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新開業的主打「世界級旗艦式海洋公園」的上海海昌海洋公園以一場「王者虎鯨科普表演」首秀,拉開了中國虎鯨表演的帷幕。然而,在現場的喝彩與掌聲之外,這場科普秀卻引來輿論的口誅筆伐。
爭議來自於上海海昌海洋公園將海豚劇場、虎鯨劇場、海獅劇場這三大劇場作為預熱的噱頭。其中,最令網友吃驚的便是「虎鯨表演」,要知道,高智商的虎鯨並不適合人工圈養。而禁止虎鯨表演如今已經在全世界範圍內形成共識,美英法等國都宣布淘汰虎鯨表演並終止圈養繁殖虎鯨,上海海昌海洋公園卻反其道而行,引入虎鯨表演,甚至以此為賣點,怪不得遭到網友的強烈抵制。
同期2018年,位於俄羅斯遠東的納霍德卡市港口的「鯨魚監獄」被曝光,畫面中100多隻鯨魚被圈養在6個狹小的「水牢」內等待出關,將會賣給中國,銷往中國的海洋館。這嚴重違反了俄羅斯的法律,遭到了全世界的詬病,而作為買家的中國,也避免不了口誅筆伐。在海洋中,鯨豚每天可遊走60-225千米,速度達每小時30-50千米,並可潛至數百米的大海深處。沒有任何場所能提供海洋般廣闊的環境供它們暢遊。即便是最大的場所,其空間也不到其自然棲息範圍的0.0001%(百萬分之一)。人工圈養的環境永遠無法與大海比擬。鯨豚的生存環境應是廣闊的海洋,有巖礁、有沙灘、有各種海洋動植物,能與多變的環境有豐富的互動。而我們見到的飼養池和表演池大都是光禿禿的池子,這樣貧瘠的人工圈養環境,僅有狹小的活動空間,創造不出生境,也沒有合適的活食獵物,大家看到的只能是刻板行為、訓練表演和乞食行為。而且對於鯨豚這種依賴聽覺的海洋生物來說,遊客的吵鬧聲、鼓掌聲,表演的背景音樂,機器運作的噪音等等在海洋館中的噪聲都會讓鯨豚深感壓力與不適。此外,很多鯨豚是社會性動物,具有複雜的社會結構和穩定的家族關係。被捕撈販賣到海洋館的鯨豚被迫切斷了與族群的紐帶聯繫,例如不同虎鯨的種群有不同的語言,將它們與一群毫無社會聯繫的鯨豚圈養在一起,狹小的空間讓這些鯨豚難以傳遞情感,難以調節矛盾而且只能在同一狹小的空間裡忍受卻無法迴避;加上圈養產生的精神壓力,容易讓鯨豚抑鬱,增加攻擊行為發生的概率。1989年,聖地牙哥海洋世界的一頭虎鯨Corky向另一頭虎鯨Kandu V發起攻擊,導致動脈破裂。Kandu在觀眾的注視下最終失血過多而死。美國有一條明星虎鯨叫Tilikum,然而它在表演的時候殺死了與它朝夕相處的訓練員。這個虎鯨殺人事件被拍成了紀錄片——《黑鯨》,揭開了圈養鯨豚背後的真相,引起世界範圍內的空前關注。Tilikum僅兩歲的時候就被人為捕撈,被迫與家庭成員分開。當時的海洋館訓練它們表演時使用的是處罰的方法,新手Tilikum與一群訓練有素的虎鯨一起訓練,如果Tilikum的動作做得不好,其他的虎鯨就會連帶受到懲罰。與其一起訓練的虎鯨受連累而感到非常不滿,當在表演結束後它們會一起被關進同一個池子裡面,其他虎鯨就在這時候一起來欺負報復Tilikum,可憐的Tilikum結束疲憊的表演後還要回去池子裡獨自忍受被大家欺負。試想一下換做是自己整天被周圍人孤立欺負,並且在狹小的空間中無法迴避無法得救,你能忍受嗎?雖然虎鯨被稱為「殺人鯨」,是兇殘的海上霸主,但未曾聽聞虎鯨在野外襲擊人類的新聞紀錄,高智商的虎鯨對人類其實非常的友好。然而惡劣的圈養環境使得虎鯨的精神遭受摧殘與扭曲,所以會展示出異常的攻擊性。
Tilikum在此前已發生過兩次失控傷人事件,當它第三次失控突發向訓練員發起襲擊,這讓昔日的訓練員感到非常震驚,也許這是它壓抑的爆發。
2017年,背負了3條人命的虎鯨「Tilikum」在海洋館中死於肺部感染,結束了33年的生命。生活在野外的虎鯨能活到40-60歲,33歲不過是剛過「而立之年」,圈養的虎鯨壽命顯然比野外的虎鯨要短得多。然而訓練員因為見多了養殖在海洋館裡的虎鯨僅二、三十歲就去世,就愚昧的以為虎鯨的壽命僅有25到30歲,殊不知在野外自由生長的虎鯨的壽命與人類相仿。令小藍醬心疼不已的是紀錄片中所出現的被圈養的虎鯨,無一不是背鰭衰竭的。
海洋館的存在是否合理?大多數人認為某些海洋館能夠救助受傷的野生海洋動物,也能讓觀眾近距離觀察、了解海洋動物,並從某種程度上萌生保護海洋生物的意識。然而現在絕大部分的海洋館卻過度強調商業娛樂功能,圈養鯨豚並訓練它們進行非自然的表演行為,這淡化了研究與保育的初衷,同時給鯨豚帶來了巨大的囚禁之苦。海昌海洋公園將虎鯨秀聲稱為「科普表演」,表明在二十多分鐘的表演中,70%的時間用來展示虎鯨自然的生活狀態,同時鑑於虎鯨樂於和人進行互動,剩餘的30%時間中,除了少量馴養員和虎鯨的共同表演,還安排了與觀眾互動的環節。但是據現場觀眾反映,整場表演仍是常見的鯨豚表演秀,而所謂的」科普」,僅是在表演的開頭照本宣科地讀了一小段科普材料,甚至在隨後的解說中還充滿了大量誤導。鯨豚表演行為也並非是它們在野外的自然行為,就連解說都是誤導的信息,談何科普?而且極少提及鯨豚的保護級別,這種海洋館圈養動物以用來傳播教育的觀點顯然是謊言,建立在鯨豚痛苦之上的表演並非教育活動,不具備教育價值。充滿消毒劑氣味的水池不是鯨豚的家,隔著玻璃觀看的鯨豚也不是那麼的快樂,遨遊在廣闊大海的鯨豚比囚禁在牢籠裡的鯨豚更自由、更美麗。[1]人民日報:鯨豚表演遭網友大聲討 我們該抵制海洋館嗎
[2]鳳凰網:海昌虎鯨表演遭聲討、盈利大幅下滑 以科普為名的鯨豚商演能走多遠?| 鳳旅觀察
[3]果殼網:圈養虎鯨是為了「科普」?說這話你良心不會痛嗎!
[4]麥希汶:這個鯨魚監獄已經有100頭鯨豚了,它們會被送去哪一個海洋館呢? | 麥希汶 一席第670位講者
▹編輯丨Kikyou
▹圖片丨網絡
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