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商報記者 鄭超
洛陽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供圖
生活中,我們對「搬家」一詞並不陌生,但動用吊車、斥資上百萬元的大型「搬家」現場,你見過嗎?
今年9月,一座西漢空心磚券大墓在洛陽一工地「現身」,該古墓距今約有2000年。為了對這座西漢大墓進行更好的保護和研究,考古人員決定對其實施搬遷。這座重約16噸的古墓,如何完成「搬家」?河南商報記者為你揭秘。
【發現】
一座千年古墓「現身」洛陽工地
今年9月,一座西漢空心磚券大墓在洛陽市西工區紗廠西路與棉麻路東北部一工地「現身」,古墓距今約有2000年。
該西漢空心磚墓形制較為特殊,由墓道、主墓室、側室、廊道、耳室、墜室六部分組成。該墓南北最長達15米,東西寬接近14米,總面積近210平方米。墓道正北向,主墓室位於墓道正南部,南北長5.2米、東西寬2.3米。
(洛陽西漢大墓的俯瞰圖)
俗話說,「洛陽大墓,十墓九空」,但該墓的主墓室、耳室、墜室保存較好,屬於大墓裡的「幸運兒」。
青銅器裡有「美酒」 墓主人至少是個縣令
據洛陽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副研究員潘付生介紹,現在已經清理出墓主人骨架一具,其葬具為雙棺。在主墓室的右側棺內,隨葬了大量的玉器,包括玉璧、玉圭、玉玦、玉衣片、瑪瑙手串等,材質好,數量多,對研究西漢時期的葬玉文化提供了非常重要的資料。
(青銅壺內有大量液體,可能為西漢的美酒)
除了這些奇珍異寶,讓考古人員眼前一亮的,還有一個殘存著液體的青銅壺。潘付生介紹,青銅壺裡極有可能是西漢的美酒,而這在洛陽地區以往的考古發掘中尚未發現。此外,主墓室內發現了大雁銅燈、銅鏡、耳杯等遺物,在北側一耳室內,有大量的彩繪陶壺、銅盤、銅壺、銅爐、銅缽、銅盆、銅臼等。潘付生說:「該墓墓葬規模大,形制獨特,出土文物數量多,等級高,這些發現在洛陽地區西漢墓葬考古中極為少見。」
(大雁燈)
這麼奢侈的古墓,墓主人啥身份?潘付生說:「根據墓葬規模、陪葬品規格等判斷,墓主人的俸祿在1000石以上2000石以下,也就是縣令到郡守的級別。」
【搬遷】
16噸的古墓「搬家費」超百萬元
受古墓所在環境限制,不利於更好地開展文物保護和研究,因此考古人員決定對主墓室實施搬遷,進行實驗室考古。負責此次搬遷工作的總指揮趙俊卷介紹,從11月初就在進行搬遷準備工作,目前已經完成箱體和底託的製作,「下一步將進行全方位加固,把箱體底部、底託、鋼料加固連接起來,用這個安全的保護箱,把整座墓葬緊緊地固定在一個『籠子』內,確保搬遷安全。」
(2018年11月23日,洛陽西漢大墓被「打包」裝進保護箱)
要想「搬動」這座千年古墓,需要知道它的具體重量,才能選擇合適的運輸工具。趙俊卷說:「根據最新測算,這個被『打包』的墓室重約16噸。」古墓搬遷除了要用吊車,「搬家費」也是一筆可觀的支出。潘付生表示,搬遷費用由洛陽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承擔,預計至少要100萬元。據了解,該墓葬搬遷的具體時間和路徑還在研究中,「順利的話,大概下周一就能搬完。」潘付生說。
【延伸】
給古墓「搬家」的總指揮經驗豐富
說起古墓搬遷,趙俊卷笑說自己「經驗豐富」,他曾負責過兩個大工程的「搬家」工作。
2013年9月,在洛陽偃師首陽山義井村洛河灘發現古沉船,長達21.5米,經專家鑑定為清代船隻,這是洛陽市首次在洛河沿岸發現古沉船。2014年8月份,這艘被命名為「洛陽運河一號」的古沉船被整體搬遷至回洛倉。
2015年,洛陽市伊川縣徐陽墓地M2陸渾戎貴族墓的發掘成為考古界關注的焦點,隨後考古人員在該貴族墓旁又搶救性發掘了一座高規格墓葬M6。2016年12月份,M6貴族墓被整體搬遷至關林實驗室。
(河南商報編輯 施尚景 呂瑞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