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平價麵館卻大有來頭
聽說,青陽最近新開了一家麵館,名為【聚新春】。據老闆介紹,這家始創於清朝同治三年的老牌蘇州麵館,創始人名為「新春」,碰巧店鋪開張於春節前後,並希冀人們能歡聚一堂,而取名「聚新春」,據說《蘇州志》裡還有記載呢。麵館不僅有著深遠的歷史背景,而且店內的整體裝修都有著濃濃的姑蘇的氛圍,這般好看的蘇州麵館,在晉江真少見。店內只擺放了簡單的中式桌椅,白牆黑瓦的裝飾點綴,仿佛置身在蘇州城,吃著蘇州面更是別具風味。錯落有致的座位、素雅的柵欄隔斷增添了用餐的隱私性,質感極佳的木製質餐桌與晉江人日常的茶桌相似,在這用餐完畢後,還能稍作歇息,放慢生活步伐。
來自老蘇州的百年秘方
俗話說:「上有天堂,下有蘇杭」。歷來稱為富貴溫柔鄉的姑蘇人,對於飲饌一道自然是非常講究的,有一碗湯麵自然是不能不提。麵湯是蘇州面的靈魂,所謂「唱戲靠腔,下面靠湯」。蘇州人吃麵,以湯水的優劣作為首要的評判標準。蘇式面最精華的秘方在於它是由兩種湯底勾兌而成,其中高湯一般用棒骨、鱔骨、雞殼等吊制而成,輕輕翻動鍋底,香味便四溢出來。據大廚介紹,湯水在湯鍋裡要保持小沸不停,這鍋湯每天要熬煮6個小時才能成功。你所看到的清澈、不見浮沫,你所品嘗道的味道清甜鮮美,那可都是大廚用盡了心思。另一種湯底則是這口紅湯,它是麵湯中最關鍵的一味。顏色雖重,但品嘗起來口感溫和,不油膩不重口。老湯由多種滋補食材與豬肉熬製而成,很符合晉江人喜歡食補的飲食習慣。但蘇州面的吊湯,又異於晉江人的「煲」,這個「吊」倒是和釀酒中的勾兌十分相象。店內的大廚介紹,撈取面裝碗是門藝術。為了讓麵條不失去彈性和嚼勁,要求面起水,夾在筷子上,不拖水,不潑湯,抖翻時要像觀音頭,入碗中要呈鯽魚背。面,紋絲不亂,整齊地窩在面碗中。蘇州人的細緻、細膩、小情調,全滲透在這點滴間。若你在麵館聽見有人要求「重青,寬湯,硬一點」,那定是地道的面客。青是蒜葉,放在面裡作香料用的,多放叫重青,不要放則叫免青。吃麵不得囫圇須有講究
吃細細的龍鬚麵,除麵條要麥香濃鬱、富有咬勁外,蘇式面最大的特點都在面外,一在湯頭,二在澆頭。
面澆頭的豐富多彩,是蘇州面的歷史傳承、行業特色,也凝聚了歷代蘇州廚師的聰明才智。
端到這樣一碗麵,不要著急吃,有一步驟不能忽略——蓋澆。接過碗面後,直接將燜肉澆頭翻放在面碗底,燜肉需要浸入熱湯來吃,這樣肥肉自然就會化掉,吃來肥而不膩、入口即化。豬肉要選用三精三肥,肥瘦相間的五花肋條肉,燜得酥而爛透了,出鍋冷透,切成一小塊一小塊。此時肉看似有形,卻入口即化,妙不可言。在大部分蘇州人的眼裡,如果湯麵中的三者之間一定要排出個重要性,那必是:湯>面>澆頭。不同的澆頭有不同的吃法,現炒的澆頭都默認過橋,建議不要蓋澆。▲莫心急,先喝口湯
澆頭不擺在面上,稱為「過橋」,蝦仁晶瑩雪白,細嫩完整。如此吃法,才不會破壞蝦仁和湯底的原味。雖是老字號麵館,但也有不少適合年輕人的口味,雞汁大排表皮酥脆,肉質緊實多汁。會爆汁的緊酵饅頭
油炸緊酵是一種鮮肉為餡的蘇式傳統名點小吃,已有百餘年歷史。「聚新春麵館」是蘇州市至今還沿用傳統手工製作緊酵饅頭的一家代表性的麵館。▲緊酵饅頭
因經蒸製後它的膨脹鬆軟程度低,冷後呈塌陷狀,但一經油炸,卻能繼續膨脹,給人的感覺是饅頭髮起來了。「發起來」是蘇州人討的口採,故人們又稱之為「興隆饅頭」。這咬上一口,接觸到的先是酥脆的外皮,湯汁順著缺口爆開,再一口飽滿的肉餡兒融著湯汁一起入喉,皮薄餡多、無比鮮美,道盡了老蘇州的獨特口味。同樣有著爆汁誘惑的還有蘇式小籠,傳統的小籠湯包做法,但不能小噓,它和緊酵饅頭可都是響噹噹的非遺點心。///
蘇式面的可貴之處,就在於它是一道平價的平民美食,但卻又精緻可口。外人都說蘇州人活的精緻,蘇式面大概是最好的詮釋。
尋味晉江 · 吃貨福利
向 尋味晉江 後臺發送口令:面
即可搶【聚新春私房面】 特別福利:
福利一:
7月7日-7月21日
享受以上福利
需識別下方二維碼,發送口令:面
▽
前1000位同學根據回復可獲得
【聚新春私房面】 特別福利
活動說明:
1、請在點單前主動告知店員使用本福利,點單後出示無效;
2、活動有效期至2020.7.21,過期無效;
3、活動詳情可直接諮詢商家,現場如有問題請聯繫店長;
4、本次活動僅限堂食。
· 聚新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