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沒用還可能有害的兒科藥千萬別用!兒科醫生告訴你,孩子病了...

2020-12-13 澎湃新聞

不合理用藥每個國家都有,但在相信醫生的前提下,如果能識別一些明確沒用還可能有害的藥物,不給孩子用,不僅能省錢,還能避免孩子收到不必要的傷害。

一、退燒藥類

1. 安乃近、安痛定、來比林

這類藥容易發生粒細胞缺乏症,還可能導致自身免疫性溶血,血小板減少性紫癜、再生障礙性貧血等問題。

2020年3月17日,國家藥監局發布公告,對安乃近藥品,包括各類劑型,或進行停產停售,或修改說明書,向患者提供更嚴格的警示。

2. 阿司匹林、貝諾酯

流感、水痘可能會發生瑞氏症候群,12歲以下兒童使用含阿司匹林的退燒藥會增大這種風險。

3. 尼美舒利

肝毒性比較大,12歲以下禁用。

退燒藥比較安全的選擇是:對乙醯氨基酚和布洛芬。

二、抗病毒藥類

1. 利巴韋林

利巴韋林在國外主要用於治療慢性C型肝炎和出血熱,重症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住院時可以選用。如果因為感冒拉肚子手足口病,門診醫生給孩子開這個藥,你可以溫和地提醒醫生不想用這個藥。

2. 金剛烷胺

這個藥無論對普通感冒還是流行性感冒基本沒用,還有很多不良反應,而且治療量和產生副作用的劑量比較接近,過量可能出現心、肺、腎、神經系統的損害。藥品名裡含有「烷胺」的感冒藥裡都添加了這個成分。

3. 阿糖腺苷

2歲以下沒有有效性和安全性資料,在美國僅作為眼膏用於治療由HSV-1和HSV-2引起的急性角膜結膜炎和復發性淺表性角膜炎。有致畸作用,高劑量可引起胃腸道和中樞神經反應。

特別說一下:抗病毒口服液是中藥,說它能抗病毒就跟說板藍根能抗病毒一樣。而且除了流感,兒童需要使用抗病毒藥的情況非常少,應用在兒童身上的抗病毒藥絕大部分是濫用的。

三、感冒、止咳藥類

這類藥很多,包括:艾舒、惠菲寧、納爾平、小兒氨酚黃那敏顆粒、美芬那敏銨糖漿、福爾可定、右美沙芬、羥甲唑林等。

感冒藥和止咳藥對兒童感冒的效果不確定,但副作用不少,嚴重的可導致呼吸抑制,所以美國FDA建議4歲以下的孩子不要使OTC感冒藥和止咳藥,英國、加拿大、澳洲等國建議6歲以下孩子不要使用這類OTC藥物。也不建議以治感冒為目的給孩子使用抗組胺藥,如撲爾敏、苯海拉明、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等(抗過敏可以據情況使用)。

此外,因為擔心呼吸抑制的作用,歐洲藥品管理局、美國FDA、中國藥監局,均要求12歲以下兒童禁用含可待因的止咳藥,12~18歲有慢性呼吸系統疾病的兒童和青少年也不能用。

四、化痰藥類

包括:愈創甘油醚、沐舒坦、易坦靜、N-乙醯半胱氨酸等。

五、一些「進口」藥物

2018年藥監局修改了匹多莫德的藥品說明書,改為禁用於3歲以下孩子,但其實不論孩子多大都沒必要用這個藥。

匹多莫德是義大利人發明的一個合成藥物,按照它所描述的機理,是靠刺激免疫細胞的成熟分化,增強這些免疫細胞的反應和吞噬能力來提高免疫功能的。但事實上人體並不是免疫細胞越多越好,也不是免疫細胞活性越強就越好,衡量免疫功能的好壞並不是強弱為標準,而是看免疫是否平衡,過強或過弱都是不健康的,系統性紅斑狼瘡之類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就可能和免疫失衡有關。

二歲以內的孩子平均每年8~10次感冒,如果孩子上幼兒園,因為群居交叉感染,一兩個月感冒一次很正常,並不意味著這些孩子就是抵抗力差或者免疫能力低下,對於不存在免疫缺陷的孩子,他們並不存在免疫失衡,所以不需要用額外的免疫調節藥物,對一個免疫平衡的孩子用了免疫增強劑,等於破壞了本來的平衡,結果可能有害無益。

匹多莫德的邏輯適用於另外一些聲稱能調節免疫的脾氨肽,也適用於另外一個聲稱能調節免疫的洋草藥施保利通,這個德國的傳統草藥,在美國是當成膳食補充劑來銷售的。

像施保利通這樣的從歐洲植物藥很多,比如小綠葉、桃金孃油、歐龍馬、切諾、桉檸蒎、邁之靈、銀杏葉提取物等,它們的共同特點是有效性證據不足,都是一些無法進入主流市場的藥物,但在我國卻被包裝成高大上的進口藥備受追捧。

六、中成藥類

中藥生產上市之前沒有經過嚴格的臨床藥物試驗,所以不清楚它們的藥效和安全性,自然沒辦法權衡收益和風險。和民眾的認知不一樣的是,中藥並不是天然無毒性的,很多中藥被證實有肝腎和神經毒性

孩子從一出生就可能要和中藥打交道,茵梔黃、七星茶、保嬰丹等大家都耳熟能詳,還有各種名目繁多的中成藥,諸如:蒲地蘭、百蕊顆粒、藍芩口服液、鼻淵通竅顆粒、開喉劍、康復新液等,都是兒科非常常用的中成藥。

更危險的是中藥注射液,喜炎平、熱毒寧、痰熱清等中藥注射液在兒科都應用得非常廣泛。2019年藥監局發過多個和中藥注射液相關通告,主要是限制這些藥物在兒童中的使用。

七、「消」字號產品

「消」字號是衛生消毒產品,這類產品上市前不需要臨床藥物試驗,只需獲得省級衛生行政部門批准,一些不法廠商把這些消毒產品包裝成藥物,而且違規添加激素、抗生素、抗真菌藥物,比如神夫草、一乾二淨、紫草維膚膏、黃皮膚....而且這些產品現在不光有皮膚外用藥,現在有的還有針對鼻炎的鼻噴劑,危害尤其大。

此外,每年手足口病流行的時候,就會有人兜售一種叫「手足口病病毒抗體噴劑」的產品,同樣是毫無用處的騙錢產品。

八、醫院自製藥

雖然準字藥裡有很多濫批下來的藥,但相比而言,醫院自製藥的生產許可、生產條件以及後續監管要求比準字藥低很多,所以自制藥的安全隱患也更大。

雖然不排除自製藥裡有一小部分是因為需求小藥廠不願意規模化生產,但大部分院內自製藥都是因為效性和安全性得不到驗證的垃圾藥,而且這類藥都有正規的可替代藥,所以沒必要使用這類藥,比如膚樂霜、抗601合劑等。

孩子生病時到底應該用什麼藥?

那麼,孩子病了到底用什麼藥?裴洪崗醫生針對兒科最常見症狀和疾病介紹了常見的家庭用藥。

1. 發熱

對乙醯氨基酚和布洛芬。

2. 咳嗽

6歲以下不建議用藥,6歲以上如果咳嗽嚴重,可以使用含右美沙芬的止咳藥。

3. 腹瀉

輕中度脫水,在孩子能喝水的情況下,建議使用口服補液鹽Ⅲ;發展中國家的孩子也可以補鋅,如硫酸鋅、碳酸鋅等。一般不需要用抗生素,但特定致病菌引起的細菌性腸炎則需要用。

4. 嘔吐

通常不需要用止吐藥。滿6月的孩子,病毒性胃腸炎引起的輕中度脫水並因為頻繁嘔吐不能口服補液,在醫院外可考慮用昂丹司瓊。

5. 溼疹(特應性皮炎)

保溼劑(如凡士林)+外用激素(如氫化可的松乳膏、地奈德乳膏等)

6. 尿布疹

氧化鋅軟膏

7. 過敏性疾病

如變應性鼻炎、蕁麻疹等,2歲以上可用西替利嗪、氯雷他定等抗組胺藥針對過敏症狀。

8. 功能性便秘

乳果糖或聚乙二醇(國內沒有兒童劑型),大便嵌塞時可臨時用開塞露。

9. 外傷

可用生理鹽水衝洗,汙染傷口可用稀釋的聚維酮碘(證據弱)。

最後需要提醒的是,以上提到的只是兒科最常用的那些家庭用藥,不等於沒提到的藥就是不能用的藥。能用的藥,也都是有一定的使用指徵,並不是出現了前面的症狀或疾病,就一定需要用後面的藥,比如不是一發燒,就需要馬上吃退燒藥,而是孩子體溫到了一定度數(如39°C)且孩子有明顯煩躁、哭鬧等不適的表現,才需要用藥。

同一種病,病情輕重不一樣,用藥也會不一樣,比如腹瀉導致的脫水,輕中度的,嘔吐不頻繁的可以通過補液鹽,重度脫水或頻繁嘔吐的,則需要靜脈輸液或鼻飼管補液。

同一種藥,對有適應症的病情是好藥,對沒有適應症的情況,就可能是毒藥。比如對嚴重的細菌感染,抗生素是救命的藥,但對於普通感冒,抗生素則沒有任何幫助,反而增加過敏、腹瀉等不良反應風險。所以抗生素不要自己服用,而是要在醫生的建議下使用。

總的來說,如果出現問題最好的辦法就是相信醫生,聽從醫囑。

看完了,點亮右下角的「在看」,給小編加個雞腿!

RECOMMEND

• 大寫的贊!90後大理姑娘、北大碩士,畢業後回到雲南駐村扶貧

• 新冠病毒可由物傳人!青島首次找到充分證據鏈→

• 廚房裡一定不要再做這些事

長期接受來稿,投稿郵箱:

3514016325@qq.com

來源/健康時報 文/裴洪崗

原標題:《這些沒用還可能有害的兒科藥千萬別用!兒科醫生告訴你,孩子病了應該用什麼?》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可能有害的兒科藥千萬別用!兒科醫生告訴你,孩子病了應該用什麼?
    本文作者:裴洪崗,怡禾診所創始人,原深圳市兒童醫院小兒外科副主任醫師不合理用藥每個國家都有,但在相信醫生的前提下,如果能識別一些明確沒用還可能有害的藥物,不給孩子用,不僅能省錢,還能避免孩子收到不必要的傷害。一、退燒藥類1.
  • 這些沒用還可能有害的兒科藥千萬別用!孩子病了應該用什麼?
    本文作者:裴洪崗,怡禾診所創始人,原深圳市兒童醫院小兒外科副主任醫師不合理用藥每個國家都有,但在相信醫生的前提下,如果能識別一些明確沒用還可能有害的藥物,不給孩子用,不僅能省錢,還能避免孩子收到不必要的傷害。
  • 聚焦兒科就醫難:白天黑夜連軸轉,兒科醫生加班累病一片
    他患上輕微咳嗽,但面對排著長隊的候診家長和孩子,他仍是一臉溫和的笑容。「醫生,孩子在家裡暈倒了……」上午10時許,陳女士抱著5歲的兒子晨晨進入診室,把他放在診療床上。姜毅邊檢查邊詢問,得知晨晨一周前出現感冒、發燒症狀,在家吃了退燒藥後有所好轉,但6日突然暈倒,還直叫頭痛。檢查完後,姜毅的神色變得嚴肅起來。
  • 江蘇兒科醫生奇缺 每萬名兒童僅兩名醫生
    到二樓的急診室,叫號卻是430幾號,孫女士覺得好奇怪,就去導醫臺詢問,值班醫生告訴她,叫到461號以後會從1號開始接著叫號。孫女士一算,孩子前面排了將近60個號,沒辦法,只有等。   等了將近一個小時,孫女士去看大屏幕,剛叫到5號。再去導醫臺諮詢,得知當晚一共有3個醫生值班,兩名內科,一名外科。這樣排下去,估計還得一個小時才能排到。急診室裡,坐了不少像他們這樣等著看病的孩子和家長。
  • 女醫生抱孩子進診室,「這要插隊呀」,兒科醫生的問話:大快人心
    我家雙胞胎大清早只搶到1個號,醫生同意加號,說一起看。我看著還需要等不少位,就帶孩子先在候診區吃早飯。結果看到一位女醫生,抱著一個孩子,走起來都帶風,直衝兒科診室。我心想:「這下好了,醫院職工看診肯定插隊,又得多等一個。」但我心有不甘,跟著進去看。
  • 這些危險的感冒藥,就算醫生開的,也千萬別碰!
    浙大兒科僅一天就接診了2000例發燒兒童,其中流感近8成。 很多爸爸媽媽擔心寶寶病情惡化,孩子一有症狀就去買藥,但不知道,有些感冒藥不能喂。 蒲地藍 在流感肆虐的非常時期,如果你不幸中招去看醫生,十個有九個會給你開蒲地藍; 尤其是在兒科,蒲地藍似乎成了感冒治療的標配; 而對於孕婦這些特殊群體,也是有不少醫生會處方蒲地藍。
  • 兒科醫生:孩子發燒時,3個退燒方法不要用,並不科學,易傷寶寶
    但過度緊張憂心,反而容易病急亂投醫,走錯了路,不但不能幫孩子退燒,還可能會帶來更大的隱患,兒科醫生提醒大家,孩子發燒時,3個退燒方法不要用,並不科學,還容易傷到寶寶,下面跟大家具體介紹下,望你沒有中招。
  • 兒科醫生徐曉軍30年堅守「良心藥方」
    圖片來源:徐州市文明辦 30年,他堅守「良心藥方」 「不讓患者多花一分錢,不讓孩子多受一分罪。」這是徐曉軍的座右銘,從醫30年,他誠信行醫,堅持開「良心藥方」,不該用的藥堅決不用,不該掛的水堅決不掛。患者們常說,找徐醫生,「花小錢」就能看「麻煩病」。 一次,一名女士抱著孩子走進診室。
  • 退熱貼比退熱藥好用?醫生告訴你孩子發燒正確處理方式
    經常會遇到家長一上來就直接問說:「醫生,可不可以開退熱貼給孩子用。是藥三分毒,用退熱藥怕對孩子不好。退熱貼貼一貼就可以退熱,不用擔心副作用。」「我們家沒有退熱貼了,麻煩幫我開一點。」家長說得一副很有道理的樣子。
  • 女孩睫毛又密又翹,漂亮似「洋娃娃」,醫生:別羨慕孩子可能有病
    但你知道麼?其實並不是所有人有又密又翹的睫毛都是值得高興的一件事,還有可能是人患病了。 女孩睫毛又密又翹,漂亮似「洋娃娃」,醫生:孩子可能是有病 玲玲最近一下班就去同事家坐一會,因為同事家的女兒真的是太漂亮了,玲玲就非常喜歡女兒
  • 和睦家兒科蓬蕊告訴你,寶寶發燒流鼻涕的小妙招
    原標題:和睦家兒科蓬蕊告訴你,寶寶發燒流鼻涕的小妙招齊魯晚報11月2日訊:「中國的兒科醫療資源緊缺,醫生能分配給單個病人的時間太短,很多醫生都沒有時間將一些應該和病人講解的醫療知識普及給病人,我來到和睦家兒科,雖然接觸到的病人較此前的公立醫院少,但是能給家長和病人傳遞醫療知識,能宣教一個就是宣教一個,這樣的意義並不小。
  • 這種常見的退燒土方子,早就被醫生拉黑了,千萬別再給寶寶用了!
    寶寶一生病,先崩潰的往往是父母。然而人吃五穀雜糧,難免不生病,寶寶成長過程中感冒發燒、小傷小痛的,再正常不過了。可哪怕心裡清楚得明鏡一樣,手忙腳亂的家長還是會「病急亂投醫」。看起來灌腸退燒的市場還不小,很多人都在用嘛。家長往往誤以為,灌腸退燒和退熱栓(在肛門使用)類似,但其實所謂的「灌腸治療」,就是把液體或藥物通過肛門注入腸道來達到清潔或治療目的,是與打針、吃藥不同的一種給藥方式。
  • 8歲孩子腸癌晚期,兒科醫生:3種早飯害人不淺,大人小孩都別吃
    這世界上如果還有一種愛,是樸實而不求回報的,那一定是父母的愛,每一個媽媽,為了孩子的身體健康,為了孩子能健康成長,都可謂是小心謹慎,生怕孩子一時不查生了病,遭了罪。
  • 兒科醫生:如果發現醫生給你孩子開這幾種藥...
    本文專家:黃志恆 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消化科副主任醫師12月8日,山西朔州應縣1歲男童在一家名為和諧醫院的私立醫院打完點滴後身亡。作為一名兒科醫生,看到這樣的新聞實令人痛心疾首。孩子死亡具體原因是與輸液有關,還是自身疾病,應該按相關程序調查後才能確定。
  • 孩子上吐下瀉,「半吊子」媽媽的做法連兒科專家都點讚
    「兒童急性感染性腹瀉不能用利巴韋林」,我每次也都第一時間轉發到家族群裡。為什麼一個縣城的兒科醫生,甚至是兒科主任醫師,還會開出這種快要被淘汰的藥。我馬上回撥了公公的電話:「爸,不要給寶寶吃這些藥,這些藥都是亂開的,我帶她去大醫院!」非常慶幸地是,公公婆婆忍著沒有把藥送到孩子嘴邊。
  • 孩子高燒別大意 可能是黃金治療期只有幾天的這個病
    原標題:福州車友親身經歷:孩子高燒千萬別大意!可能是「川崎症」!黃金治療期只有幾天!昨天,在私家車家長會的微信群中,有位福州車友分享了自家1周9的寶寶一次生病的經歷,寶爸寶媽看完後,不禁一身冷汗…..開始幾天,家裡人都只以為是普通的扁桃體發炎,主要是用物理降溫、按摩等來照顧孩子。(親戚有好幾個孩子發燒也都沒去醫院,沒吃藥,他們都建議不吃藥,物理輔助就好,說孩子燒幾天沒事)
  • 這3種飲料已被拉入「黑名單」,兒科醫生嘆氣:家長別再給娃喝了
    如今市場上的飲料琳琅滿目,不僅大人喜歡喝,孩子更是喜歡。因為飲料的口感大多很好,很多飲料都非常甜,特別適合愛吃甜食的孩子。 但是看似好喝的飲料對孩子的身體卻是非常不利的,如果孩子經常喝,很有可能對身體造成嚴重的傷害。
  • 兒科醫生建議,分清熱咳嗽還是冷咳嗽是關鍵
    老馬我有位舅媽,她是資深的兒科醫生,舅媽已經有幾十年的工作經驗,前不久我家兒子咳嗽,給舅媽打電話詢問治療方法的時候,舅媽問我,孩子是冷咳嗽還是熱咳嗽,這可把老馬我給問倒了,我哪裡知道那麼多,就想著是咳嗽,卻不曾知咳嗽還分種類。
  • 吳明赴:「當兒科醫生,我不後悔」
    為了給每一位前來就診的孩子以最佳的治療,詢問、檢查、用藥……這些流程吳明赴都力求做到精準。門診,再加上東西兩院、5個病區上百個住院的孩子,吳明赴幾乎把全部的精力撲在了醫院裡。 兒科又被稱為「啞科」,因為看診對象年紀小,患兒通常無法準確地表達哪裡不適。兒科醫生除了醫術過硬之外,還得具備與孩子交流的小技巧。
  • 上海兒科門診的一天:日看逾百名患兒,最快兩分鐘醫生也遺憾
    夏慶畢業於上海醫科大學七年制臨床醫學專業,全班只有她一個人異常堅定地守在了兒科陣地。 「我好喜歡小朋友,你知道嗎?我讀研時的研究方向就是新生兒。」她說起孩子眼睛更亮了。但當下很多人甚至寧願做全科醫生寧也不願當一名兒科醫生。「太辛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