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遷論「藏富於民」之必要性,誰才是那個最先覺醒的人?

2020-12-20 問過藍天

關於「藏富於民」,我們現在聽起來並不陌生。

甚至認為理所當然,但是,為什麼要「藏富於民」?或者說,「藏富於民」的是道理或者必要性是什麼?估計就很少有人知道了。

子貢畫像

也就是說,幾千年後的我們尚且如此,何況幾千年之前的古人?

因此,從這個角度來說,司馬遷能夠寫出《貨殖列傳》這樣的作品,確實不簡單,甚至可以說,非「常人」可以為之。

那麼,深知「藏富於民」這一舉措的重要性以及必要性的最先覺醒的人,到底是誰呢?

我們看《貨殖列傳》的原文,即:

「『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禮生於有而廢於無。故君子富,好行其德;小人富,以適其力。淵深而魚生之,山深而獸往之,人富而仁義附焉。富者得勢益彰,失勢則客無所之,以而不樂」

管仲雕像

在司馬遷的論述中,他引用了管仲的觀點說,倉庫裡充實了,人們自然就懂得禮節;溫飽無憂,甚至豐衣足食,當然會倍加珍惜所謂的榮耀和恥辱,甚至可以說,禮義廉恥本身就是以這些為基礎,若是沒有這些財富為基礎,一切禮義廉恥就無法顧及了。

進一步的說,所謂富,也會因人而異,如君子富了之後,就會樂善好施,而小人的富,往往習慣用金錢來滿足自己的欲望。

因此,他得出的結論是「禮」源自生活的富足,即財富,若是沒有財富為基礎,「禮」這一規則,很可能就沒有人會遵守了,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以「禮」治國,當然需要「藏富於民」了。

為了進一步的解釋這「藏富於民」的必要性,司馬遷列舉了許多歷史人物作為佐證,如姜太公、陶朱公、子貢、管仲等人,即:

管仲畫像

「故太公望封於營丘,地舄滷,人民寡,於是太公勸其女功,極技巧,通魚鹽,則人物歸之,襁至而輻湊。故齊冠帶衣履天下。朱公……十九年之中三致千金,再分散與貧交疏昆弟。此所謂富好行其德者也。後年衰老而聽子孫,子孫修業而息之,遂至巨萬。故言富者皆稱陶朱公。子贛……賜最為饒益。原憲不厭糟 ,匿於窮巷。子貢結駟連騎,束帛之幣以聘享諸侯,所至,國君無不分庭與之抗禮」

相關焦點

  • 商「藏」天下:從「藏器待時」到「藏富於民」(評庹政《商藏》)
    商「藏」天下:從「藏器待時」到「藏富於民」庹政的《商藏》是一部以蜀地題材講述中國故事的長篇商戰奮鬥小說。它以葉山河個人與家族接續奮鬥的商業修煉、情感修正和人生修行為故事軸線,描繪了改革開放三十四年來川西商界的風雲激蕩,映照了波瀾壯闊的社會現實和中國生活畫卷,思考了「藏器待時」的個人與家族商業理念,有望進一步探索與書寫「從藏富於國到藏富於民」的時代史詩和哲學。這是我應相關方面之邀,對四川網絡作家庹政的網絡小說作品《商藏》所做的簡評,並隱含了我的建議和期待。為何如此?
  • 溥彼韓城之民俗風情:原生態的司馬遷(廟會)民祭
    其原因很簡單,就是殷濟敬重司馬遷的人格,推崇司馬遷的《史記》,因司馬遷卒年卒因及葬地不詳,所以才在芝川城南芝水之陰的高崗上,為司馬遷建了個紀念地,以供自己和其他敬仰司馬遷的人隨時瞻拜,寄託對古賢人之思念。這便是司馬遷祠的最早形制。
  • 司馬遷與《史記》
    三年後,司馬遷繼承父業,做了太史令,遍覽皇家所藏史料、圖籍和檔案。42歲時,正式開始《史記》的寫作。天漢二年(前99),李陵兵敗投降匈奴,武帝大怒。司馬遷稱言李陵之功,因而以"誣上"下獄。家貧無以自贖,交遊莫救,出於創作《史記》的考慮,他被迫接受腐刑。
  • 司馬遷:誰動了我的《史記》?
    今天我們能夠了解遙遠的過去,不能不感謝歷朝歷代的史官和他們編撰的史書,因為他們的一手文字記錄我們才能夠感觸到那個時代的人情地貌,窺探其歷史真相。有人會說,考古不也是嗎?不錯,但是考古是近現代才有的,而且大多是給史書提供了實物佐證,能夠給我們帶來最新鮮的歷史知識並不多。
  • 我國藏富於民的省份:GDP總量全國第四,但人均收入堪比廣東
    用他的話說,任何出售螃蟹的人都可以買上保時捷,賣早餐一年可以賺幾十萬,這很累,當我聽到他談論這件事時,我有些敦促去台州買早餐,也許他說這有點誇張,但從側面也反映出浙江人的收入還比較高。其次,浙江人和湖南人最大的不同是,他們身邊的人基本上從事一些小生意,許多年輕人的父母也做生意,因此,家庭中將有更多的資源,不像我們這邊想做點什麼基本上都要靠自己,這也就是他們為什麼有錢的一個原因吧!關於我國藏富於民的省份:GDP總量全國第四,但人均收入堪比廣東,你有什麼見解呢?
  • 《史記》真的「藏之名山,傳之其人」了嗎
    《報任安書》中有一句:「僕誠以著此書,藏之名山,傳之其人,通邑大都,則僕償前辱之責,雖萬被戮,豈有悔哉!」就是說要把這本書先藏在山裡,以傳給與自己志同道合的人,然後這本書才被公之於眾。那麼《史記》一書到底有沒有被司馬遷藏之名山呢?不賣關子了,直接告訴大家,沒有。
  • 相比浙江的藏富於民,為什麼西北農民總是這麼窮?
    西北貧民:貧困迷茫關於對西北農民貧困的問題,我曾跟這些人交流過——農民出身的爺爺說:農村人沒本錢沒知識,不知道怎麼掙錢,一生病就返貧。隊裡的鄉親說:給農村人的錢被一些管錢的官兒裝到自己口袋了。農村婦女說:孩子讀書沒啥用,還給家裡增加負擔。努力難出頭,不如早早去打工。
  • 誰能做到把五十萬言刻寫在竹簡上?而且是兩次,司馬遷做到了
    司馬遷在巜太史公自序》中寫道。「夫《詩》、《書》隱約者,欲遂其志之思也。昔西伯拘羑裡,演《周易》;孔子厄陳、蔡,作《春秋》;屈原放逐,著《離騷》;左丘失明,厥有《國語》;孫子臏腳,而論兵法;不韋遷蜀,世傳《呂覽》;韓非囚秦,《說難》、《孤憤》;《詩》三百篇,大抵賢聖發憤之所為作也」公元前99年,司馬遷42歲,這年司馬遷遭遇了他人生最大的一次災難,滅頂之災,宮刑。那是一種僅次於死刑的刑罰,對於一個男人來說,是一種生不如死的災難。
  • 論物權法定主義原則的必要性與局限性
    論物權法定主義原則的必要性與局限性 ——物權法定主義原則與意思自治原則的協調與衝突
  • 孟子論「養民」
    孟子論「養民」 2019年09月17日 08:29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馮兵 字號 內容摘要: 關鍵詞:
  • 濠江漫話:澳門現金分享惹熱議 "還富於民"費思量
    中新社澳門11月22日電 題:澳門現金分享惹熱議 如何「還富於民」費思量  中新社記者 龍土有  澳門特區行政長官崔世安15日在發表2012年度施政報告時表示,目前澳門外匯儲備已超過2500億(澳門元,下同),預計明年的財政收益審慎樂觀,每月的博彩收入均高於200億元。  這些數據表明,澳門特區政府的家底漸厚,經濟形勢喜人。
  • 司馬遷的財富觀——讀《史記》有感
    至少從隋唐行科舉以來,四民次序的排列固定下來。「士」居首位,並不是單純的讀書人有多高的地位,而是因為「士」是唯一可達於「仕」的渠道。一個終身白衣沒有功名的鄉間窮秀才,恐怕地位還不如本鄉的富豪。所以在商之上的實際上是官,自古商怕官,官壓商,才是實在的傳統。
  • 《蘇菲的世界》之蘇菲的覺醒
    少女蘇菲收到一張字條,上面寫著「你是誰?」「你是誰」這個問題是引領蘇菲走向覺醒的第一步。在這之前她從來沒有想過自己是誰,而在認真思考後,她才發現自己根本不知道答案。蘇菲不知道自己是誰,但作為讀者的我們是知道的。少校艾勃特給女兒席德寫了一本哲學書當作15歲的生日禮物,蘇菲就是那本書裡面的主人公,她和席德同樣的年紀。書裡面還有一個叫做艾伯特的哲學家,由他給蘇菲上哲學課,引導著蘇菲一步一步走向覺醒。
  • 司馬遷的偉大歷史功績,在於他對我國古代史學的發展
    鄭樵《通志·總序》將它譽為「使百代而下,史官不能易其法,學者不能舍其書,《六經》之後,惟有此作」,可見《史記》對我國古代史學影響之大。 其次,司馬遷以進步的歷史觀,總結古代以至秦漢的歷史,使《史記》成為一部富於批判精神的歷史巨著。他在《報任安書》曾說明,「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是他著述《史記》的出發點。
  • 我們現在所看到的《史記》,根本就不是司馬遷的原汁原味!
    司馬遷寫《史記》,最容易引來禍事的就是當代皇帝的本紀,事實也的確如此,司馬遷在《景帝本紀》和《武帝本紀》中實事求是的態度,讓漢武帝大發雷霆,「投而削之」。司馬遷意識到,漢武帝很可能會把這本書列為禁書,甚至直接毀掉,司馬遷也知道,胳膊擰不過大腿,為了不讓自己畢生的心血化為灰燼,他留了一個後招:在把成書上交朝廷的同時,把另一個完整版藏了起來。《史記·太史公自序》說,「藏之名山,副在京師,俟後世聖人君子。」
  • 司馬遷為何把《伯夷列傳》放在列傳之首?大篇討論僅是發洩私怨?
    從古至今,像伯夷這樣的人,有很多。此篇的第一段,就列舉出許由、卞隨、務光這樣堅持心中道義的人,也就是這世上類似伯夷叔齊這樣的人,有千千萬萬個,可是,書籍、經傳上沒有關於他們的記載,以至於他們老死在水邊林下,默默無聞。以至於關於他們的道義,世人無從得知。正是如此,司馬遷才要跟別人不一樣,他要為這些世人忽視的義人作傳,記錄他們的平生。
  • 《史記》有何魅力,讓司馬遷忍辱負重用了18年的時間?
    在數千年的歷史長河中,風流人物無數,誰才是真正的英雄?是戰死沙場金戈鐵馬,還是捨生取義人中豪傑?人生苦短,「慷慨赴死易,從容就義難」,活著本就不易,特別是在屈辱中活著更難,這需要很大的勇氣和極強的毅力,英雄之所以能稱之為英雄,一定有他的道理。
  • 民藏應不應該支持?
    國寶民藏,藏富於民是我國改革開放後弘揚傳統文化,推動和促進文化大繁榮,實現文化興國的一項重大舉措。對於民間收藏需要再認識,需要從全局出發,認識民間收藏對保護文物的特殊貢獻。民間收藏是這個歷史階段的特殊現象,自然要倍加呵護,而不是任意的橫加指責。
  • 《報任安書》:司馬遷的無奈與堅守
    其實,司馬遷當時的處境令他不便再在皇帝面前進言,而更重點的一點是,他太了解漢武帝了,他絕不可能放過任安。因此,司馬遷最後說「今已虧形為掃除之隸,在闒茸之中,乃欲卬首信眉,論列是非,不亦輕朝廷、羞當世之士邪?」(現在我已經身體殘廢成為打掃汙穢的奴僕,處在地位卑賤的人的行列,還想昂首揚眉,評論是非,這不也是輕視朝廷、使當世的君子們感到羞恥嗎?)司馬遷說出了他內心的無奈。
  • 為什麼古代每次出現異象,就意味著有偉人出現,來看司馬遷怎麼說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趙翼《詩論》《三國志注 魏書二》中有記載「帝生時,有雲氣青色而圜如車蓋當其上,終日,望氣者以為至貴之證,非人臣之氣。」其表明君王誕生之日,天象異常,且呈現吉兆之象。不過,項羽的義父多次向他表達道:「我多次觀氣劉邦,他頭頂多呈現出龍虎形態,並且光彩奪目,此人留不得,你必然要將他除去,才算是抹去了一個勁敵,不然其將會成為你最大的阻礙。」那時候聽聞義父一言的項羽還並未把這件事放在心上,可令其沒想到的是,後來劉邦的成功的確印證了義父的猜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