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8日,重慶市高職院校校園文化育人現場交流會在重慶水利電力職業技術學院(下稱重慶水電職院)召開,來自重慶市42所高職院校的領導、部門負責人等代表160多人匯聚重慶水電職院,圍繞立德樹人、「三全」育人,探討交流新時代高等職業教育校園文化育人,助推「雙高」建設,這對我們為「十四五」高等職業教育教事業發展改革開好局、起好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文化是一個學校凝聚力、親和力、滲透力和創造力的總和,是發展的強大內驅力和核心競爭力。"據重慶水電職院黨委書記陳邦尚介紹,該校歷來高度重視文化育人,在2014年提出了「穩定規模、強化內涵、突出特色、文化引領」四位一體同步推進發展戰略,形成了「黨委統一領導、主要領導親自負責、分管領導具體負責、班子成員齊抓共管、幹部職工全員參與」的良好格局。通過構建水文化育人體系,真正將水的「博大、包容、謙恭、堅韌、齊心、靈活、透明、公平」的品質融進日常教學和生活,溶進師生的血液,讓師生在教育教學和日常生活中感知水的品質,感悟水的德行,有效推進了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促進形成了良好的校風、教風和學風。
"文化是民族的血脈,是人民的精神家園。也是一個學校的向上之根和立校之魂。"據陳邦尚介紹,作為水利類高職院校,學院認真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緊緊圍繞「水」字做文章,以水鑄魂、以水為師、以水為鏡、以文化人,在辦學實踐中探索水、認識水、體悟水。崇尚水的精神、踐行水的品德,積極構建以水文化為統領的文化育人體系,將「水文化」打造成校園文化的亮麗底色和精神內核。
據了解,自2012年開始,重慶水電職院開設了《水文化導論》選修課,2016年納入必修課。自主開發的《水文化導論》《文明在水之洲》2門課程成為重慶市網上在線精品課程,被全國近百家院校師生網上學習。同時,自2013年開始,舉辦「上善大講堂」,開展水文化育人講座、沙龍50餘期,受眾達到5萬餘人次。目前「上善大講堂」已經成為校園文化品牌。
據介紹,重慶水電職院將水文化作為課程思政教育的重要內容與專業教育相融合,建立30多門水文化課程思政示範課,編印40多個水文化育人典型案例。實現了專業育人與文化育人同行同向。學院全面修訂人才培養方案,把「上善若水」的精神品質融入人才培養目標。同時,成立重慶市水文化研究會,引進培養一支以博士、教授為支撐的水文化教學教育的師資團隊,有力保障了水文化教育有序開展。
"自2016年以來,學院在水文化精神理念、校園環境、課程體系、體制機制、教師隊伍等方面,通過問卷調研與自有數據分析相結合的方式,從在校生和畢業生維度連續3年跟蹤觀測,綜合了解水文化育人對學生素養的培育效果和對學生發展的持續影響。"重慶水電職院院長王順克告訴記者,近5年,學院教師承擔完成國家級、省部級教科研項目88項,發明專利數量居全國高職院校49位,獲市級教學成果獎3項。教師參加市級微課、教學能力大賽獲一、二等獎16項。在剛剛結束的全市高職院校教師教學能力比賽中,學院獲一等獎2項,二等獎3項,獎牌總數居全市高職院校第二名。兩支團隊晉級全國總決賽。
"近年來,我市高職院校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偉大旗幟,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傳承好、發展好中華文化,用中華優秀文化成風化人,用校園文潤物無聲,創造了一大批文化建設成果,積累了寶貴的文化育人先進經驗,培養了數以萬計的具有家國情懷、人文素養的新型人才和高素質勞動者,文化育人成效非常明顯。"據重慶市教委負責人介紹,重慶水電職院緊緊圍繞水做文章,以水鑄魂、以水為師、以水為鏡、以文化人,全方位多層次打造水文化育人體系,走出了一條特色鮮明的校園文化育人之路。
重慶市教委負責人建議,校園文化育人要堅持正確方向,讓校園文化育人實現全覆蓋。同時,校園文化要不斷創新,要體現一所學校的辦學理念、辦學特色和大學精神,創造出符合自身實際,體現自身特色,展現自身優勢的育人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