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海洋佔地球表面的71%,當今國際環境下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可以完全擺脫海洋而獨立於世界之上,至少都無法擺脫海洋運輸,即便是內陸國家也不能例外。擁有領海、海峽、港口等等,對於一個國家的經濟、地緣、安全有著深刻的戰略影響。簡單來說,目前世界上主要的大國強國,都是沿海國家,擁有廣闊的海岸線。
但也有一些國家,曾經擁有漫長的海岸線,但由於種種歷史原因,後來連出海口都沒有了,徹底淪為內陸國家,就比如下面要介紹的衣索比亞,簡稱「埃塞」。
衣索比亞地處非洲,北部和厄利垂亞接壤,早在幾千年前,衣索比亞與厄利垂亞同為阿克蘇姆帝國的領地,之後經歷了奧斯曼帝國的長期統治。到了19世紀中葉,英國和義大利先後侵略埃塞,埃塞淪為義大利的「保護地」,但頑強的埃塞爾比亞人眾志成城,很快就趕走了義大利殖民者。1896年,義大利被迫承認埃塞獨立。
到了二戰期間,1936年義大利捲土重來,再次入侵並佔領了衣索比亞。5年後(1941年),在盟軍英國的幫助下,埃塞再次打敗義大利,使得衣索比亞成為非洲唯一沒有被殖民過的國家,在非洲有著非常高的聲望。埃塞成功打敗義大利後,甚至有點飄飄然,曾經是非洲唯一一個派兵遠赴上甘嶺作戰的國家,結果被打得落花流水。
1941年,義大利宣布放棄非洲所有殖民地,厄利垂亞就成了埋在埃塞身邊的定時炸彈。經過聯合國討論,厄利垂亞成了英國的託管地,直到1950年與埃塞結成聯邦,擁有很高的自治權。1962年,埃塞皇帝塞拉西強制取消聯邦制,將厄利垂亞合併為埃塞的一個省份,引起了後者的強烈不滿,隨後就是長達30多年內戰。1993年厄利垂亞舉行全民公投獲得了獨立,從此埃塞徹底失去了所有的海岸線,由沿海大國變成了內陸國,甚至連出海口都沒有剩下。
現在的衣索比亞面積110萬平方公裡,人口超過1億,而厄利垂亞面積為12.4萬平方公裡,人口670萬。不過厄利垂亞扼守紅海,處在重要的國際航道上,有著1200公裡的海岸線。
從紙面數據來看,衣索比亞算是地區「大國」,而且在二戰有著光輝的歷史,不過因為常年的內戰消耗,現在埃塞是全世界最不發達的國家之一,人均GDP為800美元左右,窮得叮噹響。厄利垂亞也一樣是最窮的國家之一,人均GDP在900美元左右,同樣窮得叮噹作響。
本文由古今歷史看點原創,歡迎關注,圖片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