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日本人為什麼不買LV包了?這篇文章的答案對中國人有啟示》
隨著時代的發展,人的價值觀已經發生變化,幸福也呈現出不同的形態,物質的滿足,已不是幸福的最高體現,人們更多地追求簡約的自我,享受精神的愉悅。這種自由選擇幸福的消費模式,才是第四消費時代的真諦。
文|徐淨波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靜說日本」(ID:jingshuoriben),原文首發於2018年9月2日,標題為《什麼是日本的第四消費時代》,不代表瞭望智庫觀點。
早上起來,我泡了一壺茶,靜靜地看一本書,叫《第四消費時代》,這本書是日本社會學家三浦展寫的,他早年寫過一本《下流社會》,說日本經過泡沫經濟崩潰的打擊,日本中流階層已經崩潰,開始進入「下流社會」。
三浦先生出生於1958年,今年剛好60歲。他畢業於日本最著名的商科大學——一橋大學社會學部,後來成為市場營銷信息雜誌《穿越》(ACROSS)的主編。1990年,他進入三菱綜合研究所工作,後來辭職自己成立了一個文化研究所。一直致力於在研究世代、家庭、消費以及城市問題等基礎上,提出社會改造新方案。他寫的書不少,其中暢銷書《下流社會》、《簡約一族的叛亂》、《愛國消費》、《今後郊外的去向》等。
《第四消費時代》是在2012年就出版了。我昨天下班回家的路上,經過一家舊書店,發現了這一本書。我覺得,三浦先生對於社會的分析與前景的展望,有著獨到的見解。譬如,他認為,新時代的消費理念,已經從崇尚時尚、奢侈品,經歷注重質量和舒適度,進而過渡到回歸內心的滿足感、平和的心態、地方的傳統特色、人與人之間的紐帶上來。
也就是說,日本已經告別了追求名牌和奢侈品的時代,開始進入了個性化、簡約化、精神化的消費時代。
三浦先生的話,讓我想起了LV包包的故事。
日本是在2000年前後開始出現LV的熱潮,那時候,LV成了東京街頭的一道最亮麗的時尚風景,日本女性幾乎到了人人擁有的地步。
日本女性為什麼如此崇拜LV包呢?日本時尚大師福田玲奈曾經這樣給我解釋過,她說,在歐洲的名牌包當中,LV的品牌的價格是最高的,所以,如果想買個名牌包的話,許多人的第一選擇,就會去選擇LV的包。第二個原因,是一種從眾心理在作怪,當你的朋友,你的同事大家都去買了LV包到時候,你如果沒有的話,那麼,你就會顯得與大家格格不入,同時大家也會覺得,你沒錢買不起這個包。
那為什麼會在2000年前後,日本社會出現了這麼一種狂買LV包的熱潮呢?福田女士還給我解釋說,日本的泡沫經濟是在1990年後崩潰的,泡沫經濟的崩潰,給日本社會和日本人的生活與精神世界帶來了極大的衝擊,大家一下子看不到希望。所以經過十多年的蕭條以後,日本不少的女性感受到一種很大的壓抑,覺得自己的努力需要得到一種自我的肯定,於是,覺得花一筆大錢去買一個自己喜愛的名包,也是對自己辛苦的一種獎勵。
但是,日本社會的這種LV的熱潮,僅僅持續了大概5年左右。因為當一種東西成為人人擁有的泛濫品的時候,它就變得不值錢。所以日本街頭在進入二十一世紀之後,LV包突然消失了。如果你現在還拎著一個LV包在逛街的話,那麼很有可能會被當成鄉下人,或者外國人。因為LV包在日本,已經被打上了一種暴發戶的印記。