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sephine-全球酒店品鑑 主編
起名字這事情我不太懂,但是從客人搜索習慣來說,酒店名字也要配合SEO進行優化吧,比如配合某著名旅遊城市著名景點來命名(上海外灘華爾道夫酒店),搜索關鍵字肯定會有「上海、外灘、酒店」配合星級肯定會被率先找到。還有就是配合展會 展覽等地方的展館命名,商旅客人會有搜索需求,如上海桔子酒店精選光大會展中心店等。
葛健-酒店哥CEO
比如我之前在新浪的時候,對外籤署合同時,有好幾個公司名字。但客戶記住的都是新浪。好名字,可以做到「過耳不忘,不脛而走」。
高端酒店往往為了追求「獨特」的味道,就走向了追求詩意、追求個性,追求雅致,造生詞,甚至是用生僻字的方向,背離了」名字』的本質是降低營銷成本,降低了解、記憶、傳播的門檻。
張寶龍-去哪兒網集團連鎖
我在上海進賢路特別喜歡去吃一家本幫菜,名字就取得非常有意思:春餐廳!一家「叫春」的餐廳,讓人能第一時間記住。
經濟型連鎖酒店名字越大眾,越能讓人所熟悉,高端酒店反之;所以一個好名字,要麼容易記住,要麼和酒店一樣,有獨特的味道,符合入住人的身份。
花心射手-凱撒利茲-VP
我不是很理解某最近很火的據稱已有百家的中高端品牌的名字,我聯想生出的形象會難以聯繫,也許這就是藝術控和我的區別。還有一些國際連鎖針對中國市場推出或合作的品牌,也是拗口的難以理解。
Irene-湖邊邨公關
個人覺得:名字取得特別好,絕對有幫助;名字取得特奇怪,大家會有微詞,但也許印象深刻;名字取得一般般,其實可以忽略它的影響,最終還是看產品本身,和人名同理,一命二運三風水,名字排在比較後面,有時人們會過於強調了它的作用,同名同姓也許命運相差甚遠。主要忌拗口、生僻和過長。
另外,覺得有必要解釋一下「邨」字,酒店所在建築民國時代就取名湖邊邨,酒店主人是想保留城市記憶,就沒另外取名,當然現在「邨」字用得少,有點小麻煩,但上海也有相關地名,據Ryan說香港比較多。
Josephine-全球酒店品鑑 主編
生僻字這個應該儘量避免,而且我覺得還應該避免打字時候不能馬上聯想出來的詞語,據說兩款打車軟體,快的打車下載量比嘀嘀打車要大,就是因為很多人都是搜「滴滴打車」,還需要配合大家懶得找正確的字這個「習慣」。
王小月-富驛時尚酒店信息/品牌負責人
作為一個比較相信風水的臺灣老闆,我們集團幾個品牌比如富驛,泊逸都是算過風水的,同是也考慮了英文相近的原則,比如FX和富驛,還有boutix和泊逸,另外一個是artix和雅逸,選擇字的時候考慮了中文的含義,比如驛站就是古代出行途中休息的地方,逸比較安逸,是我們中高度的一種理念,帶給客人更好的感受。
伍國柱-街町酒店CEO
關於酒店取名,我個人認為有幾點:
1、堅決不山寨!這個現象可能大部分酒店不存在,但也看到部分酒店圖省事兒,或者出於特殊目的直接山寨品牌名或者logo,給客人感覺很差。
2.酒店或品牌名我覺得好記易傳播是前提,再好的名字讀著不順或者不容易被記住是蠻悲催的。另外文字上也儘量不用生僻字,廣大群眾表示不認識也讀不出來,更別說寫了。
3.名字在第2點的前提下能夠表達酒店的品牌故事或者酒店特性那是極好的。我比較喜歡的名字比如「花間堂」「隱居」,雖然我不喜歡太中式的東西,但是我覺得這兩個名字很能代表他們酒店品牌的特色,看了名稱就有畫面感,很貼切。
4.建議不要中英文直接翻譯,最好能取表達同一意思的中英文做組合,國外品牌英文翻譯成中文諧音相對容易,國內品牌翻譯成英文想對困難些,建議取意不取音,也不要用拼音。
嚴棟-如家酒店集團品牌部
就我個人的經驗來看,酒店業的起名一般會受幾個因素的影響:
第一,創始人的品味,如季琦,如家開始的名字叫唐人,再到後面的漢庭,華住一脈相承的民族自豪感。
第二,目標客群體,如街町的年輕,如家的踏實務實,漫心的閒適等等,這個很多不多舉例。主導人應該是品牌部門。
第三,洋或者崇洋,一般是音譯或者假裝音譯,嚴格說可以屬於前一類。
第四,地域特色,如雲上四季等。
第五,上口。這個像去哪兒,當然他不是酒店但可以借鑑,呵呵。
Irene-湖邊邨公關
個人比較反感XX半島/文華/四季等酒店名。話說島主之前關於各旅遊相關企業中文名喜好的投票結果很說明問題。很好的畢竟是少數,中英文都取得好一有難度,二來需要緣分~
陳熙慧-borabora-島主
插入:(糾正下Irene一個小差錯,旅遊相關企業的中文是環球旅訊李超發出票選,確定中文好壞對品牌影響非常大)。
葛健-酒店哥CEO
好的名字必須是:
1、聽覺詞語(電話測試法)
2、手機輸入詞語(拼音輸入法測試)
3、無明顯競爭(搜尋引擎測試法)。
針對上面3個必須,我舉一些反面例子:通過不了電話測試法你的名字:比如有一家酒店叫葛健酒店,我把這個作為反面例子,給親友介紹的時候,就需要說,葛是諸葛亮的葛,草字頭的葛,健是健康的健,單人旁的那個健,為什麼要描述呢?因為親友可能要在地圖裡輸入酒店名字才能找到你。通過不了拼音輸入法測試的名字:葛健酒店同理。通過不了搜尋引擎測試法的名字:天倫酒店集團,同樣叫天倫的有:天倫不孕不育醫院、四川天倫集團、河南天倫集團。
正面的例子:香格裡拉、如家酒店、桔子酒店、考拉酒店、我的地盤(都市118旗下的新品牌)。名字大概能分為文藝範、普通範、2B範。沒有褒義貶義,文藝範也有失敗的例子,2B範也有成功的例子。
什麼樣的是好名字:好記好傳(儘量使用現成詞語,用我的話叫做超級詞語)、有畫面感,有感召力。如上考拉酒店就是符合這3個標準的例子。考拉是超級詞語,喜歡睡,討人喜歡,召喚人來親近。
花心射手-凱撒利茲-VP
酒店取名傳統上都是根據酒店定位,酒店客戶群來設定,例如如家,豪華精選,例如布丁。但到了後期相關關鍵詞有限後,也有跟風現象,例如桔子火了後,出現很多水果。現在不少設計師為了追求酷,出現了生僻字和幾乎無法聯想含義的新造。這也許有時代因素,但個人認為易聯想與住宿相關含義的還是討喜的,讓人對酒店提供的休憩環境有第一觸發點的聯想,例如隱居,例如逸酒店,可以發掘文化內涵。
陸榮華-聖諾亞酒店總經理
國外用人名為多,不一定為表達家族,而是簡單易記!就像第一大道那樣取名,並沒有文化含義在裡面!而是有了好產品後,品名背後就自然有故事有文化了,就像萬豪!好記易傳播是第一位的,內容表達是其次的。
王小月-富驛時尚酒店信息/品牌負責人
好記好傳的基礎上也要跟酒店的氣質吻合,比如如家就是一個家一樣的感覺,桔子水晶透著一點高貴。品牌傳播的是一種文化,不單單是幾個字,別人記住的時候,字面帶給他們的感受往往暗示他們對品牌產生第一印象。
葛健-酒店哥CEO
先解決好記好傳的問題,名字就是成本,名字就是召喚,名字就是投資。先解決成本的問題,在解決召喚的問題。所謂的成本,核心就是記憶和傳播的成本。
MINOTTI-奢華酒店評論人
酒店取名很重要,其實這是給住客的第一印象。
我個人認為需要簡單易懂且比較大氣的名稱為宜。比如那些老酒店:匯中飯店、和平飯店都是大氣易懂朗朗上口的。又如比佛利山上有家叫SLS的,其實就是Style Luxury and Service的縮寫,其實也易懂且具有逼格。
有些用特定的華夏傳統客棧取名方式來命名酒店,也能做到逼格、易記的效果。如悅榕莊、涵碧樓。
還有本人比較困惑如何用中文直譯國外某些酒店,比如W酒店,又或錦江馬上搞出來的J酒店……
Jeffro-御管家CEO
小結下國內幾個酒店系列品牌:
萬達酒店集團:萬達嘉華酒店,萬達文華酒店,萬達瑞華酒店。
明宇酒店集團:明宇麗雅飯店,明宇尚雅飯店,明宇豪雅飯店,明宇尊雅飯店。
綠地國際酒店集團:鉑驪酒店,鉑瑞酒店。
酒店系列這幾個取得比較有代表性。此外鉑濤的五個品牌很有創新的感覺,不容易弄混淆。璞麗和璞瑜也很有特點,和酒店氣質很搭,讚一個。
牛智海-格子微酒店創始人
我能給大家提供的乾貨,不是起名的方法,而是起名時所需要規避的風險:
1、名字可以通過工商;
2、名字可以註冊商標;
3、雙拼域名可以買到;
4、不受發展的局限。
當你興致勃勃起名花兒酒店,之後就什麼都解決不了了。
葛健-酒店哥CEO
剛才提到的很多酒店名字,通不過電話測試和輸入法測試。比如鉑驪酒店,鉑瑞酒店。這些都不是好名字。
Josephine-全球酒店品鑑 主編
本次討論的發起人,街町酒店伍國柱先森,即將在上海開一家集團旗下新品牌酒店,對於這家即將開業的「社交型中端酒店」,大家有什麼取名字的建議給到伍總的嗎?
葛健-酒店哥CEO
還是文藝範、普通範、2B範(接地氣)。文藝範,比如可以以某個酒店業內的前輩致敬,用前輩的名字命名(確保能通過電話測試和輸入法測試),如果再加上一個年份,那就會顯得更文藝。
社交型的酒店,2B範一點:「我的行宮」。所謂的社交型,不是把酒店當成一個社交型平臺,而是需要把產品「社交型」。
再2B範兒一點,不知道大家了不了解「霸道總裁梗」,所有社交型的年輕人(因為酒店定位是中端),都了解這個,那可以叫「魚塘酒店」。
「魚塘酒店」能通過3個測試,本身也賦予了社交的調性,召喚感極強(對知道「霸道總裁為你承包魚塘」這個梗的人有非常強的召喚型),過耳不忘,不脛而走。魚塘,也有「遊」和「社群」的內涵,上海又是一個在海邊的城市。
剩下的就看其他候選名字和決策者的勇氣了(其實是對移動網際網路時代消費者行為的洞察力和理解力)。
Jeffro-御管家CEO
在我們公司取名的時候,曾取經於酒店哥和小海鮮。酒店哥提到,創意的前提是儘量用淺顯的,直觀的,小朋友都能認識、記住、理解和傳播的超級詞語,很喜歡。酒店取名還有很重要一點找到合適的英文名。取名前可以組織頭腦風暴,把自己要求和公司類型告訴大家。我在朋友圈發起取名活動,大家取了上百個名字,很有啟發,某個名字或許會給到啟發。
有獎徵集名字也是一種打開影響力的一種方式。
陳熙慧-borabora-島主
我這邊的公司叫波拉波拉,英文名Borabora。因為過去工作經歷都在跟海外市場做生意,自然把公司成立定位之初希望做全球業務,波拉波拉是太平洋上的一座島嶼的名字,全球熱衷旅遊的人士都知道的地方,被譽為「上帝之作」,可以聯想到我們是跟旅遊相關的企業,這是我取名思考的要素。
典型全球化名稱像alibaba,阿里巴巴,含義「芝麻開門」全球念法都一致,且中英文發音都一致。看百度baidu一看就是走不出國門,日韓的業務也沒開展起來。微信的wechat雖然中英文不搭調,但至少wechat足夠好,國際市場馬馬虎虎。
作為酒店如果定位國際化市場,那名字就像域名一樣重要。我們看國內酒店走出國門幾個名字:
錦江Jin Jiang
鉑濤plateno
布丁podinns
開元New Century
綠地greenland
如家homeinns
華住China Lodging。
可以看出錦江jinjiang老外會覺得莫名其妙,很難記。華住一看就是國產品牌。綠地和如家強行拼一起,有點彆扭。到時podinns還不錯,可能能適應美國市場。名字當地是否容易接受,品牌推廣費可能有百倍差別。對海外市場有企圖的酒店,中英文品牌需要用全球都容易接受語言,找個水果Apple,找一條河流Amazon這類比較保險。
牛智海-格子微酒店創始人
我覺得,網際網路時代,起名要接地氣。
葛健-酒店哥CEO
不要傍名牌,要傍現成詞語(超級詞語),蘋果是超級詞語,戴爾就不是超級詞語。黃金酒是超級詞語,椰島鹿龜酒不是。阿里巴巴是超級詞語,京東商城不是。娃哈哈是超級詞語,樂百氏不是。——凡是在電話裡跟對方說的時候需要解釋是哪幾個字的,都不是超級詞語。
香格裡拉是超級詞語,洲際、喜達屋、萬豪、凱悅、希爾頓等都不是,麗思卡爾頓最糾結。
命名就是成本,就是召喚,就是投資。這句話"我怎麼愛你都不嫌多"。命名好了,後續的一切營銷活動、產品設計等創意,都將不請自來,擋都擋不住。
徐釗-速8酒店SVP
簡潔而標新立異的名字:「非」酒店,是否可行?即是酒店,也非一般的酒店。
Ryan@SHOTSAROUND
我在這裡舉幾個例子:
• Naked Retreats — 裸心谷
從中文到英文都很貼題,酒店本身是度假酒店,Naked — 裸,是一種態度,把身心都釋放,不管老外還是中國人,看名字便有很多的聯想和嚮往。
• 7 Days Inn — 7天酒店
名字本身可以很 Low,切合7天的定位,Inn 本身的意思就是小酒店或旅館,7天都可以住又負擔得起,經濟型酒店中我最喜歡的名字。不管是英文到中文都很簡單易讀易記,這一點也是取名字的一個重點,因為跟那些百年老號不一樣,一個新品牌的崛起,名字的易讀易記能起到一個短時間便深入人心的作用,也就是品牌傳播。
在自由討論階段,如同進入了頭腦風暴階段,各種新奇特的酒店名層出不窮,對於新酒店起名,裡面的門道太大了,如果你有什麼好的想法,可以直接回復給酒店邦的帳號,我們將記錄下來,最後感謝參與話題討論的各位嘉賓朋友!
文章來源:酒店邦
網聚天下酒店人 服務全球酒店業
邁點網(www.meadin.com)是酒店業最具影響力的新媒體平臺,關注酒店業最新資訊、觀點評論、技術應用和數據報告,提供資料下載和人脈互動,整體覆蓋用戶群超過80萬,其中近7成是酒店業主、總經理及其中高層管理人士。
關注邁點網微信號:meadin1
關注邁點旅遊研究院微信號:meadinMBI
關注邁點資料微信號:meadinpap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