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第安人的來源,和歷史發展階段,成就了印第安文明的燦爛
大家好,今天小編帶大家來了解一下印第安人的來源。現代的考古發現特別是碳14同位素測定表明,在當今拉丁美洲地域範圍內,很久以前就開始有人類居住。我們探究印第安文明,自然需要對創造這一文明的人一一印第安人要進行研究,首先是要知道他們的來源,因為面對如此多的考古發現,擺在考古工作者面前的一個重要問題是,印第安人是土生土長、獨立起源於美洲的人類種族,還是從其他地方遷徙到美洲大陸的人類部落。從16世紀新大陸被發現開始,人們圍繞這個問題提出了不少答案。當然,對此各國學術界也有不同的看法,我國著名的古人類學家賈蘭坡就根據在中國的大量考古發現提出,除了黃河流域外,國內其他一些地方可能也是中華民族的獨立發源地,比如,「我們有自己的祖先漢江母親河」。
1. 土生說
即認為印第安人土生土長、獨立起源於美洲地區的學說。這一學說的代表人物是阿根廷科學家、古生物學家、人類學家弗洛倫蒂諾·阿梅希諾。1884年,弗洛倫蒂諾·阿梅希諾根據他在埃爾莫索山、布宜諾斯艾利斯發現的動物骨骼提出,美洲的印第安人起源於阿根廷南部巴塔哥尼亞地區,然後遷徙到美洲各處。他認為美洲和其他大陸一樣,能夠產生自己的人種,他們在美洲各地分別孤立地演進到文明的全盛時期。更有甚者,弗洛倫蒂諾不但認為印第安人是土生土長的,而且認為人類發源的最初起點就在南美洲,更確切地說是在阿根廷,人類是從這個焦點或中心向外移居到全世界的。
但是,上述說法沒有得到學術界的普遍認同。因為從科學根據出發,新大陸沒有古人類由猿到人的化石遺蹟發現組成的「鏈條」。這說明,美洲古代的先民不是土生土長的,因為從歐亞非三個大陸人類的進化發展史來看,古人類的起始年代比美洲先民生存的年代要早得多。很自然,科學界最終否定了弗洛倫蒂諾·阿梅希諾的結論。
2. 外來說
從19世紀起,「外來說」逐漸佔了上風,因為隨著美洲考古挖掘工作的開展和人類學、遺傳學的發展,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美洲土著居民印第安人的祖先是從其他大陸遷移過去的。那麼,印第安人的祖先的故鄉在哪裡屬於什麼人種呢?這個問題,同樣是見仁見智、眾說紛紜。歸納起來,「外來說」大致分如下幾種,一是中東猶太人說,二是歐洲說,三是非洲說,四是亞洲說,另外還有「南太平洋說」和「多元起源說」等。
持「中東猶太人說」的人認為,印第安人是傳說中失蹤的猶太十族。16世紀中葉有本《多種文字書寫的聖書》面世,作者甚至大膽猜測,美洲土著居民的祖先就是《聖經》人物諾亞的兒子閃。閃的曾孫約克坦有兩個兒子來到新大陸,其中一個到了秘魯,另一個到了巴西。但是,關於猶太十族後裔的種種說法,實際上是經不起推敲的,因為隨著歷史研究的深入,大部分學者認為猶太十族並沒有失蹤,而是早與巴比倫人融合了。另外,美洲印第安人是諾亞兒子閃後裔的說法也根本沒有什麼證據。
持「歐洲說」的學者中,一部分人認為印第安人是從歐洲經大不列顛島、冰島、格陵蘭島進入美洲的。另一部分認為是從歐洲翻過烏拉爾山,經西伯利亞遷入美洲的。還有人說是從歐洲出發,穿越大西洲—傳說中的後來沉入大西洋底的一塊大陸到達美洲的。然而,這些說法大多出於想像缺乏必要的科學依據。因為在舊石器時代,格陵蘭島被大面積的冰川所覆蓋,氣候寒冷,人類根本不可能在嚴寒的冰雪上進行長時間的活動,因此至今還沒有任何有力的證據證明這個傳說中的大陸的真實性。
持「非洲說」的人認為,美洲原始人是從非洲西部越過大西洋而進入美洲的。但他們要麼依據不可靠的理論,要麼全憑猜想。由此他們得出的「新世界的一切重要事物,都是從文化高超的非洲甘比亞和塞拉勒窩內海岸傳來的」這一結論當然漏洞百出。比如,他們「猜想在哥倫布以前,非洲黑人曾經橫越大西洋至美洲,不下五十餘次」,但又沒有多少證據。
持「南太平洋說」者,也可以集中為「澳大利亞說」,認為最早到達拉丁美洲的外洲人,是來自澳大利亞的土著居民。其根據是,20世紀初,在巴西和哥倫比亞發現了一些古人類頭蓋骨。以後,巴西和美國科學家利用先進高效計算機進行了復原研究,並與其他各種人種頭骨進行分析和比較,發現這些頭骨與澳大利亞土著祖先的頭骨最為相似。此外,在南美洲一些土著居民的部落語言中,也發現有許多與南太平洋島嶼居民語言相似的成分。經測定,上述在巴西、哥倫比亞發現的頭蓋骨有1萬至1.4萬年的歷史。所以,持「南太平洋說」者認為,在1萬至1.4萬年前,生活在現今澳大利亞的土著藉助太平洋上的海風,漂流到了南美洲,然後逐漸散布到美洲各地。
除上述說法外,還有「多元起源說」。這個學派最具影響的代表人物是法國著名人類學家、巴黎人類博物館的重建者保羅·裡維特。此人曾長期擔任巴黎大學民族研究所所長,終生從事對美洲印第安人的研究和相關的教學工作。他的《美洲人類的起源》被譽為法國學派的代表作和研究美洲印第安人起源的經典著作。保羅·裡維特在這本書裡,沒有否定印第安人的祖先來自亞洲蒙古人種的說法。但他認為,美洲印第安人包含了來自不同大陸的不同的種族成分。在印第安人之間,不僅有屬的差別,而且有種的區分。在他看來,印第安人起源於亞洲的說法沒有錯,但白令海峽在冰川時代形成的陸橋並不是人類遷徙的唯一途徑。
3. 亞洲起源說
「亞洲起源說」的核心觀點是,印第安人的先民是由亞洲遷徒到的。這個說法不僅是目前學術界的普遍認識,而且比起大多數其他說「亞洲起源說」也具有更早的研究歷史。學者們認為,美洲古代史上有過三次移民浪潮。第一批古印第安人是現今所有南美印第安人和許多北美印第安人的先輩,他們的門牙凸起,呈現鏟形,與當今生活在亞洲最北部地區的居民的門牙非常形似。第二批到達白令海峽以南海岸的移民,主要是原始的中國人和蒙古人,其後代下排牙的頭幾個口齒有三條根,而不是兩條根,與其他種族顯然不同。第三次移民浪潮稍晚一些,主要是被稱為納德內的亞洲人,他們的牙齒特點不那麼明顯,介乎兩者之間,可能是納瓦霍人、阿巴切人和住在阿拉斯加、不列顛哥倫比亞等地的印第安人的祖先。好了,小編的文章就寫到這裡啦,感謝大家的閱讀,喜歡加關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