵吼叫等,當然會把孩子推向父母的對立面,不再信任父母。
  • 《親子關係的重建》:親子關係的精髓,是放手讓孩子成為自己
    其實,孩子出現叛逆、拖沓、情緒失控、沉溺於電子遊戲、性格內向、缺乏安全感、霸道…… 這些情況,家長就要注意了。這些,其實都是孩子發出的求救信號。當他們感到痛苦和不安,卻又無處宣洩時,才會想方設法地來與父母對抗。
  • 這些沒用還可能有害的兒科藥千萬別用!兒科醫生告訴你,孩子病了...
    不合理用藥每個國家都有,但在相信醫生的前提下,如果能識別一些明確沒用還可能有害的藥物,不給孩子用,不僅能省錢,還能避免孩子收到不必要的傷害。一、退燒藥類1.五、一些「進口」藥物2018年藥監局修改了匹多莫德的藥品說明書,改為禁用於3歲以下孩子,但其實不論孩子多大都沒必要用這個藥。匹多莫德是義大利人發明的一個合成藥物,按照它所描述的機理,是靠刺激免疫細胞的成熟分化,增強這些免疫細胞的反應和吞噬能力來提高免疫功能的。
  • 親子關係差?教你5個重建親子關係的方法
    孩子是每一個父母的心頭肉,孩子究竟是來報恩的還是討債的,哀聲一片的父母居多。"愛到3歲恨到老",3歲之前的孩子是天使,3歲之後尤其到6歲入小學,從此,家庭氛圍發生了改變,孩子和父母開啟一場鬥智鬥勇長達數十年的博弈。我已經付出了我全部的愛,為什麼我的孩子就是不能體會父母的良苦用心?
  • 學會用愛說話,走進孩子心裡,畫荻教育「親子溝通」系列主題講座...
    ……以上這些對話場景,你覺得熟悉嗎?在和孩子溝通相處的過程中,很多父母都存在「我嘴皮子都磨破了,可孩子就是不聽」的困惑。其實這種困惑的產生,主要是因為大多數父母不知道「如何進行有效的親子溝通」。「不陪伴、不溝通、不了解」,這是我們常見的中國傳統親子關係,這種隔絕式的親子關係,無論對父母還是孩子,可以說都是一種巨大的缺憾。「當孩子在家裡亂扔東西時,比如髒衣物、玩具、書本等等,你一般會對孩子怎麼說?」兩位老師向在場的家長們拋出了一個很實際的問題,不少家長表示,自己面對孩子亂扔東西時,說出來的話大多都是帶有負面評價、威脅或者嘮叨的。
  • 這些沒用還可能有害的兒科藥千萬別用!孩子病了應該用什麼?
    本文作者:裴洪崗,怡禾診所創始人,原深圳市兒童醫院小兒外科副主任醫師不合理用藥每個國家都有,但在相信醫生的前提下,如果能識別一些明確沒用還可能有害的藥物,不給孩子用,不僅能省錢,還能避免孩子收到不必要的傷害。
  • 用糯米粉做糕點,別再用老方法了,學會這些技巧,皮脆餡甜不變形
    導語:孩子最喜歡吃的香酥脆皮糕,又甜又糯,比麻圓好看,比油條好吃用糯米粉做糕點,別再用老方法了,學會這些技巧,皮脆餡甜不變形大家好,感謝來到悅悅家的美食匯,要想變美,全靠一張嘴!臨走前還做了一大筐小傢伙最愛吃的香酥脆皮糕,小傢伙興奮得跳來跳去,摟著外婆不撒手,這下他們有口福了,以前讀書時是老媽目送悅一人離開,現在成家了,是老媽目送悅悅一家離開,有老媽的大後方真溫暖!
  • 用麵粉做千層餅,別再用老方法了,學會這些技巧,外酥裡軟層次多
    導語:千層餅的創新吃法,不用做油酥也能層次分明,香甜可口涼了也不硬用麵粉做千層餅,別再用老方法了,學會這些技巧,外酥裡軟層次多大家好,感謝來到悅悅家的美食匯,要想變美,全靠一張嘴!千層餅的創新吃法,用麵粉做千層餅,別再用老方法了,學會這些技巧,不用做油酥也能層次分明,外酥裡軟層次多,香甜可口涼了也不硬,口感特別的柔軟,做法簡單又快速!這種千層餅用來當夏天的早餐特別合適。
  • 上遊•文薈丨夜讀丨青春期的孩子「越管越反」,那是你方法沒用對...
    這個時候的親子關係往往會進入新的階段。那些懂得放手、保持自我成長的父母,會更容易和青春期的孩子打成一片,而那些控制欲強、一直停留原地的父母,更容易與孩子發生嚴重的衝突。大量孩子離家出走、自殺的悲劇事件,就是發生在這個年齡段前後。
  • 《親子關係的重建》:孩子的問題,其實是對父母問題發出的求救
    不過,試問,哪個父母沒有為孩子成長中出現的問題苦惱過呢?大多數父母都有過這樣的經歷,覺得孩子不聽話、情緒失控、不愛學習、做事拖沓、我行我素,卻在對孩子管教過程中束手無策,甚至有些用錯了方法,反而跟孩子劍拔弩張衝突越來越多。
  • 張亮:「再愛孩子,也別親嘴」,建立孩子性別界限感,從家人開始
    "再愛孩子,也別親嘴。"這樣的育兒觀受到不少人的認同。曾有報導一個男孩子長到16歲還每天和媽媽一起睡覺,或者是女孩子到了高中還和爸爸一起洗澡。看到這樣的消息,大多數人的第一反應往往並非是"哇,母子感情真好!"而是覺得過分親密且很不恰當。
  • ...的技巧和方法:親子溝通的有效方法之尊重,壹心哥親子溝通心得體會
    現在的孩子是隨著網際網路和手機一同成長起來,他們認識這個世界的能力和速度,遠快於很多做父母的,他們掌握信息和知識速度,已經遠遠超出我們的想像。所以,親子溝通需要講究一定的技巧與方法的,否則就沒有效果,所以對於這一代人的教育,絕不能再用老方法。
  • 孩子跟自己不親,媽媽很傷心,3個方法讓你們的關係更親密!
    孩子跟自己不親?媽媽很傷心?3個方法讓你們的關係更親密!引言:和諧的親子關係建立,對於孩子的行為習慣、性格塑造以及人生觀、價值觀都有產生極大的良性影響。事實上,孩子跟父母不親這種事情並不少見,尤其是一些年輕父母,生完孩子就將其送給老人們帶,自己要麼工作要麼逍遙自在,這是導致親子關係疏遠的最主要原因。長期聚少離多的方式,讓孩子們跟父母的關係越來越疏遠,甚至他們還會排斥跟自己的父母相處。那麼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是什麼?父母們又該如何拉近跟孩子之間的距離呢?
  • 小學生請假條讓人捧腹,老師一眼看出「貓膩」:別整這些沒用的
    「沒臉上學」型假條 現在的小學生上學可講究了,哪兒磕著碰著受傷見不得人了寧願請假不上學,畢竟受傷時醜醜的樣子會破壞自己在同學們心目中的美好形象。 一個孩子就抓住了這一點,匆匆寫下「請假條」,希望老師批准。
  • 融洽的親子關係,良好的家庭教育,成就孩子一生
    融洽和諧的親子關係,是給予孩子良好的家庭教育的前提。現實生活中,很多家長對親子關係十分頭疼,時常感到焦慮。其實,每一位父母和孩子都可以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不要以為和孩子的親子關係緊張,就沒有轉機了,要堅信,只要作為父母的內心始終期待親子關係向著融洽和諧的方向發展,一定會發生好的轉變。家長要教會孩子正確表達」愛的情感「常言道「孩子還是自己的好」,可見天下父母都愛自己孩子的。
  • 孩子老看「沒用」的漫畫書,怎麼辦
    如何讓孩子產生興趣,同時用一種學習方法讓這種興趣持續下去,是我們今天主要討論的話題。」王天寵以自己為例,中學時他最喜歡的科目是歷史與數學,就與他小時候的興趣愛好分不開。「娛樂化閱讀是孩子的興趣來源之一。」王天寵說,自己小時候玩過一個三國題材的遊戲。
  • 用沙盤療法化解5類親子衝突,重建理想親子關係
    孩子牴觸寫作業、叛逆、拖沓、情緒失控、總玩遊戲、性格內向、缺乏安全感、霸道…和大多數父母一樣,我也正在面臨這些親子難題,不但自己心力交瘁還導致和孩子衝突不斷,費心費力養兒育女反而成為孩子口中的「壞媽媽」,出現嚴重親子危機。
  • 傅首爾親子關係曝光:這是父母該有的樣子
    這對母子的日常互懟,懟出了一個個妙趣橫生的段子,把生活過成段子,是最令人羨慕的親子關係。有趣的父母,尊重孩子天馬行空的思想,平等地對待孩子,從小就給孩子建立了滿滿的安全感,也給予他長大後獨立的信心和勇氣。
  • 幸福使者 封面人物 | 邱曉琴: 別讓孩子來承擔父母的焦慮
    但他們始終認為,目前的處境只是暫時的,這些困難並沒有阻攔他們對幸福生活的期待。2孩子沒教好,掙再多錢也沒用2013年底,大女兒熙熙誕生,給小家庭帶來了快樂,也帶來了煩惱。因為不懂教育,養育女兒的過程既艱難又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