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群工地歸來的母親,把苗族千年畫成畫,每一幀都是摺疊密碼

2021-02-18 有風有月
點擊關注👉 光影詩人 


2017到2019年,

我們在貴州黔東南深山裡,

尋訪民間傳統手工藝已三年。

一次在苗寨尋訪,

被苗女們的百褶裙美到了。

當裙擺攤開時,

隱藏在裙擺皺褶中的圖案,

像千百雙同時睜開的眼睛,

據說,裙擺中的每一個圖案,

都隱藏著苗族的文化密碼:

有的記載苗族起源、

有的記錄故土城池……

唯一的遺憾:

百褶裙裡圖案太小,

又隱藏得夠深。

我們發動苗寨全體苗女,

絲綢做紙,蠟刀做筆,草木染色,

一起做了個小實驗:

苗女們每天幹完農活後,

背著孩子就開畫,

三個月時間,

1000條絲巾畫完,

30位外出打工媽媽,

回家專職畫蠟。

原汁原味的手藝,

對於置身其中的人來說,

是鄉土生活,生生不息。

行走在貴州黔東南的各個村寨,總有一種時空穿越感:隨便走進一個村寨,總能在河邊看見梳著髮髻的女子染衣曬布;闖入任何一家木樓,總會看著穿著青布衣衫的奶奶織布刺繡,似乎現代生活不曾路過這裡。

深入調研後才發現,這裡已經像絕大多數村莊一樣,被城市化洗劫過好幾輪:村裡的男人們早已外出務工好多年。婦女們用草木曬布染衣為丈夫做新衣,過年丈夫務工回來卻早已穿慣了物美價廉的山寨耐克阿迪;奶奶們織布刺繡給孫子做背帶,忙了大半年卻發現兒媳早已經花十塊錢買好了一袋……


城鎮化和機械化的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面讓城市的生活更便利,商品足夠富足;另一方面讓農民背井離鄉,傳統手工藝百業凋零。越來越多人開始到遠方尋找記憶中的家園,但記憶中的家園越離我們越來越遠。

織、染、繡,這些原本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手藝,瞬間就被淘汰。以至於以比拼女紅為榮的女人們一時還緩不過神來,仍然慣性地延續著祖傳的手藝。

在外出打工,讓父母成為空巢老人,孩子成為留守兒童多年後。在這個名叫黨細的苗寨,一群媽媽在城市打工多年後,竟然回到村寨穿起古裝成立合作社,把「過時」和「無用」的手工蠟染做成為都市白領眼裡個性的代名。

農婦們只有個小目標:邊帶孩子邊畫蠟染,再也不到工地上捆鋼筋(捆鋼筋,當地俗語,指到工地上打小工)

這些村落散居在高大雄奇的雷公山餘脈的山腰上。這裡群眾收入低微,全村貧困(人均年收入4000元以下)發生率在40%以上。大山的阻隔讓這些村子依然保持著家家做蠟染,戶戶工刺繡的傳統。因為貧困,村民們甚至無閒錢添置衣物,製作的蠟染和刺繡都自給自足。

蠟染上的圖案是祖上流傳下來的最原始的苗族圖案。這些圖案多以蝴蝶、魚、龍、鳳以及抽象的幾何圖案為主。這些圖案,有的取自苗家人的生活日常,有的來源於苗族的歷史典故。苗女們從小畫到老,各式各樣的圖案能用蠟刀信手畫來。


楊再蓉是苗寨中為數不多的從來沒有外出打工的年輕婦女。問她為何要堅持留在村裡,楊再蓉說自己還未婚時,每年過完年,看過太多孩子和父母分別時的場景,因而在自己結婚時就暗自發誓,一定不讓自己的孩子做留守兒童。但留在村裡陪孩子,代價是高昂的——村子多山少地,要維持生計,就必須起早貪黑在山裡,忍受繁重的體力勞動。

但苗寨山多地少,要養活一家子並不容易。要留在家裡,就得想其它的出路。楊再蓉想到了自己平時做百褶裙和做頭巾時畫的蠟染。於是嘗試著把蠟染做成桌布拿到榕江和凱裡賣。沒想到純天然草木染色,純手工畫蠟的桌布,正好契合了年輕人追求環保和個性的要求。

雖然銷量不是很多,但卻能或多或少貼補家用。但作為兩個孩子的母親,想憑自己的手藝在村子留下來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2018年春天,一個偶然的機會,那時還是民藝尋訪者的我闖入了這個村莊。原本只是為了欣賞當地原生態的美景,調查殘存的手藝。

但卻被苗女們的蠟畫美到了,一邊起早摸黑在寨裡搜羅各家的蠟染,一邊在朋友圈秀戰利品。圈裡的文藝青年紛紛求代購:能不能把這些圖案手工畫成絲巾?


我把這些原生態的圖案發給這幫敗家娘們兒時,大家卻開始嫌她們畫的圖案太土:能不能忽悠一些北上廣的設計師進來,給他們多設計一些時尚高級的圖案?讓這些手工更國際範?

於是我從了大家的想法,讓城裡的設計師加入到蠟染絲巾的製作中來。最開始,設計師提供了許多種現代圖案,現代圖案很酷很時尚,但當現代圖案用蠟刀畫出再用藍靛染色後就變味了:當西化的設計圖遇見最傳統的蠟染,出來的效果——地道的小鎮青年風!

直到有一天,楊再蓉給我展示了這條絲巾——這是她從自己穿的百褶裙中提取的一種圖案。

百褶裙,眾人只知道它造型百褶,卻不知道在百褶裙的褶皺裡,卻隱藏著上百種不同的圖案。這些圖案,都是千百年來苗族婦女們設計出來的最經典的造型。據說,裙擺中的每一個圖案,都隱藏著苗族的文化密碼:有的記錄故土的城池、有些畫的是藏寶圖、有些在說苗族起源……

於是我發動苗寨全體苗女用絲綢做紙,用蠟刀做筆,用草木染色,一起做了個小實驗:苗女們每天幹完農活後,背著孩子就開畫,每條絲巾得畫整整一天,一個月時間,提取出百褶裙百種圖案中的百種,製成百條可佩戴、可顯擺的真絲方巾。


1000條絲巾,對於蠟染畫娘來說,是一個龐大的工程,楊再蓉決定聯合村裡4位姐妹成立了蠟染合作社。

雖然自己肉疼,但能博大家一笑,讓苗族姑娘們閒來畫裙換奶粉錢,也是件歡樂的事情。


成立合作社,最大的問題是沒有場地。楊再蓉決定把自己家的客廳拿出來作為合作社的辦公場所。不再像普通的畫娘家庭作坊式的單兵作戰,更多的是像公司模式一樣的團體協作。每天大家像城市白領一樣按時按點「打卡」上班。「既然成立了合作社,就要規範來做,做出名堂,不然合作社垮了,我們又得把孩子丟下外出打工!」

苗族婦女在每個重要場合,都會穿上繡有草木蟲魚紋樣的大裙子,希望把美好祝願攬於身。我們從苗族百褶裙的上千種圖案中,精選了七種印花,做成了小方巾。這款絲巾的7種印花,靈感便來源於此,願所戴之人擁有源源不斷的小確幸。

盎然生機,會讓平淡的生活、愛情、婚姻等泛起漣漪,生出幾分明媚之情。苗族手藝人便把這份活力藏入一個個飛舞靈動的圖案中—— ◇ 雙魚紋  | 絲巾正中央用波浪線框住兩條正在親吻嬉戲的魚,就像熱戀中的情侶一般; ◇ 雙魚蝴蝶紋  | 則是將兩條魚的尾巴繞成蝴蝶的形狀,象徵愛情纏綿而牢固; ◇ 孔雀樹紋  | 猶似民間浪漫故事中那雙雙掛於東南枝的孔雀,忠於彼此、至死不渝; ◇ 太陽魚紋  | 四周的八條魚兒紛紛向太陽靠攏,宛若絕處逢生,滿是希望。 ◇ 繁花紋 │直線整齊、曲線迴繞,便成了花團錦簇之景,輕易道出處事有度的和諧美; ◇ 幾何紋 │曲折迴繞的方形線,以小圓圈點綴,訴出女性外柔內剛的處世之道; ◇ 回字紋 │一氣呵成的「回」字線條,流出東方美韻,喚起百轉千回仍舊不改的初心。這些如此優雅靈動的圖案,均出自苗族女性手藝人之手。她們採用非遺蠟染手藝先以蠟刀為筆、天然蜂蠟為墨,在絲綢上手工作畫,然後反覆用天然板藍根染色,方可得到這抹人間絕色。一撇一捺、一筆一划,即使再富有經驗的匠人,也無法畫出兩個相同的圖案。更奇妙的是,畫上的蜂蠟冷卻時,會摺疊而裂開,產生天然「冰紋」,無人可以預判,完全沒法複製,別有一番風味。

畫完再把白絲綢放入天然板藍根製成的染料中反覆浸染。板藍根,色澤青藍如染料,所以常被用來染色。而且本是一味中藥,所以比化學染料更親膚安全,還可以緩解痱子的生長。但是長得粗壯、汁液豐腴的板藍根只可見于澄淨的深山,不可多得,成本很高,因此市面上採用板藍根手染的作坊寥寥無幾。更難的是,桑蠶絲嬌貴,所以在作畫、染色時,動作一定要輕,不能碰到任何化學物質,沒有幾十年經驗的匠人,是做不出來的。

每一條都是經過繪製、浸染、開水煮、晾曬等多道工序製成的。又因為每條都是純手工,花費了老奶奶們不少心血。層層工序、道道講究。佩戴上這樣一條絲巾,才能襯出你的獨特氣質、不凡舉止。

這款蠟染絲巾,選用純正桑蠶絲,親吻頸間的絲滑,會讓人不自覺更加挺拔、有氣質。輕盈透氣的質地,讓你在春夏佩戴如清風縈繞在身旁,不悶熱悶汗,戴著便不知不覺上癮。桑蠶絲向來矜貴,市面上一條普通的真絲絲巾,都要三百元以上。而我們這條採用非遺蠟染手藝的真絲絲巾,為你爭取179元的價格,性價比非常高。

這條蠟染絲巾,方形設計,一條就能滿足你的多樣戴法,展現多樣風情,也讓你春夏造型更精緻耐看。隨意挽於頸間,瞬間生出柔媚,不染一絲世俗;綁成牛仔結,休閒灑脫,正適合春日踏青;綁成領帶結,更有幾分叱吒職場的剛毅……

繞於發間,在頭上綁個蝴蝶結,有鄰家少女之俏皮;纏在長發馬尾處,有優雅女人的溫婉;約會時這方點綴,隨微風飄動,有意無意撩動他的心。

平日還能綁在腰間,襯身材曲線之美;或縈繞在手上,細節處更有山野趣味美;當包包的裝飾,有現代城市與靜謐鄉味的碰撞美,處處是你獨特的高品位。

郊遊踏春、旅行路上,系在身上某一處追逐溫柔的春風,是女人飄動的情愫,更是女人氣質的延伸。日常通勤,哪怕再沉悶的通勤裝,有了這點睛之綴,讓你在職場更時髦、自信。

畫娘們都很珍惜這來之不易的機會,訂單完成後各種訂單紛至沓來。蠟染這們手藝,也第一次在這苗寨從貼補家庭的手藝,變成一門養家戶口的產業。(圖為合作社分紅現場)

蠟染合作社成立的消息也很快吸引了在外務工的媽媽們的注意,很快有十多位在外務工的媽媽們辭去了工地上挑石頭、挑混凝土的工作,回到村裡做起了自己熟悉畫蠟、染布的手藝。很快,蠟染合作社迅速壯大。很快,楊再蓉家的客廳已經容不下這麼多人了。

當地政府計劃把合作社遷入學校一間空置的教室。還拿出了2萬元錢,對新的合作社做了簡單裝修,讓讀書的孩子們和畫蠟的媽媽們比鄰而居。村裡的小學,在外人看來破敗不堪,但卻是村裡地段最好,最豪華的建築。孩子們是村子的未來,而合作社則是村裡脫貧的希望。如今,這兒成為了全村最神聖的地方。

媽媽們在做蠟染時,孩子們就在合作社門前玩耍。小小的合作社,成為對孩子們吸引力最大的地方。因為無論何時,只要進合作社,一定能找到媽媽。蠟染合作社的誕生,對孩子和媽媽來說,是再幸福不再的事情。

在課餘時間,總會小姑娘會跑到媽媽或者奶奶們的合作社。既能掙錢又能守著孩子,這是這蠟染合作社最吸引媽媽們的地方。

有些小朋友在學習之餘,也會幫媽媽畫蠟染、藍布。蠟染這門手藝也就在潛移默化間傳下去了。(圖中用手檔住臉的男孩,手上的藍色,就是在幫母親做草木染時,被染上的色彩)

這群工地搬磚歸來的母親,把苗族千年畫成畫,每一幀都是摺疊密碼。

關注主編,看藝術更有意思


相關焦點

  • 這才叫美人,當古裝皇后梁小冰遇到了古天樂,每一幀都美成一幅畫
    這才叫美人,當古裝皇后梁小冰遇到了古天樂,每一幀都美成一幅畫 2020-11-26
  • 每一幀都是一幅畫
    >轉眼已是立冬這個時候的重慶迎來了最美好也最溫柔的時光是一年中色彩最豐富的時刻整座城市像掉進了被打翻的「調色盤」濃烈且斑斕大自然用它那神奇的畫筆勾勒出一個流光溢彩的世界正式向世界宣告彩色重慶已經上線每一種色調帶來不同的震撼
  • 秋染紅池壩 每一幀都似一幅畫
    被秋色暈染的紅池壩,每一幀都似一幅畫。草場上馬兒成群。王強 攝原標題:秋染紅池壩 每一幀都似一幅畫 【免責聲明】上遊新聞客戶端未標有「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或「上遊新聞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上遊新聞聯繫。
  • 良心國漫動畫《魔道祖師》每一幀都是一幅風景畫
    最近本追在海陸空全方位追《魔道祖師》,原著一遍一遍不厭其煩地看,動畫片全部緩存,電視劇預約下載,就連廣播劇都沒有放過。不得不說,網絡小說終於開始登堂入室了。後來出了動畫片,一集一集的追完,看得非常慢,因為要截圖,恨不能把每一幀都截下來。因為每一幀都是一幅絕美的工筆風景畫。下面來欣賞一下我的成果吧。
  • 每一幀都是一幅畫!
    每一幀都是一幅畫! 一花一世界,一牆一風景在順德容桂紅星社區一河兩岸的藝術牆繪賦予了這條美麗鄉村新的面貌
  • 千裡江山入幻境 網易的這款遊戲把每一幀都做成了畫
    【本文為17173原創,轉載請註明出處】當船櫓在水面輕輕一蕩,木舟緩緩向前划去,一幀一幀的青綠山水畫就漸漸呈現在眼前。不禁讓人想起赤壁賦裡的句子:「白露橫江,水光接天。縱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
  • 貴州苗族蠟染:藍底白畫,至簡之色,開出至繁之美
    房間四周的牆上,和桌臺柜子上,都是藍底白花的布料,這就是蠟染了。隔壁房間則是羅佩瓊畫蠟的地方,在臨窗的桌子上,一張白布攤開佔滿了桌面,大半地方已布滿了淺褐色的蠟點和蠟紋。我們一起吃過午飯後,她又回到這裡繼續畫蠟。蜂蠟為墨,蠟刀為筆,羅佩瓊在白色的土布上「作畫」。
  • 這幅畫只畫了一船一人,為何成千古名畫?一個細節千年無人超越
    古人繪畫釣魚其實很早就被古人繪入畫中,關於釣魚的繪畫就有一幅千古名作,這幅畫只畫了一船一人在垂釣——準確地說應該是畫了一老翁釣魚,除此之外是啥都沒有畫,堪稱古今垂釣第一圖。這樣一幅以釣魚為主題的畫又為何被譽為千古名畫呢?這幅畫對於釣魚史又有何研究價值呢?咱們一起來看看這個千年之前被畫入畫中的釣魚翁吧!
  • 這部劇,每一幀都像宋代風情畫
    腰間配上紅或金帶,靴履、首服都是皂色(黑色)。劇中的宋仁宗與畫像中的宋仁宗白色的圓領和袖口、紅色的朝服和帽冠、龍椅的裝飾以及人物的動勢近乎一模一樣。這是皇帝平日裡最素雅的上班服,在普通的早朝中我們官家就是穿的常服,有白紅之分,紅色相較於白色更為正式,這在劇中也有所體現。
  • 守護這一抹藍白色的傳承 小夥的蠟染秀講述著苗族的故事
    它的很多的圖案裡面都有他們的符號,都有他們的圖騰,有他們五千年遷徙的歷史的印跡,所以苗族它雖然沒有文字,它是把它的文化,把它的歷史穿在身上,繡在身上,畫在身上,刻在身上,寫在身上。2006年,苗族蠟染技藝入選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這種古老的手工技藝通過手口相授,世代相傳。為了更好地了解蠟染,成昊常常深入苗寨生活,尋找創作設計靈感。
  • 每一幀都是畫,每一眼都有情!今年最高級的LGBT佳作,令欲望燃燒
    影片中的故事發生於1760年的法國布列塔尼,肖像畫師Marianne來到位於孤島之上的伯爵家中,為待嫁的Heloise小姐畫肖像,用以寄給遠在米蘭的潛在未婚夫,畫像的優劣對於這樁婚事具有決定性的影響。Heloise為何會被女畫師Marianne吸引,甚至在識破其畫師身份後,依然決定由她為自己繪畫,這一切都可以從Marianne的凝視開始。起初,Marianne的看是機械的,職業性的,不摻雜多少感情,最多只有同情,而沒有愛情。但因為Marianne一開始必須靠記憶繪畫,所以她的「看」顯得格外投入,異常專注,甚至非常珍惜。
  • 500個成語被畫成了畫,濃縮了《史記》《論語》《詩經》,大人小孩都愛不釋手
    成語出自《史記》《左傳》《論語》《詩經》......讀一個成語,就懂一個典故,這是最賺的閱讀技巧。三國時期官渡大戰後,曹操打敗了劉備。劉備和關羽、張飛三次上門請諸葛亮出山。後來在諸葛亮的輔佐下,劉備的實力一天天壯大起來。
  • 美術生手繪「變形」撲克牌,摺疊畫紙後,成畫就像變魔術!
    美術生手繪「變形」撲克牌,摺疊畫紙之後,成畫像變魔術!大家都知道,美術生手繪的畫作一般都相當逼真,有些美術功底深厚的美術生畫的畫作甚至能給人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但是其實一些美術生還會一種神奇畫畫方法——3D畫。
  • 文化十分丨守護這一抹藍白色的傳承 小夥的蠟染秀講述著苗族的故事
    前不久,在第15屆中國義烏文化和旅遊產品交易博覽會上,「非遺+旅遊」展區重點展示了非遺和旅遊融合發展及非遺扶貧成果,其中就包括被譽為「東方第一染」的苗族蠟染。來自貴州丹寨的設計師成昊,將這一少數民族技藝與現代服飾相結合,為非遺走進生活注入了新活力。
  • 【雲遊非遺⑨】苗族蠟染手工技藝,點蠟成花
    明、清時代,黔桂一些苗族也多用蠟染衣料。民國年間,蠟染盛行於湘西、貴州、雲南、廣西、川南的大部分苗族中,大多數地區都將蠟染成品作衣飾,湘西地區則用作床單、帳沿、枕巾等。 蠟染,古稱蠟纈(xié),與絞纈(扎染)、夾纈(鏤空印花)並稱為我國古代三大印花技藝。苗族蠟染歷史悠久,很多地方都流行有《蠟染歌》(古歌),敘述蠟染的起源。早在秦漢時代,苗族的先民就已經掌握了蠟染技術。
  • 當日本的小鎮風景被畫成插畫,網友:被驚豔了!
    當日本的小鎮風景被畫成插畫,網友:被驚豔了!這些年旅居日本,每次看到當地特色的小鎮風景,還是有一種被驚豔的感覺。不僅是現實生活中的拍照,當這些日本的小鎮風景被畫成插畫的時候,也同樣美麗的驚人。如圖所示,博主nik就是這樣的一位背景畫家。
  • 青2位置測評直拍,宋昕冉《芒種》舞臺絕美,每一幀都美成壁紙!
    青2位置測評直拍,宋昕冉《芒種》舞臺絕美,每一幀都美成壁紙!這個暫且不知道,但宋昕冉的舞臺畫面確實很絕美,每一幀單獨拿出來都可以做成壁紙了,而身在其中的各位妹妹也美成畫。如若下面這些圖確實不是精修過的,那麼這些畫面能夠美成這個樣子,宋昕冉的舞臺確實值得大家欣賞一番,從此次表演的舞臺服裝來看,黑色的緊身上衣很好地勾勒出了女性的身材曲線美,有利於身材很好的人去展現自己的魅力,紅色腰帶很好的勾勒出了女孩們的腰身,宋昕冉的腰身更被粉絲稱讚為「腰刀」,裙擺分叉的設計,讓整個舞台風格變得更為性感撩人,與歌詞營造的氣氛緊密相連。
  • 除了春宮畫、美人畫、風景畫,浮世繪還有……
    、鼻孔和眉間的皺紋、頭髮和鬍鬚等畫得不易分清,從而能夠達到正反都能成為一張臉的效果。在摺疊的過程中,使畫的內容產生各種變化。也可以通過改變摺疊順序來改變畫的內容。畫中人物可以變成美人、狐狸、青年,或站或坐,手中拿的物品可以變成信、扇子、花束,身前擺放的物品也可以從煙盆變為香盆,甚至連腰帶的帶結也會改變,共有十一種變化。
  • 講述家鄉苗族的風俗習慣,帶你了解傳統苗族文化
    在雲貴川一帶,有一種民族叫苗族,他們穿戴不同,顏色鮮豔,裙子有兩米寬的布,製作而成。分別有上衣飄帶。都是一針一針的繡下來。繡滿了龍的圖畫,各種花朵,各種樹葉。這是民族的傳統。小敏也是其中一位苗族。根據古代傳統文化,苗族的小姑娘就要在八歲以後學會刺繡,製作自己的衣裳。鞋子帽子,袖套。一個包包也要刺繡, 就連床單被套也要刺繡,這就是一個民族的風俗。
  • 貴州苗族蠟染:藍底白畫,至簡之色,開出至繁之美
    房間四周的牆上,和桌臺柜子上,都是藍底白花的布料,這就是蠟染了。隔壁房間則是羅佩瓊畫蠟的地方,在臨窗的桌子上,一張白布攤開佔滿了桌面,大半地方已布滿了淺褐色的蠟點和蠟紋。我們一起吃過午飯後,她又回到這裡繼續畫蠟。蜂蠟為墨,蠟刀為筆,羅佩瓊在白色的土布上「作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