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頂山訊(王涵儒)1月12日上午,走進葉縣仙臺鎮吳莊村瑞海養殖合作社,一排排標準化圈舍整齊排列,3000多頭羊正在悠閒地吃草。
「我們採取一年四季不空欄的育肥模式,今年預計出欄量1萬隻(頭)以上,年利潤200萬元以上。」瑞海養殖合作社負責人楊朝陽說。
仙臺鎮轄51個村6.4萬人,有養殖牛羊的傳統。從前,養殖主要靠放養模式,不但牛羊長膘緩慢、飼養周期長,而且容易對冬小麥和生態造成毀壞。
近年來,該鎮調整養殖方式,推行牛羊圈養模式,以「合作社+養殖大戶+農戶」為主要方式,打造現代畜牧生態循環產業體系。
牛羊圈養不僅能充分利用當地豐富的秸稈資源,減少秸稈焚燒帶來的環境汙染問題,而且能夠緩解過度放牧引起的植被破壞問題,有利於改善生態環境和人居環境。同時,該鎮畜牧站指導養殖戶把玉米面、米糠等按一定比例配成牛羊飼料,通過採用「舍牧結合、舍飼為主」的育肥方式,科學飼養管理,提高牛羊的存活率。
目前,仙臺鎮發展標準化養殖場26家、發展規模養殖小區63個,年牛存欄1127頭,佔全縣的3.5%以上;年羊存欄11.6萬隻,佔全縣的27%,牛羊養殖業已成為該鎮群眾脫貧增收的特色產業、支柱產業和富民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