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來越多航司在客機上配備 WiFi,不過網絡的穩定性仍是一大問題,例如飛中美航線的航班通常在途經北極上空時信號會出現中斷。如果你希望在飛機上也能流暢地吃雞或開黑,或許可以考慮一下美國航空(AA)的航班,該航司已經為所有航線配備了衛星 WiFi 網絡。
去年美國航空已在寬體客機上提供松下的衛星通訊 WiFi,如今 700 多架執飛境內航線的窄體客機也已完成升級,供應商為 Gogo 2Ku 和 ViaSat Ka。
不過,TechCrunch 認為美國航空機隊裡的麥道 MD-83 型客機並不在升級行列,因為這些型號目前在被逐步淘汰。
機上 Wi-Fi 通常採用是空對地(air-to-ground)或衛星網絡(Ku)技術。
空對地系統即由飛機上的天線接收來自地面基站的信號,天線通常安裝於機身的基座上,進入不同的空域時,飛機將自動連接到最近的信號塔。
▲圖片來自:Connected-Altitude
衛星技術則是飛機通過安裝在機身頂部的天線,連接位於地球靜止軌道上(離地面 35,786 公裡)的衛星,以此向地面收發信號。這些衛星通常用於傳輸電視信號、天氣預報和秘密軍事行動等。
相比於衛星技術,空對地系統的優勢在於成本更低,可以提供更大的網絡帶寬。缺點則在於受環境影響較大,比如經過大型的水域或者特別偏遠的山區時,可能會導致信號中斷,而且對飛機的飛行高度也有限制,因為太高收不到地面基站的信號。
衛星技術則有穩定性更強、覆蓋範圍廣和速度更快等優點,當然,成本也會高於空對地系統。美國航空的競爭對手達美航空也已經對其機上 WiFi 進行升級換代,大部分機型也都換上了基於衛星技術的 WiFi 系統。
▲松下衛星 WiFi 系統信號覆蓋範圍 圖片來自:美國聯合航空
當然,絕大部分航司的 WiFi 都不是免費福利,以美國航空從達拉斯飛往巴西聖保羅的航班為例,2 小時的機上 WiFi 收費 12 美元,全程則為 19 美元。
由於機上 WiFi 基本成了美國幾大傳統航司的標配,所以還有相應的包月套餐,美國航空的收費為 49.95 美元,但只能使用空對地系統的 WiFi,衛星系統不在套餐範圍內。
不過,也有不少觀點認為免費的機上 WiFi 將是大勢所趨,這將成為航司的獲客手段。達美已在部分航班上公測免費 WiFi,挪威航空乾脆宣布所有洲際航班的 WiFi 均免費,據說英國航空也在研究提供免費機上 WiFi 的可行性。
我國內地的航司仍然沒有機上 WiFi 商業化運營的計劃,仍以部分航線限量免費使用為主,但南航從今年 2 月起規定經濟艙只能通過官方 app 申請上網資格,或使用裡程兌換,頭等艙和商務艙乘客則無限制。
機上 WiFi 的普及也在悄悄改變客艙的設施,一些航司已經開始取消座位上的娛樂系統,改由通過機上網絡提供娛樂節目供乘客使用自己的電子設備觀看,比如美國航空將為座椅增加充電接口,在所有配備衛星通訊的 WiFi 航班上,乘客可使用自己的電子設備收看 12 個免費電視直播頻道,美國航空前不久還接入了 Apple Music,讓乘客可以免費使用機上網絡接入自己的 Apple Music 帳戶聽歌。比起 PTV 感人的解析度和老舊的系統,顯然是用自帶的設備觀看或收聽影音節目更舒服。
題圖來自:CN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