圈養鯨豚表演背後的囚禁之苦

2021-03-02 BlueAcademy

你知道嗎?世界範圍內的鯨豚資源破壞嚴重,很多種類已經極度瀕危,處於瀕臨滅絕的邊緣,面臨著嚴峻的生存威脅。目前在IUCN已經評估的89個鯨豚物種中,3個為極危(白鱀豚、小頭鼠海豚、大西洋駝背豚),10個為瀕危,7個為易危,7個為近危,36個為無危,還有26個數據不足,難以評估受協狀態。它們的瀕危給整個海洋生態系所造成的影響是無法估量的。當談到物種瀕危,其原因離不開人類活動的影響,鯨豚類動物的瀕危同樣如此。其原因主要是疾病、海洋化學汙染、海洋垃圾、海洋噪聲汙染、船隻撞擊、棲息地喪失、食物減少、商業捕鯨、野捕圈養等等。全球有數以千計的海洋哺乳動物被人工圈養,從捕獲、運輸到終生被囚禁在狹小的環境中人工圈養,這給它們帶來了巨大的痛苦。童年中的海洋館,是奇幻的大千世界,曾經只能在電視機裡才能看到的神秘而遙遠海洋動物,在這裡卻能讓遠離海洋的我們近距離觀察。比如賣萌的「微笑天使」海豚、翻身跳躍的虎鯨,它們竭力配合著訓練師完成表演。看似乖巧伶俐,然而卻很少人看見鯨豚微笑背後的真相。淘汰圈養鯨豚已變成了一個大趨勢,越來越多的地區已經踏上了立法這條路。但反觀中國的海洋館卻不斷地在擴建。 ▲ 中國海洋館分布圖(2014),中國鯨類保護聯盟。據了解,1993年,英國最後一家海豚館關閉。3年後,兩頭瓶鼻海豚從日本飄洋過海落戶中國青島。2013年,印度環境和林業部頒布圈養鯨豚禁令。同年,珠海長隆海洋王國陸續從俄羅斯進口9頭虎鯨。2016年,美國水族館「海洋世界」(SeaWorld)宣布終止虎鯨繁殖和表演。同年,6頭虎鯨分別進入上海海昌海洋公園和無錫長喬海洋公園。當其他國家終止鯨豚表演後,中國卻反其道而行,開啟了可悲的鯨豚表演「接力賽」。

2018年,新開業的主打「世界級旗艦式海洋公園」的上海海昌海洋公園以一場「王者虎鯨科普表演」首秀,拉開了中國虎鯨表演的帷幕。然而,在現場的喝彩與掌聲之外,這場科普秀卻引來輿論的口誅筆伐。

爭議來自於上海海昌海洋公園將海豚劇場、虎鯨劇場、海獅劇場這三大劇場作為預熱的噱頭。其中,最令網友吃驚的便是「虎鯨表演」,要知道,高智商的虎鯨並不適合人工圈養。而禁止虎鯨表演如今已經在全世界範圍內形成共識,美英法等國都宣布淘汰虎鯨表演並終止圈養繁殖虎鯨,上海海昌海洋公園卻反其道而行,引入虎鯨表演,甚至以此為賣點,怪不得遭到網友的強烈抵制。

同期2018年,位於俄羅斯遠東的納霍德卡市港口的「鯨魚監獄」被曝光,畫面中100多隻鯨魚被圈養在6個狹小的「水牢」內等待出關,將會賣給中國,銷往中國的海洋館。這嚴重違反了俄羅斯的法律,遭到了全世界的詬病,而作為買家的中國,也避免不了口誅筆伐。在海洋中,鯨豚每天可遊走60-225千米,速度達每小時30-50千米,並可潛至數百米的大海深處。沒有任何場所能提供海洋般廣闊的環境供它們暢遊。即便是最大的場所,其空間也不到其自然棲息範圍的0.0001%(百萬分之一)。人工圈養的環境永遠無法與大海比擬。鯨豚的生存環境應是廣闊的海洋,有巖礁、有沙灘、有各種海洋動植物,能與多變的環境有豐富的互動。而我們見到的飼養池和表演池大都是光禿禿的池子,這樣貧瘠的人工圈養環境,僅有狹小的活動空間,創造不出生境,也沒有合適的活食獵物,大家看到的只能是刻板行為、訓練表演和乞食行為。而且對於鯨豚這種依賴聽覺的海洋生物來說,遊客的吵鬧聲、鼓掌聲,表演的背景音樂,機器運作的噪音等等在海洋館中的噪聲都會讓鯨豚深感壓力與不適。此外,很多鯨豚是社會性動物,具有複雜的社會結構和穩定的家族關係。被捕撈販賣到海洋館的鯨豚被迫切斷了與族群的紐帶聯繫,例如不同虎鯨的種群有不同的語言,將它們與一群毫無社會聯繫的鯨豚圈養在一起,狹小的空間讓這些鯨豚難以傳遞情感,難以調節矛盾而且只能在同一狹小的空間裡忍受卻無法迴避;加上圈養產生的精神壓力,容易讓鯨豚抑鬱,增加攻擊行為發生的概率。1989年,聖地牙哥海洋世界的一頭虎鯨Corky向另一頭虎鯨Kandu V發起攻擊,導致動脈破裂。Kandu在觀眾的注視下最終失血過多而死。美國有一條明星虎鯨叫Tilikum,然而它在表演的時候殺死了與它朝夕相處的訓練員。這個虎鯨殺人事件被拍成了紀錄片——《黑鯨》,揭開了圈養鯨豚背後的真相,引起世界範圍內的空前關注。Tilikum僅兩歲的時候就被人為捕撈,被迫與家庭成員分開。當時的海洋館訓練它們表演時使用的是處罰的方法,新手Tilikum與一群訓練有素的虎鯨一起訓練,如果Tilikum的動作做得不好,其他的虎鯨就會連帶受到懲罰。

與其一起訓練的虎鯨受連累而感到非常不滿,當在表演結束後它們會一起被關進同一個池子裡面,其他虎鯨就在這時候一起來欺負報復Tilikum,可憐的Tilikum結束疲憊的表演後還要回去池子裡獨自忍受被大家欺負。試想一下換做是自己整天被周圍人孤立欺負,並且在狹小的空間中無法迴避無法得救,你能忍受嗎?

雖然虎鯨被稱為「殺人鯨」,是兇殘的海上霸主,但未曾聽聞虎鯨在野外襲擊人類的新聞紀錄,高智商的虎鯨對人類其實非常的友好。然而惡劣的圈養環境使得虎鯨的精神遭受摧殘與扭曲,所以會展示出異常的攻擊性。

Tilikum在此前已發生過兩次失控傷人事件,當它第三次失控突發向訓練員發起襲擊,這讓昔日的訓練員感到非常震驚,也許這是它壓抑的爆發。

2017年,背負了3條人命的虎鯨「Tilikum」在海洋館中死於肺部感染,結束了33年的生命。生活在野外的虎鯨能活到40-60歲,33歲不過是剛過「而立之年」,圈養的虎鯨壽命顯然比野外的虎鯨要短得多。然而訓練員因為見多了養殖在海洋館裡的虎鯨僅二、三十歲就去世,就愚昧的以為虎鯨的壽命僅有25到30歲,殊不知在野外自由生長的虎鯨的壽命與人類相仿。

令小藍醬心疼不已的是紀錄片中所出現的被圈養的虎鯨,無一不是背鰭衰竭的。

海洋館的存在是否合理?大多數人認為某些海洋館能夠救助受傷的野生海洋動物,也能讓觀眾近距離觀察、了解海洋動物,並從某種程度上萌生保護海洋生物的意識。然而現在絕大部分的海洋館卻過度強調商業娛樂功能,圈養鯨豚並訓練它們進行非自然的表演行為,這淡化了研究與保育的初衷,同時給鯨豚帶來了巨大的囚禁之苦。海昌海洋公園將虎鯨秀聲稱為「科普表演」,表明在二十多分鐘的表演中,70%的時間用來展示虎鯨自然的生活狀態,同時鑑於虎鯨樂於和人進行互動,剩餘的30%時間中,除了少量馴養員和虎鯨的共同表演,還安排了與觀眾互動的環節。但是據現場觀眾反映,整場表演仍是常見的鯨豚表演秀,而所謂的」科普」,僅是在表演的開頭照本宣科地讀了一小段科普材料,甚至在隨後的解說中還充滿了大量誤導。鯨豚表演行為也並非是它們在野外的自然行為,就連解說都是誤導的信息,談何科普?而且極少提及鯨豚的保護級別,這種海洋館圈養動物以用來傳播教育的觀點顯然是謊言,建立在鯨豚痛苦之上的表演並非教育活動,不具備教育價值。充滿消毒劑氣味的水池不是鯨豚的家,隔著玻璃觀看的鯨豚也不是那麼的快樂,遨遊在廣闊大海的鯨豚比囚禁在牢籠裡的鯨豚更自由、更美麗。

[1]人民日報:鯨豚表演遭網友大聲討 我們該抵制海洋館嗎

[2]鳳凰網:海昌虎鯨表演遭聲討、盈利大幅下滑 以科普為名的鯨豚商演能走多遠?| 鳳旅觀察

[3]果殼網:圈養虎鯨是為了「科普」?說這話你良心不會痛嗎!

[4]麥希汶:這個鯨魚監獄已經有100頭鯨豚了,它們會被送去哪一個海洋館呢? | 麥希汶 一席第670位講者

▹編輯丨Kikyou

▹圖片丨網絡

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海洋公園鯨豚表演背後的辛酸--大陸鯨豚表演調查
    (臺灣動物社會研究會提供)臺灣動物社會研究會今天與香港、中國大陸、英國及美國的動物保護組織,共同在臺召開記者會,公布大陸「圈養海洋哺乳動物表演場館調查報告」,及「兩岸觀光旅遊涉及鯨豚表演行程調查」。呼籲兩岸民眾,不要把人類的娛樂建築在動物的痛苦上,交流旅遊切勿交流殘酷,拒絕觀看鯨豚展示與表演,並呼籲業者,「不要安排並推銷動物表演的旅遊行程。」
  • 鯨豚表演遭網友大聲討 我們該抵制海洋館嗎
    其中,最令網友吃驚的便是「虎鯨表演」,要知道,虎鯨這種高智商的生物,其實不適合人工圈養。而禁止虎鯨表演如今已經在全世界範圍內形成共識,美英法等國都宣布淘汰虎鯨表演並終止圈養繁殖虎鯨,上海海昌海洋公園卻反其道而行,引入虎鯨表演,甚至以此為賣點,怪不得遭到網友的強烈抵制。那麼我們應該如網友所振臂高呼的那樣完全抵制海洋館嗎?
  • 英國旅遊業巨頭—維珍假日宣布停賣圈養鯨豚類動物的旅遊娛樂產品
    包括加拿大和法國等國家在內,越來越多的國家開始制定禁止或限制圈養鯨豚的管理條例。這意味著,鯨豚類表演背後的動物虐待和傷害已經被越來越多公眾所認知,隨著各國動物保護法律法規的制定,這類殘忍的旅遊娛樂活動終將逐漸退出歷史舞臺。
  • 海豚表演的快樂與殘忍
    海豚通常是在海洋館裡的明星,做出各種人類喜歡的表演動作:從水中滑向平臺、向觀眾打招呼、騰空翻越、與潛水員共舞。表面上看,海豚的笑臉友好而乖巧,仿佛無憂無慮,簡直是人與動物和諧共處的典範。但這些看似天真無邪的笑臉背後,卻藏著殘酷而不容直視的真相。     今天,日本擁有近80家水族館,其中半數伺養海豚。
  • 被囚禁、被反覆餵藥、被奪走孩子——這是海洋館裡它們的日常
    電影《海豚灣》《黑鯨》相繼上映,人們越來越多地了解到這項產業背後,野捕、虐待鯨豚的事實,令當地的海洋館逐漸淪落為夕陽產業。 可是在我國,為了迎合新興的市場需求、謀取利益,新落成的海洋館如雨後春筍般湧現。目前,我國是全球圈養鯨豚數量最多的國家。
  • 圈養虎鯨背後的真相
    前一天晚上發生了什麼幾乎沒人清楚,唯一確定的是這個不幸的受害者死於提裡庫姆之手。提裡庫姆被留在SeaWorld主要是為了配種——細思極恐啊。就算是給狗配種都不會用咬過人的狗,而提裡庫姆身為一頭曾經多次致人喪生的虎鯨居然通過人工授精鬧了個子孫滿堂。Seaworld超過一半的虎鯨都是提裡庫姆的後代——雖然他自己不知道。
  • 海豚表演的快樂與殘忍
    海豚通常是在海洋館裡的明星,做出各種人類喜歡的表演動作:從水中滑向平臺、向觀眾打招呼、騰空翻越、與潛水員共舞。表面上看,海豚的笑臉友好而乖巧,仿佛無憂無慮,簡直是人與動物和諧共處的典範。但這些看似天真無邪的笑臉背後,卻藏著殘酷而不容直視的真相。     今天,日本擁有近80家水族館,其中半數伺養海豚。
  • 生態頭條 ▏海豚「微笑」背後的真相 | 報告
    近日,世界動物保護協會發布《「微笑」的背後——全球海豚娛樂業研究》。作為對全球海豚娛樂業的首次全面評估,該報告揭示了價值數十億美元的海豚娛樂產業的龐大規模及其背後複雜的產業和投資關係,指出全球範圍內超過3,000隻海豚被圈養用於營利性娛樂表演並存在嚴重動物福利問題。
  • 圈養虎鯨背後的真相
    前一天晚上發生了什麼幾乎沒人清楚,唯一確定的是這個不幸的受害者死於提裡庫姆之手。提裡庫姆被留在SeaWorld主要是為了配種——細思極恐啊。就算是給狗配種都不會用咬過人的狗,而提裡庫姆身為一頭曾經多次致人喪生的虎鯨居然通過人工授精鬧了個子孫滿堂。
  • 觸目「鯨」心——世界動物保護協會發布《圈養海洋哺乳動物福利...
    原標題:觸目「鯨」心——世界動物保護協會發布《圈養海洋哺乳動物福利問題研究》報告   近日,世界動物保護協會聯合動物福利學會發布第五版《觸目「鯨」心——圈養海洋哺乳動物福利問題研究》報告,指出了用於娛樂表演的圈養海洋哺乳動物存在的嚴重的動物福利問題,以及海洋哺乳動物捕撈和活體貿易對物種保護的巨大威脅
  • 上海白鯨劇場永久關閉,終結動物表演還有多遠?
    據參觀網友描述,科普秀上是常見的鯨豚表演,水面跳躍,尾鰭擊水,張嘴乞食,接受馴養員撫摸或是親吻,還有「擱淺」到展示臺上向觀眾「打招呼」。很多圈養的虎鯨會出現背脊下垂,表演會促使虎鯨長時間在太陽直射下浮在水面上,背脊便再也立不起來了。
  • 這個鯨魚監獄已有100頭鯨豚了,它們會被送去哪一個海洋館呢?-虎嗅網
    越來越多的地區已經踏上了立法淘汰圈養鯨豚這條路,這變成了一個大趨勢。不過反觀中國,我們身邊的海洋館卻越建越多。海洋館裡面的海豚的生存狀態究竟怎樣呢?我們中國鯨豚保護聯盟是一個由不同關注動物福利的公益組織所組成的,我們的目的很簡單,我們希望提升內地大眾對中國圈養鯨豚的關注。
  • 中國海洋公園背後的暗黑童話
    2013年發行的《黑鯨》紀錄片,通過採訪馴鯨員和專家揭秘了美國海洋世界(NYSE:SEAS)圈養虎鯨的殘酷真相。開演於上世紀60年代的虎鯨表演曾是美國海洋世界的招牌動物表演,虎鯨的神奇之處在於它們雖然體型龐大,但在水中動作靈敏,而且非常通人性,至今觀看過的遊客達4億以上。
  • 觸目「鯨」心——世界動物保護協會發布《圈養海洋哺乳動物福利...
    原標題:觸目「鯨」心——世界動物保護協會發布《圈養海洋哺乳動物福利問題研究》報告   近日,世界動物保護協會聯合動物福利學會發布第五版《觸目「鯨」心——圈養海洋哺乳動物福利問題研究》報告,指出了用於娛樂表演的圈養海洋哺乳動物存在的嚴重的動物福利問題,以及海洋哺乳動物捕撈和活體貿易對物種保護的巨大威脅
  • 法國禁止圈養虎鯨,而另一些海洋館正在加高囚禁它們的圍牆
    這項措施的目的,應當是在改善法國目前已有的圈養海洋動物生存環境的同時,最終使海洋動物表演在法國徹底消失。為何要反對圈養海洋動物?為什麼要抵制海洋動物表演?電影劇照中的威利看上去幸福而自由,事實卻遠非如此虎鯨Keiko的家鄉遠在冰島,與不久前結束了自己33年被囚禁「鯨生」的殺人虎鯨提裡庫姆(那又是另一個悲慘的故事)一樣,它也在自己2歲時被人類綁架,從此與父母分離,也與大海分離,開始了被囚禁的生活。
  • 鯨、海豚和鼠海豚為什麼在圈養下無法良好存活?
    當所處的空間無法滿足那些體型龐大、活動空間廣泛的鯨豚的需求時,會導致鯨豚出現異常的重複性行為(即刻板行為)和攻擊性行為(3)(包括攻擊甚至殺死人類)社交環境受限:毫無親緣關係的鯨豚,通常被人為圈養在一起。來自不同地理區域甚至不同物種的鯨豚也常常被圈養在一起,這會改變自然群體的關係,導致動物間因爭奪統領權而產生敵意和攻擊、導致受傷、疾病甚至死亡(4)。
  • 海豚表演你還在看嗎?看看你的一張門票帶來的傷害!
    而在對海洋館中鯨豚表演活動的調查表明,國內鯨豚表演已形成一套完整的體系,表演行為至少17項。絕大部分海洋館都向遊客提供鯨豚表演,相關活動還包括「與鯨豚共遊和親密接觸」、「鯨豚輔助療法」、「一日馴養員」等。表演中涉及的絕大多數行為都非鯨豚的自然行為,而是在圈養環境下經過長期高強度的人工訓練而來,這些對動物的野外生存無任何益處。
  • 全球超3千海豚被圈養用於娛樂表演,狹小環境致自殘自殺
    報告揭示,全球範圍內超過3000隻海豚被圈養用於營利性娛樂表演,海豚娛樂產業價值數十億美元,並存在嚴重動物福利問題,狹小的圈養環境可能導致海豚自殘、產生自殺傾向、異常攻擊行為等。 「狹小的圈養環境會導致海豚出現生理和心理的健康問題,包括自殘、產生自殺傾向、刻板行為及異常攻擊行為。」報告表示。 此外,在海洋館中,觀賞海豚或與之接觸互動的公眾需求往往凌駕於圈養海豚的需求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