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10月中國人民志願軍入朝參戰後,一路南下,戰場迅速擴大,對後勤保障的需求也日益增加。而此時由於美軍飛機的轟炸,朝鮮北部鐵路系統已近於崩潰,為改變後勤運輸的被動局面,同年11月中國鐵道兵部隊入朝進行鐵路建設與保障,提出了建設一條「打不爛、炸不斷的鋼鐵運輸線」的目標。在入朝的志願軍中,很大一部分貴州籍戰士就補充進了鐵道部隊,為戰鬥中的物資保障作出了重要貢獻。
中國人民志願軍鐵道兵團3師8團2營3連戰士、臺江縣稅務局退休職工龍成福
中國人民志願軍鐵道兵團3師8團2營3連戰士、臺江縣稅務局退休職工龍成福:「我叫龍成福,中國人民志願軍鐵道兵部隊。」
中國人民志願軍鐵道兵團3師13團3營9連戰士、劍河縣國土局退休職工鄧明春
中國人民志願軍鐵道兵團3師13團3營9連戰士、劍河縣國土局退休職工鄧明春:「中國人民志願軍鐵道兵團。」
中國人民志願軍鐵道兵團6師師部醫院護士、黔東南州農校退休職工朱秋霞
中國人民志願軍鐵道兵團6師師部醫院護士、黔東南州農校退休職工朱秋霞:「鐵道6師。」
中國人民志願軍鐵道兵團3師13團4營6連戰士、劍河縣國土局退休職工張文
中國人民志願軍鐵道兵團3師13團4營6連戰士、劍河縣國土局退休職工張文:「鐵道兵3師。」
中國人民志願軍鐵道兵團3師23團1營3連戰士、鎮遠縣電力局退休職工曾紹亮
中國人民志願軍鐵道兵團3師23團1營3連戰士、鎮遠縣電力局退休職工曾紹亮:「這是打不爛炸不斷的鋼鐵運輸線。」
1951年中秋,一支主要由貴州士兵組成的志願軍部隊跨過了鴨綠江。一入朝,他們中的許多人就地轉入鐵道兵團。
中國人民志願軍鐵道兵團3師8團2營6連戰士、凱裡市市場監管局退休職工趙忠瀛
中國人民志願軍鐵道兵團3師8團2營6連戰士、凱裡市市場監管局退休職工趙忠瀛說:「我記得清楚農曆八月十五晚上9點,1萬人跨過鴨綠江。」
中國人民志願軍鐵道兵團3師獨立團戰士、施秉縣平寧社區村民吳通國
中國人民志願軍鐵道兵團3師獨立團戰士、施秉縣平寧社區村民吳通國回憶:「指導員問我們,說這些兵是哪裡來的?哦,是貴州,是貴州來的,調到鐵道兵去,做活路,他們吃得苦。」
中國人民志願軍鐵道兵團3師8團2營3連戰士、臺江縣稅務局退休職工龍成福
中國人民志願軍鐵道兵團3師8團2營3連戰士、臺江縣稅務局退休職工龍成福說:「一到朝鮮,來這裡修鐵路,大家鬧情緒。」
中國人民志願軍鐵道兵團3師23團1營3連戰士、鎮遠縣電力局退休職工曾紹亮
中國人民志願軍鐵道兵團3師23團1營3連戰士、鎮遠縣電力局退休職工曾紹亮說:「我來當兵是來打仗,我不是來這裡挖泥巴的。」
中國人民志願軍鐵道兵團3師13團3營9連戰士、劍河縣國土局退休職工鄧明春
中國人民志願軍鐵道兵團3師13團3營9連戰士、劍河縣國土局退休職工鄧明春說:「個個都寫申請,要求上前線。」
中國人民志願軍鐵道兵團3師8團2營3連戰士、臺江縣稅務局退休職工龍成福
中國人民志願軍鐵道兵團3師8團2營3連戰士、臺江縣稅務局退休職工龍成福告訴記者:「後來領導動員我們,把鐵路修通了,把武器、糧食供應前面打勝仗,你們也同樣的光榮。」
雖然不在戰鬥一線,但鐵道部隊承擔著極為重要的後勤保障任務。朝鮮北部分布著崇山峻岭,入秋之後更是天氣嚴寒,為保障鐵道補給線的暢通,包括貴州籍戰士在內的鐵道兵們,付出了極為艱苦的努力。
中國人民志願軍鐵道兵團3師8團2營6連戰士、凱裡市市場監管局退休職工趙忠瀛
中國人民志願軍鐵道兵團3師8團2營6連戰士、凱裡市市場監管局退休職工趙忠瀛告訴記者:「我們負責185、175這兩個大橋,飛機炸壞這個大橋,要保證24小時通車,前方的槍枝彈藥運不出去,那就不得了。」
中國人民志願軍鐵道兵團3師13團3營9連戰士、劍河縣國土局退休職工鄧明春說:「枕木一米四三長的,一個枕木都100多斤。那時候我個子也小,才16歲,扛不動也要使勁地扛。架起墩子是井字形的,像這樣一直架到十多二十米高,然後抬上鋼軌去上面架起,馬上就通車。」
中國人民志願軍鐵道兵團1師1團2營4連戰士、凱裡火車站工務段退休職工楊勝旗
中國人民志願軍鐵道兵團1師1團2營4連戰士、凱裡火車站工務段退休職工楊勝旗說:「鋼軌一公尺50公斤,兩個人抬一根,我一個人扛一根,那時候我身體好。」
中國人民志願軍鐵道兵團6師4連16班班長、黃平縣平溪鎮街上村村民王通
中國人民志願軍鐵道兵團6師4連16班班長、黃平縣平溪鎮街上村村民王通回憶:「白天夜晚的不睡覺,我們那個連長我還記得,拿了一個饅頭給他吃,還是熱的,吃了一嘴就睡著了,醒來吃了兩嘴又睡著了,三覺瞌睡才吃完那個饅頭。」
中國人民志願軍鐵道兵團3師5團戰士、劍河縣岑松中學退休職工李勝祥
「冬天結冰了,挖不動,挖不動也要挖,朝鮮老百姓也來幫忙。」中國人民志願軍鐵道兵團3師5團戰士、劍河縣岑松中學退休職工李勝祥說道。
中國人民志願軍鐵道兵團6師4連16班班長、黃平縣平溪鎮街上村村民王通
中國人民志願軍鐵道兵團6師4連16班班長、黃平縣平溪鎮街上村村民王通告訴記者:「身上脫光以後就用酒,讓一個人幫你搓,身上搓紅,然後跳下江去,就在水裡把那個故障排開。冷啊,冷得不得了,零下三十幾度,搞不了一兩分鐘,你就要趕緊起來,不然就受不了。」
電影《激戰無名川》
苦和累還是其次,為打垮志願軍的補給線,以美軍為首的所謂「聯合國軍」,還對鐵路狂轟濫炸。據統計,整個抗美援朝戰爭期間,共出動近六萬架次飛機,向朝鮮鐵路沿線投彈近20萬枚。
中國人民志願軍鐵道兵團6師師部醫院護士、黔東南州農校退休職工朱秋霞
中國人民志願軍鐵道兵團6師師部醫院護士、黔東南州農校退休職工朱秋霞說:「有一次飛機發現了以後,丟下好多炸彈,受傷的人非常多,死亡的人也很多。」
中國人民志願軍鐵道兵團3師13團4營6連戰士、劍河縣國土局退休職工張文
中國人民志願軍鐵道兵團3師13團4營6連戰士、劍河縣國土局退休職工張文說:「轟炸後,司機趴在車上,就這麼低著頭。往後一推他,那腸子咕嚕咕嚕地掉出來了,我才知道他犧牲了。我一想到這些,我就掉淚。」
中國人民志願軍鐵道兵團3師12團2營8連戰士、三穗縣公安局退休職工周朝漢
中國人民志願軍鐵道兵團3師12團2營8連戰士、三穗縣公安局退休職工周朝漢回憶:「野馬式的那種飛機,把整個橋全部都炸爛了。下午六點鐘,一個營的部隊全部都出發,都來搶修。那個時候燈籠火把,整個現場通亮通亮的。如果飛機來,那邊一鳴槍,馬上就熄燈了。」
中國人民志願軍鐵道兵團3師23團1營3連戰士、鎮遠縣電力局退休職工曾紹亮
中國人民志願軍鐵道兵團3師23團1營3連戰士、鎮遠縣電力局退休職工曾紹亮說:「講起來,很多人都不相信,那一個炸彈坑有9米深,20米的直徑。填方又沒有石頭沒有土方怎麼辦?就用我們國家列車運的東西,罐頭、麵粉,所有的物資卸下來,填進坑坑。讓運武器的火車通過去。再把東西搬回去,就用這種辦法。」
中國人民志願軍鐵道兵團3師13團3營9連戰士、劍河縣國土局退休職工鄧明春
中國人民志願軍鐵道兵團3師13團3營9連戰士、劍河縣國土局退休職工鄧明春說:「一夜的功夫,馬上修起30米高。美國鬼子他看這個鐵路,怎麼鐵路一會就修通車了,是怎麼回事哦。」
電影《激戰無名川》
在敵人飛機密集轟炸下,志願軍鐵道兵部隊與敵人鬥智鬥勇,先後共搶修、搶建、復舊鐵路橋梁2294 座次、隧道122座次、車站3648處次,朝鮮鐵路通車裡程由1950年11月鐵道兵部隊入朝時的107公裡,延長到停戰前的1382公裡。在搶修過程中,上千名志願軍鐵道兵壯烈犧牲,近三千人負傷。
回國後,鐵道部隊中的許多人又先後參加了鷹廈、黎湛、成昆、貴昆等鐵路的修建,為新中國鐵路網建設,繼續貢獻力量。
中國人民志願軍鐵道兵團3師8團2營3連戰士、臺江縣稅務局退休職工龍成福
中國人民志願軍鐵道兵團3師8團2營3連戰士、臺江縣稅務局退休職工龍成福說:「我們是祖國的一塊磚,哪裡需要我們就走哪裡。現在我們國家越來越好,人民生活逐步富裕,大家安居樂業。」
中國人民志願軍鐵道兵團3師13團3營9連戰士、劍河縣國土局退休職工鄧明春
中國人民志願軍鐵道兵團3師13團3營9連戰士、劍河縣國土局退休職工鄧明春說:「我們中國的高速公路、高速鐵路相當漂亮,是在習近平主席的堅強領導下,交通各方面全部都有很大起色,你們這些年輕人、小娃娃,大了都要記到起,大家永遠跟著共產黨走。」
來源:貴州新聞聯播喜歡此內容的人還喜歡
原標題:《抗美援朝中的貴州戰士(三)——我在朝鮮修鐵路》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