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管家』就是『打造群眾可感知、可觸碰的基層黨建』」。在江蘇省蘇州市工業園區勝浦街道日前舉行的「紅色管家2.0」啟動儀式上,勝浦街道黨工委書記劉強說。
勝浦街道下轄8個動遷社區、2個城市社區。目前常住人口10萬,戶籍人口3萬,外來流動人口7萬,面積34平方公裡,其中15.2平方公裡納入江蘇自貿區蘇州片區,是蘇州自貿片區的重要承載區。在蘇州工業園區「紅色管家」引領下,早在2018年初勝浦街道浪花苑社區就啟動試點「紅色管家」項目;在去年,針對城市化進程中出現的農民進城、動遷居民安置等新問題,勝浦街道黨工委又積極創新思路舉措,在推動動遷社區物業市場化改革、激活社區治理動能、服務經濟發展等方面取得一系列經驗。隨著勝浦街道「紅色管家2.0」啟動儀式的舉行,該街道在今年將圍繞「紅色物業2.0」、「紅色管家民生實事」、「蜂巢行動日」、「紅管成長營」、「紅色夥伴計劃」、「紅管熱線」等項目,以「幹了什麼事,幹了多少事,群眾認不認可、買不買帳」為標準,推動「紅色管家進萬家」,加快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新格局。
紅色物業築標杆
勝浦街道作為江蘇自貿區蘇州片區的重要生活服務區,在2018年年初蘇州工業園區啟動動遷社區物業管理市場化改革試點伊始就經過多輪會議部署,以浪花苑小區為試點,引進優質物業管理企業——長城物業試行市場化改革。通過推動社區物業改革,建立網格管理機制,拓展「紅色管家」服務內涵和外延,使得動遷社區由亂變治,交出了動遷社區現代化治理的「勝浦樣本」。
數據顯示,自2018年物業改革工作開展以來,街道改籤員工至混改物業公司175人,開除、勸退16人,各社區物業項目累計新增物業費收入近220萬元、新增停車費及公共收益700餘萬元,實現服務質效與可持續經營的雙重突破。今年,該街道將堅持以「居民需要」為導向,以「居民滿意」為標準,強化社區黨組織、「紅色物管會」、「老書記工作坊」在推進物業改革和監督物業服務過程中的重要作用;同時有序推進開放式商業街區物業改革,積極引入市場力量,完善管理機制,旨在打破開放式商業街區「不好管、管不好」的僵局。
把民生實事做實做好
勝浦街道於去年自主謀劃了「六項民生實事項目」、高空拋物攝像頭、銀齡餐廳等一系列民生項目,動用資金近6000萬元,解決了一批「老大難」問題。今年,該街道又確立了「2020年紅色管家民生實事工程」,共涉及服務產業發展工程、社區環境提升工程、安全隱患整治工程、市政設施提升工程、公共服務提升工程等具體工程5大項、15小項,預計總投入5637萬元。
在諸多民生實事工程中,勝浦街道尤為關愛老年群體、重視老齡事業的發展。通過深化「紅浦晚晴」等項目,截至今年5月該街道已建成日間照料點9個,助餐點3個,助餐服務覆蓋全街道,惠及80餘位老人,居家養老服務補助80周歲以上老人近700人,援助對象2人,累計服務近4000人次。
全員下沉「蜂巢行動」
紅色管家「蜂巢行動」是勝浦街道「紅色管家」在今年3月推出的全新子項目,由街道黨工委、辦事處直接領導,街道「紅色管家」項目組具體負責,機關、直屬企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全體參與。活動定於每季度末月的第一個周六開展,根據街道重點工作確定每季度行動主題,結合「紅色網格」建設,由街道全體機關及直屬企事業單位人員通過「登百姓門、聽百姓言、解百姓難」的方式,充實社區力量、傾聽群眾呼聲、推動工作落實,促進社區治理水平和為民服務的質量進一步提升。「腳上沾有多少泥,心中就積澱多少真情。幹部『沉下去、沉到底』才能讓基層工作『底數清、情況明』,我們街道黨工委、辦事處各項決策部署才能開展得『有底氣、見成效』」。劉強直言。(朱喜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