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十年禁漁:野生河豚等珍稀魚類回歸,小型魚類恢復加快

2020-12-10 新華報業網

  上觀新聞11月3日消息,10月,江陰人鄭金良被授予「江蘇最美生態環境保護者」稱號,他對於榮譽看得挺淡,見了記者,喜歡聊的,還是這幾年來長江裡發生的變化。

  鄭金良是生意人,養魚賣魚研究魚,在長江邊開「河豚漁村」飯館也十多年了,他還是水產工程師。作為江陰芙蓉長江鮮生態養殖專業合作社的理事長,無論是做買賣還是研究,鄭金良對於長江和長江魚的感情都是實打實的。從2002年起,鄭金良堅持18年,連續放流各類魚苗1.6億尾,其中包括他養殖的河豚和刀魚,這些年來總有人問他:「放了多年,怎麼沒啥用啊?」他總是笑笑:「事情總要堅持做的。」

  但最近,他很興奮,說「希望來了」。6月5日,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淡水漁業研究中心工作人員在長江海門段監測到了野生河豚魚苗,第一時間拍了照片給鄭金良看,這幾尾小小的、尾巴上帶點淡黃色的、「具有野生特徵」的河豚魚苗的出現,對鄭金良意義重大——長江大保護和十年禁漁的大背景下,野生河豚等長江珍稀魚類,回來了。

  人工養殖河豚就是為了放流

  前幾年,記者為了刀魚去採訪鄭金良,他總感慨「長江空了,沒魚了」,從啥時候開始空的呢?

  鄭金良在長江邊長大,刀魚鮮、鰣魚肥、河豚美,他對如今根本吃不上的「長江三鮮」太熟悉了。曾幾何時,這三種魚在長江邊是家常菜。年過七旬的鄭金良記得,大約上世紀七十年代,「三鮮」都不貴,「最貴的是鰣魚,每斤8毛多。刀魚便宜些,每斤3毛多。最不值錢的就是河豚,每斤1毛多」。價格或許未必準確,以前長江漁產豐富是事實,據《江陰市志》記載,1955年,江陰年產鰣魚9493擔(佔江蘇產量的40%) ,刀魚2000擔,河豚2449擔,共計13942擔。

  然後,伴隨無節制的濫捕和汙染,「三鮮」日漸難覓,價格直線上升。到上世紀80年代末,長江鰣魚價格率先上漲,偶有漁民捕獲鰣魚,遠近百姓都要趕來圍觀。到2000年前後,長江鰣魚在長江絕跡,長江刀魚則因屢創天價開始頻頻見諸報端,曾經最不值錢的河豚也成了高檔貨。鰣魚消失,鄭金良很受震撼,他無論如何都想「保」住刀魚和河豚。2000年開始,他開始專攻河豚和刀魚的人工養殖。彼時,野生河豚已難覓蹤跡。他駕車上千公裡,沿著長江跑了幾個來回,最終以4.5萬的價格購得了一組河豚種魚。

  2002年,人工養殖河豚成功繁殖,鄭金良心裡有了底,開始向長江放流河豚魚苗。「搞人工養殖的目的之一,就是為了放流,就是為了讓這些魚能夠重新出現在長江裡。」鄭金良說。2002年至今,鄭金良放流河豚魚苗19次,總計2000餘萬尾。2008年前後,野生河豚重現長江,有漁民零星捕獲成年河豚。但是鄭金良高興不起來,在他看來,大河豚的出現並不稀奇:「說得通俗點,這些河豚都是找不到對象的光棍。很可能是當年我們放流的魚苗在海洋中長成後重回長江的,還沒有形成種群。」

  鄭金良解釋,河豚繁殖是一件效率很低的事情。野生狀況下,足夠大的種群是河豚繁衍的先決條件。曾幾何時,長江裡河豚魚苗的數量數以億計,滾滾江水中,大種群雄魚排出的大密度精子,吸引來大種群雌魚,方才有機會形成下一代的種群。「我們每年放流的魚苗不過幾百萬尾,相比之下,真的是杯水車薪。」鄭金良說,但鄭金良認定放流魚苗這件事情「不能不做」,他生怕河豚也會像當年的鰣魚一樣徹底消失。

  長江小型魚類恢復速度明顯

  2008年,當選為江蘇省人大代表的鄭金良提交了「保護長江資源,讓長江三鮮重返長江」「長江流域禁捕迫在眉睫」等議案,不過並未獲得實質進展。他也理解,當時長江沿岸不少城市還不具備安置漁民、全面禁漁的經濟實力。等到「長江大保護」一錘定音後,他歡欣鼓舞,他看到了真正的希望——很快,2019年,長江安徽段首次監測到野生河豚魚卵,而此次海門段發現的河豚魚苗,則更令人振奮:「長江大保護工作的開展,以及各地持續不斷的增殖放流,為河豚資源量的回升提供了契機,實現了從量變到質變。」

  今年野生河豚魚苗發現後不久,鄭金良再次從他培育出的60萬尾河豚魚苗中拿出40萬尾,向長江放流。在他的推動下,參加長江增殖放流的單位與個人越來越多,江陰市將每年6月12日定為「長江放流日」。

  長江好消息不斷,河豚回來了,刀魚也越來越多了。

  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淡水漁業研究中心水生生物資源研究室主任徐東坡告訴記者,自2019年2月1日起禁止生產性捕撈後,長江刀魚資源量和個體規格明顯回升,今年監測到的刀魚單網漁獲數量及重量,分別為29.5尾和2.0公斤,均為近5年來的最好水平,相比2015年—2018年平均指標分別上升138%和155%,資源密度增加了1倍多。

  對於刀魚種群的恢復,鄭金良態度樂觀。不同於河豚,刀魚卵在出生22小時後就能出膜。出膜後的刀魚卵雖未發育完成,但已擁有感覺器官,能夠在一定程度上躲避危險,存活率極高。因此,只要未來長江保護工作持續有效地推進,長江刀魚斷然不會有「絕種」之虞。

  也有遺憾。「長江三鮮」中最早消失的鰣魚,回歸已幾無可能。徐東坡告訴記者,同是洄遊魚類,鰣魚相比刀魚和河豚,對於產卵場的環境要求更為嚴苛。上世紀90年代以來,長江中已經多年未監測到鰣魚的蹤影:「我們不能確定鰣魚這個物種是已經完全消失了,還是全面移居海洋了。」

  當然,長江魚類的整體恢復情況仍是樂觀的。徐東坡表示,監測數據顯示,近年來長江各類水生生物資源的密度整體呈上升趨勢,尤其是刀魚等小型魚類,恢復速度明顯。雖然鰣魚或已成為回憶,但河豚和刀魚一起長江中暢遊的日子,的確越來越近了。

版權和免責聲明

版權聲明:凡來源為"交匯點、新華日報及其子報"或電頭為"新華報業網"的稿件,均為新華報業網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註明來源為"新華報業網",並保留"新華報業網"的電頭。

免責聲明:本站轉載稿件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新華報業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者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並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相關焦點

  • 額爾齊斯河珍稀野生魚類恢復增長
    新華網烏魯木齊4月5日電(記者 趙春暉)進入4月,隨著天氣轉暖,河中魚類開始產卵孵化,新疆額爾齊斯河進入為期90天的禁漁期。經過6年的保護,在這條我國唯一流入北冰洋的外流河中,珍稀野生魚類正在恢復增長,種群和數量開始逐年增多。從4月1日開始,新疆阿勒泰地區漁政管理部門執法人員開始對額爾齊斯河重點捕魚點進行禁漁執法檢查,拉開了流域內全面禁漁的帷幕。
  • 十年後,我們還能吃到哪些野生魚類?
    特別是野生水產品,它不像豬肉可以通過人為手段來調控產量,如果資源管理不合理,產量只會越來越少,甚至枯竭,而想要恢復就更是難上加難。根據聯合國糧農組(FAO)預計,到2030年,全球養殖魚類的價格將上漲24%,而野生魚類的價格將上漲23%。
  • 赤水河 全面禁漁這三年(人民眼·長江十年禁漁)
    去年夏天的一個夜晚,他在貴州省遵義市赤水市鰱魚溪碼頭附近放下幾個地籠,捕獲21條野生魚,其中多尾為珍稀魚類,被巡河民警逮個正著。公安機關以涉嫌非法捕撈水產品罪立案偵查,對王洪春實施刑事拘留。長江十年禁漁,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決策,是扭轉長江生態環境惡化趨勢的關鍵之舉。7月30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明確要求:落實好長江十年禁漁。近日,記者沿赤水河貴州段重點水域實地探訪,捕捉全面禁漁3年多來的點滴變化。
  • 曹文宣:「十年禁漁」對長江意味著什麼?
    從2021年1月1日零時起,長江流域重點水域10年禁漁全面啟動。  長江千百年來養育了華夏子孫,大家的努力又將為長江的水生生物贏得寶貴的10年休養生息。處在時間節點,很多人不禁想問:為什麼要實行長江「十年禁漁」?為何是10年的時間長度?10年後長江會有什麼改變?日前,記者專訪了長江「十年禁漁」政策首倡科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曹文宣。
  • 到目前為止,對長江上遊珍稀特有魚類的保護有哪些必較成功而且值得...
    X 到目前為止,對長江上遊珍稀特有魚類的保護有哪些必較成功而且值得推廣的案例呢
  • 保護長江流域,十年禁漁只是第一步
    11月,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長江水產研究所科研人員於長江宜昌江段發現1尾䲘。這是科研人員繼2017年6月在洪湖江段發現1尾䲘後,再次發現䲘。 長江十年禁漁:「及時雨」與「持久戰」 2003年大年初一,四川有漁民在長江中誤捕了一尾白鱘。
  • 長江流域重點水域「十年禁漁」全面啟動 專家解釋史上最長禁漁期原因
    長江水系支流眾多,漁業資源豐富,但隨著捕撈,漁業資源的衰退速度逐漸加快,一些經濟魚類資源甚至在走向枯竭,實施禁漁,迫在眉睫。 此前,長江也有禁漁期,但時間較短。而此次禁漁十年,是長江流域首次開展如此長時間的禁漁行動。 為何禁漁要禁十年之久?
  • 我是中華鱘研究所魚類資源保護工程師,關於長江上遊珍稀特有魚類...
    我是中華鱘研究所魚類資源保護工程師
  • 四川省林業和草原局調研長江上遊珍稀特有魚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政府網12月9日訊 12月1日,四川省林業和草原局副局長包建華一行調研指導長江上遊珍稀魚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敘州段工作。調研組一行首先聽取了保護區管理機構負責人的工作情況匯報,隨後對自然保護區核心區金沙江段進行實地調研,充分肯定敘州區抓實保護長江水生生物資源,修復長江水域生態環境的工作,還長江上遊珍稀特有魚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一江「清淨」、予長江水生生物一片「淨土」、賦兩岸群眾享一域「生態」、促自然與社會一場「和諧」的做法和成效,就做好下步工作提出要求:一要在機構改革後對自然保護區職能交錯,保護區管理機構定位一定要清楚
  • 長江全面禁漁,黃河呢?|黃河魚類資源面臨嚴重威脅
    關注中國綠髮會,訂閱綠色未來前段時間,長江白鱘滅絕一事登上各大媒體,有關部門為了保護長江水域魚類資源,已經著手實施了「10年禁漁」,相信在未來這10年裡,長江魚類資源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修養。但與長江情況相似的還有黃河,用一釣魚者的語言表示:「如果等有一天黃河徹底沒魚了,再採取補救措施,就沒有任何意義了,黃河也應該永久禁漁」。
  • 長江為什麼要十年禁漁?這裡以什麼氣候類型為主?
    這個源區面積約10.27萬平方公裡,大致相當於長江入海口所在的江蘇省加上海市的面積總和。圖片來源:網絡在這片廣闊的區域裡,究竟以什麼氣候類型為主呢?-亞熱帶季風氣候 -季風是一個古老而又有新意的氣候學概念,在古代它有各種不同的名稱,如信風、黃雀風、落梅風、舶風等。
  • 長江開啟「十年禁捕」,洄遊魚類仍在尋找「出路」
    這個遲到的消息,意外成為今年1月1日正式實施的「長江十年禁捕」的前奏。2019年初,農業農村部、財政部和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公布《長江流域重點水域禁捕和建立補償制度實施方案》,提出自2020年起,長江流域的重點水域將分類分階段實行漁業禁捕,開啟為期十年的常年禁捕。這是中國2016年啟動的「長江大保護」戰略的舉措之一。
  • 長江南通段率先實施十年禁漁 告別江鮮,舌尖美味如何「保鮮」
    交匯點訊 陽春三月,南通刀魚、河豚、鰣魚特色「長江三鮮」,曾是吸引長三角乃至全國各地食客的最鮮「滋味」。不過,今年1月1日起,長江南通段比國家要求提前一年,進入十年全面禁漁期。禁漁令下,「長江三鮮」「四大家魚」等所有野生江鮮,都將告別舌尖。叫響全國、讓各地食客聞香疾步的「南通江鮮」特色美味能否賡續?普通市民如何選擇、餐飲市場如何應變?記者就此展開調查。
  • 江蘇優異種質資源打造珍稀魚類長壽園
    ■動態播報科技日報訊 (記者張曄 通訊員馬一杏)「由於受長江生態環境惡化、水利工程建設、漁業資源過度開發等多重因素的影響,長江珍稀魚類資源日趨枯竭,形勢十分嚴峻。」近日,中洋集團副總經理郭正龍在江蘇省農業種質資源保護與利用平臺2015年庫圃工作會議暨長江珍稀魚類種質資源展示會上介紹道,「沒有了魚種就沒有了繁育,也更沒有了優質魚類的可持續發展,長江珍稀魚類種質資源的保護迫在眉睫。」2004年,江蘇省農業種質資源保護與利用平臺啟動,藉助先進的基因重組與選擇技術,力圖改變農作物、水產、林木、家養動物四大類種質資源分散保存、管理混亂的局面。
  • 長江瀘州段水域共計魚類137種 人工飼養過的胭脂魚可以食用
    長江瀘州段水域共計魚類137種 今年10月至11月,長江中接連救護三次長江鱘,共9條。近年來,長江中發現的保護魚類到底有哪些呢?通過國家、省級漁業主管部門審批的珍稀魚類繁育場,採用人工繁育技術產出的胭脂魚、娃娃魚的下一代,是可以進入銷售渠道的。 野生和非野生如何區別? 徐採介紹,按照國家規定,可以市場銷售併購買的娃娃魚每一條都有識別編碼,可以進行可追溯查詢的。
  • 中國科學報:長江禁漁會為我們留住下一個「白鱘」嗎?
    幾乎與此同時,《整體環境科學》在線發表了論文《白鱘滅絕給長江生物保護留下了什麼教訓》(以下簡稱《白鱘滅絕》),該論文稱,中國長江特有珍稀物種長江白鱘推測在2005年—2010年時已滅絕。「數罟不入洿池,魚鱉不可勝食也。」長江曾是我國淡水魚類資源最豐富的流域,如今,白鱘、白鱀豚、長江鰣魚等長江特有魚類已宣告「功能性滅絕」,越來越多長江魚類正瀕臨滅絕境地。
  • 湖南開展長江「十年禁漁」承諾和倡議:市場不賣、餐館不做、群眾不吃
    紅網時刻1月11日訊(記者 劉璇)根據2020年12月31日長江流域重點水域「十年禁漁」啟動活動要求,從2021年1月1日零時起,湖南省境內長江湖南段、洞庭湖、湘資沅澧「四水」幹流等水域,已全面實行「十年禁漁」。湖南省市場監管局決定在全省範圍內,組織開展長江「十年禁漁」「三承諾一倡議」活動。
  • 新華社客戶端:重慶舉行長江上遊珍稀特有魚類增殖放流活動
    新華社客戶端重慶11月27日電(記者陳青冰)11月27日,重慶林業局和重慶市珍稀特有魚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處等多家單位一同在江津米幫沱碼頭開展以「關注魚類保護,共建和諧家園」為主題的長江上遊珍稀特有魚類增殖放流和宣傳教育活動。
  • 中華鱘、娃娃魚、鴨嘴魚……世界頂級淡水魚類
    鴨嘴魚學名美國匙吻鱘,原產美國密西西比河流域,是一種大型淡水經濟魚類,也是從3億年之前(即恐龍時期)就在地球上生活,並存留下來的一種珍稀鱘魚類。 長江鰣魚產於中國長江下遊,以當塗至採石一帶橫江鰣魚味道最佳,素譽為江南水中珍品,古為納貢之物,為中國珍稀名貴經濟魚類,鰣魚與河豚、刀魚齊名,素稱「長江三鮮」。
  • 收藏了這麼多種長江野生魚類……
    收藏了這麼多種長江野生魚類…… 2020-06-22 16: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