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浙江的藏富於民,為什麼西北農民總是這麼窮?

2020-12-11 大農圈農業大市場

大農微語上期說到,小鮮肉博士大農晨光接過了「大農夢話」的版主權杖,首次亮相(當然指的是寫文章)就受到了大農鐵粉、尤其是女粉們的瘋狂力捧。經濟管理學專業、嗜書如命、酷愛黑科技,這些標籤同時在一個92年出生的小夥子身上出現,真是驚詫無數男女啊!大農晨光的思緒在「大農夢話」的王國裡縱橫馳騁,今天,他的話題是《西北貧民於浙江富商》。只看題目,就會覺得小夥子的思想了不起。來,一起看看他都是怎麼思考的?

我童年大部分時間在陝西農村老家度過。雖因年幼不幹農活,但看多了農村「一地雞毛」,總有一個問題困擾著我:西北農民為啥總是這麼窮?

西北貧民:貧困迷茫

關於對西北農民貧困的問題,我曾跟這些人交流過——

農民出身的爺爺說:農村人沒本錢沒知識,不知道怎麼掙錢,一生病就返貧。

隊裡的鄉親說:給農村人的錢被一些管錢的官兒裝到自己口袋了。

農村婦女說:孩子讀書沒啥用,還給家裡增加負擔。努力難出頭,不如早早去打工。

扶貧辦工作人員說:「等靠要」思想也很嚴重,你來扶貧,他反而順勢躺下不起來。

一個深耕農村的農技教授說:西北貧困標準低,想幫農民的專家很多,稍微勤快願意學習的人早脫貧了。除老弱病殘外,絕大多數人的窮根在思想上。

我的老師在農業經濟課上講:農民貧困的根源在於農業本身的性質 —— 農產品功能、生產周期、產量、機會成本、糧食安全、土地制度、生產規模、政治需求......

我也曾在十幾地方萬貧困戶數據和相關文獻中試圖尋找農村貧困的根源:

精準扶貧數據中致貧原因多樣:因學、因病、缺銷路、缺技術、無動力......

貧困是歷史、地理、政治綜合問題的體現:涉及區域經濟的集聚平衡,國家發展分配機制,「吸血鬼」一線城市......

我也細讀過農業經典理論和農業發展模式:從各種增長階段理論到二元經濟模型細分。從土壤肥力保持模式到誘導發展模式......

這時肯定有人要罵我了:胡扯了這麼多,你倒是出個實實在在幫農民脫貧的主意啊!?

我暫時不能把複雜的貧困問題理解透徹,也並不知道如何迅速改善農民的生存環境,但是我明白一個最簡單的道理:改變自己比改變大環境容易。

我自己就是一個典型西北人,西北人該有的和不該有的毛病我都有。物質的窮是暫時的,精神的貧是一輩子的。西北農民的貧困可能真的跟思想觀念有很大關係。

改變自己總要有個方向,而現在恰好有這麼一個最值得我們西北農民學習的對象 —— 浙江商人。

浙江商人:藏富於民

30多年前,浙江人跟西北人很像:少資金、少項目、少團隊、少資源,而且浙江人更缺土地。30多年後的今天,浙商(當年也曾是農戶和小市民)已經變成中國最活躍、最富有的商幫,聞名全國的民企巨商比比皆是:周曉光、馬雲、魯冠球、宗慶後、陳天橋......反觀西北人卻還躺在床上睡覺,為什麼?

為什麼從浙江調來一個市委書記王永康,就能短短幾個月把西北第一城——西安「折騰」得變了模樣?

直到我去浙江,接觸了許多浙商,進入了真正的浙商生態,才稍微理解了浙江人憑什麼走在時代的前列。

1. 重商思想

西北地區少港口,深居內陸地理封閉,民間經濟不活躍,人們或多或少都有小富即安,安土重遷的思想,對鐵飯碗有種別樣的追求,瞧不上做營銷做生意的人。

以西安為例,很多小商鋪和秦嶺北麓的農家樂都是從浙江、河南、江西等來打拼的人承包的。而本地的城裡人擠破頭爭著去考鐵飯碗國企公務員,農村人除了想託關係讓政府給安排個工作,就是守著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對發展沒什麼興趣。

浙江人不同,他們「重利重商」的思想很濃。

民間有言:走在浙江大街上隨便扔個磚頭砸到的可能就是一個小老闆。浙商不是一開始就會做生意,而是地太少人太窮讓他們「窮則思變」,四海為家的浙商秉性讓他們無視地理困難。浙江人有錢的辦企業做老闆,沒錢的出去打工攢資本做老闆,有穩定工作的一邊上班一邊合夥跟人開店。在浙江,企業就是人的名片。

2. 家庭為本

西北民營企業給我的刻板印象是:裙帶關係規模小,管理混亂效率低,坑騙員工不守信。掙了錢總想獨吞利益,跟著做事的眼紅使絆子。我在生活中就見過到兩例因為親戚妒忌使絆子把企業生生整垮的例子,「可以同患難,不能共富貴」的事例比比皆是。在我的觀念裡,家族企業和成功企業永遠是站在對立面的。

但浙商的成功很大部分要歸功於家庭和團結。我在浙江見到的企業無一例外很重視家庭關係,甚至有70多人共居一處的文明家庭,共同經營一家市值上百億的民營集團。親戚家人是滿足創業初期融資、節流、合伙人需求的最佳解決方案,但又要避免任人唯親的問題。

方太廚具董事長茅理翔也強調過:私營企業不搞家族制不行,完全家族化也不行。企業做大了總有各種親戚來求著安排幹部職位,茅理翔也因此向母親下跪,並頂住壓力規定不許親屬擔任車間主任以上的職務,選賢舉能,把方太廚具越做越大。

浙商協會、浙江各級商會對浙商的發展也起到了巨大的作用,浙商內部流行私人資金拆借,從來都把向銀行貸款作為最後選擇。俗話說同行相剋,但浙商從來懂得利益均沾不會互相拆臺。

反觀咱西北人,不但大男子主義嚴重處理不好家事,就是同行出了事,不但互不相幫,還等著看別人的笑話。西北老闆生意周轉不過來,周圍人隔岸觀火,從銀行借不到錢,最後被高利貸逼得跑路的也不在少數。

3. 從小做起

我有個兄弟,大專畢業後在家待業玩了一年遊戲,我給他指了幾條路子也不見動彈。問他為啥不照著做,他說:「你說的辦法不行,別人家剛畢業就能掙大錢,現在階級都固化了,我這樣的根本沒有出路。」後來我在貧困村見到的很多年輕人也是抱有這種思想,看到網絡上富二代的奢靡生活,「無產階級做資本家夢」,甚至開始逃避勞動放棄努力了,機會放到眼前都無動於衷。

浙商的理念就是「微」利是圖,國家能開放給民企的一般是不影響國家命脈的產業,換句話說就是民企很少有資格經營暴利行業。那浙商民間資本反而更加活躍的原因是什麼?因為他們有「微」利是圖的經商觀念。不管是服裝、皮毛、小掛件,浙江人從打工做起,改造產品,優化流程,學習營銷策略......一步步把事情做大。創業的開頭總是難於想像,幾年後膨脹的速度卻常常超乎想像。

高一(2)班有50個人,張西北排40名,李浙江排45名。

張西北說:「前幾名一直是那麼幾個,咱天賦不夠底子差,學習了也超不過別人,乾脆不學了。」李浙江不這麼想:「排在最前面的那幾個我暫時比不上,但我也不一定比他們差。現在別的不想,先超過張西北再說。」

結果李浙江一點點慢慢挪到了班裡前幾名考上了好大學,張西北依然是墊底的幾個人。

4. 善於創造

人們常常諷刺有一種鴕鳥型幹部,遇事把頭埋到沙子裡。其實西北人包括我自己都或多或少都有點鴕鳥性格。遇到問題總喜歡講客觀原因:「這個弄不了,那個沒條件,這事沒法辦。」

人比動物強就強在會使用工具。有困難的時候我們總是藉口沒有解決工具,而浙江人會想著如何去配置資源、創造工具。

而財富是怎麼來的?人創造出來的。

說起財富,它是個很有意思的東西......

其實每個地方的人都有缺點也有優點,東南人、西北人都只是個象徵意義。這次我也是想來幫助不知道如何致富的農民朋友打下一點思想基礎。有人說農民想脫貧越來越難,其實在我看來反而是越來越容易了。下次會給有興趣的讀者分析一下財富的本質,富人是如何掙錢理財的,

讓大家了解農民從窮人變小康的兩個最根本途徑,而【大農圈】就是農民手中最趁手的致富武器。

大農圈原創!

相關焦點

  • 司馬遷論「藏富於民」之必要性,誰才是那個最先覺醒的人?
    關於「藏富於民」,我們現在聽起來並不陌生。甚至認為理所當然,但是,為什麼要「藏富於民」?或者說,「藏富於民」的是道理或者必要性是什麼?估計就很少有人知道了。那麼,深知「藏富於民」這一舉措的重要性以及必要性的最先覺醒的人,到底是誰呢?我們看《貨殖列傳》的原文,即:「『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禮生於有而廢於無。故君子富,好行其德;小人富,以適其力。淵深而魚生之,山深而獸往之,人富而仁義附焉。
  • 商「藏」天下:從「藏器待時」到「藏富於民」(評庹政《商藏》)
    商「藏」天下:從「藏器待時」到「藏富於民」庹政的《商藏》是一部以蜀地題材講述中國故事的長篇商戰奮鬥小說。從商「藏」天下出發,我們一直說庹政《商藏》有望書寫從藏富於國到藏富於民的時代史詩和哲學。改革開放四十年,其實就是一個從「藏富於國」到「藏富於民」的發展史:「藏富於國」與「藏富於民」兩種觀念的交鋒、博弈和融合,宰制了改革開放三四十年從「中國式造富時代」到「中國式造福時代」的機制體制;甚至,此消彼漲,一直爭奪著「國民財富觀念」重塑的主導權——當然,「藏富於國」一直佔據著主流的話語權、輿論權和文化領導權。
  • 我國藏富於民的省份:GDP總量全國第四,但人均收入堪比廣東
    這個省是浙江,人們知道浙江擁有豐富的人民,而且,儘管廣東的經濟非常好,但浙江各城市的發展相對平衡,但是,城市之間的發展差距仍然很大,例如,深圳的GDP總量超過2萬億元,而最低的城市GDP總量僅為數百億。
  • 40年前這個地方還很窮,現在為什麼這麼富裕?看完你就明白了!
    有一次打開衛星地圖放大看浙江,它其實是個資源有些匱乏的地方,大部分是山地丘陵地貌,一抹青山一水兩分田,在以前種糧食根本養不活一個家庭,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如今的浙江省這麼富裕呢?我們單看gdp浙江並不突出,但是2017年浙江省的人均可支配收入高達4.2萬元是一個藏富於民的地方,自古以來浙江是吳越江南文化的發源地,沿襲了經商的傳統。明朝王陽明宣揚心學,提倡農商並舉,承認人們內心對物質有欲望的合理性。到了改革開放,浙江人以前的苦日子過怕了,當商業有發展的機會,人們就開始勇敢的嘗試,家家戶戶辦工廠,人人都想當老闆,是早期真實的浙江縮影。
  • 浙江GDP末尾三市網友莫再喊窮,全國各地網友不答應!
    筆者從江蘇旅遊參觀結束返程路過浙江遊玩了幾天,其中所見所想令人感慨。在浙江旅遊期間,一方面驚嘆於浙江兼具發達的名頭,也兼具「七山二水一田」的美景,經濟如此發達,景色如此秀麗,令人羨慕。但同時聽到浙江湖州、麗水的網友也在嘆窮,我就覺得很奇怪了,2019年全國農村人均收入浙江可是排在第一的啊。浙江的網友為何還如此呢?筆者隨後佐證了一番……從上表可以看出浙江各市的GDP數據裡面湖州、衢州、麗水三地基本排在末尾,但是增速不落下風。
  • 明明是經濟第三強省,GDP超7萬億,為何總感覺「很窮」?
    那麼可能有的人就會問了,山東的GDP總量為什麼這麼高?又為何總感覺「很窮」呢?說到這個問題就不得不提起浙江,在我們印象中,「江浙滬」都是「有錢人」的代名詞,其中就包含了浙江省。據了解,浙江省在2019年的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4.99萬元,僅次於北京、上海,排在第三名。而山東省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僅3.16萬元,比浙江少了1.83萬元。
  • 為什麼一直有人覺得日照很富、臨沂很窮,原因在這裡
    近期對於日照併入臨沂的討論特別多,大部分人對於日照併入臨沂還會比較期待的,但是有一部分人不太同意,因為他們覺得日照很富、臨沂很窮,這個理由說完,很多坎坷都莞爾一笑。那麼為什麼日照會產生比臨沂富的錯覺呢,答案就是人均GDP。日照人對人均GDP有一個誤解,以為人均GDP的量就是自身創造的經濟價值,實際上日照的幾大鋼廠貢獻了幾乎一半GDP,而這些鋼廠富了一小部分人,就連大多數鋼廠從業人員都沒有跟著富起來,但是統計的時候,這一小部分人適合日照全市人民進行平均的,所以造成了這種富有的假象。
  • 江陰啟示④|GDP背後:經濟最強縣域如何藏富於民?
    「令人驚豔」的背後,更值得探尋的是「為什麼」—— 為什麼江陰在「強勢政府」行政力量的主導下,市場經濟依然活力勃發,企業生態萬物生長? 為什麼江陰數十年改革基業常青,在每一個艱難時刻總是能夠從不懈改革中汲取砥礪前行的新動能?
  • 江蘇比浙江有錢,但是浙江人卻比江蘇人有錢,這是為什麼呢?
    江南地區自古以來就是魚米之鄉,富饒之地,而如今的江蘇和浙江如同古代的江南,實力一如既往,都是東部沿海經濟強省,不過這兩個省份有個奇怪的現象,那就是江蘇要比浙江有錢,但是浙江人卻比江蘇人有錢,這是為什麼呢?首先,說江蘇比浙江有錢,是從地區生產總值來看。2019年,江蘇的GDP為99631.52億元,排名全國第二,僅次於廣東,而且跟第一名的差距也並不大。
  • 西北大學窮是真的,但是沒有你想像的那麼窮
    比如2019年西北大學的預算經費為11.56億元,而當年的決算收入是19.84億元,決算支出則高達25.19億元,分別比預算高出了71.62%和117.9%。西大的經費在預算和決算之間為什麼有這麼大的差距?一般來說,預算和決算是一致的,但在有些情況下二者存在口徑上的差異。預算一般是在年初制定並獲得批覆的資金安排,反映的是當年的財政狀況。
  • 佛系青年:這麼辛苦做什麼?反正還是窮,農民:辛苦也是一種幸福
    為什麼我們這麼辛苦卻還是很窮?首先,在這個世界上什麼是窮人,什麼是富人?自已必須得弄明白,窮人也很辛苦,富人也很累,各有各的活法,各有各的心態,世上沒有隨隨便便的成功,也沒有一帆順風行程,每個成功的人都是含淚奔跑的人,大多數成功的人,都是白天微笑世人,晚上獨自落淚,所以我認為窮有窮的歡樂,富有富的苦衷,換位思考,大家都基本上一樣,心態很重要!
  • 我國最「心酸」的省份,GDP總量超過浙江,卻總被人說「窮」
    但一些的經濟省份,雖然GDP排的名列前茅,但總是讓人們覺得還是"很窮",這個省就是山東這個經濟第三省份。 但很多人都會覺得,山東的GDP總量如此之高,卻為什麼總是感覺"很窮"呢?在我們的印象中,"江蘇、浙江和上海"是"富人"的代名詞,以浙江省來說。
  • 海地為什麼這麼窮
    百年前「被投資」  海地為什麼會這麼窮?  拉爾說,故事得從1910年開始。  1910年,一個名叫紐約國民城市銀行的金融機構買下了當時海地唯一一家商業銀行和最大金庫——海地國家銀行,當時,那家紐約國民城市銀行,也就是後來響噹噹的花旗銀行,對海地人打著漂亮的旗號說,美國人購買海地國家銀行就是買走了海地全部債務。
  • 浙江為何那麼富?不是地理優越,不是國家扶持,根本原因讓人沉思
    有,浙江。浙江人的富相信大家有目共睹,基本沒見過浙江的打工仔。小編以前的浙江同學曾說過,他要是去刷盤子,去工廠流水線,他爸會把他趕出家門。這其中就側面顯現了浙江人富的根本原因:獨立精神,寧死不替人打工。在有此精神的基礎上,浙江人還有經濟頭腦。浙江人被譽為最會做生意的人,而且自古傳承,古有晉商、徽商,現在只有浙商還名聲響亮。
  • 甘肅為什麼一直那麼窮?民國第一女飛行家林鵬俠述說正確答案
    提示:甘肅為什麼這麼窮?是個一直都讓很多人困惑的話題。中間的原由似乎一時很難說清。民國第一女飛行員林鵬俠曾於1932年冬至1933年夏,以新聞記者的身份考察陝、甘、青、寧、綏各省,所著《西北行》告訴了人們正確的答案。
  • 民藏應不應該支持?
    國寶民藏,藏富於民是我國改革開放後弘揚傳統文化,推動和促進文化大繁榮,實現文化興國的一項重大舉措。對於民間收藏需要再認識,需要從全局出發,認識民間收藏對保護文物的特殊貢獻。民間收藏是這個歷史階段的特殊現象,自然要倍加呵護,而不是任意的橫加指責。
  • 人們卻覺得「很窮」,問題出在哪
    不過,不知道大家發現沒有,作為「中國前三」的山東省,卻一直給國人非常「窮」的感覺,貌似和廣東省與江蘇省相差不少!不知道你是否有著這樣的感覺?據了解,在公布的數據中可知,截止到2020年前三季度的各省GDP,廣東省排在第一,GDP總量達到了78397.07億。江蘇省排在第二,GDP總量為73808.8億。山東省排在第三,GDP總量為52186.01億。
  • 河南最缺錢的城市,比商丘、開封還窮,卻膽敢挑戰洛陽、南陽
    河南最缺錢的城市,比商丘、開封還窮,卻膽敢挑戰洛陽、南陽河南作為我國中部最大省份之一,人口一直位居全國前列。這也導致河南無論是人均GDP,還是高考升學率,都遠不如國內其他省市。但是河南的省會城市鄭州,實力卻一直不容忽視,實力比肩沿海絕大多數城市,與它們相比完全不落下風。鄭州應該算得上是河南最富裕的一個城市。不過,小編今天要為大家介紹的城市卻堪稱全省最缺錢,它就是河南濟源!它能窮到什麼程度呢?根據2018年上半年最新的GDP統計,濟源的GDP總量僅為294億。
  • 在浙江人數最多的,是這五個省份的人,他們說浙江是「一線省份」
    這樣的身份不僅薪資待遇可觀,工作機會更是很多,浙江省便是深受打工者喜愛的一個省份,浙江不光發展不錯,更是自有資源豐富,景色風光旖旎,這五個省份的人,留在浙江的人數最多,他們稱浙江為「一線省份」。在大多數人心中,浙江不光經濟發達,更是一個旅遊大省,去年浙江全省人口流入達到了80多萬,那麼在眾多的流入人口中,哪個省份的人最多呢?
  • 他是知名音樂人,總是喊窮,算了他的收入扎心了
    隨後就有樸樹的粉絲說出了真相,原來樸樹一直都挺缺錢的,樸樹缺錢這個梗,一直都有,不過大多數觀眾只是當個玩笑看而已,不過現在看來,確實是有這麼個情況。之前樸樹曾在跨界歌王上位王珞丹助唱,也為王珞丹拉到了不少的票數,在演唱結束之後,主持人採訪樸樹,為什麼會來到這個節目,一般的藝人都會找一些比較官方的理由來回復記者,但是沒想到樸樹卻是個「直男」直截了當地跟記者說,這是經紀人接的活,還直言了當地說自己最近比較缺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