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高位溢價接盤,巨額收購SQM
2018年,天齊鋰業舉巨資收購了SQM。SQM是全球領先的特種植物肥料和鉀肥、鋰、碘和工業化學品的綜合生產和銷售商,是全球最大的碘、硝酸鉀的生產商及領先的碳酸鋰、氫氧化鋰生產商。SQM位於智利Salar de Atacama(阿塔卡瑪)的鹽湖資產是全球範圍內含鋰濃度最高、儲量最大、開採條件最成熟的鋰鹽湖。
2015年8月,SQM股價為7.73美元。2018年1月初,SQM股價暴漲了8倍,達61.81美元。最終天齊鋰業以65美元/股(比市價高20%)的收購價受夠了SQM。沒想到,天齊鋰業收購後SQM股價一路下跌,至2019年末,SQM的收盤價為26.69美元/股,與收購價相比跌幅達到了59%。天齊鋰業的這次巨額收購引發了強烈爭議。
二、不斷豪購後天齊鋰業巨虧26億
或許2014年泰利森收購的成功給了天齊鋰業布局海外礦產的信心。2016年9月天齊鋰業布局澳大利亞,啟動了一項年產2.4萬噸電池級單水氫氧化鋰項目,項目預計2018年10月竣工。但是到了2019年6月項目投資已加至27.8億元還沒有竣工。緊接著2019年10月將該項目投資額提高到7.7億澳元,折合人民幣37.12億元,但年產規模並沒有擴大,預計可使用時間卻一拖再拖。今年2月,天齊鋰業最終決定放緩該項目進程。
不斷投資及收購使天齊鋰業極度缺錢。通過2018年年報可看出,收購SQM後其貨幣資金從2017年末的55億減少到了2018年末的19億人民幣,共減少了36億;長期借款從2017年末的14億增加至239億人民幣。這主要是購買SQM股權產生的長期借款。
今年年初,天齊鋰業發布公告稱預計2019年盈利8000萬-1.2億元,但僅僅三個月後,將虧損預告調整為26-38億。收購SQM造成的財務負擔是一大主因。
三、風波不斷,傳SQM面臨關閉
上述消息中,土著團體表示「取得了重大勝利」,讓人不得不懷疑難道SQM真的面臨關閉智利鋰礦?SQM作為全球礦業巨頭,居然也會面臨關閉窘境?對此業內專業人士認為不靠譜。據介紹,阿塔卡馬土著理事會(CPA)於2019年提起訴訟,要求監管機構廢除SQM制定的2500萬美元補救計劃;在初級法院,土著團體贏得了勝利,但僅僅是由於監管機構退出了法律訴訟,並不代表會關礦。
「智利的監管機構SMA與SQM在2019年初籤訂了一個環境保護計劃,以緩解阿塔卡瑪土著居民對當地環保問題的擔憂,但安託法加斯塔環保法院於2019年12月裁決稱SQM的計劃「不夠充分」,否決了該計劃。於是,SMA向智利最高法院提起訴訟,反對安託法加斯塔法院的決定並同時就該計劃與SQM展開新的談判。」知情人士介紹道。
截至目前,天齊鋰業暫未因此事件影響股價。今年一季度,SQM的股價一度大幅下跌,二季度以來一直在持續反彈。
不少網友討論,天齊鋰業的收購步伐過於頻繁,一次成功不代表次次成功,天齊鋰業刻舟求劍,野心太大。總之,天齊鋰業收購海外礦產的歷程,確實能給國內礦企們上了生動的一課,國內礦企們走出國門布局海外,一定要慎之又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