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農微語上期說到,小鮮肉博士大農晨光接過了「大農夢話」的版主權杖,首次亮相(當然指的是寫文章)就受到了大農鐵粉、尤其是女粉們的瘋狂力捧。經濟管理學專業、嗜書如命、酷愛黑科技,這些標籤同時在一個92年出生的小夥子身上出現,真是驚詫無數男女啊!大農晨光的思緒在「大農夢話」的王國裡縱橫馳騁,今天,他的話題是《西北貧民於浙江富商》。只看題目,就會覺得小夥子的思想了不起。來,一起看看他都是怎麼思考的?
我童年大部分時間在陝西農村老家度過。雖因年幼不幹農活,但看多了農村「一地雞毛」,總有一個問題困擾著我:西北農民為啥總是這麼窮?
西北貧民:貧困迷茫
關於對西北農民貧困的問題,我曾跟這些人交流過——
農民出身的爺爺說:農村人沒本錢沒知識,不知道怎麼掙錢,一生病就返貧。
隊裡的鄉親說:給農村人的錢被一些管錢的官兒裝到自己口袋了。
農村婦女說:孩子讀書沒啥用,還給家裡增加負擔。努力難出頭,不如早早去打工。
扶貧辦工作人員說:「等靠要」思想也很嚴重,你來扶貧,他反而順勢躺下不起來。
一個深耕農村的農技教授說:西北貧困標準低,想幫農民的專家很多,稍微勤快願意學習的人早脫貧了。除老弱病殘外,絕大多數人的窮根在思想上。
我的老師在農業經濟課上講:農民貧困的根源在於農業本身的性質 —— 農產品功能、生產周期、產量、機會成本、糧食安全、土地制度、生產規模、政治需求......
我也曾在十幾地方萬貧困戶數據和相關文獻中試圖尋找農村貧困的根源:
精準扶貧數據中致貧原因多樣:因學、因病、缺銷路、缺技術、無動力......
貧困是歷史、地理、政治綜合問題的體現:涉及區域經濟的集聚平衡,國家發展分配機制,「吸血鬼」一線城市......
我也細讀過農業經典理論和農業發展模式:從各種增長階段理論到二元經濟模型細分。從土壤肥力保持模式到誘導發展模式......
這時肯定有人要罵我了:胡扯了這麼多,你倒是出個實實在在幫農民脫貧的主意啊!?
我暫時不能把複雜的貧困問題理解透徹,也並不知道如何迅速改善農民的生存環境,但是我明白一個最簡單的道理:改變自己比改變大環境容易。
我自己就是一個典型西北人,西北人該有的和不該有的毛病我都有。物質的窮是暫時的,精神的貧是一輩子的。西北農民的貧困可能真的跟思想觀念有很大關係。
改變自己總要有個方向,而現在恰好有這麼一個最值得我們西北農民學習的對象 —— 浙江商人。
浙江商人:藏富於民
30多年前,浙江人跟西北人很像:少資金、少項目、少團隊、少資源,而且浙江人更缺土地。30多年後的今天,浙商(當年也曾是農戶和小市民)已經變成中國最活躍、最富有的商幫,聞名全國的民企巨商比比皆是:周曉光、馬雲、魯冠球、宗慶後、陳天橋......反觀西北人卻還躺在床上睡覺,為什麼?
為什麼從浙江調來一個市委書記王永康,就能短短幾個月把西北第一城——西安「折騰」得變了模樣?
直到我去浙江,接觸了許多浙商,進入了真正的浙商生態,才稍微理解了浙江人憑什麼走在時代的前列。
1. 重商思想
西北地區少港口,深居內陸地理封閉,民間經濟不活躍,人們或多或少都有小富即安,安土重遷的思想,對鐵飯碗有種別樣的追求,瞧不上做營銷做生意的人。
以西安為例,很多小商鋪和秦嶺北麓的農家樂都是從浙江、河南、江西等來打拼的人承包的。而本地的城裡人擠破頭爭著去考鐵飯碗國企公務員,農村人除了想託關係讓政府給安排個工作,就是守著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對發展沒什麼興趣。
浙江人不同,他們「重利重商」的思想很濃。
民間有言:走在浙江大街上隨便扔個磚頭砸到的可能就是一個小老闆。浙商不是一開始就會做生意,而是地太少人太窮讓他們「窮則思變」,四海為家的浙商秉性讓他們無視地理困難。浙江人有錢的辦企業做老闆,沒錢的出去打工攢資本做老闆,有穩定工作的一邊上班一邊合夥跟人開店。在浙江,企業就是人的名片。
2. 家庭為本
西北民營企業給我的刻板印象是:裙帶關係規模小,管理混亂效率低,坑騙員工不守信。掙了錢總想獨吞利益,跟著做事的眼紅使絆子。我在生活中就見過到兩例因為親戚妒忌使絆子把企業生生整垮的例子,「可以同患難,不能共富貴」的事例比比皆是。在我的觀念裡,家族企業和成功企業永遠是站在對立面的。
但浙商的成功很大部分要歸功於家庭和團結。我在浙江見到的企業無一例外很重視家庭關係,甚至有70多人共居一處的文明家庭,共同經營一家市值上百億的民營集團。親戚家人是滿足創業初期融資、節流、合伙人需求的最佳解決方案,但又要避免任人唯親的問題。
方太廚具董事長茅理翔也強調過:私營企業不搞家族制不行,完全家族化也不行。企業做大了總有各種親戚來求著安排幹部職位,茅理翔也因此向母親下跪,並頂住壓力規定不許親屬擔任車間主任以上的職務,選賢舉能,把方太廚具越做越大。
浙商協會、浙江各級商會對浙商的發展也起到了巨大的作用,浙商內部流行私人資金拆借,從來都把向銀行貸款作為最後選擇。俗話說同行相剋,但浙商從來懂得利益均沾不會互相拆臺。
反觀咱西北人,不但大男子主義嚴重處理不好家事,就是同行出了事,不但互不相幫,還等著看別人的笑話。西北老闆生意周轉不過來,周圍人隔岸觀火,從銀行借不到錢,最後被高利貸逼得跑路的也不在少數。
3. 從小做起
我有個兄弟,大專畢業後在家待業玩了一年遊戲,我給他指了幾條路子也不見動彈。問他為啥不照著做,他說:「你說的辦法不行,別人家剛畢業就能掙大錢,現在階級都固化了,我這樣的根本沒有出路。」後來我在貧困村見到的很多年輕人也是抱有這種思想,看到網絡上富二代的奢靡生活,「無產階級做資本家夢」,甚至開始逃避勞動放棄努力了,機會放到眼前都無動於衷。
浙商的理念就是「微」利是圖,國家能開放給民企的一般是不影響國家命脈的產業,換句話說就是民企很少有資格經營暴利行業。那浙商民間資本反而更加活躍的原因是什麼?因為他們有「微」利是圖的經商觀念。不管是服裝、皮毛、小掛件,浙江人從打工做起,改造產品,優化流程,學習營銷策略......一步步把事情做大。創業的開頭總是難於想像,幾年後膨脹的速度卻常常超乎想像。
高一(2)班有50個人,張西北排40名,李浙江排45名。
張西北說:「前幾名一直是那麼幾個,咱天賦不夠底子差,學習了也超不過別人,乾脆不學了。」李浙江不這麼想:「排在最前面的那幾個我暫時比不上,但我也不一定比他們差。現在別的不想,先超過張西北再說。」
結果李浙江一點點慢慢挪到了班裡前幾名考上了好大學,張西北依然是墊底的幾個人。
4. 善於創造
人們常常諷刺有一種鴕鳥型幹部,遇事把頭埋到沙子裡。其實西北人包括我自己都或多或少都有點鴕鳥性格。遇到問題總喜歡講客觀原因:「這個弄不了,那個沒條件,這事沒法辦。」
人比動物強就強在會使用工具。有困難的時候我們總是藉口沒有解決工具,而浙江人會想著如何去配置資源、創造工具。
而財富是怎麼來的?人創造出來的。
說起財富,它是個很有意思的東西......
其實每個地方的人都有缺點也有優點,東南人、西北人都只是個象徵意義。這次我也是想來幫助不知道如何致富的農民朋友打下一點思想基礎。有人說農民想脫貧越來越難,其實在我看來反而是越來越容易了。下次會給有興趣的讀者分析一下財富的本質,富人是如何掙錢理財的,
讓大家了解農民從窮人變小康的兩個最根本途徑,而【大農圈】就是農民手中最趁手的致富武器。
大農圈原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