郫縣豆瓣和蒼蠅館 最安逸成都的川菜之魂

2021-02-27 成都玩樂攻略

本期內容

成都安逸,食物也有著川西平原的緩慢,沒有重油重辣,而是悠長委婉。與重慶相比,成都菜更像成都的姑娘,說話輕巧,不著急,慢悠悠展示著自己的味道。從家常小館到豪華大餐,從清早的早點到凌晨的夜宵,無論是串串香還是老媽蹄花,無論是牛油火鍋還是一款回鍋肉,它們分布在成都大大小小的街道兩側,散發著香味,成都的確是一個吃貨的天堂。

菜市場和郫縣豆醬

在一個城市,如果想知道這個城市食物的秘密,最簡單的方式就是去當地的菜市場,菜市場裡有當地最日常的生活。玉林菜市場不算是很大的菜市場,各種新鮮的蔬菜羅列,到了冬天,就有兒菜賣了,在四川這是家常的蔬食,到了北方就不常見到。所謂「兒菜」,其實是「抱子芥」,一個粗大的根部上,有一個個翠綠的芽孢,如同孩子圍抱著母親。

兒菜口感清爽回甘,適合做湯,也適合炒臘肉。成都的菜市場往往不光賣菜,還是小吃的集合地,玉林菜市場門口就有眾多誘人的小吃:可以在王媽烤兔買一根烤得香酥的兔腿,邊走邊吃;也可以去王記白家肥腸粉點一碗當早餐,不要忘記告訴店家在肥腸粉裡加兩個冒節子,節子是打了節的一段小腸,輕輕咬,裡面會有豐滿的汁水。如果說,菜市場裡隱藏著當地百姓日常生活的靈魂,那麼一份郫縣豆瓣裡,隱藏著川菜的靈魂。

郫縣豆瓣被稱作「川菜之魂」,一個川菜廚師把郫縣豆瓣運用得純熟,無論是麻婆豆腐還是一道回鍋肉,沒有郫縣豆瓣,不能想像。郫縣距離成都市區大概一個小時的車程,當地盛產郫縣豆瓣,甚至有一個碩大的川菜產業園區,許多農副產品加工企業入駐郫縣川菜產業園區,從豆瓣到泡菜,到各種川味小吃。

傳統的郫縣豆瓣需要使用四川雙流牧馬山產的二荊條辣椒、四川郫縣二流板產的蠶豆、四川自貢產的巖鹽。然而不少企業為了追求效益,使用更便宜的甘肅、新疆辣椒。

我們去到豆瓣廠的時候正是中午,太陽正足,醬缸都敞著蓋子,一片數不清的瓦缸有序羅列,一個女工正在翻曬豆瓣:她用一個特製的木質工具伸到瓦缸內,從下往上攪拌,她說熟練的工人三下便可翻透。

好豆瓣需要經年的曬制,細心的料理。一年的豆瓣顏色還有點豔紅,到了三年期的豆瓣就已經顏色暗紅,豆瓣廠的工人給我們看五年期的豆瓣,顏色已經黑褐色,香味更加濃鬱。不同年份的豆瓣價格不同,頂尖豆瓣的價格往往是普通豆瓣的數十倍。

這些好豆瓣進入廚房,煎炒烹炸,調和著川菜之味。

蒼蠅館與川菜名門

成都人把狹仄簡陋的小館都叫作「蒼蠅館」,所謂蒼蠅館往往有幾個硬指標:店堂夠破,味道絕妙,服務一般。這家蒼蠅館在曹家巷菜市場裡,環境簡陋,去晚了就要排隊,出品味道不錯的奇香排骨、豆腐腦花。豆腐腦花是這裡的招牌,幾乎來者必點,豆腐與腦花都有著相似的軟嫩滑膩的口感,這的確是一款下飯的美味。

據說隨著成都城北改造,這家人們傳說中的「成都第一蒼蠅館」也面臨著拆遷。但是對於成都人來說,這些便宜好吃的小館子遍布大街小巷,人們排著隊去吃三哥田螺,排著隊去吃串串香。

除了這些平價誘人的小館子,成都也有許多裝修講究、追求文化品位的高端餐廳,他們構建著成都美食的序列與譜系,其中最典型的餐廳是柴門蜀郡。柴門蜀郡在四川博物館旁邊,風光秀美,裝修典雅。

與許多此類餐廳不同,柴門的公司高層都是廚師出身。楊俊良是柴門的總經理,他以前也是一名廚師。

楊俊良說,他們更知道食材重於一切的道理,千辛萬苦尋找上好的食材,其實只為做出一道口味講究的菜。這裡全部使用有機蔬菜,豬肉也都是散養的土豬。前不久他在香港的一家餐廳裡吃到一款豌豆尖,肥厚細膩,顏色周正,比四川常見的豌豆尖質量更好,他找到廚師打聽這豌豆尖的來源,得知是泰國產的,於是他們準備專門去一次泰國,只為尋找這一款豌豆尖。

!

我也在這裡吃到了口感完美的回鍋肉,回鍋肉算是一道經典川菜,但是罕有餐廳能 做得完美,越是簡單越是複雜的道理在回鍋肉上得到完美體現。楊俊良說,在四川回鍋肉有眾多流派,他們選擇最傳統的做法,選用二刀肉,炒出燈盞窩。這些都是回鍋肉術語:「二刀肉」是遵古訓,割不正不食,割豬坐臀肉頭刀往往不方正,須第二刀才齊整均勻;「燈盞窩」則需要掌握肉片薄厚和炒制火候,炒至肉片吐油打卷,起燈盞窩,肉片兒的周邊受熱截面大,產生更強烈的形變從而扯動肉片彎若燈盞。

越來越多的餐廳開始關注食材,付天寧是盛世麒麟餐飲有限公司董事長,他們旗下有幾家火鍋品牌。他們在成都雙流建造了一座標準化的食品工廠,作為中央廚房,集中供應旗下幾十家火鍋店的鍋底、蘸料、涮品。

在乾淨整潔的車間裡,付天寧饒有興趣地向我們介紹鍋底的秘密:辣椒有四五種選擇。有二荊條,也有子彈頭,還有一種外號「毒藥」的辣椒,幾種辣椒有的是提香,有的是增色,有的是增加辣度,按照比例搭配,找到最佳口感。原料庫裡,還有十幾種香料,「知道為什麼我們的火鍋吃了不上火嗎?都是憑著這些香草。」他指著一包白蔻說。

在火鍋中,底料容易標準化,難得的是成都人還做到了涮品的標準化。不同的食材經過一道道處理,最後打包裝盒,運輸到每一家火鍋店的餐桌旁,無論是四川還是北京,所吃到的黃喉和豆芽都是一樣的品質。這也是四川火鍋能夠流傳得最廣,最容易達到統一口味的原因。

!

覓食成都

甘記肥腸粉

一家不得不去的肥腸粉店,尤其是要點冒節子,一咬滿嘴芬芳,是吃貨的心水推薦。

地址:金牛區馬鞍北路18 號( 玉龍火鍋旁邊)

明婷飯店

被譽為「成都第一蒼蠅館」,多年來生意火爆,最著名的菜是腦花豆腐。據說這裡已經不如當年好吃,但是去成都,總是要去一次。

地址:金牛區外曹家巷菜市場內

廖老媽蹄花 成都有眾多的老媽蹄花,不知真假,但是每一家口味區別不大。這是夜宵的不二選擇。

地址:青羊區東城根南街7-11 號

三哥田螺

成都人氣爆棚的三哥田螺,主營田螺,香辣異常,也火爆異常。成都必去之處。

地址:錦江區北書院街

柴門蜀郡

成都高端餐飲的代表作,裝修大氣豪華,菜品追求好食材,老闆是廚師出身,這也就保證了穩定的品質和味道。

地址:青羊區浣花南路251號四川博物館前門處

香積廚

寬巷子裡的川菜館,做火爆川菜,吃完飯剛好可以遛彎,逛逛寬窄巷子。

地址:青羊區寬巷子18 號

白夜酒吧

詩人翟永明開的酒吧,算是成都的文藝基地,如果你算是文藝青年,這裡應該去試試。

地址:青羊區窄巷子32 號

相關焦點

  • 郫縣豆瓣博物館開館啦!「川菜之魂」背後的故事了解一下!
    經過一年多的打造,郫縣豆瓣博物館在郫都區戰旗村鄉村十八坊正式開館。博物館開館標誌著郫縣豆瓣文化傳承正朝著專業化、規範化和普及化的道路邁進,對弘揚郫縣豆瓣文化、打造地方特色品牌有積極意義,也有利於大眾了解川菜文化的深刻內涵。
  • 川菜之魂研學之旅,鵑城牌郫縣豆瓣廠區入選首批研學旅行主題線路
    董事長徐良進行「川菜之魂·研學之旅」線路主題推介:研學實踐要結合區域特色文化才能落地生根,郫都區作為第一批全域研學試點單位,擁有「七個唯一」的獨特優勢,唯一的郫縣豆瓣生產地、唯一的農家樂發源地、唯一的中國川菜產業園區、唯一的成都川菜博物館、唯一的中國川菜文化體驗館、唯一「郫縣豆瓣」
  • 成都的郫都區是「川菜之魂」——郫縣豆瓣醬和安靖蜀繡的故鄉
    郫都區是四川省成都市下轄區,位於成都市西北部,總面積438平方公裡,下轄9個街道、3個鎮,是四川農家樂旅遊發源地,有豆瓣之鄉、蜀繡之鄉之稱。有名的「郫縣豆瓣醬」就來自成都的郫都區!郫縣豆瓣郫縣豆瓣,成都市郫都區(舊稱郫縣)特產,中國地理標誌產品。是中國頂尖調味料之一。它在選材與工藝上獨樹一幟,與眾不同。
  • 2020「成都國際美食節」郫都區體驗會場暨第八屆郫縣豆瓣博覽會...
    10月14日,2020「成都國際美食節」郫都區體驗會場暨第八屆郫縣豆瓣博覽會正式啟動。此次活動以2020「成都國際美食節」為契機,聯動成渝雙城及成德眉資四地,助推美食文化國際交流發展,高位打造川菜行業招商引資平臺,為成都建設國際美食之都和國際消費中心城市貢獻「郫都力量」。
  • 聚成都遊天下鵑城牌郫縣豆瓣房車尋味之旅文化旅行活動正式啟動!
    由四川省郫縣豆瓣股份有限公司主辦,成都房車露營自駕旅遊協會、途居島共同承辦的「聚成都·遊天下」鵑城牌豆瓣房車尋味之旅活動順利啟程!本次活動將「鵑城牌」郫縣豆瓣,川菜文化與房車旅居生活相結合,首批來自全國各地的房車車友達人來到成都棕櫚世界房車自駕露營地集結。
  • 天府成都·安逸郫都丨是我的熱愛
    、川菜之魂、蜀繡之鄉、生態之城……古與今無數讚譽的疊加,讓古老而又年輕的郫都區,旅遊產業中散發出迷人的魅力。熱辣盛宴 品川菜之魂「吃在四川,味在郫都」,有著300多年歷史的郫縣豆瓣,是川味食譜中常用的調味佳品
  • 辣椒絕非川菜的靈魂,郫縣豆瓣才是
    豆瓣醬的口味有地域之分,江南一帶以及北方大部分地區的豆瓣醬,是用黃豆製成,鹹鮮口味,可以做調料,也可以直接用來蘸菜拌麵。川式豆瓣醬的代表——郫(pi,二聲)縣豆瓣醬,則是用蠶豆做醬,味鹹而辣。它才是人們心目中真正意義的豆瓣醬。郫縣豆瓣並不昂貴,原料尋常,隨處可得,但它卻是川菜味道和境界的基礎。
  • 川味魂.郫縣豆瓣醬製法揭秘
    郫縣豆瓣素有川菜之魂的美稱。產於四川郫縣。郫縣地處成都平原中部,因得都江堰灌溉之利,盛產稻、小麥、油菜籽、胡豆(蠶豆)、大麻等。
  • 川菜之魂及史
    川菜之魂是什麼?是海量辣椒,是麻辣味型,不,你太小看四川人了。我先給你糾糾偏。前幾日,成都郫縣又現新冠疫情,網友的加油口號是「熱乾麵贏了,大盤雞贏了,青島啤酒贏了,烤全羊贏了,郫縣豆瓣也一定贏」。看到這,你多半知道了,川菜的魂魄就是它——郫縣豆瓣。據載,清初,四川經歷連年戰亂,人口驟減,時任四川巡撫張德地上書康熙皇帝,,「舟行數日,寂無人聲,僅存空山蕪麓」,「舉城盡為瓦礫,藩司公署久已鞠為茂草矣」。
  • 天府成都•安逸郫都
    擦亮中國農家樂旅遊發源地金字招牌,打造全國鄉村振興示範區——「天府成都,安逸郫都」,從歷史深處走來,向美好未來延伸。九天開出一成都,千流萬脈源望叢。四川的世界名片中,古蜀文明排在首位,郫都區作為古蜀文明發源地,杜宇教民農桑、鱉靈治水興蜀在文化歷史中具有開創性意義和深遠影響,厚重的文化底蘊奠定了特殊的文化地位。
  • 王開發:郫縣豆瓣是川菜一個獨特符號 希望更多人愛上豆瓣
    1978年,我被派到榮樂園,並有幸拜川菜大師張松云為師,系統學習川菜。張松雲是川菜大師藍光鑑的弟子。藍光鑑稱得上是現代川菜的鼻祖級人物,他最早在正興園作徒弟,1911年獨立門戶創立了包席館子「榮樂園」。榮樂園是民國時期成都最有名的包席館子,許多達官貴人都喜歡到榮樂園宴請客人。
  • 如果世上沒有郫縣豆瓣,川菜會變成什麼模樣?
    | 假比說系列 002四川有一味調料為譽為川菜之魂,複合味神器,中國頂尖調味料之一。火鍋,麻婆豆腐,回鍋肉等一眾知名川菜都因它畫龍點睛。一味傳承了331年的調味料,名為「郫縣豆瓣」。郫縣豆瓣在川菜體系中的地位有多高?「不一定每道川菜都要加郫縣豆瓣,但加了郫縣豆瓣的一定是川菜。」如果說花椒和辣椒是川菜的骨,那麼郫縣豆瓣就是川菜的肉。川菜味道的精髓是複合味,24種味型的不同組合造就了許多經典的川菜菜品。
  • 「聚成都 遊天下」CUCHENG郫縣豆瓣房車之旅遍布全國
    由四川省郫縣豆瓣有限公司主辦,由成都房車自駕旅遊協會和土州島聯合舉辦,郫縣豆瓣房車搜索之旅活動自啟動以來,已持續近3個月。本次活動結合了「杜鵑城市品牌」郫縣豆瓣、川菜文化和房車出行生活,首批來自全國各地的房車朋友來到成都palm世界房車自駕營地。並以川菜文化體驗館、郫縣豆瓣廠等川菜文化的標誌性建築。深度了解和了解「川菜之魂」豆瓣文化,打開「杜鵑牌」郫縣豆瓣房車探索之旅,走遍全國,共同點亮旅遊足跡!讓我們回顧一下活動的精彩瞬間,看看那些騎著杜鵑牌郫縣豆瓣的車手們都去了哪裡!
  • 食材篇丨郫縣豆瓣:就是這小小的一味調料,簡直構築了川菜之魂!
    郫縣豆瓣香味醇厚卻未加一點香料,色澤油潤卻不見任何油脂,具有辣味重、鮮紅油潤、辣椒塊大、回味香甜的特點,是川味食譜中常用的調味佳品,素有「川菜靈魂」之稱。郫縣豆瓣能夠從眾多的豆瓣醬中脫穎而出,躋身四川三大名瓣之一,這與它的選材和工藝有關,風格獨樹一幟,與眾不同。郫縣地處成都平原中部,因得都江堰灌溉之利,盛產稻、小麥、油菜籽、胡豆等。
  • 遇見非遺|都是醬,憑什麼它叫「川菜之魂」?
    對味道的追求最終歸結到對原料的追求今天,就讓我們來解讀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川菜之魂」——郫縣豆瓣在郫縣這座古蜀故都尋香穿越幾百年滄桑的味覺盛宴只有經過時間沉澱才能成就郫縣豆瓣的馥鬱濃香傳承百年,堅守匠心誕生於偶然的郫縣豆瓣慢慢成為川菜體系中無可替代的一味川菜之魂真正的味道經得起時間考驗油鍋翻湧時瞬間浸入的郫縣豆瓣在狂熱的溫度中把積蓄已久的香氣爆發出來
  • 郫縣豆瓣製作有秘方 日本人也無法複製
    原標題:澳大利亞駐成都總領事為什麼把郫縣豆瓣打包回家?   近日,澳大利亞駐成都總領事郭南希打包郫縣豆瓣回鄉的消息刷爆了媒體圈,不少人很好奇,郫縣豆瓣到底是什麼?四川省郫縣豆瓣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徐良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川菜好吃的奧秘就在於豆瓣,而郫縣豆瓣是川菜之魂。
  • 「聚成都·遊天下」鵑城牌郫縣豆瓣房車尋味之旅正式啟動
    7月11日,「聚成都·遊天下」鵑城牌郫縣豆瓣房車尋味之旅活動在成都棕櫚世界房車露營地正式啟動,活動現場集結了20臺房車,眾多車友參與首次「尋味之旅」,參觀了「鵑城牌」郫縣豆瓣廠區和川菜文化體驗館,感受川菜之旅的獨特魅力。
  • 「鵑城郫縣豆瓣」號動車首發西安,川陝考察團共話發展
    9月25日,「鵑城郫縣豆瓣」號動車在成都舉行首發儀式,首發目的地西安,列車跨越秦巴山水,開啟川菜、陝菜文化交流之旅。成都電視臺等媒體現場採訪了徐良董事長和劉曉鍾會長。「鵑城郫縣豆瓣」號動車以豆瓣紅為主色調,通過車身外的彩貼、車內海報、桌貼、品牌天幕、車體門貼、LED語音播報等多種形式,立體化展示「鵑城牌」郫縣豆瓣品牌形象。
  • 四川省丹丹郫縣豆瓣股份有限公司舉行「國家企業技術中心」揭牌儀式
    據了解,300多年前,郫都人用蠶豆和辣椒,創造了「郫縣豆瓣」,改寫了川菜歷史,成就了「川菜之魂」的美譽,郫縣豆瓣製作工藝和技術走出四川、走出中國、走向國際。2016年郫縣豆瓣品牌價值達650億元,涉及專利近3000件,蟬聯加工食品類地理標誌產品全國第一,四川省地理標誌產品第一。「郫縣豆瓣」的產生和發展,就是創新創造實踐的演進和升華,也是一代代郫都人創新精神的繼承和弘揚。
  • 明明都是醬,憑什麼它成了「川菜之魂」?
    機緣巧合成就傳奇四川郫縣豆瓣始於明末清初,揚名於康熙年間,是四川省獨有的特產調料,又是烹飪川菜的經典調料,被譽為「川菜之魂」。相傳,陳氏族人無意之中用曬乾後的葫豆拌入辣椒和少量食鹽,用來調味佐餐,不料竟香甜可口,胃口大開,這就是豆瓣醬的雛形。幾代傳承之後,陳氏後人發現鹽漬辣椒易出水,不宜保存,所以在祖輩的基礎上,借鑑豆腐乳發酵之法,加入灰面、豆瓣一起發酵,其味鮮辣無比,郫縣豆瓣就此誕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