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梭的畫有著強烈而鮮明的個性,這裡的盧梭,不是18世紀法國的那個思想家讓·雅克·盧梭,而是19世紀法國的畫家亨利·盧梭。
亨利·盧梭於1844年出生在法國拉瓦爾的一個工人階級家庭,他曾短暫地從事過律師工作,並在1868年在法國海關任職,此後海關檢查員的綽號一直伴隨著他,甚至在他1893年退休後也是如此。
盧梭很窮,和梵谷一樣,他也是一個自學成才的畫家,雖然他從來沒有獲得法國學院的認可,但他被20世紀初的前衛藝術家所接受,包括畢卡索和超現實主義者。因為他從傳統的風格中分離出來,包括寬闊、平坦的色彩平面、風格化的線條和夢幻般的風景。
盧梭的畫真的很與眾不同,乍一看完全不知道要將他的藝術歸結到哪一派,他的主題包羅萬象,其中最吸引人眼球的就是那一大批展示異國情調的幻想式作品了。
之所以說這是幻想,一個原因就是這些畫確實是盧梭幻想出來的,他畫的是異國風情,但他從未離開過法國,這些奇異的叢林世界都是他在巴黎的公園、動物園裡逛出來的。
這幅畫的名字翻譯過來是《熱帶風暴中的老虎(驚訝!)》,這是盧梭的叢林系列的第一幅畫,創作於1891年,曾於當年在 「獨立者沙龍 」上展出。
盧梭在叢林中多次出現老虎和獅子的形象,這幅《餓獅猛撲羚羊》中,獅子整個趴在正留著血的羚羊身上,在它們背後,是茂密的、枝葉誇張巨大的叢林,仔細看,便可以看見周圍叢林裡的各種動物,它們正在注視著眼前這一出自然界的弱肉強食。
異國風情的葉、花、草,藏在林間的野獸,盧梭在他的畫中反覆出現這些景物,透露出一種似夢非夢的神秘情調,他筆下的世界虛幻而瑰麗,有著原始童話般的魅力。
《熱帶森林與猴子》畫於盧梭生命的最後幾個月,它表現了盧梭標誌性的異國風光之一,鬱鬱蔥蔥,熱帶風情,原生態。
盧梭畫面中的許多動物都具有人的面孔或屬性,這幅畫中中央的猴子手持綠色的棍子,上面似乎有繩索垂下,暗示著釣魚竿和人類的休閒活動,從而強調了動物的準人類經驗。在這個意義上,盧梭的擬人化的靈長類動物可以被看作不是真正的野獸,而是代表著對巴黎 「叢林 」和文明生活的日常磨練的一種逃避。
盧梭風格中最引人注目的一個方面是他的主題的扁平化,盧梭的叢林畫缺乏現實感,仿佛它們是戲劇裝飾的代表,巨大的葉子和花瓣的輪廓最小,從而創造出重疊剪裁的效果。此外,他的生物似乎被刻意壓抑,因為他的處理方式是死板的,更多的是把每一個生物當作輪廓而不是觸覺形式。
隨著事業的發展,盧梭越來越多地與前衛派聯繫在一起,1905年,他與浮士德一起在汽車沙龍展出。漸漸地,他的名聲越來越大,他的作品的銷售量也大大增加,到1910年,他因感染而去世。
保羅·西格納克出席了他的葬禮,紀堯姆·阿波利奈爾創作了一首異想天開的詩,康斯坦丁·布蘭庫西將這首詩刻在了墓碑上,從而將盧梭定位為一個不知不覺的現代主義教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