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天下第一鮮」,呂四文蛤稱第二,就沒人敢稱老大!
的確,都說呂四文蛤是「天下第一鮮」!
有客來訪,漁家主任必定要炒一盤待客,家家戶戶如此。
可是這第一鮮,是從何而來?有多少人知道呢?
小編翻閱資料,查得這麼一段民間傳說,竟然是始於唐朝的小秦王!
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大家不妨跟著一起來看看!
文蛤產自四大漁港的呂四海灘。作為餐桌上的名菜,被稱為天下第一鮮,則是始於唐朝小秦王。
當年小秦王乘船去江南遊玩,航至呂四東邊海面,突遇偏南大風,迫使木船擱淺海灘。時間一長,船上就缺吃少喝,餓得小秦王眼冒金花。幸虧船上的眾大臣扶他去了陸上的漁民家,才使小秦王絕處逢生。
這家漁民跟小秦王一筆寫不出二個秦,家中只有父女二人,以捕魚挖蚊蛤為生,父女倆家無隔日粞,見有多名落難者上門遂去缸裡甏裡摸一摸,還到壁腳下面挪一挪。挪摸半天,湊了幾碗麵粉,拿出一些文蛤,一個舀水烹麵條,一個動手劈文蛤。工夫不大,熱騰騰的文蛤下麵條端到小秦王的面前。小秦王不吃不知道,一吃直叫好好好,妙妙妙。吃第一口就雙目生輝。吃第二口又覺四肢有力。吃到第三口,好像飄飄欲仙,那味道比瓊漿玉液,龍肝鳳膽還帶勁,小秦王吃了一碗又一碗,每吃一口,就情不自禁的說一句「此乃天下第一鮮也。」天下第一鮮由此得名。
從此過後,幾到呂四,漁家主人必炒天下第一鮮以待客。此風俗一直延續到現在。
來源: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