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潛水遊世界第1802次分享,類別【環境保育】。潛水美文伴你潛遊世界。如果你希望收取潛水資訊,請關注訂閱號divetheworld; 如果你還對優惠潛水套餐和行程感興趣,請關注服務號divetheworld_s
文/湯雅雯 出處/中時電子報
臺灣動物社會研究會今天與香港、中國大陸、英國及美國的動物保護組織,共同在臺召開記者會,公布大陸「圈養海洋哺乳動物表演場館調查報告」,及「兩岸觀光旅遊涉及鯨豚表演行程調查」。呼籲兩岸民眾,不要把人類的娛樂建築在動物的痛苦上,交流旅遊切勿交流殘酷,拒絕觀看鯨豚展示與表演,並呼籲業者,「不要安排並推銷動物表演的旅遊行程。」
臺灣動物社會研究會主任陳玉敏表示,全球保育意識不斷提升,無數公眾對鯨豚圈養與表演的反省與質疑日增,有越來越多的國家開始制定禁止或限制圈養鯨豚的管理條例。但令人遺憾的是,在東亞及東南亞,鯨豚展示與表演卻方興未艾。
以臺灣來說,目前圈養並展演海洋哺乳動物的機構共有四處,包括:野柳海洋世界、遠雄海洋公園、屏東海生館、頑皮世界動物園;圈養物種包括白鯨、海豚、海獅、海豹、海牛等共49隻,自1980年野柳海洋世界從澎湖海域購買野生海豚,訓練其馬戲表演開始,30年來三家展演機構至少犧牲了數百隻海洋哺乳動物,而這些動物幾乎都來自野外捕捉。
陳玉敏指出,海洋公園產業近年在中國大陸更是蓬勃發展。根據由臺灣、香港、中國大陸、英國及美國保育組織所組成的「中國鯨類保護聯盟(CCA)」人員調查,大陸海洋公園無論是場館數量或圈養野捕鯨豚數量都一路攀升。近5年來,表演產業平均每年從野外獵捕、進口50隻以上的鯨豚。僅自2010年以來,就有超過250頭野捕鯨豚被送到大陸的海洋公園,其中114隻白鯨全來自俄羅斯鄂霍次克海的野外捕捉。至於惡名昭彰的日本太地町,其捕捉供表演的野生鯨豚,則是半數以上銷往中國大陸。
中國綠髮會瀕危物種基金秘書長胡春梅說,海洋公園產業在中國大陸擴張迅速,共有17個省份和4個直轄市建有海洋公園,目前有39家營運中,14家正在興建,與世界其他國家圈養鯨豚表演消減的趨勢正好相反。根據調查估計:39家海洋公園共圈養了11種共491頭鯨豚,其中最常被圈養的是瓶鼻海豚和白鯨。39家海洋公園中,36家有鯨豚表演,且超過半數的場館還提供遊客付費親密接觸鯨豚的機會,在這些活動裡,遊客們幾乎獲取不到任何正確的教育資訊,和海洋公園聲稱的教育作用完全相反。
CCA調查人員從2014年11月到2015年5月實地前往其中14家場館調查,並全程記錄所有鯨豚表演。發現14家場館中,沒有任何一家提供給鯨豚可以躲蔽、隱匿的設施,鯨豚無法躲開遊人的目光,也無法避開彼此。胡春梅說,調查過程看到鯨豚圈養的環境都無比窄小、枯燥與無趣,在極大的壓力下,導致牠們出現互相啃咬和撞擊、互相張嘴威脅等行為,甚至也對站在圈養池面前用手拍打壓克力玻璃的遊客張嘴示威。此外在表演的解說和場館的幻燈影片中,更看到傳達給觀眾錯誤或刻意誤導的訊息。
美國動物福利協會(AWI)海洋哺乳動物專家Naomi Rose表示,人工圈養環境不可能滿足鯨豚複雜的生理和行為需求。不僅是表演,對於鯨豚這類高智商動物而言,圈養本身就是非常不人道的虐待。在自然環境裡,鯨豚每天平均可遊40至150公裡;遊速平均每小時5至30公裡;下潛深度可達10至300公尺。但中國大陸海洋公園裡圈養池的平均水深為6公尺,寬15公尺,長20公尺。這種設施完全無法滿足被圈養鯨豚的複雜行為需求,牠們的自然行為被嚴重壓抑。
Naomi Rose指出,所有海洋公園的展示池設施缺乏豐富性,幾乎沒有任何地形造景。許多圈養池甚至殘缺破舊,池水中還有懸浮物、動物糞便等。鯨豚在貧瘠的生活環境裡,因無聊及無法展現自然行為,只能不斷「啃咬」金屬圍欄或圈養池的水泥壁,導致他們的牙齒損壞。一旦牙齒破損,牙髓暴露在外,食物便會嵌塞在破損的空隙裡,如果無法處理,腐爛的牙髓可能導致口腔發炎,最終成為系統性的感染病灶,將造成嚴重的動物健康問題。
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執行長張卉君說,根據黑潮與動社針對臺灣旅遊業的調查,光是抽查品保認證前十大旅行業者的網頁資料,就可發現參觀鯨豚表演的旅遊品項多達263項。主要涵蓋臺灣、中國大陸、香港、濟州、衝繩、帛琉、北海道等地。但若是前往亞洲以外地區,提及「海豚」的行程,則多屬生態旅遊的「賞鯨」活動。亞洲地區民眾對於動物保護的認知實有待提升,動保團體呼籲,不論在臺灣或前往香港或中國大陸旅遊,不去海洋館觀賞動物表演,就是重要的保育行動。
9月26日,網友「@與象同行」微博發問「斑海豹何人能救」:杭州極地海洋公園內的海豹之家,就是海豹的地獄!生活在惡臭中的他們,臉上的毛全沒了,眼睛嚴重感染,已有白內障,有的還呼吸不暢,身體有多種疾病!隨後的補充消息說,極地海洋公園曾被展出的19隻斑海豹現在只剩下10隻。
海洋館圈養鯨豚及其他動物的真實處境--廣州動物園內的海洋館
出處/中國鯨類保護聯盟
廣州海洋館位於廣州動物園內。根據網上的介紹,廣州海洋館1997年就開館了,而且購買了8頭日本海豚(=海豚灣的野捕海豚)和8頭海獅,全都用於表演。
廣州海洋館自己的「三大表演」的頁面上的照片中先後出現了4頭海豚,2頭海豚,2頭海獅,以及2頭白鯨。實際參與表演的則只有1頭海豚,1頭海獅和1頭白鯨。廣州海洋館的展示區裡也沒有看到其他海豚和白鯨。所以這個數字上的出入只有2個解釋:1.動物已經死亡; 2.動物賣給其他場館了。至於海洋館所聲稱的科普教育,鯨豚只在表演裡出現,無論如何也和科普不沾邊---生理,心理,行為都和野外自由的鯨豚迥異;不看表演,觀眾連動物的外觀也沒辦法得見。
廣州海洋館號稱自己歷史悠久,資格老,這個真的是不言自明---所有的設施都非常老舊。這個表演池是唯一能見到鯨豚的地方,目測長在16米左右,寬5米左右,水深5米左右。
人工海水的水質目測也十分低劣。請大家注意藍色的圍門,鏽跡十分明顯;邊緣的亞克力材料也老化嚴重『;腳墊骯髒;外圍的瓷磚很多都有破損,內圍的瓷磚狀況也不容樂觀;黃色的塗料上黑色的汙漬清晰可見。
很諷刺的是表演池的背景牆畫著大海,沙灘,綠蔭,以及自由的鯨豚...不知道觀看動物表演的觀眾們有沒有覺得場館挺分裂,自己也挺分裂。
由於見不到鯨豚的圈養池,所以只能對他們表演後所處的環境做一個推測。但是連讓人看的門面都這麼差...大家會覺得圈養環境能好到哪裡去麼?
白鯨是極地動物,野外白鯨一天80%的時間都在水下;他們和同伴一起捕食,探索,遊歷,共同撫養鯨群裡的幼崽。而廣州海洋館的這頭孤獨的白鯨,除了要忍受廣州溼熱的氣候,還要在熱帶的背景牆前努力撐起軀體去頂球---這裡有啥科普可言?有啥動物福利可言?
不僅要做出人為的取樂的動作,白鯨還得和遊客親密接觸。在嘈雜的音樂聲裡,某個「幸運兒」被選出來接受「白鯨之吻」。這位幸運兒的面霜,香水,BB霜CC霜XX霜以及其他物件,比如耳環耳釘,也都一起和白鯨接觸了;但這根本不是場館操心的點。
折磨完白鯨,緊接著折磨海豚。這頭孤零零的海豚一定還記得當年一起被圈養在這的另外7頭海豚;一定還記得最初在大海,在族群裡的自由生活。可是在這裡,他的生活只有表演,被摸,和被關進更小更惡劣的圈養池等待表演和被摸,直到死的那天。
在海豚表演後,還有海獅表演,內容不贅述。有一點請大家注意:這三批動物都在同一個表演池表演;他們的野外棲息地完全不同(白鯨在北緯高緯地區,海豚是日本海域的,海獅則是加州海獅),但在廣州海洋館,他們別無選擇,全都泡在這一池又髒又熱的水裡,表演取悅觀眾來給場館賺錢。
請拒絕動物表演,不去圈養鯨豚的場館。
廣州海洋館所在的廣州動物園也是一個很可怕的地方。廣州,中國第三城,北上廣的廣州,居然在城市動物園內堂而皇之的開設者動物表演場。我國住房城鄉建設部在2013年發布的《全國動物園發展綱要》裡明確要求杜絕各類動物表演,但是廣州,這個國際大都市,這個我國的窗口,居然在自己的園區內繼續進行著動物表演。
什麼是「循環表演」---動物在閉館前,每隔20分鐘都要表演,一天至少演12場---這就是循環。
除了上面這個打著「動物行為展示」幌子的動物表演場,廣州動物園的動物福利真的一泡汙。特別是大型貓科動物的籠舍,又小又髒又臭又黑。有一些大貓有戶外運動場,但是更多的大貓只能捲縮在毫無丰容的鐵欄裡繁殖或者等死。
籠舍的設計讓投餵動物變的很簡單。除了廣播偶爾幾句「請不要投餵動物」,工作人員看到遊客投餵也毫不勸阻。連小熊貓身邊都有包裝袋散落著。本來圈養就夠慘了,還要面對異物的威脅...
獸醫的照料很明顯也是跟不上的。廣州動物園的猴山上,有皮膚病的猴子不是一兩隻。曾經發聲請園方對這些患病的動物診治一下,但是這些呼籲都石沉大海。
寫了這麼多,真的希望看到海洋館和圈養場所真相的朋友們
請拒絕動物表演,不去圈養鯨豚的場館。
(那些打著遷地保護,實際只是為了賺錢的圈養場所,能不去就都別去了吧。)
這是廣告:微店現有Maxpad防水包、ScubaLamp水攝用品和Tusa面鏡銷售。點擊閱讀原文,直接去微店購買。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微信立場。內容為一家之言,供討論參考,請謹慎甄別,若有任何疑問,請謹遵專業人士叮囑。任何版權問題,請隨時聯繫。
私人微信 divetheworld_p
客服:400 678 1632
郵箱 divetheworld@126.com
歡迎投稿合作贊助
👇👇👇 點擊"閱讀原文" 【進入微店選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