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朝君臣〡天朝與遠人——中華帝國圖景下的中國與朝鮮

2020-12-18 澎湃新聞

天朝君臣〡天朝與遠人——中華帝國圖景下的中國與朝鮮

王元崇/美國德拉瓦大學歷史系助理教授

2014-08-12 07:31 來源:澎湃新聞

       作為當代中國人的我們,要認識近世中國的歷史絕非易事,而最大的障礙是正確認識清代中國。如果對清代歷史沒有一個正確的認知,就無從理解清代中國的國際關係,特別是1880年代在越南同法國的戰爭,以及1890年代在朝鮮同日本的戰爭。這種清理認識的工作自不能一蹴而就,但有幾個方面卻是可以較快獲得改觀的。

       在筆者看來,我們最好用一種較長歷史時段的眼光,來觀察近世中國歷史的開端。這裡的「近世史」,不同於我們平常談論的「近代史」,雖然在英文表述上都可以用「modern history」來概括。筆者所謂「近世史」開始於1600年代,也就是明代末期的時候。

       為什麼要放在1600年代呢?因為這個時候,東北的女真部落開始迅速崛起,1610年代建立了後金國,1630年代發展為大清國,1644年入關統治中原,隨後開疆拓土,逐步將東北、蒙古、新疆、西藏、雲貴、臺灣等廣袤地域清晰地納入到中國版圖之中。到了乾隆朝末期的1790年代,清代中國已經成為歐亞大陸上一個多民族、多文化漸趨融合的大一統的中華帝國

       可見,當我們對別人宣講中國「自古以來」如何如何的時候,要特別地小心,不然不僅是沒有尊重歷史,更不能在國際上以理服人,容易陷入自說自話的窘境

乾隆皇帝與雍和宮匾額。匾額從右至左,為滿文、漢文、藏文和蒙文。

       國人只要上過中學,就都學過一套朝代更迭的中國史,清代排在這條更迭線索之末,看上去和明代乃至之前的朝代並無本質的差別,依舊符合「封建制度」、「皇權統治」、「家天下」的界定。殊不知清代治下的中國同前朝相比,已經截然不同。這種不同,今天的我們,在經歷種種國家和知識構建的再造運動之後,往往視而不見、渾然不覺。

       我們可以通過一個通俗的例子來展示這種差別。清代的皇帝,在我們今天看來,和明代的一樣,都是君臨天下之主,只不過他是滿人而已。時下流行的清宮劇所描述的皇帝,便是這種單一的天子的角色。但實際上,由於中國當時已經融合了許多民族的文化和歷史在內,人們在理解清帝的時候是存在一些不同的。

       例如,乾隆皇帝這位中國螢屏上長盛不衰的男一號,在當時起碼身兼四種混合的角色:對於崇奉孔孟程朱的知識分子群體而言,他是天子、皇帝,自然也是君、是父;對於滿族這個統治集團而言,他除了是皇帝、君父之外,也是八旗的旗主,或者家主;對於蒙古外藩部落而言,他是大可汗;對於西藏而言,他是文殊菩薩的化身(例如北京雍和宮內的清帝畫像,便是以文殊菩薩的形象出現的;而有清一代,歷世達賴喇嘛一直稱呼清帝為「manjusiri dergi han」,字意是「文殊師利上汗」,漢譯過來就是「文殊師利大皇帝」,所謂「文殊師利」就是文殊菩薩)。

       可見,

清代皇帝並不好當,僅就文化上而言就是一項「苦差事」:除了要學滿、漢、蒙、藏等諸多文字不說,還要處理有關宗教上的很多事務。大約也正因為如此,清代入關以來,自第一代的順治皇帝至第九代的光緒皇帝,均是夙興夜寐、勤勉非常之人,沒有出過一個昏君,這在中國歷史上是曠古空前的

       清代中國已經是一個多元社會。如果不理解這一點,而僅僅是從天子或皇權的角度來觀察清帝乃至中國社會,我們將無從釐清現在很多的邊疆問題是怎麼來的,也無從真正了解我們所繼承了的近世中國。其後果,則與盲人摸象無異。

1793年,馬戛爾尼訪華,沿途所見。

       20世紀末,美國歷史學界出現了幾位主要靠滿文來研究清史的學者,他們注重清朝作為滿族統治的國家的層面,其研究路數被稱為「新清史」。所謂的「新」,簡單說來,是強調滿文和注重滿族自身的風尚傳統,這無論對中國還是日本的學者來說,都無所謂「新」可言,並且「新清史」的很多觀點也並非不刊之論。

       然而,「新清史」的出現竟令許多國人神經緊張,覺得這批外國人是要模糊「中國」的歷史,其心可誅。何以至此?原因不外兩種:一來是這些人因不懂滿文而叢生莫大的恐懼(很多人大約並不知道,現在新疆伊犁錫伯族自治縣的錫伯族同胞,母語其實就是滿語,他們的祖先是乾隆中期開始從東北遷到新疆戍邊的;1949年以來的中國大陸的有關清朝的滿文檔案,主要是依靠為數不多的幾名錫伯族學者翻譯為漢語的)。二來是在忽然發現清代中國竟可以有如此多元的歷史表述之後,這些人固有的知識體系受到了衝擊。

       其實,如果對自己國家在近世的演變有所了解,我們會平和許多——滿文有清以來就是中國多元文化的一部分,何必風聲鶴唳草木皆兵?與此相照應,現在頗有一些人要發動「漢服」運動,殊不知這是在開中國歷史的倒車,對我們當前的國家和社會並無裨益

       清代中國在這樣一個多元的構建下,有兩個負責外事的系統:一個是理藩院,一個是禮部。理藩院的前身是蒙古衙門,主要執掌蒙古各外藩的事務,在入關後也負責新疆等地回族事務以及中國-俄羅斯的事務。一直到第二次鴉片戰爭之前,俄羅斯同中國的交往都是通過理藩院進行的。

       但除了俄羅斯之外,理藩院主要處理的是中國版圖之內的民族事務,並不是對外的外交事務。真正負責外交的,是六部之中的禮部。禮部下面有四個司,其中的主客清吏司是負責外藩屬國事務的主要機構,朝鮮、琉球、越南、緬甸、蘇祿、英國、法國、荷蘭等等國家對中國的「朝貢」事宜,主要由主客清吏司來管。

       理藩院和禮部各自負責接待的這些政治單元,經常可以在北京或者熱河碰頭。1780年,朝鮮知識分子樸趾源跟隨其擔任朝貢使團正使的堂兄樸明源來華慶賀乾隆帝70大壽,就在熱河行宮見到了蒙古各部和回部的王公,以及六世班禪額爾德尼。

       那麼在這麼多的政治單元中,朝鮮的地位如何呢?朝鮮最重要的作用是扮演萬國來朝中的「遠人」一角

。「遠人」是一個文化上的概念,其身份的認同取決於同中國在文化上的關係,而非地理上的遠近。朝鮮雖然與中國一衣帶水,但在文化秩序上位列「東夷」,所以在宗藩政治話語中是「遠人」、「遠國」、「偏壤」等等,其目的是要凸顯中國是天下文明中心的地位。

       一方面,朝鮮年年赴京朝貢,演習和施行若干禮儀,示範並強化一種「外夷」恭奉天朝中國的體系。這一作用早在明代就十分明確,而清代作為滿人建立的王朝對此更為重視。另一方面,中國也可以不斷通過對朝鮮的恩賜和懷柔來昭顯「懷柔遠人」的天朝情懷。

英使馬戛爾尼單膝跪地覲見中國皇帝。

       可以說,朝鮮是清代宗藩體系中的「模範」和「標尺」。在北京看來,其他國家都應該像朝鮮那樣謹守禮法,虔心向化,敬奉天朝這一文明中心。1793年,英使馬戛爾尼訪華,曾圍繞是否要對乾隆皇帝施行三跪九叩頭之禮,與中方發生禮儀衝突。在天朝語境中,朝鮮使臣年年向中國天子磕頭進貢,甚至3年前越南新君阮光平也曾親自覲見磕頭,區區一個英吉利國的使臣有何資格就此討價還價?後來,乾隆皇帝同意英使以單膝跪地行禮,但其外交和商務的使命均告失敗。天朝並未因為失去了一個馬戛爾尼,而感到有任何不妥。

       馬戛爾尼走了以後,朝鮮使臣仍舊年年進貢磕頭。在這年復一年的進貢磕頭的背後,中朝兩國在君臣道義上也緊緊地捆綁在了一起。換言之,朝鮮一旦有事,中國決不可能袖手旁觀,否則就不能自稱「天朝」、「上國」,也就不符合「中國」之義了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關鍵詞 >> 甲午戰爭120年,東亞近代國際關係史,中朝關係

相關推薦

評論(97)

相關焦點

  • 天朝君臣〡朝鮮是怎樣成為一個問題的?
    這一問題,只在用後來所接受的近代化的歷史觀念,來以倒放電影的手法看待這段歷史的時候,才有一定的意義;若從乾隆朝以降的中華帝國之下的廣泛的朝貢貿易的角度來看,特別是自乾隆中期以來就日漸擴大的中英貿易糾紛的具體歷史情景中去看,這一問題實屬求全責備,因為天朝的整個宗藩體系和朝貢貿易體系,並未因此而出現根本性的動搖。
  • 一位朝鮮遇險者筆下的天朝南北差別
    九死一生後,一行43人漂流了14天,在大明帝國浙江省台州府臨海縣(登陸點今已劃歸三門縣)登岸得救。上岸後,因為言語不通,崔溥一行幾乎被當作入侵的倭寇殺掉。幸虧他從小接受嚴格的儒家教育,對天朝的典籍、文物很是熟悉。通過筆談,明朝官員證實了他等不是入侵者,而是朝鮮官員。朝鮮是明朝最恭順的藩屬國,因此他和隨行者受到了優待。朝廷得知此事後,令地方官好生護送崔溥一行進京。
  • 天朝舊蹤:隋煬帝與大運河
    ▅▆    千古一帝    ▆▅▃ 中國歷史上有兩位皇帝,於中華民族豐功至偉,偉大到怎麼歌功頌德都不過分,但千百年來卻一直遭受唾棄:秦始皇和隋煬帝。西方學界一直詬病天朝政治文化「虛偽」或者說「口是心非」,我覺得最典型的案例就是如何評價這兩位皇帝。
  • 天朝君臣〡日本走向炮艦外交
    圍繞如何同朝鮮打交道,日本方面是有分歧的。1873年副島種臣從中國歸國之後,和西鄉隆盛以及板垣退助等人,更為積極地主張遣使朝鮮,迫使朝鮮與日本通交。但這個時候,適逢巖倉具視、大久保利通和木戶孝允等人從歐美考察歸來,他們主張借鑑歐美,以內治為先,「整備國政,富贍民力」,暫時不能搞徵韓的一套。
  • 茅臺集團柔和醬香天朝上品引領中國酒業創新
    新聞發布會由著名經濟學家、中國經濟論壇創始人、中國資本論壇秘書長、1915-2015美國巴拿馬萬國博覽會100周年慶典暨精品回顧展組委會副主任兼評委董志龍、著名主持人李豔秋聯合主持。  國家食品質檢中心副主任陳勁松在新聞發布會上介紹「天朝上品」——中國柔和醬香白酒領導品牌,生產標準Q/MTJK0001S。目前已作為貴州白酒的生產標準創新產品,上報國家工信部。其創新性在國內領先,具有廣泛的市場價值和競爭力,也是中國白酒未來市場的發展方向。
  • 山東,大天朝的靈魂歌手
    在這種文化影響下,有不少山東人至今都重土安命,對於土地非常執著,不喜歡經商,覺得還是當公務員比較爽~ 血氣方剛的齊文化和溫文爾雅的魯文化交流融合下,齊魯誕生了中國第一個大學派——儒家學派。 為了挽救帝國最後的尊嚴,憑藉山東良港眾多,清政府在威海成立了北洋水師。
  • 曾經萬國拜冕旒:中華宗藩體系崩潰史(朝鮮篇)
    事實上在崇禎九年(1636年)朝鮮便迫於皇太極的兵威而奉清為宗主國了——根據朝鮮籤下的「城下之盟」《三田渡盟約》,朝鮮在不僅要斷絕與明朝的宗藩關係,同時要還要協助滿人進攻明朝。但在朝鮮國內,上至朝廷下至民間依然使用著崇禎的年號,朝鮮對清帝國的稱藩,並沒有對明帝國稱藩時那般心悅誠服。不過,從國際關係方面來看,明清易代幾乎沒有影響中原王朝與朝鮮的宗藩關係。
  • 天朝鐵甲戰姬《天朝鐵甲戰姬1879—北洋崛起》 國產「艦娘」突現
    雲集我國本土畫手,由《星泉社》出品,屬於我們的大天朝的艦娘《北洋崛起》終於問世啦。作品相關情況與四格漫畫正陸續放出。請不要將此當成霓虹的同人作品或是衍生創作,是貨真價實的原創!國風!娘化作品(什麼鬼)!  《北洋崛起》天朝鐵甲戰姬中全系列的第一部,重點是介紹國艦北洋水師的組建和形成。今年是甲午戰爭一百二十周年,所以做了有關北洋海軍的娘化主題。
  • 天朝京都 親子遊
    小時候北京只是書上的代名詞,年少時曾給父母畫下大餅,長大後帶他們去北京。時光易逝,這個心願卻始終被擱淺,生命在傳遞,老虎乖乖看著書本上的北京城、北海、長城,心心念念了好久~暑假前和閨蜜們一拍即合,決定暑期帶著熊孩子們一起去看新時代祖國的心臟!
  • 第二架「天朝上品號」品牌專機成功首航
    2018年5月31日,福州航空編號為B-7395的波音B737-800型客機「天朝上品號」首航儀式在福州長樂國際機場舉行,天朝上品酒業副董事長兼總裁黃永毅
  • 航海之王天朝神威組合技能攻略
    天朝技能是一種很傷水手的技能,在PK中是相當YD的!!! 下面我來談一下我關於天朝5個船長組合的心得。 3天朝:所謂3天朝,就是招到李華梅和鄭和這兩個天朝組合以後,主角通過吃天賦果吃出天朝組合技能的天賦。 1.純輸出3天朝陣容: 主角洗天賦,洗出來的是鼓舞,我推薦以後招船長走純輸出流派,船長分別為主角、李華梅、鄭和、艾斯、索隆。這樣的船長組合輸出是相當暴力的,RP高的話瞬間輸出相當BUG。。。
  • 天朝上品,給世界一瓶好酒,酒真的好嗎?
    細心的你應該發現發現機場,高鐵上,央視上,你都能看到「天朝上品,給世界一瓶好酒」這樣一句廣告。天朝上品貴人酒產於貴州茅臺酒廠集團技術開發公司,但它真的是一瓶好酒嗎?天朝上品官方介紹:天朝上品貴人酒產於貴州茅臺酒廠集團技術開發公司,屬於柔和醬香型白酒,中國首創53%VoL柔和醬香型白酒,它以其獨特的工藝、典型的風格,優良的品質馳名於世,在中國白酒中獨樹一幟。雖然官方介紹得很好,真的那麼好嗎?讓我們來探討一下。
  • 品牌之路 劍走偏鋒——天朝上品酒業品牌建設不走尋常路
    天朝上品自誕生之日起,始終把創新營銷放在重要的位置,以精準定位布局的戰略眼光、市場原始開發的開拓思路、靈活敏捷的機動性等優勢,化繁為簡,另闢蹊徑,找到了一條適合自己的創新驅動發展之路。新品類、新標準、新品牌、新市場,天朝上品就是在這種全新的格局下,讓天朝上品對標「民酒」,瞄準大眾消費市場。
  • 第十屆中國(貴州)國際酒博會開幕 省部領導、集團領導親臨天朝上品...
    國家商務部副部長錢克明,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副會長柯良棟,湖南省副省長何報翔致辭。希臘農業發展與糧食部部長馬基斯·沃裡迪斯,國際葡萄與葡萄酒組織總幹事保羅·羅卡·布拉斯科,國際酒企代表達立奧·梅內戈立,阿根廷駐中國大使館商務參贊朱利安·阿爾伯特·卡尼薩,西班牙駐廣州總領事館經濟商務領事馬艾濤,以及境外世界知名酒企負責人等國外嘉賓視頻出席。開幕式由貴州省人民政府副省長胡忠雄主持。
  • 「天朝上國」的榮耀與馬戛爾尼訪華的失敗
    或許,很多中國人心目中都潛藏著「天朝上國」的榮耀感。「天朝上國」的榮耀感,到底好不好?我們不妨看看馬戛爾尼訪華的失敗。早在1793年,英國派遣馬戛爾尼以慶賀乾隆帝80大壽為名出使大清國。顯然,乾隆皇帝滿滿的「天朝上國」的榮耀感,「英夷」竟然還想與大清平起平坐,這是完全不能接受的事。在馬戛爾尼看來,英國與大清都是主權國家,兩國關係應該是平起平坐的平等關係,根本無法接受上下級形式的「朝貢」關係。而滿清還沉迷於「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之中,思想意識之中壓根就沒有「平等」二字,認為凡是來中國交往的國家,都是為「納表稱臣」而來。
  • 天朝紳士裝逼指南|界面新聞 · JMedia
    在《王牌特工》中,兩位男神戴的都是「柯羅心」的眼鏡。是咯,唐裝絕對不是每個天朝紳士都能夠穿得棒棒噠正裝。一來要看款式,二來看人——同理可證旗袍。那究竟有沒有適合天朝紳士的套裝?且毋需特別訂製,只要有適合自己的尺碼就行。有啊,就是如今的改良中山裝,還有個更拗口的規範名詞——中西式立領男套裝。它是島國男生校服和西裝的完美結合,最是適合中國紳士。為毛?
  • 天朝上品給世界一瓶好酒 天九共享給企業一個轉型良機
    與以往傳統品牌的營銷不同,年輕人更注重品牌的獨特性,要想吸引他們,具有特色的品牌營銷必不可少,這其中有一個名為「天朝上品」的白酒品牌,走出了一條獨具品牌特色的創新發展之路,更是榮獲央視「新中國成立70周年70品牌」的殊榮。 天朝上品是由貴州茅臺酒廠集團技術開發公司重點打造的大單品,它是中國53度柔和醬香型白酒的創始品牌,也是世界酒業聯盟向全球推薦的中國白酒品牌。
  • 連日本人都如痴如醉,尊唐朝為天朝上國,網友:厲害了我的大唐!
    連日本人都如痴如醉,尊唐朝為天朝上國,網友:厲害了我的大唐!說起日本人,每個中國人都忍不住罵幾句;說起唐朝,每個人中國人都忍不住豎起大拇指。日本人在古代,是叫做倭國,據說這個稱呼,也是天朝賜予的,因為日本人古代的體形就是比較矮小的,故而被稱作是「倭人」和「倭國」,當時日本人也願意被這麼叫,因為這個民族就是崇拜強者,你只要比它強大很多,它願意跪舔。
  • 大清帝國眼中的「蠻夷人」
    公元1751年,大清帝國正值鼎盛之期,意氣風發的乾隆皇帝開始了第一次南巡江南之旅,同一年,他下令總督、巡撫將帝國境內不同的民族,以及與清帝國有外交往來的國家民族繪製成圖冊,簡要說明各國民族的男女容貌﹑服飾及生活習俗,以及向清廷朝貢等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