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眼又是一年冬季,此時北方大雪皚皚,四季單衣的南方也成功入冬了。冬季適合滋補養瞟,燉一鍋牛羊肉,煮一頓香辣火鍋,就算蹲在路邊嘗幾口關東煮也是暖胃暖心。在南方有句諺語「冬至到清明,蠔肉肥晶晶」,而北方膠東沿海則有句老話叫「涼水蠣子熱水蛤」,他們說的都是滋補聖品—生蠔。
牡蠣,在北方常稱蠔為海蠣子,而南方則多稱之蠔。冬季正是生蠔最肥美的時候,肉大多汁,鮮美甘甜還營養豐富,素有「海底牛奶」之美稱。
生蠔營養價值大盤點
鋅含量豐富
鋅是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也是小朋友容易缺乏的一種重要營養素,缺鋅容易引起「食不知味」,出現偏食、厭食的現象;對於成年男性來說,缺鋅對性功能有一定的影響。很多人把生蠔當做「男人的加油站」,或許正是因為生蠔富含鋅,100克生蠔肉的鋅含量可以達到71.2毫克,是「豬腰子」的27倍,羊肉的22倍。
維生素D豐富
維生素D對免疫系統和骨骼健康至關重要,獲取維生素D的最主要方式是曬太陽,但是在陽光並不充足的冬季,很多人無法從日常飲食中獲取足夠多的維生素D,因此冬季吃生蠔成了補充維生素D的一種選擇。
低熱量、低膽固醇
生蠔屬於低熱量的食物,僅有雞胸肉熱量的一半。生蠔的膽固醇含量是雞蛋的1/5左右,比青魚還要低。
掃盲:生蠔真的可以生吃嗎?
新鮮的生蠔滴上幾滴檸檬汁就可以直接吃了,但是要確保生吃的生蠔來自沒有汙染和少有致病菌繁殖的海域。生蠔最大的安全風險是可能被某些致病菌和病毒汙染,會引起急性腸胃炎的諾如病毒。
劃重點:生蠔吃多少合適?
我國成年男性和成年女性的鋅推薦攝入量分別是12.5毫克/日和7.5毫克/日,大致相當於1~2個生蠔的鋅含量。很多人抵擋不住生蠔的美味,一不小心就吃了一堆,但是根據推薦攝入量的標準要求,40毫克鋅是可耐受最高攝入量(UL),即每日鋅攝入超過40毫克就有可能對身體產生不利影響,所以不建議長期大量食用。
渾身是寶的牡蠣
蠔肉好吃,但蠔殼也是寶,自古以來中國人就善於運用蠔殼。
煅燒製作蠣灰用於土壤改良、建築用灰;
福建沿海的蠔殼房,百年之後依舊堅固;
蠔殼自古便用於中藥,能夠平肝潛陽,軟堅散結。
而如今,牡蠣肉的深加工、生物提取有相對廣闊的市場,而牡蠣殼製備的土壤調理劑也在農資領域掀起一股新潮流。
過去,受限於技術的制約,牡蠣殼製備的蠣灰雖可以起到改良土壤的作用,但煅燒也嚴重破壞了牡蠣殼的微孔組織,讓胺基酸、甲殼素等有機物不復存在,也因此蠣灰並沒有得到普及和推廣,應用範圍有限。
自2011年成立以來,瑪塔一直致力於土壤酸化的研究和應用,經多年試驗研究,瑪塔自主研發的「保護性烘焙分段活化」生產技術,可以有效保留牡蠣殼攜帶的十六種胺基酸、有機質,保護其不被破壞、丟失;通過溫度、時間、流量的控制,將牡蠣殼所含有的碳酸鈣進行活化,牡蠣鈣能有效補充作物鈣素,調節土壤酸性,保水保肥透氣,是優秀的土壤改良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