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韓國成為網紅,需要一碗麻辣燙

2020-12-13 騰訊網

珍珠奶茶風靡了日本,麻辣燙正在徵服韓國。

以往只能在首爾大林洞等中國人聚居區域看到的麻辣燙、麻辣香鍋店如今遍布首爾街頭,從江南、光化門等商務區到潮人聚集的新村、梨泰院,寫有麻辣燙、麻辣香鍋的中文招牌不時可見。在新村,一條短短200米的街道上就有8家麻辣燙店。

首爾江南、新村、鍾路等地的麻辣燙、麻辣香鍋店 / NAVER

首爾江南、新村、鍾路等地的麻辣燙、麻辣香鍋店 / NAVER

這些店很快成為韓國年輕人的新晉打卡聖地。在Instagram上搜索麻辣燙和麻辣香鍋,相關帖子超過了35萬個。年輕人對麻辣的熱愛還催生了一波流行語,比如韓國房地產領域有一個詞「驛勢圈」,專指地鐵站附近的區域,年輕人模仿這個詞造出了「麻勢圈」——麻辣燙、麻辣香鍋店附近的區域。不少人曬出照片時還不忘炫耀一下自家在「麻勢圈」。

左圖為麻辣燙打卡圖;右圖的用戶說「我們家也終於是麻勢圈了」 / Instagram

韓國商家自然不會錯過這波商機。不僅僅麻辣湯、麻辣香鍋調料、寬粉、豆皮等食材在各大電商的銷售額出現了同比10倍到50倍不等的增長,麻辣元素還被運用到了韓國人自己的食品裡。於是就出現了麻辣炸雞、麻辣三角紫菜包飯、麻辣燙方便麵、甚至麻辣味玉米片等等。

全智賢代言的某炸雞品牌麻辣炸雞廣告,背景是中華風的布景 / 視頻截圖

韓國便利店裡銷售的麻辣三角紫菜包飯 / 網絡

「麻辣的全盛時代」,韓國媒體這樣形容這股麻辣風潮。不少媒體在報導裡津津有味地介紹起了麻辣燙、麻辣香鍋的起源以及其中使用的山椒、花椒等中國香辛料。

筆者的家也擠入了「麻勢圈」,家附近的麻辣燙店是一家連鎖品牌店,該品牌由在韓華人創立經營,也是韓國首個麻辣燙連鎖品牌,目前分店數已經增加到65家。

這家連鎖店的模式和中國的麻辣燙店沒太多不同:走進店門就是一個自助冷櫃,陳列有約四十種食材,除了豆腐皮、腐竹、蝦丸等中國食材,還可以看到小八爪魚、黃豆芽、韓式年糕、泡麵餅等當地常用的食材。挑完食材後稱重結帳,並選擇是做成麻辣燙還是麻辣香鍋,麻辣程度也能自行選擇。

走進門就可以看到自選冷櫃,右上角還有中國的茶飲料 / 作者拍攝

由於筆者就餐的時間已經過了晚餐高峰,客人並不多,但基本上都是韓國人。端上來的麻辣香鍋從外觀上看和國內沒有太大差異。但可能是因為成本和當地人口味的問題,花椒很少,也沒有香菜,口感雖然類似,但不及國內的層次豐富。有趣的是麻辣燙湯底,根據店內的說明,湯底是用牛腿骨熬製的,而牛腿骨湯是非常受韓國人喜歡的一種日常滋補飲食。

店內的橫幅上寫著「辣火功夫所有湯底使用了精心熬製的百分百牛腿骨湯」 / 作者

筆者點的麻辣香鍋,選了藕片、茼蒿、海帶、豆腐皮、腐竹、小八爪魚等等 / 作者

不誇張地說,中國的麻辣燙、麻辣香鍋在一定程度上已經融入了韓國當地的飲食生活。從線上到線下的全面開花,除卻味道與當地人口味高度契合這一點不說,麻辣燙和麻辣香鍋是如何做到的呢?

自媒體:麻辣燙走紅的重要推手

麻辣燙和麻辣香鍋的走紅離不開韓國美食風潮這一大趨勢。最近幾年,韓國經濟增速持續在3%以下徘徊,收入不平等程度又高居經合組織成員國前列。階層固化的趨勢下,年輕人更願意追逐小奢侈、小確幸。

飲食作為一種文化享受的價值得到放大,生長在開放環境中的韓國年輕人對待來自海外的飲食時,表現得尤為友好和好奇。

對海外飲食的友好提供了大環境,但想要帶火某種特定的飲食,還是要靠大眾傳播當推手。比如,吃播自媒體。

與美食有關的各種形式的自媒體內容中,吃播格外受歡迎。目前,兩名人氣最高的吃播博主「banzz」和「Dorothy」依靠播出自己吃飯,在當紅藝人、大型娛樂公司林立的YouTube韓國頻道關注數排行榜上分別排到了第48名、第54名,關注人數都超過了300萬。

Banzz:麻辣香鍋就是要各種食材大口吃 / YouTube截圖

吃播帶動飲食流行風潮的能力也得到了韓國業界的認可,餐飲食品公司進行贊助或與博主共同策劃節目的案例比比皆是。

麻辣燙和麻辣香鍋的走紅同樣離不開吃播。筆者對上述兩名吃播博主的吃播內容進行了粗略調查,二人從一到兩年前就開始做麻辣燙和麻辣香鍋的吃播,巧合的是二人都對中國菜表現出了一定的偏好和了解。

其中Dorothy以愛吃辣和中國寬粉出名,在兩年時間裡先後做過7次麻辣燙、麻辣香鍋的吃播。這些吃播的點擊數也隨著時間的推移基本呈現出上升的趨勢,從去年開始超過了80萬次,最高的突破了300萬次。

Dorothy右手老乾媽、左手芝麻醬 / YouTube截圖

除了通過真實的音效和略微誇張的表情來達到勾起食慾的目的等吃播基本法則外,還會在吃前和吃的過程中通過親身體驗所做出的一些簡單而生動的說明。

這些說明正是拉近粉絲和外來飲食距離的關鍵:他們會儘可能借用韓國人熟悉的食物體驗,來形容中國麻辣飲食的口感。

比如Dorothy在早期的麻辣燙吃播裡將麻辣與韓國的辣味做了比較,「韓國的辣辣嗓子,麻辣是麻的感覺」;並介紹老乾媽相當於「中國的辣椒醬」;Banzz則稱腐竹是一種「幹豆腐」,「口感有彈性,充滿了豆腐香」。

Banzz介紹腐竹 / Youtube 截圖

對吃法的介紹也是一個特點,比如Banzz介紹麻辣香鍋的一大好處就是可以「各種食材大口混著吃」,並配以動作;麻醬「加入麻油、撒上芝麻,會更好吃」,這些吃法非常符合韓國人的飲食習慣。

Banzz介紹麻醬加入麻油和芝麻的吃法 / YouTube截圖

以自身的體驗和本土化的言語表達,吃播博主在麻辣燙這種外來食物與韓國人之間搭建起了橋梁,依靠自身積累的人氣及信賴度,能夠誘導觀眾去嘗試這種食物。再加上年輕人通過網絡來建立社群聯繫的習慣,麻辣燙和麻辣香鍋的走紅可以說就只是時間的問題了。

從炸醬麵到麻辣燙:中國飲食在韓國的變遷

麻辣燙和麻辣香鍋並不是第一批在韓國走紅的中華料理。

從炸醬麵到糖醋肉,火鍋到珍珠奶茶,雖然影響力不盡相同,但這些不同時期的人氣飲食可以大致勾勒出中國飲食在韓國的變遷過程。

清朝末期,隨軍隊入駐朝鮮半島的商人拉開了中國飲食在韓國發展的序幕。

1636年丙子戰爭後,朝鮮成為清的藩屬國,圖為朝鮮仁祖李倧向皇太極行三跪九叩之禮

清朝對朝鮮強大的政治和文化影響力使中國菜在當時被視為高級料理。本地人很難負擔得起一頓中餐,因此出入中國餐館的幾乎全是中國顧客。在隨後的數十年時間內,中國菜在朝鮮半島完成了從純中國菜到本土化、從高級到親民的轉變。

一個重要的轉折點是上世紀50至70年代,韓國政府實施了一系列限制韓國國內外國人貿易經商的政策,導致中國人開設的餐館在與韓國學徒的競爭中失利。不過這類排外措施也帶來了意外的效果,在韓國人的經營下,中國飲食得以融入當地的日常餐飲。

正是在這一背景下,上世紀後半葉先後出現了炸醬麵、糖醋肉、麻婆豆腐等第一代人氣中國菜。受到當時貿易環境的限制,這些菜本土化程度較高,已經很難說是正宗的中國菜。除了經常在韓劇中登場的甜味炸醬麵,韓國的麻婆豆腐也完全沒有川菜特有的麻味,吃起來辣中帶鹹甜。

韓式炸醬麵 / Wikipedia

1992年中韓建交後,兩國的人員往來迎來了又一個高潮。這一次,來韓的留學生、務工人員等把中國時下流行的美食帶到了韓國,羊肉串、火鍋、珍珠奶茶以及麻辣燙等等正是主角。相關飲食店開始在華人較多的大學附近、首爾大林洞、仁川中國城等地出現。

而有別於上一輪中國菜的單向傳入,這一次赴華從事商務、留學和旅遊的韓國人也得以在中國獲得本土餐飲潮流和正宗味道的體驗,產生了回國後尋找相似飲食和口味的需求,成為潛在的消費群體和傳播者。

這種雙向互動是新中國菜衝破華人圈的動力之一,它不僅使在韓華人經營的餐飲店得以興盛,也為國內的餐飲企業提供了出海機會,海底撈、快樂檸檬等品牌正是在這段時期進入了韓國市場。

韓國首爾的海底撈火鍋 / 網絡

紅極而衰:中華料理的宿命?

然而麻辣燙和麻辣香鍋也面臨著一些其他中國人氣美食所遭遇過的問題:紅極而衰。

觀察中國美食在韓國的盛衰,可以發現一個共同的模式:由於飲食本身入行門檻較低,因此走紅之後在極短的時間內會出現眾多連鎖品牌店,導致同質化嚴重、陷入出血競爭;隨之而來的是品質的下行,最終快速沒落。

最典型的是從2016年開始流行的臺灣古早味蛋糕。短短的兩年時間內,古早味蛋糕就出現了17個連鎖品牌,並很快展開了激烈的價格戰。在韓國媒體曝光部分店家使用與配方不符的低價原料後,古早味蛋糕的人氣驟跌,專賣店也幾乎從街頭銷聲匿跡。

韓國的臺灣古早味蛋糕店 / 網絡

這種現象與韓國連鎖店業界生態有著直接的關係。韓國連鎖加盟品牌創辦手續簡單,一家公司同時註冊多個品牌的現象較為普遍,形成了品牌過多、競爭過度的局面。儘管外界一直呼籲對品牌數量予以限制,但是面對韓國經濟低增長、就業艱難的大環境,政府將之與個體工商戶生計、青年創業等問題掛鈎,始終採取放任的態度。

據統計,目前韓國的連鎖品牌數量已經超過了6000個,達到了歷史最高水平。「賺快錢」模式在業界非常盛行,不少公司甚至從一開始就抱著賺一筆就跑的心態,缺乏長期經營的規劃,更遑論關注品質。

在惡性消耗飲食人氣的競爭中,持續生存的必要條件是對品質和價格的穩定管理。從長期的角度來看,生存者一定程度上成為口味標準的制定者,並為下一輪流行的興起奠定基礎。珍珠奶茶既是如此。

從2013年到2015年席捲韓國的珍珠奶茶熱潮過去後,能夠堅持下來的連鎖品牌不過貢茶等寥寥幾個。這些品牌維持了珍珠奶茶的存在感,在此之上黑糖珍珠奶茶才能夠從去年下半年開始成為新的人氣飲料。這裡是一個很簡單卻很容易被忽視的道理:對於飲食來說,味道才是長久立足的根本。(文/葛靜怡 責編/朱凱)

相關焦點

  • 沙田一碗麻辣燙,成為寒風裡的救星.
    老闆娘送麻辣燙上來的時候總會調戲人:「兩個男人來吃麻辣燙,身份證帶了嗎?」excuse me???一臉懵逼的我看著餓貨對我露出謎之微笑。其實麻辣燙最吸引人的除了實惠,就是那豐盛的食材了,想吃什麼,吃多少,自己選才最讓人滿足!
  • 一碗麻辣燙的夢想
    上大學時就常和同學們一起吃麻辣燙,我當時其實分不太清麻辣燙、關東煮、冒菜、串串香啥的,還有食堂裡賣的各種煲菜的區別,反正就是有肉有菜有丸子,一鍋煮出來,特別的香。當年一起吃麻辣燙的同學,現在各奔東西了。感覺麻辣燙成了我心中的一種情結,承載了很多回憶。
  • 魔都網紅麻辣燙的「祖師爺」,湯底要熬6h,酸甜麻辣味第一次吃
    魔都網紅麻辣燙的「祖師爺」十年來開遍魔都大街小巷!熬製六個小時的牛骨湯底,蘊含90%的牛骨髓,可以喝湯的麻辣燙!魔都數以千計的麻辣燙店,只認準這一家,可以個人定製你的專屬口味、還有琳琅滿目的上百種食材從上學吃到上班,百吃不膩!好湯底才能做出一碗超美味的麻辣燙!
  • 中國麻辣燙在韓國大受歡迎 「麻辣燙」英文你會說嗎?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熱門推薦>正文中國麻辣燙在韓國大受歡迎 「麻辣燙」英文你會說嗎? 2019-06-24 13:41 來源:新東方網整理 作者:   中國品牌的啤酒正在影響韓國啤酒進口的格局。備受韓國年輕人追捧的中國麻辣燙,被認為是中國品牌啤酒銷量上升的「幕後功臣」。
  • 何老師同款網紅牛奶麻辣燙,麻辣香濃,有了它能多吃兩碗米飯
    何炅何老師的小廚房又開張了,繼酸甜小蛋糕和雙皮奶大獲成功之後,何老師又做起來網紅食品——牛奶麻辣燙。相信很多人都和小編一樣,宅在家裡的這段時間,很想吃火鍋、麻辣燙這樣辛辣的食物。想吃麻辣燙不用出去買,自己在家做,很簡單,而且食材還更加的衛生、安全。
  • 繼火鍋和羊肉串之後,麻辣燙也在韓國走紅了
    在韓國去餐廳吃飯時,老闆發現筆者是中國人後,經常會問到這樣的問題。筆者起初好奇為何會這樣問,但在韓國生活久了,發現「中國人不吃辣」貌似很多餐廳老闆和服務員的「共識」。  有趣的是,麻辣燙這種地地道道的「中國菜」突然在韓國火了起來,韓國人對「中國人不吃辣」的「共識」正因麻辣燙走紅而改變。
  • 麻辣燙和黑糖奶茶風靡韓國?成2019年韓國國民最愛美食!
    國土遼闊、物產豐饒的中國,最讓國人慾罷不能的自然是那怎麼也吃不完的各種美食,而鄰國韓國在吃過一些來自於中國的美食之後,也對其念念不忘。中國美食走出國門,讓外國人民感受到中國美食的魅力!據SBS新聞11月12日的報導,關於過去10年裡外出就餐的變遷史,農水產品流通公社進行了資料整理,其調查資料顯示,首先,今年的麻辣燙和黑糖奶茶是當之無愧的國民最愛,這類食物總是辣的鹹的甜的等刺激味蕾的。此外,特別咖啡和各種三明治也很受歡迎。
  • 中國麻辣燙在韓國走紅,看看韓國人的反應,好吃到連湯都喝了
    麻辣燙對於中國人來說,簡直就是在普通不過的食物了,甚至只有我們在忙碌的時候,才會到麻辣燙小店吃這樣的美食,而且一般只被人們作為工作餐,或者是夜宵,當然不可能在宴客的時候,選擇吃麻辣燙。可是這樣的中國美食,在韓國走紅之後,韓國人是如何的反應那?
  • 鳩茲美食:一碗能夠喝湯的麻辣燙
    離公司很近的魯港大市場,那裡的美食倒也不少:紫燕百味雞、絕味鴨脖、淮南牛肉湯、阿飛牛肉麵、陶記骨頭麻辣燙……因公司周末加班不提供加班餐的緣故,我和同事幾乎把這裡的飯店美食吃了個遍,除了這家麻辣燙。因此麻辣燙髮揚了四川的經典口味「麻」、「辣」、「燙」,又輔以優質豬筒子骨,老火慢燉,配上草果、白芷、良姜等三十餘種中草藥香料熬製而成。麻辣酸爽、湯味醇厚,具有麻而不澀,辣而不燥,鮮而不膩的特色。
  • 中國人曬麻辣燙VS韓國人曬麻辣燙,網友:竟然把湯都喝光了?
    說起麻辣燙大家都知道,其實這是中國知名的一種小吃,最誘人的地方就是它一般在晚上才開門,而且大家一到晚上就容易餓,尤其是那些加班很晚的人,深夜來一份麻辣燙,感覺受傷的心瞬間會得到撫慰,而且令我們中國人慾罷不能的麻辣燙也迅速火到了國外。給大家分這篇中國人曬麻辣燙VS韓國人曬麻辣燙,網友:竟然把湯都喝光了?
  • 十元網紅麻辣燙,懶人配料,吃出美味
    網紅麻辣燙最特別之處,就是湯白鮮美。後來有人爆料,好喝的湯都是因為加入了純牛奶,胖橘朵兒也嘗試了好幾次,味道還不錯,也有幾點易犯的小錯誤,連同著製作流程分享給大家。倒入500毫升水,(視情況而定,不要把鍋中的水熬幹了就行,那樣吃麻辣燙就太幹了。湯也是麻辣燙的靈魂啊!)⑤ 加水燒開後,放入食用鹽、蠔油。下入丸子,大概三分鐘,下入金針菇,再煮三分鐘。(覺得鍋中水少的,可以加水,燒開。)⑥ 下入方便麵,這裡我就喜歡熄火了,用鍋中湯的餘熱來煮軟麵條,這樣的面最為勁道。
  • 自製網紅牛奶麻辣燙,好吃到爆,簡單又美味
    自製網紅牛奶麻辣燙By 薄荷糖的味道宅家自製網紅牛奶麻辣燙,超驚豔,好吃到爆,簡單又美味原料:泡麵、蔬菜、丸子、蔥、火鍋底料、水、牛奶、第6步、超簡單的牛奶麻辣燙就做好啦,超級香濃,喜歡的小夥伴動手做起來。第7步、餓了沒。來自 美食天下 薄荷糖的味道 的作品。大家喜歡這個菜譜嗎?歡迎點讚、評論、轉發。
  • 十大城市日間暢銷外賣品類指數排行榜出爐,第一名為啥是麻辣燙?
    外賣排行榜頭牌網紅——麻辣燙來看看外賣排行榜第一名是誰?很多人大跌眼鏡!麻辣燙?是的,麻辣燙在一眾網紅:燒烤、黃燜雞米飯、酸辣土豆絲、米線、肉夾饃、沙縣小吃……中脫穎而出,榮登7大城市最火外賣榜首。而剩下的3個城市,頭名被麻辣燙的親戚:冒菜佔據。
  • 蘭州牛肉麵在日本成為「網紅」,50元一碗還要排隊!
    蘭州牛肉麵的發展歷史悠久,是蘭州美食文化的瑰寶,而「馬子祿牛肉麵」是在先輩的基礎上進行加工,經過100多年發展成為唯一一家入選「中華老字號」名錄的蘭州拉麵店。然而你能想像嗎,這家老字號在進軍日本後,同樣大火了起來,果然是金子在哪裡都會發光的!
  • 行家說行話|一碗麻辣燙的過渡史!
    今天,吉阿婆餐飲管理有限公司的小夥伴帶了關於麻辣燙的分享,給大家科普一下一碗麻辣燙的進階史。現如今身處網際網路時代,各種外賣店鋪層出不窮。麻辣燙作為人氣小吃之一,既有火鍋的口感,又沒那麼麻煩,所以很多人都喜歡吃。但是吃的時候又有些擔心,麻辣燙到底健不健康,安不安全?
  • 麻辣燙在韓國大受歡迎,炸雞啤酒已成過去,麻辣燙啤酒才是最愛
    麻辣燙大家都知道,是很好吃的一種街頭美食,本來麻辣燙是起源於川渝地區的,要是給麻辣燙推廣發揚光大卻是東北人做的,像是現在麻辣燙企業的兩大霸主,楊國福和張亮都是地道的東北品牌,而且經過東北人改良,不能吃辣的人都可以吃到大骨熬製的白湯麻辣燙,現在越來越多的店,都是推出可以喝湯的麻辣燙。
  • 學習麻辣燙多少錢?開家麻辣燙需要多少投資呢?
    如今,麻辣燙也漸漸從江邊走到了岸上。這就是麻辣燙的起源。麻辣燙髮展:麻辣燙可謂是麻辣火鍋的前身,也可說是火鍋的簡化版。不同的是,把肉和菜都穿在竹籤上,吃的時候,將一大把竹籤穿起的肉和菜放進翻滾的紅湯中,正宗的吃法可不是一串一串的吃,而是一抓一大把,用筷子一捋,菜就紛紛掉落香油碟中,然後大快朵頤!除此之外,麻辣燙與火鍋所使用的食材在一般無二,麻辣燙與火鍋最大的不同就是簡便快捷。
  • 麻辣燙在韓受歡迎,韓網友:麻辣燙,麻辣拌,麻辣香鍋傻傻分不清
    中國麻辣燙在韓國大受歡迎,這條熱搜突然出現在微博之中,讓人感覺到有點突然,但是麻辣燙在韓國的受歡迎,確實有目共睹的。其實並不是最近開始,麻辣燙變得受歡迎,而是一直以來韓國人就比較喜歡吃中國的麻辣燙,但是早些年韓國沒有多少優秀的麻辣燙飯店。
  • 一碗好吃的麻辣燙不止於色香味 更需要營養和健康
    儘管麻辣燙依舊是人們心中比較喜歡的美食,但是沒有創新和改良的麻辣燙卻很難存活在市場上。當下的麻辣燙品牌魚龍混雜,無論是大的連鎖品牌,還是個人開的小店小招牌,其產品和口味都沒有一個固定的標準化。經營模式相對混亂,麻辣燙的口味和食材都沒有固定的的管理和保鮮,那些街角路邊的麻辣燙店已經開始與當下年輕人所崇尚的時尚休閒飲食風格格不入了。
  • 圈神廟街的這家小店,一碗麻辣燙讓人惦記了十幾年.​
    卻總有某一家,能夠成為無數次推薦給別人的必打卡小店,比如.點擊觀看嘟嘟生活原創視頻↑↑↑『  傳聞中很囂張的店?有點難找?貼心小迷妹,費勁千辛萬苦,聞著香味兒找到了麻辣燙,還順手截了張傳家地圖 ↑ ↑ ↑『  20+調料,配一碗麻辣高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