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錯,八米又來安利小吃了。
昨天朋友讓我推薦一家臺灣菜,我一下子懵逼了。
臺灣菜有些什麼呢?
臺灣哪兒有菜?
頭腦風暴後的結論就是,不要跟我提臺灣菜,我只知道臺灣小吃。
度娘說:「沒去過臺灣夜市,就稱不上到過臺灣旅遊,而說到全島最出名的小食,夜市也是必去之所。無論臺北、臺中、臺南甚至是臺東,由北部到南部,臺灣每個城市幾乎都有紅火的夜市,那無疑是臺灣文化的縮影。在那裡你能找到濃鬱的地方特色與地道的鄉土原味,真切地融入到普通的臺灣社會中。」
寧夏夜市
位於臺北大同區民生西路至南京西路段的寧夏夜市,雖然相較於臺北地區的其它不少觀光夜市來說,規模顯得有點小。
但從一個鍾愛小吃的吃貨眼中看來,卻是麻雀雖小,五臟俱全。
甚至從選擇、口感、價格、環境和臺北地方特色的保留上,我個人覺得都能算得上臺北數一數二的。
全世界的美食愛好者都一樣,哪裡有好吃的,指定就扎堆兒去了。
其實初次在陌生地方覓食,要想不踩雷,最簡單的方法,就是直接奔那人多的店去,十有八九沒錯兒。
首先推薦給大家的,是從本地人口中聽說寧夏夜市最受歡迎的一家小攤位——劉芋仔蛋黃芋餅。
攤位前被很多人圍起來,想拍個完整照片都不容易。
雖然一直排大長隊,好在前進速度還是挺快的。
這家店只提供兩種口味的芋丸:
一種是蛋黃芋丸,裡面包有肉鬆和蛋黃,售價為25臺幣;
一種是香酥芋丸,只有芋泥,20臺幣。
告示上寫著最低消費兩粒起,
如果要紙袋分裝每一粒還要多加5元。
可以說是很拽了,第一次看到小吃攤位有低消。
但芋丸好吃的程度已經超過了這些規則的限制,大家仍然甘之如飴的排隊搶美食。
堆積成山的肉鬆和蛋黃,看著就超有食慾。
蛋黃芋丸,個頭比香酥芋丸大一些。
表面炸得酥脆可口,包裹半顆蛋黃和肉鬆。
濃鬱的蛋黃香氣搭配鹹香肉鬆,與芋頭結合在一起入口,味道不會相衝,反而非常融合,還能吃到濃厚芋頭的香氣。
香酥芋丸,表面和蛋黃芋丸一樣酥脆。
芋頭的香氣相當濃鬱,芋泥質地綿密順口,搭配油炸香氣十分迷人。
來臺灣怎麼可以不吃一次正宗的臺式滷肉飯。除了鬍鬚張以外,推薦大家這家位於重慶北路二段11號的圓環三元號。
三元號在當地也是很多人都熟知的老店了,即使下午兩點去到店裡,人氣也是很旺。
營業時間是早上9點至晚上10點。
三元號的菜單非常簡單,主食只有滷肉飯或白飯,其餘就是幾種湯和小菜。
當吃貨這麼久觀察發現,東西賣得約簡單,越有可能做得好吃。
小份滷肉飯,20臺幣。
充滿滷香氣,以瘦肉居多的肉燥均勻淋在白飯上,甚合我意。
瘦肉多但口感並不柴,軟軟的很好咬,
稍微帶點油脂,吃起來沒有油膩的感覺,
和白飯攪拌均勻一起吃,香氣滿溢口鼻之間,
鹹中帶點甜的滋味,讓人忍不住一口又一口想一吃再吃。
燙青菜,30臺幣。
份量挺多的,新鮮脆口,
但醬油偏鹹,少沾一點即可。
松茸鳥蛋湯,50臺幣。
個人覺得一碗要價不便宜,但是整碗的料還是非常實在的:有白蘿蔔、鵪鶉蛋、松茸、蘑菇,
湯頭相當清爽甘甜,不油膩,
蘑菇和松茸香氣十足。
吃完味道相對較重的滷肉飯,再喝這碗湯,
以下緩解了嘴裡的負擔,非常舒服~
魚翅肉羹,50臺幣。
這碗也好喝,柔的外皮的粉裹得恰到好處,
羹的稠度也剛好,不會過於濃稠或清淡,
柔軟嫩口的質地搭配有點彈性的肉羹,口感吃起來相當棒。
湯頭是帶有醋味和蒜味的,即使夏天喝也非常開胃。
來寧夏夜市一定要品嘗的還有環記麻油雞。
位於寧夏路44號,營業時間為11:30-02:30。
每次經過總是排著長長的人龍,光是站在距離門口約十公尺距離的地方,也能聞見超濃超香的麻油味!
麻油雞也是臺灣的傳統美食。
環記麻油雞自1941年創立,開業至今已有七十餘年,是間名副其實的圓環老店。
麻油堅持三代不變的選用錦西街的麻油老店信成麻油,湯底是由半土雞的雞骨和豬骨費時熬製,
喝的不僅是麻油香,還有滿滿的膠質。
麻油腰只,180臺幣。
處理得很乾淨,切得大塊毫不手軟,
快火和老薑拌炒,保留又脆又軟的原始風味。
麻油雞,190臺幣。
選用的是肉質有嚼勁又肥美的臺灣半土雞,
雞肉本身肉質很棒,經過麻油的滋潤後,更加鮮嫩好吃。
上桌前淋上米酒,清新提味。
麻油炒赤肉,這是我最喜歡的一道菜,170臺幣。
比一般肉片要厚一點,邊邊帶有一點油花。老薑和蔥及麻油炒過後好香又好夠味,肉雖然比較厚一些,但完全不會硬或不好咬,依然是有肉汁且嫩的。不喜歡吃內臟的人,也可以吃麻油赤肉湯,我想應該也會很好喝。
寧夏夜市雖大不大,但這兒卻幾乎可以說是蚵仔煎的代表。
蚵仔煎有很多家。有的排隊排到天荒地老但口味普通,只是因為便宜或者用料還可以。
但八米覺得最好吃,也是普遍認可度最高的一家就是在寧夏夜市中間段的:圓環邊蚵仔煎。
這家是1965年創立。果然寧夏夜市是藏匿老字號的地方噢。
一份蚵仔煎,65臺幣。聽說是每年都在漲價格,其它店是價又漲,料也變少,但這家的料倒是一直很實在。
以大小來說不算大,蛋看來是挺厚的,醬汁明顯與常見甜辣醬不同,
有點類似番茄與味噌醬汁,甜而不膩,味道也非常棒。
焦皮酥脆,搭配的蔬菜是小白菜,口感清新爽口,同時土雞蛋蛋味濃鬱。
重點是,這家的蚵仔(海蠣)真的用料很足,
蠣肉又肥又鮮,一共有七顆呢,一般吃的都只有五顆哈哈。
總之是名不虛傳,絕對值得排大長隊的一家蚵仔煎。
《孤獨的美食家》中探訪了很多店,都是有口皆碑的,比如這家冰霖古早味豆花。
冰霖古早味豆花提供傳統豆花、豆漿豆花、關西仙草凍、雪花冰等甜湯,也有比較特別的珍珠豆漿、豆漿紅茶等飲料。當然我還是推薦招牌豆漿豆花。
冰櫃裡有許多冰品甜湯的配料,舉凡愛玉、仙草、薏仁、芋頭、綠豆、紅豆、大紅豆、花生、粉粿等應有盡有,還有粉圓、芋圓、湯圓、包餡大湯圓等。
花生+芋圓豆漿豆花,50臺幣。(任選兩種配料都是50臺幣)
不得不說這裡的芋圓真的很好吃,
晶瑩剔透的芋圓看得到若隱若現的芋頭末,
咬起來相當Q彈可口,
越嚼越有芋頭香氣在嘴裡飄散。
尤其和濃鬱的豆漿一起入口,絕配了。
豆花理所當然的好吃!滑順又綿密。
清爽的黃豆香氣在口鼻間流竄,
搭配豆漿一起吃更加增添霖黃豆香氣的濃鬱感,
吃完還讓人意猶未盡。
花生的熟度也剛好,不會煮得過爛而失去口感,
還保有一點硬度,入口好咬,算是有點QQ的質地,好吃。
整體而言,豆漿豆花的甜度和口感都完全合我心意。
非常推薦晚上吃,不會那麼有負擔的樣子。
對了,營業時間是11:00-01:00。
八米在寧夏夜市最最最最愛的小吃,留在最後推薦給大家——林記燒麻糬冰!!
在寧夏夜市經營20多年的林記燒麻糬,特別是在冬天,是來往客人的心頭暖,更有人千裡迢迢就是要來品嘗那一口Q彈花生香的麻糬。
(ps:聽說現在的位置已經搬到了編號070噢)
顆顆雪白又渾圓的滾燙麻糬在鍋裡圓滾滾的模樣,是店裡最大的招牌特色。
渾圓飽滿的麻薯,裹上花生芝麻,配著熱茶,冬季的寒冷一掃而光。
而夏天,晚餐不吃太飽,走在被美食包圍的夜市道路上,消夜解饞,這家的麻薯冰也是不二之選。
由店家純手工製作的麻糬,再搭配特製的糖水先熱炒後熬煮,肥嘟嘟麻糬搭上花生粉和芝麻粉;隨後,削尖好的刨冰淋上甜甜的煉乳,再加上剛起鍋的熱麻糬,周圍一圈是熱的,就像堡壘包住冰涼的刨冰。
如此的冰火兩重天,才是八米的一生所愛。
相信你也一定會喜歡!
營業時間:17:00-01:30
外脆內嫩金黃色的超大雞排、香氣四溢的大香腸、甜甜鹹鹹的「大餅包小餅」、熱騰騰的藥膳排骨湯、生炒花枝、青蛙下蛋、蔥油餅、炒蟹腳、愛玉冰、鹽酥雞、雞肉飯、牛肉麵、青草茶···
臺灣小吃推薦不重樣,跟著八米就對了。
明天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