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賞析】望廬山瀑布

2021-02-23 擎天石下

雖然這首詩短短幾句,但很有意思,值得琢磨。

第一句,「日照香爐生紫煙」,太陽照在香爐上。香爐者,廬山北邊山峰的名字,因為煙霧繚繞峰頂,形狀與香爐相似而得名。這香爐峰裡生出了紫煙,你可能會說,我怎麼沒見過?我們家冒的都是黑煙或者白煙,從來沒見過什麼紫煙。有人認為,因為紅色的日光與藍天雲霧交織在一起,就顯示出紫色的煙霧;還有人說,太陽的光芒照射在瀑布激起的水霧上,出現了赤橙黃綠青藍紫的彩虹,遠遠望去,就好像紫煙。這些都有道理,但還有一個原因沒說出來,那就是道教的信仰使李白這樣寫。

李白從小在四川長大,四川是中國古代道教的發源地之一,他從小就深受道教思想影響,是個有證書的正式道士。他有詩說:「十五遊神仙,仙遊未曾歇。」打十五歲起我就好尋仙訪道,到現在也沒有停止過。當時不僅李白信道教,整個唐代都信仰道教,道教是唐代的國教。唐代上至皇帝,下至老百姓都信仰道教,很多人都有道士身份。道教崇尚紫色,所謂「紫氣東來」,說的就是當年老子從東方來到函谷關,遠遠望去仿佛有紫氣東來。說明這個紫色在道教文化裡象徵著吉祥,象徵著高貴。

李白的詩中多次出現紫煙這個意象,比如「爐火照天地,紅星亂紫煙」、「素手掬青靄,羅衣曳紫煙」等等,都與道教有關。可見李白說生紫煙,一方面可能真有紫煙,一方面是由於他的道教信仰。想想看,對一個道士而言,山上既有香爐,香爐裡升起的當然不可能是白煙、黑煙或者別的什麼顏色的煙,只能是紫煙,對吧?

你看,香爐峰裡生起了紫煙,這個「生」字用得特別好。要是我們寫,可能就「日照香爐飛紫煙」,「日照香爐飄紫煙」,「日照香爐各種紫煙」。晚唐詩人杜牧有一首詩《山行》,說「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生處有人家」。也用了這個生字,這個「生」有升騰的意思,在香爐峰裡冉冉升起了朵朵紫煙,非常富有動態的感覺。

接下來又說「遙看瀑布掛前川」,遠處一望,那巨大的瀑布掛在了山的前面,像一幕巨大的水簾,這氣魄很大。「掛」字用得非常妙,我們對比一下,「遙看瀑布懸前川」「遙看瀑布過前川」「遙看瀑布下前川」,這都不好。這一個「掛」字境界全出!氣勢很大,動態很足,視覺衝擊力強!古人常說,寫詩要「鍊字」,這就是鍊字!就是畫龍點睛之筆,看似不著意,看似沒啥出奇的,但是認真琢磨起來,無法替換這個字。這都是平時的功夫啊,你以為李白是天才,當然是天才,有天賦,但也是一首一首寫出來的,寫到今天這會兒才寫成一個天才,這「掛」字才能寫出來。

而且,這兩句都還不算什麼,頂多算個陳述句,一切都還沒開始呢!更猛的感嘆句在後邊吶!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這兩句回答了瀑布掛前川到底是怎麼掛的,那可不是像掛麵似的直挺挺的掛在那裡,而是從天而降,直接從天上衝到地下,我們都能想像出瀑布衝擊到地面發出的巨大轟鳴,李白也許聽不到,但他看到了。

廬山的瀑布有「三千尺」嗎?咱們先來看看廬山有多高,廬山的主峰是大漢陽峰,1470多米高。廬山上的瀑布有20多處,最著名最長的應該就是三疊泉瀑布,落差大概有150多米,也沒有「三千尺」。

三千尺是什麼概念?用現在的長度單位來換算,李白眼中的這條瀑布至少應該有一千多米長,只比廬山主峰短四百米,想想就覺得很不靠譜,至於「銀河落九天」那就更是超級誇張了。

你聽到這就有點小失落是吧?說了半天可能沒有紫煙,更沒有「三千尺」,那他憑什麼這麼寫?為什麼這麼寫?這不是騙人麼?開個玩笑。李白這麼寫原因很簡單,因為他年輕。

這首詩大概寫於唐玄宗開元十三年,公元725年前後,這時候的李白,二十三四歲,仗劍去國,辭親遠遊,從老家四川江油出發,沿江東下,遍覽名山大川,遍訪名人雅士。為的是什麼?為的是見世面,揚名氣,為的是實現自己遠大的抱負!李白的抱負很大也很簡單,在《代壽山答孟少府移文書》裡,他說自己要「申管晏之談,謀帝王之術,奮其智能,願為輔弼,使寰區大定,海縣清一。」一句話,我要做帝王之師,要做盛世宰相,要輔佐皇帝成就千秋大業。

一個二十多歲的年輕人,懷抱著青春的理想、遠大的抱負,沿著長江一路漫遊,遠望廬山,看到的當然不僅僅是一百多米長的瀑布,而是飛天而下的銀河,因為在詩人的眼裡,廬山的風光不僅僅是風光,更像是他青春的時光,放射著青春的光彩。所以,這是一首青春的詩篇,青春的詩篇就要有誇張,就要有想像,就要有浪漫,就不可能有一說一,而是要從一寫出十百千萬,十萬百萬億萬才痛快。

但這都還不夠!也許在李白看來,「飛流直下三千尺」還是俗氣,還是太現實,還是太具體,於是他再次強調指出,自己懷疑,非常非常深刻地懷疑,這不是瀑布,而是從九天之上飄落到凡間的銀河!這是銀河飄落到了人間,從九天之上降到了人間。李白真是一個浪漫派的高手,他故意說自己懷疑,但是他在語氣裡要強調的並不是懷疑,而是肯定,他其實想說的是:就是銀河落九天,但卻偏偏說疑是!等於是否定之否定,更加肯定這就是銀河。

飛流直下三千尺,還只是說瀑布落地很猛,長度很長,而銀河落到人間就沒這麼簡單了,那是多麼飄逸、多麼灑脫、多麼空靈,多麼仙氣十足!銀河這一落不要緊,整個廬山都變成一座仙山,一座空中之山啦!

這首詩大家太熟悉了,所以可能對「飛流直下三千尺,疑似銀河落九天」沒有太新鮮的感覺。但如果是第一次接觸到這兩句,真的會被嚇到。因為這樣超乎常理的想像與誇張,實在是匪夷所思。我們後邊還會陸續講到李白很多的詩,你都會被嚇到。因為你要是去了李白寫過的那些地方,你就會說:李白真的很敢誇張,而我們根本做不到這麼誇張。

李白為什麼有這樣的胸懷和情懷?因為他是盛唐的青年詩人,眼中全是青山綠水,心中全是朝陽晚霞,眼光之上是浩蕩的星空,心中以外是不受約束無邊無際的遼闊想像,在這兒,非凡的想像力、勇敢的想像力就是時代的精神,就代表著這個時代的創造力和創新力。

也有人很想學習這種想像力、創造力。中唐詩人徐凝寫了一首《廬山瀑布》:虛空落泉千仞直,雷奔入江不暫息。今古長如白練飛,一條界破青山色。

詩的大意是:憑空落下千尺泉水,滾雷似的奔湧江中。宛如白練飛到眼前,一座青山被它勘破。詩還不錯,但有李白的詩在前,這詩就打了折扣。到底打了多少折扣呢?

一句話,李白的是神仙的詩,徐凝的是木匠的詩。你不能說他寫得不好,只能說他不該寫這首詩,但他寫了,所以就惹怒了一個李白的超級粉絲,這個超級粉絲本身也是超級詩人,他是誰呢?就是大家非常熟悉的宋代的詩仙——蘇軾,蘇子瞻,蘇東坡,人們都叫他坡仙。蘇軾快五十歲的時登上廬山,一上廬山他就開始批評徐凝的這首詩,蘇軾說:

帝遣銀河一派垂,古來惟有謫仙詞。飛流濺沫知多少,不與徐凝洗惡詩。

上帝派銀河來到人間,只有謫仙的詩才配得上它。瀑布的水流再多,也洗不掉徐凝這首糟糕的詩!蘇軾這個人雖然很偉大,但偉大的人優秀的人不免刻薄,但也可以看出蘇軾對李白這首詩的崇拜。蘇軾在廬山上可不僅僅只是批評徐凝的詩,最重要的是,要留下與李白相匹配的好詩,這首好詩就是《題西林壁》: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同樣是寫廬山的詩,李白的詩讓我們激動,讀到之後就很想去看看,廬山瀑布到底是不是三千尺?到底像不像銀河?而蘇軾的詩卻讓我們開始思考人生思考生活。

生活的真相到底是什麼?我是否真的了解自己?別人對我的評價是否正確?你就發現啊,宋詩特別注重講道理,也就是所謂的重理趣,唐詩呢特別注重寫感情,也就是所謂的重情致,這是唐人與宋人性情、性格的不同,也是唐代和宋代兩個王朝氣質的不同,其實天下的詩,無非唐詩宋詩兩種,因為天下的性情,無非情感與理智兩種,李白和蘇軾正好在廬山上為我們演繹了唐詩與宋詩的不同美感,人生性情的不同境界。

留言板

相關焦點

  • 【小詩詞】《望廬山瀑布》--唐·李白
    今天,我們分享唐代著名詩人李白描寫瀑布的詩——《望廬山瀑布》,李白筆下的瀑布雄偉壯麗,非常的生動形象,讓我們通過這首詩去勾勒出我們腦海中瀑布的畫面
  • 望廬山瀑布的詩意 望廬山瀑布古詩的意思翻譯
    《望廬山瀑布》是李白隱居廬山時所作,寫出了自己在廬山所看見的風景。文中運用了誇張的藝術手法,將瀑布的壯觀描寫得淋漓盡致。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這首詩的詩意,讓我們一起來學習一下吧。  《望廬山瀑布》  唐·李白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 望廬山瀑布
    望廬山瀑布李白(唐)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
  • 李白的望廬山瀑布,為什麼寫的是秀峰瀑布而不是廬山三疊泉?
    廬山風光秀麗,山峻水秀,自古以來就有很多文人騷客前來拜訪,古代人喜歡遊山玩水,吟詩作賦,1200年前李白在廬山想隱居就是看中了這裡的山水,他曾經5次遊覽廬山,可見李白對廬山有多麼的喜愛啊。李白在廬山遊覽的一段時間裡,寫了很多首詩詞,比如著名的《望廬山瀑布》。很多人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李白在廬山留下不僅僅只有這一首。
  • 幼兒學唐詩之李白:望廬山瀑布
    新東方網>學前>幼兒教育>趣味學習樂園>學前班語文>正文幼兒學唐詩之李白:望廬山瀑布 2013-02-01 18:19 來源:網際網路
  • 古詩譯文賞析1-望廬山瀑布
    本文僅選取三首唐詩及名家譯文進行比較賞析,以說明詩歌翻譯的獨特與高難之處。 前人說"詩之難於絕句"。李白是七言絕句的聖手。清沈德潛在《唐詩別裁集》中說得好:"七言絕句,以語近情遙,含吐不露為貴;隻眼前景,口頭語,而弦外有音,使人神遠,太白有焉"。本文從"難"處著眼,特選兩首李白之作,均為體現其藝術風格的代表作。
  • 李白《望廬山瀑布》
    「 望 廬 山 瀑 布 [唐]李白 」 【譯文】 在陽光照射下香爐生起紫色煙霞,遙望瀑布象白色綢帶掛在山川間。飛流直下的水象似有幾千尺,使人懷疑那是銀河瀉落到人間。 【注釋】 1. 香爐:指香爐峰。紫煙:指日光透過雲霧,遠望如紫色的煙雲。
  • 跟著詩詞去旅遊:飛流直下三千尺 |《望廬山瀑布》
    《望廬山瀑布》李白朗讀丨優爸(點擊下方綠標即可收聽)
  • 《望廬山瀑布》 唐·李白
    望廬山瀑布唐·李白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注釋1、日照」二句:一作「廬山上與星鬥連,日照香爐生紫煙」。香爐:指香爐峰。紫煙:指日光透過雲霧,遠望如紫色的煙雲。孟浩然《彭蠡湖中望廬山》:「香爐初上日,瀑布噴成虹。」遙看:從遠處看。掛:懸掛。前川:一作「長川」。川:河流,這裡指瀑布。2、直:筆直。三千尺:形容山高。這裡是誇張的說法,不是實指。3、疑:懷疑。銀河:古人指銀河系構成的帶狀星群。九天:極言天高。古人認為天有九重,九天是天的最高層,九重天,即天空最高處。一作「半天」。此句極言瀑布落差之大。
  •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李白《望廬山瀑布》鑑賞
    賞析名家詩詞,聆聽名家心聲,領略名家風採。
  • 望廬山瀑布(唐)李白
    01詩詞直譯香爐峰在陽光的照射下生起紫色煙霞,遠遠望見瀑布似白色絹綢懸掛山前。高崖上飛騰直落的瀑布好像有幾千尺,好像是銀河從天上瀉落到人間。日照香爐(lú)生紫(zǐ)煙,遙看瀑(pù)布掛前川。02詩詞鑑賞李白(701年2月8日 [1-3] 或2月28日 [4] —762年12月 [1-2] ) ,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與杜甫並稱為「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
  • 李白的這首《望廬山瀑布》,你一定沒讀過
    每天詩詞獵奇,關注讀書狗子!瀑布是大自然天生的壯麗奇觀,遠觀瀑布都能為之震撼。因而古代詩人也頗多描寫瀑布的詩詞名句,比如唐宣宗李忱的「溪澗豈能留得住,終須大海作波濤」、孟浩然的「香爐初上日,瀑水噴成虹」、徐凝的「虛空落泉千仞直,雷奔入江不暫息」等等。而其中最經典也最為人所熟知瀑布詩的莫過於李白的一首《望廬山瀑布》: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 徐凝的《廬山瀑布》和李白的《望廬山瀑布》,你喜歡哪一首?
    同為唐詩,同為寫廬山瀑布,為何李白的《望廬山瀑布》為千古神作,而徐凝的《廬山瀑布》卻被蘇軾稱為惡詩?如果沒有蘇軾拿著兩首詩一較高下,單獨去看的話,哪一首更好?
  • 望廬山瀑布,這次李白真的沒有誇張
    這是我背得滾瓜亂熟的詩詞之一,即便當時還不能完全理解。後來聽說比起著名的黃果樹瀑布、壺口瀑布,廬山瀑布要遜色許多,就漸漸淡忘了。直到這次親眼所見,感覺還是比較震撼的。廬山共計有20餘處瀑布,李白所描寫的瀑布位於廬山南麓秀峰風景區內,通常稱為秀峰瀑布。東晉時期,中國經濟中心逐漸南移,廬山也開始熱門起來。但是相當長一個時期,由於山上交通不便,人員活動還是主要集中在廬山外圍,例如周邊的東林寺、海會寺等。到了19世紀,才開始大規模的開發山上,形成以牯嶺鎮為中心的核心景區。
  • 紫龍望廬山瀑布
    作為80後的我,廬山第一次出現在我的視野裡並不是因為李白那首膾炙人口的《望廬山瀑布》中的名句「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而是他 對就是這個留著一頭長髮,打著一手「廬山升龍霸」的紫龍,一個讓五老峰三疊泉泉水逆流的男人!
  • 未來講堂|李白《望廬山瀑布》(其二)誦讀:齊克健
    中國宋慶齡基金會、中國廣播電視社會組織聯合會有聲閱讀委員會攜手推出「未來講堂」古詩詞名家誦讀系列活動,邀請百位名家誦讀賞析百首經典古詩詞,把最經典的古詩詞與最優美的聲音有機結合,讓廣大青少年感受古詩詞的力量與芬芳,在吟誦鑑賞中志存高遠
  • 很多網友錯把廬山的三疊泉,當成香爐峰的《望廬山瀑布》咋回事呢
    來江西廬山遊玩的朋友,都說不來三疊泉,不算廬山客。看來廬山的三疊泉、比香爐峰的景色更勝一籌。然而,有很多沒來過廬山的網友,錯把廬山的三疊泉,當成是李白寫的望廬山瀑布。 《望廬山瀑布》作者唐朝詩仙李白,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凝是銀河落九天。
  • 大唐同題詩PK之望廬山瀑布
    一望廬山瀑布李白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二廬山瀑布在江西九江市廬山區,是一個瀑布群。廬山也叫匡山。廬山的香爐峰有四座,李白在這裡面所說的香爐峰,指的是南香爐峰。杜甫曾在《不見》裡有詩句,「匡山讀書處,頭白好歸來。」因為李白曾經在廬山這個地方隱居讀書,所以老杜詩中的這個礦山,指的是廬山。咱們還是把話題轉向說李白的這首《望廬山瀑布》。
  • 七絕一首《望廬山瀑布》
    來到廬山,我最想看到的就是唐代大詩人李白《望廬山瀑布》詩中的廬山瀑布。此瀑布位於秀峰風景區內,不是在廬山中心景區內。廬山中心景區內的三疊泉瀑布不是李白詩中的瀑布(三疊泉景區內有的地方打著《望廬山瀑布》廣告)。在距離秀峰風景區很遠的地方就能望見廬山瀑布,似一條白線。心情激動!終於要見到真面目了。
  • 別讓「望廬山瀑布」淪為望廬山卻步
    有網友統計,逛遍廬山所有景點需花1792元。(10月6日《京華時報》)  廬山景區的進山門票上寫著,自然景觀一次性購票,從票面看來,這相當於逛廬山的通票。說好的「通票」,咋就不能通旅了呢?根據國家發改委的文件要求,遊覽參觀點原則上實行一票制,確需單獨設置園中園門票的,要嚴格審批。這就意味著一票制是原則,單獨收費不僅是例外,更需要經過嚴格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